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中孕期筛查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13.62 MB
- 文档页数:15
二级超声产科筛查标准二级超声产科筛查是在孕期进行的一种基础筛查,旨在筛查孕妇和胎儿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提供给医生更多的信息和依据,从而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二级超声产科筛查的标准内容。
1. 孕周确定:通过超声检查确定孕妇的孕周,确保计算的孕周和实际孕周一致。
这有助于医生确定胎儿发育的情况,并安排后续的产检和产前筛查。
2. 孕囊及胎儿数量:通过超声检查观察孕囊和胎儿数量,判断孕妇是否为单胎、双胞胎或多胞胎。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妊娠的情况,制定出更适合的产检计划。
3. 胎儿的位置和活动:通过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的位置和活动情况,判断胎盘位置是否正常,胎儿是否活跃健康。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胎心检查:通过超声检查观察胎心的情况,判断胎心的心率、节律和异常情况。
正常的胎心是胎儿健康发育的重要标志,可以及时发现胎心异常情况。
5. 胎儿器官结构:通过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的头部、躯干、四肢等器官结构,判断是否发育正常。
如果发现器官结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 羊水指标:通过超声检查观察羊水的情况,包括羊水量、胚胎腔異位、胎便等情况。
正常的羊水量是胎儿发育的保障,过少或过多都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7. 胎盘情况:通过超声检查观察胎盘的位置、厚度和血流情况,判断胎盘是否正常。
胎盘的健康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8. 宫颈长度:通过超声检查测量宫颈的长度,判断宫颈是否正常。
宫颈异常可能导致早产,对孕妇和胎儿都有危险,所以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9. 其他需要关注的情况:孕妇本身的身体情况、生活习惯、遗传史等也都可能对胎儿的发育造成影响,需要综合考虑。
总的来说,二级超声产科筛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孕妇和胎儿的情况,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保障母婴健康。
因此,孕妇在孕期进行超声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及时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保障孕期健康。
·指南与共识·《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5卷第2期国际妇产科超声协会2022年更新版《中孕期常规胎儿超声检查》临床指南解读陈佩文 陈欣林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科,武汉,430070)【摘要】 本指南是国际妇产科超声协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UltrasoundinObstetricsandGynecology,ISUOG)的临床标准委员会制定并推荐的中孕期常规超声检查的指南和共识声明,反映ISUOG认可的目前中孕期常规超声检查最佳的实践操作方法。
经腹部超声评估胎儿生长发育和解剖结构,确定胎先露和胎盘位置,胎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脐带插入,评估羊水量;阴道超声检查明确胎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测量宫颈管长度。
【关键词】 中孕;产前超声;胎儿【中图分类号】 R714.51、R445.1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3.02.007 通信作者:陈欣林,Email:928339431@qq.com1 引言超声检查被广泛用于产前评估胎儿生长、解剖结构和多胎妊娠的管理。
中孕期超声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胎儿的解剖结构。
在专家的手中,可以检测出最具临床意义的结构异常[1]。
然而各医疗中心之间和各检查者之间的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
中孕期胎儿超声检查也可作为胎儿生长的基线,与后续的超声检查进行比较,以评估胎儿发育。
虽然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胎儿超声检查的地方指南,但世界上仍有许多地区尚未实施这些指南。
大多数国家提供中孕期常规超声检查作为产前管理的一部分。
本文是2010年发布的指南[2]的更新版本,提出了中孕常规超声检查应达到的最低标准。
2 总则推荐:检查前应告知孕妇或夫妇常规中孕期胎儿超声扫查的内容、益处和局限性,检查包括以下内容:-心脏活动;-胎儿的个数(多胎妊娠确定绒毛膜囊和羊膜囊的个数);-胎龄/胎儿大小;-胎儿解剖学结构;-胎盘外观和位置;-羊水量。
中孕期规范化的III级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结构异常的回顾性分析作者:王晓娜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于中孕期行规范化III级产前超声检出胎儿结构常的重要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院定期产前检查孕18周至孕24周的单胎妊娠孕妇1242例,分别采用III级超声筛查及II级超声筛查。
对两种检查方法采用分析对比。
采用规范化的III级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诊断胎儿结构异常的发生率,畸形的分布特点。
结果:调查研究显示:1242例孕妇中,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的结构异常54例,III级产前超声诊断51例,占94.4%,漏诊3例,漏诊率5.6%,漏诊病例主要表现为肢体畸形2例,面部畸形1例,中孕期检出的胎儿结构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位居前列。
II级产前超声筛查结构异常胎儿43例,占79.6%,漏診11例,漏诊率20.4%,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及漏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组运用规范化III级超声检出胎儿结构异常检出率为94.4%,最常见的类型为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规范超声标准切面对提高产前畸形筛查效果显著,为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规范化,III级产前超声,中孕期,胎儿结构异常,规范化切面,回顾性研究【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33--01胎儿畸形是指孩子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发生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异常或代谢缺陷所致的异常。
形态结构异常表现为先天畸形[1],最常见的胎儿畸形包括: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缺陷、唇腭裂、多指/趾、脑积水等[2]。
出生缺陷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孕期行规范化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意义重大。
我院实行产前胎儿筛查的规范化分级检查制度,并将接受规范化III级产前筛查的孕妇资料与同时期采用II级产前超声检出畸形的资料做对比分析,以此探讨在中孕期行规范化III级超声筛查诊断胎儿结构异常的价值,并分析产前规范化操作对减少漏诊、误诊的作用。
超声科中孕期筛查规范背景孕期超声检查是现代产科临床常用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在孕期保健和胎儿发育评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中孕期是进行超声检查的一个重要节点。
如何规范中孕期超声检查筛查是目前超声科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热点之一。
关键内容1.中孕期超声检查时间中孕期超声检查一般在孕周18-22周进行。
在这个时间段,多数胎儿解剖结构已完全形成,可以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胎儿结构和生长评估。
2.中孕期超声检查内容中孕期超声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胎儿解剖结构评估胎儿解剖结构评估是中孕期超声检查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此过程中,需对胎儿的头、躯干、四肢、脏器等进行检查,发现并评估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和不良影响。
•胎儿生长评估通过测量胎儿头围、腹围、股骨长等指标,评估胎儿成长状况,及时掌握胎儿优生优育的信息。
•羊水量评估积极评估羊水的多少与质地,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宫内发育延迟,早发水肿,胎儿受压等情况。
•胎盘位置评估通过定位胎盘的位置,监测胎盘的发育、融合和剥离等情况,发现并评估胎盘先置或胎盘植入等现象。
•孕囊评估评估孕囊大小、位置、形态以及孕囊内胎儿情况等信息。
3.超声检查仪器选用好的检查仪器对检查结果影响很大,选择大型特色医院及品牌应用比较成熟的超声仪器进行中孕期超声检查,减少误诊的发生。
4.中孕期超声检查操作规范中孕期超声检查操作规范是保障检查结果正确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确定合适的检查姿势,避免影响颈、背、上臂及腰部的伸展。
同时对于女性超声医师,需注重保护乳房。
5.心理考虑中孕期胎儿的畸形和其他问题,往往是女性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因此,超声医师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应当积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诊断过程要充满温情,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和满意的检查。
规范中孕期超声检查,不仅能够为妈妈们带来更为准确和及时的检查结果,同时,对于胎儿发育异常、患病和畸形等问题,及早发现和处理,更能保障胎儿的健康成长。
产前超声检查规范浙江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医院秦佳乐一、早孕期超声检查(0~12周):1、目的,明确妊娠,妊娠位置,个数,是否存活,胚胎发育以及排除异常妊娠情况。
2、观察内容:胚囊,卵黄囊,胚芽,头臀高以及母体子宫和卵巢情况A)妊娠囊(gestational sac):经腹超声检查一般在5~5.5周可以显示胚囊,经阴道超声一般在孕4~4.5周可以显示。
注意和假胚囊的鉴别。
正常妊娠囊增长率为1.2mm/d(天),B)卵黄囊(yolk sac):宫内孕的确诊标志。
妊娠5~6周后,经阴道超声检查,正常妊娠100%可显示卵巢囊。
正常直径平均5mm,如卵黄囊太大(大于10mm)或太小(小于3mm)或不显示,则预示胚胎预后不良。
C)胚芽(fetal pole)或头臀高(CRL)胚盘最初在卵黄囊一侧表现为局部增厚的强回声小结构,可检出原始心管搏动。
随着孕周增加,卵黄囊与胚胎相互分离,位于羊膜囊之外,可显示卵黄囊与胚胎之间卵黄管即脐肠系膜管相连,这一结构内有动脉和静脉,可将血液成分、营养物质、原始生殖细胞从卵黄囊运送到胚胎。
头臀膏测量取胎儿正中矢状切面,测头顶部至臀部最低点的距离。
通过胚芽和头臀膏测量简便的估算胎龄:孕龄(周)= 胚芽或CRL(cm)+6.5,但10周以后失去准确性,因为胎儿脊柱的屈曲变化。
D)识别生理性中肠疝(midgut herniation)妊娠8周后,由于体腔与原肠的生长发育一时失调,致使肝脏和肾脏充满腹腔,而生长迅速的中肠形成中肠襻突入脐带根部为生理性中肠疝。
E)能检出子宫畸形、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这些异常情况在孕早期易于显示,到妊娠后期,随着子宫增大难以发现。
因此,孕早期超声检查发现的一些异常情况,便于产科医务人员对孕妇分娩时引起注意。
二、早孕筛查:11周~13周+6:观察内容:NT, 鼻骨A)颈项部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NT):胎儿颈部皮下的无回声带,位于皮肤高回声带与深部软组织高回声带之间。
超声科产前筛查规章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超声科产前筛查工作,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机构设置超声科产前筛查工作由医院超声科负责,设立产前超声筛查专门诊室。
三、人员要求1. 医院应配备专业的产前超声筛查医生,持有相应执业证书。
2. 医院应配备产前超声筛查技师,持有相应资格证书。
3. 超声科医生和技师需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保持专业水平。
四、设备要求1. 产前超声筛查专门诊室应配备先进的超声设备,确保准确性和清晰度。
2. 超声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五、服务内容1. 孕妇产前筛查工作应在孕早期进行,主要包括超声检查和血液检查。
2. 超声检查主要针对孕妇的子宫、胎盘和胎儿进行,以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3. 血液检查主要包括孕妇的遗传病筛查、染色体异常筛查等。
4. 在筛查结果出现异常时,需要及时通知孕妇,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六、工作流程1. 孕妇前来产前超声筛查专门诊室办理预约手续。
2. 孕妇按时前往产前超声筛查专门诊室进行超声检查。
3. 医生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和血液检查结果,给出相应建议。
4. 孕妇填写相关意见表,签字确认。
5. 结果如有异常,需再次跟进检查,并制定处理方案。
七、注意事项1. 孕妇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孕妇应遵医嘱,完成产前筛查工作。
3. 孕妇应及时就医,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4. 医护人员应保护患者隐私,严格保密。
以上即为超声科产前筛查规章制度,希望全体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共同努力,为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作出贡献。
产科超声检查技术指南(试行)为规范我省产科超声检查,提高产前超声检查质量。
根据卫健委《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XX省卫生厅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细则》,参考国外产科超声检查标准与指南,结合我国产科超声检查实践与现状,特制订《产科超声检查技术指南(试行)》。
它是产科超声检查应遵循的技术指XX专科性标准。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孕妇和设备的具体情况,可能有一些偏离或超出,它不限制超出指南的检查。
产科超声检查可分为三类:①I级产前超声检查:包括早期妊娠和中、晚期妊娠一般超声检查;②∏级产前超声检查:包括中、晚期妊娠胎儿超声检查(即超声产前筛查),主要在妊娠16~24周进行;③HI级产前超声检查:包括中、晚期妊娠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即超声产前诊断)和针对性(特定目的)超声检查。
要明确告知孕妇产科超声检查不能发现所有胎儿畸形。
妊娠18~24周时超声应当检查出的致命胎儿畸形包括无脑儿、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腹壁缺损及内脏外翻、单腔心、致命性软骨发育不良。
一、人员要求、从事产前超声检查的医师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承担中、晚期妊娠系统胎儿超声检查的医师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大专以上学历,而且具有中级以上超声医学专业技术职称,接受过产前诊断的系统培训;②在本岗位从事妇产科超声检查工作5年以上,接受过产前超声诊断的系统培训。
二、设备要求、实时超声诊断仪。
承担中、晚期妊娠系统胎儿超声检查的单位,应具有一台以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并配有图像记录设备。
三、超声检查标准(一)早期妊娠一般产前超声检查(I级产前超声检查)。
1、检查内容:确定宫内孕、诊断多胎妊娠、评估孕周、排除妊娠有关异常(异位妊娠、葡萄胎、阴道出血)、排除其他妇科疾患(盆腔肿块、子宫畸形)、辅助绒毛活检等。
2、检查方法:经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
3、检查项目:胎囊(大小、形状、位置)胎芽(头臀长、胎心搏动)子宫、双附件(二;中、晚期妊娠一般产前超声检查(I级产前超声检查)。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产前超声检查指南(2012)(2012年6月1日北京)产前超声检查是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对胎儿及其附属物进行影像学检查,是了解胚胎、胎儿主要解剖结构的大体形态最常用、无创、可重复的方法。
超声检查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的质量。
然而,由于超声技术的局限性,超声检查不能发现所有的畸形,也不能对胎儿以后的发育做出预测,所以超声诊断不能等同于临床诊断。
该指南对从事产前超声检查医师的资质、仪器设备提出要求,并对各阶段产前超声检查的时机、适应证、内容进行了规范。
一、基本要求(一)机构的设置1、产前超声筛查机构的设置产前超声筛查应在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医疗机构开展。
2、产前超声诊断机构的设置产前超声诊断应在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具有产前诊断技术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开展。
(二)人员要求1、产前超声筛查医师条件:(1)从事Ⅱ级或以下产前超声检查的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从事Ⅲ级产前超声检查的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接受过产前超声诊断的系统培训。
一级医疗保健机构,助理执业医师可以从事Ⅰ级产前超声检查。
(2)熟练掌握胎儿发育各阶段器官的正常超声图像,对常见的严重体表畸形和内脏畸形有一定的了解和识别能力。
2、产前超声诊断医师的条件:与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中产前超声诊断医师要求一致。
(1)从事产前超声诊断的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大专以上学历,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接受过产前超声诊断的系统培训。
②在本岗位从事妇产科超声检查工作5年以上,接受过产前超声诊断的系统培训。
(2)熟练掌握胎儿发育各阶段器官的正常与异常超声图像,能鉴别常见的严重体表畸形和内脏畸形。
(三)设备要求1、产前超声筛查设备要求(1)开展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及常规产前超声检查(Ⅱ级)的超声室应配备实时二维超声诊断仪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开展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及11-13+6周颈项透明层(NT)超声检查的超声室应配备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产科一、颈后透明带(NT)厚度测量标准切面: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体自然屈曲,必买呢胎头过度仰伸或屈曲时。
放大至胎头及胎胸占据屏幕的2/3〜3/4。
胎儿面向探头时应显示胎儿颜面部及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包括胎儿鼻骨、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等。
声束应垂直于颈背部皮肤,使颈后部显示皮下组织、皮肤、羊膜形成的三条强回声带。
测量方法:选择十字叉型光标,置于胎儿颈部或上胸部皮肤层内缘及皮下组织层外缘,测量其间无回声带的最宽处。
注意光标的放置。
二、中孕系统彩超标准切面1、双顶径/头围标准切面:颅脑横断面,左右结构基本对称,显示脑中线、透明隔腔及远场侧脑室后角,不应显示小脑及幕下结构。
放大至胎头占屏幕的1∕3~1∕2以上。
测量方法:双顶径及头围可在上述同一切面进行测量,测量双顶径时为近场颅骨骨板外缘至远场内缘间垂直于脑中线的最大距离;测量头围时用椭圆功能键沿胎儿颅骨外缘直接测出头围周长,不应包括颅骨外软组织。
2、腹围标准切面:胎儿腹部横切面,显示胎儿胃泡,门脉左、右支及脊柱的横切面,尽量使胎儿腹部横切面呈圆形。
探头勿过度用力压迫孕妇腹壁,避免胎儿腹部受压变形或腹壁边界显示不清。
放大至胎儿腹部占屏幕的1∕3~1∕2°测量方法:以椭圆功能键测量胎儿腹壁皮肤外缘的周长。
3、股骨长标准切面:显示股骨全场及两端低回声代骨端,股骨长轴与声束夹角应大于60°。
放大至股骨占屏幕的1∕3~1∕2以上。
显示并评估胎儿主要解剖结构:正常胎儿肠管中孕筛查应于20〜24周直接进行,应显示如下切面及结构:1.颅骨光环:自颅顶至颅底的连续横切面,显示完整的颅骨光环。
2、透明隔腔:丘脑水平胎头横切面,显示前部脑中线及方形的透明隔腔,正常透明隔腔左右径小于IOmmo3、侧脑室切面:侧脑室水平胎头横切面,显示侧脑室体部、侧脑室后角以及脉络丛结构,无明显异常时显示远场的侧脑室即可。
侧脑室体部宽度测量方法:垂直于侧脑室体部内、外侧壁进行测量,注意取样点放置于线样强回声壁和侧脑室内无回声区的交界处,正常中晚孕期测值不大于IOmm,近场侧脑室由于超声伪像的干扰常常无法显示标准切面及进行宽度测量,应等待其转动至远场时再进行测量。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卷第4期·述评· “中孕期母血清学产前筛查技术标准”解读朱宝生1 边旭明2(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遗传诊断中心、云南省出生缺陷与遗传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032;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730) 朱宝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凤庆县人。
199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1991年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计划生育科从事医学遗传学工作至今。
现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遗传诊断中心主任、云南省出生缺陷与遗传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卫生部全国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成员、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主任委员、云南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昆明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是国内多家学术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在国内率先建立早孕期一站式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在云南省率先开展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脊肌萎缩症(SMA)、地中海贫血、脆性X综合征、苯丙酮尿症等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率先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诊断与治疗。
先后发表论文60多篇,参加编写《实用产前诊断学》,参加编译《产前诊断》和《妇产科医师行医必读》,参加起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胎儿染色体异常与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标准》,曾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3项。
电子邮箱:bszhu@yahoo.cn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编号:2006BA105A08)和云南省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项目(编号:2011CA017)资助。
通讯作者:边旭明,E mail:xumingbian@163.net 唐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病,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生率1/600~1/800[15]。
产前筛查质量控制规范一、产前筛查门诊工作程序1. 目的:保证产前筛查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2. 范围:产前筛查检测项目。
3. 程序:①在孕妇进行孕期检查时,及时了解孕产妇的个人史、既往史、孕产史和家族史,同时向其宣传产前筛查预防遗传病的重要性,并指导孕妇如何参加产前筛查。
②母血清产前筛查在早孕期(7~14+6周)、中孕期(14~20+6周)进行,但由于母血清产前筛查的局限性,一般可建议孕妇在孕12~14周、孕20~22周及孕32周左右各进行一次详细的B超检查,以排除各期可发现的先天畸形。
③向孕妇说明其具有知情同意权,待其同意参加产前筛查后,门诊医师应详细询问并准确填写下列数据:i.出生日期(公历)ii.体重iii.末次月经日期(公历)、月经周期、B超检查时间测定的CRL或BPD值iv.是否吸烟v.是否双胞胎或多胞胎vi.是否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vii.是否有异常妊娠viii.联系方法④标本采集见产前筛查实验操作常规。
⑤筛查结果分析:在对各个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之后,风险率以1/n的方式来表示,意味着出生某一患儿存在1/n的可能性。
唐氏综合征筛查采用1/275为临界值;18-三体筛查采用1/350为临界值。
筛查结果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与临床检验上的阳性和阴性结果有区别。
⑥筛查结果的处理:i.筛查高风险的孕妇表示其生唐氏综合征儿的可能性较高,但不是确诊,建议该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ii.筛查低风险的孕妇表示其生唐氏综合征儿的可能性较小,但不能完全排除生唐氏综合征儿的可能性,可以继续妊娠。
⑦经过产前筛查的孕妇都进行随访。
⑧下列情况的孕妇建议行染色体病产前诊断:i.产前筛查高风险的孕妇ii.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iii.有反复流产史的孕妇iv.曾生育过染色体异常儿的孕妇v.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的孕妇⑨ B超发现胎儿下列情况建议孕妇做胎儿染色体检查:i.羊水过多,尤其伴有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i.股骨短iii.颈部透明区增厚或颈部水囊瘤、胎儿水肿iv.肾盂积水、肾脏畸形v.脑积水或侧脑室扩大、脑脉络丛囊肿、后颅窝增宽vi.唇、腭裂,尤其伴有其他异常者vii.单脐动脉、脐带囊性包块、脐膨出viii.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强回声光斑ix.多发畸形二、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1、应向35岁以下孕妇推荐产前筛查。
产科超声操作及标准切面产科超声操作及标准切面一、早孕期超声检查1.目的:确定宫内妊娠,排除异位妊娠和滋养细胞疾病;估计孕龄;排除盆腔肿块或子宫异常等。
2.操作方法:经阴道或经腹部超声检查。
3.标准切面:4.(1)子宫切面:显示子宫形态,肌层回声,内膜厚度及回声。
5.(2)孕囊切面:显示孕囊位置形态及有无胚芽、胎心搏动。
6.(3)附件切面:显示卵巢形态大小及回声,排除卵巢妊娠及卵巢肿块。
二、中孕期超声检查1.目的:胎儿数目,确定胎龄及胎儿部位,胎儿畸形初步筛查,了解胎盘及羊水情况。
2.操作方法:经腹部超声检查,特殊情况可用阴道超声。
3.标准切面:4.(1)胎儿头面部切面:显示双顶径、头围、侧脑室、颅骨光环、鼻、唇。
5.(2)胎儿脊柱切面:显示脊柱连续性及弯曲度。
6.(3)胎儿心脏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
7.(4)胎儿肢体切面:显示四肢长骨,手、足末端。
8.(5)胎盘切面:显示胎盘位置,胎盘厚度,胎盘成熟度。
9.(6)羊水切面:测量羊水最大深度及羊水指数。
三、晚孕期超声检查1.目的:确定胎数,胎位,评估胎儿大小,观察胎盘位置及羊水量,了解胎儿有无脐带绕颈。
2.操作方法:经腹部超声检查。
3.标准切面:同中孕期超声检查。
此外还要观察宫颈管长度和形态,估计孕周。
四、胎儿结构超声检查1.目的:筛查胎儿结构畸形。
2.操作方法:二维超声检查为主,辅以三维及四维成像技术。
3.标准切面:各脏器切面如头颅、心脏、肺脏、肾脏、脊柱、四肢等。
五、胎儿心脏超声检查1.目的:筛查胎儿心脏结构畸形。
2.操作方法:二维超声心动图或三维超声心动图。
3.标准切面: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等。
六、胎儿生长超声检查1.目的:监测胎儿生长速度是否正常。
2.操作方法:定期测量胎儿各项生物学指标如双顶径、股骨长等。
3.标准切面:同中孕期超声检查头围和腹围的测量切面。
七、多普勒超声检查1.目的:检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血流动力学情况,评估胎儿宫内安危。
产前筛查规章制度产前筛查是指在妊娠早期进行的一系列检测和评估措施,以帮助判断胎儿是否存在某些遗传疾病或先天异常。
为了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制定一套产前筛查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以下是针对产前筛查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产前筛查流程,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利益,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产前筛查的医疗机构和相关医务人员。
第三条:产前筛查工作应遵循民主、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产前筛查应充分尊重孕妇的意愿和选择权,确保信息的保密性。
第五条:对于产前筛查结果的解释和告知,医务人员要进行专业、客观、真实的解释。
第二章筛查项目和标准第六条:产前筛查项目包括血液检测、超声波检查等,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第七条:产前筛查应针对常见的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疾病等进行评估和检测。
第八条:筛查项目的标准应与国家相关机构进行定期沟通和更新。
第三章产前筛查流程第九条:产前筛查应在孕早期进行,在孕14周至20周之间完成。
第十条:孕妇提供完整的个人和家族病史信息,医务人员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开展产前筛查时,应向孕妇详细介绍筛查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可能的风险。
第十二条:根据孕妇的个人情况和家族遗传史,医务人员制定相应的筛查方案。
第十三条:筛查结果应在合理时间内报告给孕妇,并根据结果提供进一步的咨询和建议。
第四章产前筛查结果的处理第十四条:针对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检测。
第十五条:对于产前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孕妇,应提供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其做出决策。
第十六条:对于产前筛查结果为阴性的孕妇,应进行及时告知和引导,提醒其继续进行产检。
第十七条:产前筛查结果应充分记录并归档,确保信息的完整、准确和保密。
第五章监督与评估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产前筛查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第十九条:国家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对各医疗机构进行产前筛查工作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