第二部分世界地理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6
高一高二高三的地理知识点地理知识点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地理涵盖的知识非常广泛。
从中学阶段开始,学生就需要逐渐掌握和理解一系列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高一、高二和高三的地理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门学科。
第一部分:高一地理知识点1. 世界地理- 大洲与洋- 地理位置和特征- 首都和重要城市- 主要河流和湖泊- 山脉和地理景观2. 中国地理-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主要城市和省份- 重要河流和湖泊- 主要山脉和地理景观3.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和迁移-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模- 城市功能和居民点分布- 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4. 自然灾害- 地震、火山、洪水等常见自然灾害 - 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影响- 防灾减灾与应急措施- 国内外自然灾害案例分析第二部分:高二地理知识点1. 经济地理- 农业与农业区划- 工业与工业区划- 第三产业与城市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2. 气候与气象- 大气环流和气候类型- 天气要素与变化规律-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 气象灾害与防御措施3. 资源与环境- 能源资源与利用- 水资源与供应- 土地利用与保护-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4.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的条件与影响因素 - 区域发展方向与政策- 区域规划与城乡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第三部分:高三地理知识点1. 全球化与地区发展- 全球化背景与特征-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发展- 文化交流与地区融合- 全球问题与地缘政治2. 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与数据分析- 地理信息在环境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 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学的影响3. 旅游与地理- 旅游业发展与影响因素- 旅游资源与景点类型- 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对地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4. 地球与人类- 地球系统与地球环境-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地球未来的挑战与展望通过学习以上地理知识点,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从而更好地适应和理解与地理相关的事务。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部分第4讲世界陆地与海洋学时:1学时【知识预览】一、七大洲特点总结1、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海洋占2、大陆:(最大)、、北美、南美、、六块大陆3、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岛-世界最大4、群岛: -世界最大5、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世界最大6、各大洲面积:顺口溜记忆各大洲面积大小:(从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4 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 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 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 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 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 000万平方千米、大洋州900万平方千米7、七大洲位置分析①所在半球(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全部在北半球的大陆有:、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陆有:大陆、大陆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②洲际分界线亚非两洲:亚欧两洲:非欧两洲:亚洲与北美洲:南北美洲:北美与欧洲:南美与南极洲:③跨洲的国家亚、非两洲:亚、欧两洲:土耳其、俄罗斯、希腊、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大洋洲:印尼北美、大洋洲:南、北美洲:巴拿马④大洲中部经线亚洲:北部分──东经60度至西经170度;南部分──东经30度至东经120度;中部经线──东经80度或东经90度欧洲:北部分──0度经线至东经60度;南部分──西经10度至东经50度;中部经线──东经20度北美洲:主体部分──西经120度至西经60度;中部经线──西经90度南美洲:主体部分──西经80度至西经40度;中部经线──西经60度非洲:主体部分──西经10度至东经40度;中部经线──东经20度澳大利亚:东经115度(东经120度)至东经155度(东经150度)⑤海陆位置二大洋包围的大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三大洋包围的大洲:南极洲、北美洲四大洋包围的大洲:亚洲8、七大洲地形特色10二、四大洋特点总结1、太平洋: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主要边缘海及内海:白令海、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珊瑚海等主要岛屿、群岛、半岛:台湾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楚科奇半岛、堪察加半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加利福尼亚半岛等2、大西洋:半岛、岛屿不多,呈“S”形主要边缘海及内海:比斯开湾、几内亚湾、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地中海等主要岛屿、群岛、半岛: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西印度群岛等3、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主要边缘海及内海: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主要岛屿、群岛、半岛:斯里兰卡岛、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半岛、索马里半岛4、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多岛屿、浅而宽的边缘海,大部分洋面终年结冰,面积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5、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6、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7、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8、四大洋位置分析⑴大洋分界太平洋与大西洋:太平洋与印度洋太平洋与北冰洋:大西洋与印度洋:大西洋与北冰洋:⑵大洋中部经线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⑶海陆位置三大洲包围的大洋:北冰洋四大洲包围的大洋:印度洋五大洲包围的大洋:太平洋六大洲包围的大洋:大西洋【课堂漫步】1、陆地地形通常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初中地理必修内容全归纳本文档旨在全面归纳初中地理必修课程的内容,以便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以下是按照我国教育部门规定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1.1 地球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1.2 地球运动- 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 公转:产生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度的变化1.3 地图的类型与阅读-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的阅读: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第二部分:世界地理2.1 亚洲- 地理位置、范围- 地形、气候特点- 主要国家、首都2.2 欧洲- 地理位置、范围- 地形、气候特点- 主要国家、首都2.3 非洲- 地理位置、范围- 地形、气候特点- 主要国家、首都2.4 北美洲- 地理位置、范围- 地形、气候特点- 主要国家、首都2.5 南美洲- 地理位置、范围- 地形、气候特点- 主要国家、首都2.6 大洋洲- 地理位置、范围- 地形、气候特点- 主要国家、首都2.7 南极洲- 地理位置、范围- 地形、气候特点第三部分:中国地理3.1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理位置:东经73°26′~135°05′,北纬18°10′~53°33′- 领土四至点:最北端、最南端、最西端、最东端3.2 地形-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3.3 气候-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垂直气候特征- 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3.4 河流与湖泊-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辽河- 主要湖泊: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呼伦湖3.5 资源与经济- 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铝矿等- 农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特色农业- 工业:四大工业基地及特点3.6 行政区划与交通- 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交通: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第四部分:人文地理4.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黑河-腾冲一线-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4.2 农业- 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4.3 工业- 工业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 主要工业地域类型: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4.4 交通与通信- 交通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 通信方式:邮政、电信4.5 商业与旅游- 商业中心与商业网点- 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第五部分:可持续发展与地理环境5.1 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交通活动- 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丧失、能源危机、污染、生态破坏5.2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理念: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可持续发展策略: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5.3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RS):获取地理信息-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和导航-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分析和管理以上为初中地理必修内容的全归纳,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一)
复习导航
一.海洋和陆地
1.海陆分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29%,海洋71%)
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南极点附近是一块陆地,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极点附近是一片海洋。
2.落实七大洲及洲界线、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
(1)亚洲、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洲、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3)南美洲、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读图理解①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陆分别是:亚欧大陆、澳
大利亚大陆②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亚洲、大洋
洲③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④赤道穿过非洲和南美洲的
大陆,经过亚洲和大洋洲的岛屿⑤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
洲:欧洲和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⑥跨
经度最多的大洋和大洲是:北冰洋、南极洲
二.海陆变迁
1.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划分为6大板块(名称、
位置):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
跃,多火山、地震。
4.板块的运动:(1)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2)
碰撞:形成山脉
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区:环太平洋火山
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以下观点:
(1)红海面积在扩大
(2)地中海不断缩小或阿尔卑斯山的形成
(3)喜马拉雅山怎样形成
(4)能够读图解释地震形成原因,山脉(系)
形成原因。
三.天气和气候(一)天气
1.天气和气候(识别)
2.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
3.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二)气候
1.气温
能够阅读气温曲线图和绘制气温曲线图
(1)最高最低气温: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陆地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南半球则相反)
2.读下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由低纬向高纬,气温递减。
影响因素:纬度因素
(2)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相反。
影响因素:海陆因素
(3)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C。
影响因素:地形或海拔
2.降水:
(1)能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2)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①赤道附近降水多(多在2000mm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500mm以下)(纬度因素)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
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海陆位置)
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
“雨极”:印度乞拉朋齐(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干极”:智利阿塔卡马沙漠
(三)世界的气候(见气候专题提纲)及影响因素
1.运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世界气候的主要分布
2.世界主要的气
3.气候影响因素
(1)纬度位置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②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海陆位置:一般来说,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地势 ①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 ②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人类活动,例如:①植树造林可以调节气候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温室效应” 四.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和人种
1.世界人口(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超过70亿)
(1)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二战以后,人口迅速增长。
增长速度由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如: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的自
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 (2)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
人口密度= 人口数
土地面积 (常用单位:人/平方千米)
(3)四大人口密集区、四大人口稀疏区
四大人口稠密区 (共性: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A:亚洲东部 B :亚洲南部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好) C:欧洲西部 D:北美洲东部(工业革命早,经济发达) 四大人口稀疏区(共性:自然条件恶劣) E:极端干旱的沙漠 F: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A
B C D E
F G
H
H
G:原始的热带雨林 H:寒冷的极地地区 (4)世界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 人口负增长——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 2.世界的人种划分依据及分布地 依据:根据人的体质特征划分为三大人种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及分布地:(读图掌握)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亚)、 英语(使用范围最广,主要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
大利亚、印度等国使用) 法语(法国和非洲的部分地区)、 俄语(俄罗斯及中亚等国家)、 西班牙语(西班牙和拉丁美洲) 阿拉伯语(北非和阿拉伯半岛) 2.世界的宗教
教堂(尖顶、十字架)
清真寺(圆顶) 佛塔、寺庙
教徒:穆斯林
(三)世界的聚落
1.聚落的两种形式:城市和乡村
聚落的两形态:平原地区呈团块状;沿河流、山麓、谷地则呈条带状
2.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等
3.民居与自然环境
4.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威尼斯、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五.世界区域发展
(一)不同类型的国家(落实主要发达国家的分布)
1. 按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划分:发达国家(“北”)、发展中国家(“南”)
理解: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2.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南美洲),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二)当前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过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