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始皇本纪共1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16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①,有席卷天下②,包举宇内③,囊括四海人意④,并吞八荒之心⑤。
当是时,高君佐之⑥,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⑦,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⑧。
①窥:窥伺,窥探。
周室:周王室,这里指周王朝政权。
②席卷:像用席子卷东西一样卷走。
③包举:像用包裹包东西一样拿走。
④囊括:像用口袋装东西一样装走。
⑤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这里指天下。
⑥商君:即商鞅。
⑦连衡:即“连横”。
斗诸侯:使诸侯争斗,即挑起诸侯之间的战争。
⑧拱手而取:一拱手就取得了。
形容毫不费力。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①因遗册②,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③,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④,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⑤,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⑥。
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言,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⑦,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⑧。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⑨。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⑩,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11)。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12),国家无事。
①蒙:承受,继承。
②册:同“策”,策略。
③膏腴:肥沃。
④弱秦:使秦弱,即削弱秦国。
⑤爱:吝惜。
⑥相与:互相联合。
⑦约从:相约合纵。
离衡:使连横离散。
⑧叩关:指攻打函谷关。
叩,敲。
⑨逡巡:徘徊不前,欲进又止。
九国:指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
⑩镞(zú,族):箭头。
(11)卤:通“橹”,大盾。
(12)享国:帝王在位的年数。
《史记.秦始皇本纪》完美版《史记.秦始皇本纪》【学习目标】1.了解历史上的秦始皇其人其事2.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句式3.初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背景链接】秦始皇是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嬴姓,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
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李斯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
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
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
【知识梳理】一、字音桓齮(yǐ) 仆射(yè)大酺(pú)羌瘣(huì)井陉(xíng)王贲(bēn)雨(yù)雪眇眇(miǎo) 谥(shì)朕(zhèn)辟(bì)禁黥(qíng)钟鐻(jù)二、通假字1.彗星见.东方(“见”通“现”,出现)2.寡人以眇眇..之身(“眇眇”通“渺渺”,渺小)3.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填”通“镇”,镇压,安定)4.卒.有田常,六卿之臣(“卒”通“猝”,突然) 5.异取.以为高(“取”通“趣”,趋向)6.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臧”通“藏”) 7.闭中羡.(“羡”通“埏”,墓道)8.虽万世世不轶.毁(“轶”通“迭”)三、一词多义初初.令男子书年(开始)初.大人以臣无赖(当初)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当初)将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将军)使王贲将.(做将军)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率领)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将要)兵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军队)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战争)收天下兵.,聚之咸阳(兵器)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军队) 兵.连祸结(战争) 军东与燕和兵,军.上谷(驻扎)破荆军.(军队)晋军.汜南(驻扎)面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当面)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脸)吕马童面.之,指王翳曰(背向)发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派遣)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卒发.(发动) 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发.沛中小儿得百二十人(征发) 使韩非使.秦(出使)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派遣)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指使)人皆得以隶使.之(驱使)下王翦将上地,下.井陉(攻占)始皇下.其议(下交)率群下.以造谤(在下位的人) 四、古今异义1.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跟“中央”相对;地点2.他时秦地不过..千里古义:不超过今义:表示轻微转折3.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4.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古义:在家今义:主持家务5.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古义:到了今义:另起一事五、词类活用1.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名词作动词,坑杀)2.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名词作状语,向东)3.降.越君,置会稽郡(使动用法,使……投降)4.一.法度衡石丈尺(数词作动词,统一)5.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名词作动词,上前)6.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意动用法,认为……是好的) 7.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使动用法,使……满)8.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名词作状语,当面;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9.树.草木以象山(名词作动词,栽树)六、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
《史記》新本續校之《秦始皇本紀》【一】《史記·秦始皇本紀》原文: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爲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
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
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
數以六爲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爲步,乘六馬。
更名河曰德水,以爲水德之始。
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德之數。
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1]以上句讀,俱照錄今中華書局新點校本,然而如此句讀,存在很大問題,並且其中還有重要的文字譌誤,有待勘正。
〖今案〗閱讀這段內容,首先需要從總體上把握其文義。
按照我理解,依據文義,可以把這段內容劃分爲如下幾個段落,並改施標點如下:(1)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爲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
(2)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爲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爲步,乘六馬;更名河曰德水。
(3)以爲水德之始,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德之數。
(4)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下面我就逐一分析這五個段落的語義。
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南宋建安黃善夫書坊刻三家注本《史記》第(1)段,秦始皇推論五德循環的規律,以爲大秦帝國建立之前的那個姬周王朝是火德,大秦帝國的建立,意味着取代了周人的德運——火德。
所遵循的規律,是依從周之火德所不能勝過的那個德運;或者倒過來說,是勝過火德的那個德運。
不言而喻,這個德運,就是水德。
第(2)段,上承第(1)段的內容,講述秦始皇以爲大秦帝國的建立,即開啓了水德之運。
爲匹配這種水德之運,秦始皇對一系列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項做出了更改,或者說做出了新的規定——即“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爲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爲步,乘六馬;更名河曰德水”。
這段話中我用分號區隔開的逐項事宜,顯然是並列的關係,都是秦始皇所改的新規。
中華書局新點校本在這幾處用的是句號,竊以爲還是改作分號,能夠更好地體現太史公的本意。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①,有席卷天下②,包举宇内③,囊括四海人意④,并吞八荒之心⑤。
当是时,高君佐之⑥,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⑦,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⑧。
①窥:窥伺,窥探。
周室:周王室,这里指周王朝政权。
②席卷:像用席子卷东西一样卷走。
③包举:像用包裹包东西一样拿走。
④囊括:像用口袋装东西一样装走。
⑤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这里指天下。
⑥商君:即商鞅。
⑦连衡:即“连横”。
斗诸侯:使诸侯争斗,即挑起诸侯之间的战争。
⑧拱手而取:一拱手就取得了。
形容毫不费力。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①因遗册②,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③,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④,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⑤,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⑥。
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言,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⑦,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⑧。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⑨。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⑩,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11)。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12),国家无事。
①蒙:承受,继承。
②册:同“策”,策略。
③膏腴:肥沃。
④弱秦:使秦弱,即削弱秦国。
《史记》白话文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
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
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529)在邯郸出生的。
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赵。
在他十三岁那年,庄襄王去世,政继承王位做了秦王。
这时候,秦国的疆域已吞并了巴郡、蜀郡和汉中,跨过宛县占据了楚国的郢(yǐng,影)都,设置了南郡;往北收取了上郡以东,占据了河东、太原和上党郡;往东到荥陽,灭掉西周、东周两国,设置了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国,封十万户,封号是文信侯。
招揽宾客游士,想借此吞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秦王年纪小,刚刚登上位,把国事委托给大臣们。
晋陽发生叛乱,始皇元年(前246),将军蒙骜前去讨伐,平定了叛乱。
二年(前245),麃公率兵攻打卷(quān,圈)邑,杀了三万人。
三年(前244)蒙骜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邑。
王齮死了。
将军蒙骜攻打魏国?(chàng,畅)、有诡。
这年发生严重饥荒。
四年(前243),攻取了?邑、有诡。
三月,停止进军。
秦国人质从赵国返国,赵国太子也从秦国回赵。
十月庚寅日,蝗虫从东方飞来,遮天蔽日。
全国瘟疫流行。
老百姓献上一千石粮食,授给爵位一级。
五年(前242),将军蒙骜攻打魏国,平定了酸枣、燕邑、虚邑、长平、雍丘、山陽城,全部攻下来,夺取了二十个城邑。
开始设置东郡。
这年冬天打雷了。
六年(前241),韩国、魏国、赵国、卫国、楚国一起进攻秦国,攻占了寿陵邑。
秦国派出军队,五国停止了进军。
秦国攻下卫国,逼近东郡,卫君角率领他的宗族迁居到野王,凭借山势险阻,保住了魏国的河内。
七年(前240),彗星先在东方出现,又在北方出现,五月,又在西方出现。
将军蒙骜在攻打龙、孤、庆都时战死了,秦军回师进攻汲县。
彗星又在西方连续出现了十六天。
夏太后去世。
八年(前239),秦王弟长安君成?(jiāo,骄)率领军队攻打赵国,在屯留造反了,结果他手下的军官都被杀死,那里的百姓被迁往临洮(táo,逃)。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屈服,顺从)其辜(罪),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颂扬,扬名)成功(成就的功业),传后世。
其(表祈使)议帝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古代学官名)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冒死,冒犯死罪)上尊号,王为‘泰皇’。
”王曰:“去‘泰’,著(显出)‘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译文】秦国刚刚兼并天下,下令丞相、御史说:“六国国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了。
现在不改换名号,就不能颂扬建立的功业,流传后世。
希望议论一下帝王的称号。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我们谨慎地和博士讨论,都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贵。
’我们冒着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
”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表示地位称号的‘帝’字,叫作‘皇帝’。
”维(语气词)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抚巡)东土,至于琅邪。
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请得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表示虔敬),与童男女求之。
于是遣徐市发(征召,征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始皇为(因为)微行(古代尊者隐其身份易服外出)咸阳,与武士四人俱(一起,一同),夜(名状,在夜里)出逢盗(于)兰池,见(表被动)窘(使处于困境之中)。
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搜索,寻求)二十日。
【译文】秦王兼并了全国,确定了皇帝这一称号,于是抚巡东部地区,到达琅邪。
齐人徐市等上书,说海中有三座仙山,叫作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住在那里。
希望斋戒沐浴,和童男童女寻求三座仙山。
于是派遣徐市挑选童男童女数千人,到海上寻找仙人。
秦始皇易服出行咸阳,有四个武士随从。
夜间出来时,在兰池遇上盗贼,被盗贼困逼。
武士杀死了盗贼,在关中大肆搜查了二十天。
始皇以为(认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建造)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
史记·秦始皇本纪(11)全文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①,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②,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③。
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④;东至荥阳,灭二周⑤,置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⑥。
①质子:被派到订约国作人质的国王的儿子或要人。
质,抵押。
庄襄王当时以昭王之孙的身份被抵押在赵国。
②取:同娶。
③以:在,于。
④有:占有,据有。
⑤二周:东周和西周,周末两个小国。
详见《周本纪》。
⑥委:托付,委托。
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
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
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
王齮死。
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自赵,赵太子出归国。
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
天下疫。
百姓内粟千石③,拜爵一级④。
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
初置东郡。
冬雷。
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
秦出兵,五国兵罢。
拔卫,迫东郡⑤,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⑥,阻山以保魏之河内⑦。
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⑧,五月见西方。
将军骜死。
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
夏太后死。
迁其民于临洮。
将军壁死,卒屯留、蒲鶮反,戮其尸⑨。
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⑩。
嫪毐封为长信侯。
予之山阳地(11),令毐居之。
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12)。
事无大小皆决于毐(13)。
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14)①岁:年成。
②拔:攻取,占领。
③内(n,纳):同纳,交纳。
④拜爵:授予爵位。
⑤迫:迫近,逼近。
⑥支属:亲属。
⑦阻:恃,依仗。
⑧见:同现,出现。
⑨王弟至戮其尸一段:原文意思不清,参考《会注考证》所引钱大昕说和梁玉绳引许周生说,此段原文或应作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
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
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
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
王齮死。
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畼有诡。
岁大饥。
四年,拔畼有诡。
三月,军罢。
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
十月庚寅,蝗蟲从东方来,蔽天。
天下疫。
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
初置东郡。
冬雷。
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
秦出兵,五国兵罢。
拔卫,迫东郡,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
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
将军骜死。
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
夏太后死。
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洮。
将军壁死,卒屯留、蒲惣反,戮其尸。
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
嫪毐封为长信侯。
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
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
事无小大皆决於毐。
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九年,彗星见,或竟天。
攻魏垣、蒲阳。
四月,上宿雍。
己酉,王冠,带剑。
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
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
毐等败走。
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
尽得毐等。
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
车裂以徇,灭其宗。
史記秦始皇本紀(一)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
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
及生,名為政,姓趙氏。
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
當是之時,秦地已并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
呂不韋為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侯。
招致賓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李斯為舍人。
蒙驁、王齮、麃公等為將軍。
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
晉陽反,元年,將軍蒙驁擊定之。
二年,麃公將卒攻卷,斬首三萬。
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
王齮死。
十月,將軍蒙驁攻魏氏暢、有詭。
歲大饑。
四年,拔暢、有詭。
三月,軍罷。
秦質子歸自趙,趙太子出歸國。
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
天下疫。
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
五年,將軍驁攻魏,定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城,皆拔之,取二十城。
初置東郡。
冬雷。
六年,韓、魏、趙、衛、楚共擊秦,取壽陵。
秦出兵,五國兵罷。
拔衛,迫東郡,其君角率其支屬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內。
七年,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方。
將軍驁死。
以攻龍、孤、慶都,還兵攻汲。
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
夏太后死。
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
將軍壁死,卒屯留、蒲鶴反,戮其尸。
河魚大上,輕車重馬東就食。
嫪毐封為長信侯。
予之山陽地,令毐居之。
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馳獵恣毐。
事無小大皆決於毐。
又以河西太原郡更為毐國。
九年,彗星見,或竟天。
攻魏垣、蒲陽。
四月,上宿雍。
己酉,王冠,帶劍。
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
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
戰咸陽,斬首數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戰中,亦拜爵一級。
毐等敗走。
即令國中:有生得毐,賜錢百萬;殺之,五十萬。
盡得毐等。
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皆梟首。
車裂以徇,滅其宗。
及其舍人,輕者為鬼薪。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三)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於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彊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
秦国统一了四海之内,兼并了各国诸侯,南面称帝,来抚养海内百姓,天下之士闻风倾服,如此局面是什么原因呢?可以回答说:这是因为近古以来很长时间没有帝王的缘故。
周室衰微,五霸已经去世,天子政令在全国不能下达,因此诸侯使用武力进行怔伐,强国侵略弱国,人口多的欺压人口少的,战争连绵不断,百姓疲敝。
现在秦王南面而坐,称王天下,是在上面有了一个天子。
凡是庶民百姓都希望能人生安定,没有不虚心敬仰天子的。
在这个时候,保持威势,巩固功业,国家安危的关键就在这里。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後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异也。
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
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後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
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的心理,运用一己私智,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废弃仁义治国的原则.树立个人的权威,禁止典籍流传,使刑法残酷,以权术暴力为先,以仁义为后,把暴虐作为统治天下的开端。
兼并天下的人崇尚权术暴力,安定天下的人重视顺应民心,知权达变,这就是说攻取征战和持盈守成在方法上是不同的。
秦摆脱了战国纷争的局面,称王天下,它的统治原则没有更替,它的政令没有改变,它用以创业和守业的方法没有什么差异。
秦王(没有分封子弟功臣),孤单一人占有天下,所以他很快地灭亡了。
假使秦王能够考虑一下上古的事情,以及殷、周兴衰的踪迹,来制订和实行他的政策,后世虽然有骄奢淫佚的君主,也不会出现危亡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