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秦始皇本纪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96
《史记.秦始皇本纪》完美版《史记.秦始皇本纪》【学习目标】1.了解历史上的秦始皇其人其事2.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句式3.初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背景链接】秦始皇是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嬴姓,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
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李斯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
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
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
【知识梳理】一、字音桓齮(yǐ) 仆射(yè)大酺(pú)羌瘣(huì)井陉(xíng)王贲(bēn)雨(yù)雪眇眇(miǎo) 谥(shì)朕(zhèn)辟(bì)禁黥(qíng)钟鐻(jù)二、通假字1.彗星见.东方(“见”通“现”,出现)2.寡人以眇眇..之身(“眇眇”通“渺渺”,渺小)3.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填”通“镇”,镇压,安定)4.卒.有田常,六卿之臣(“卒”通“猝”,突然) 5.异取.以为高(“取”通“趣”,趋向)6.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臧”通“藏”) 7.闭中羡.(“羡”通“埏”,墓道)8.虽万世世不轶.毁(“轶”通“迭”)三、一词多义初初.令男子书年(开始)初.大人以臣无赖(当初)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当初)将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将军)使王贲将.(做将军)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率领)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将要)兵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军队)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战争)收天下兵.,聚之咸阳(兵器)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军队) 兵.连祸结(战争) 军东与燕和兵,军.上谷(驻扎)破荆军.(军队)晋军.汜南(驻扎)面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当面)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脸)吕马童面.之,指王翳曰(背向)发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派遣)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卒发.(发动) 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发.沛中小儿得百二十人(征发) 使韩非使.秦(出使)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派遣)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指使)人皆得以隶使.之(驱使)下王翦将上地,下.井陉(攻占)始皇下.其议(下交)率群下.以造谤(在下位的人) 四、古今异义1.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跟“中央”相对;地点2.他时秦地不过..千里古义:不超过今义:表示轻微转折3.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4.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古义:在家今义:主持家务5.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古义:到了今义:另起一事五、词类活用1.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名词作动词,坑杀)2.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名词作状语,向东)3.降.越君,置会稽郡(使动用法,使……投降)4.一.法度衡石丈尺(数词作动词,统一)5.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名词作动词,上前)6.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意动用法,认为……是好的) 7.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使动用法,使……满)8.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名词作状语,当面;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9.树.草木以象山(名词作动词,栽树)六、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
秦始皇本纪课文全译解惠全白银亮译注【说明】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秦国,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山东六国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天下统一也已成为大势所趋。
秦始皇顺时乘势,奋发努力,终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接着他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健全和巩固新政权。
然而,倏忽之间,这个空前强大的封建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的汹涌波涛冲毁了。
应该说,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由他领导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国家的法令、制度、方针、政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可惜的是,由于他的骄横残暴,滥用民力,横征暴敛,严刑酷法,接着昏庸的秦二世又在这方面继承了他的衣钵,变本加厉,不仅使他的许多本来可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并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广大人民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且也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这篇本纪以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活动为中心,逐年叙写,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通篇读来,不仅给人以历史的原貌,还可以使人感到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两代帝王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
写秦始皇,首先简要地历数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调兵遣将,乘胜进击,并吞六国的过程,中间穿插记叙了粉碎嫪毐(làoǎi,烙蔼)吕不韦集团、李斯上书谏逐客、尉缭献计、荆轲行刺等事件。
然后依次叙写他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改历法服色、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巡行刻石、南取陆梁地、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咸阳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一场大辩论、焚书坑儒等等;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不惜巨资派人入海求仙、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随意杀戮无辜等等。
1. 通过阅读《秦始皇本纪》,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和事迹,掌握史记的叙事特点和文学价值。
2. 分析秦始皇的性格特点,理解他成为一代帝王的因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3. 学习史记中的史料搜集、整理和表述方法,提高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秦始皇本纪》(苏教版选修教材)。
2. 秦始皇生平事迹及成就: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法治、修建长城等。
3. 秦始皇的性格特点:果断、狠辣、好大喜功、求名逐利等。
4. 史记的叙事特点:实录、公正、严谨、生动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秦始皇本纪》,了解课文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2.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秦始皇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以及史记的叙事特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以及史记的文学价值。
4.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秦始皇的一生,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强调史记的史料价值。
1. 讲授法:教师讲解秦始皇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和史记的叙事特点。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秦始皇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史记的史料价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期考试:设置有关《秦始皇本纪》和史记的知识点,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始皇的主要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史记的叙事风格和文学特色,特别是在《秦始皇本纪》中的体现。
秦始皇的性格特征及其与统治策略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史记中的史料如何被筛选和表述,以及这种表述方式的历史价值。
对秦始皇复杂性格的深入分析,以及这种分析对学生历史观念的启发。
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并探讨其历史形象的形成过程。
秦始皇本纪主要内容秦始皇本纪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的生平事迹。
本纪内容丰富,包括了秦始皇的出生、即位、统一六国、改革制度、修筑长城、修建兵马俑等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本纪的记载,可以了解秦始皇的治国理政、对外扩张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丰功伟绩,也可以窥见他的个人风采和性格特点。
秦始皇本纪首先记载了秦始皇的出生和即位。
秦始皇出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他是秦穆公的孙子,秦孝公的儿子。
秦始皇即位后,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改革,实行一系列的法令,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制度,使得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其次,本纪记载了秦始皇的统一六国。
秦始皇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改革,实行一系列的法令,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制度,使得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行了一系列的法令,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和制度,为后来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再者,本纪还记载了秦始皇的修筑长城和修建兵马俑。
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加强北方边防,保护中原地区的安全。
同时,他还下令修建了兵马俑,以保卫自己的陵墓。
这些举措不仅展现了秦始皇的雄心壮志,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和对自己永恒的追求。
最后,本纪记载了秦始皇的文化建设。
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行了一系列的法令,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和制度,为后来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还推行了一系列的文化建设,修建了许多宫殿和陵墓,并且下令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使得中国的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总的来说,秦始皇本纪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它全面、生动地记载了秦始皇的生平事迹和他在统一中国、改革制度、修筑长城、修建兵马俑等方面的重大贡献。
通过阅读本纪,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秦始皇这位伟大君主的形象和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秦始皇本纪原文及翻译《史记·秦始皇本纪》这篇本纪出自《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作者司马迁。
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始皇本纪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
秦始皇本纪原文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嫪毐封为长信侯。
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
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
事无小大皆决于毐。
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九年,彗星见,或竟天。
攻魏垣、蒲阳。
四月,上宿雍。
己酉,王冠,带剑。
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
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
毐等败走。
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
尽得毐等。
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
车裂以徇,灭其宗。
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
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
是月寒冻,有死者。
杨端和攻衍氏。
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
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
桓齮为将军。
齐、赵来置酒。
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
”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
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
韩王患之。
与韩非谋弱秦。
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疆,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