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木雕
- 格式:docx
- 大小:15.12 KB
- 文档页数:2
剑川木雕研究分析来源:木雕网1.云南剑川木雕的价值分析1.1 艺术价值剑川木雕作为云南特色工艺,其形态、风格多样、审美意识淳朴,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材质、艺术形式和制作工艺等方面。
(1)天然的材质美剑川木雕材料种类丰富、质地纯朴、自然纹理富于天趣,这些木材赋予了剑川木雕天然材质的美感。
在剑川木雕中,有一类木雕作品是不进行上漆或上色的,直接表露出木材固有的纹理和本质色泽,木雕艺人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根据木材本身的性质、形态进行创作,雕刻出来的作品除了具有工艺品的艺术形态之外,还保留了木材本身的自然形态特征,作品朴质、生动,在使用过程中让人产生一种温馨的自然情怀。
(2)独特的艺术形式剑川是通往兰坪、丽江、中甸和西藏等地的交通要道,这里主要居住着白、汉、傈僳、彝、回等民族。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剑川木雕在保持了白族文化的同时,还吸收了众多地区,众多文化的艺术涵养,与其它地区的木雕相比,剑川木雕具有较大的融合性,在融合了众多民族的雕刻艺术后,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从形态上来看,剑川木雕形态多样,既包括了建筑、家具、摆设等三维空间艺术作品,也包括了门窗、雀替、枋额、壁画等浮雕艺术作品,它没有中规中矩的固定形式,不讲求庄严、稳重、对称的格局,力求摆脱呆板模式的束缚。
如图1所示,图1中的棂花窗造型简洁大方,巧妙地运用了线条的变化,并与浮雕图案相结合,在局部的不对称中体现出总体的对称,风格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从色彩上来看,剑川木雕的装饰色彩非常丰富,除了木材的固有色之外,还有漆的色彩、镶嵌物的色彩以及金属物件的色彩,众多色彩中,又以民族彩绘最为突出。
如图2所示,图2中的木雕以民族彩绘作为装饰,其色彩包含了红、黄、白、蓝等多种,体现了民族彩绘的风格特征,但它又不似原始民族彩绘那样艳丽,在众多颜色中,它以天蓝色为主导色调,即体现出内地文化的内敛与优雅,也不乏少数民族质朴与奔放的风格。
从题材上来看,剑川木雕的题材多选用和当地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相关的事物,也有的题材来源于佛教、道教和民俗。
【剑川木雕:中国西南第一雕】剑川木雕小镇大约半小时后,狮河村到了。
父子俩走进一家店铺,迎面飘来木料的清香,墙角、窗台、花台上倚着一块块雕花板,段学军随手拿起一块,放在手里打量:梅树枝繁叶茂,枝条苍劲古朴,点点梅花点缀在枝头。
格子门,也称格扇,日本唤作格子户,一般由格眼、腰串与障水板三部分构成,是古代庙宇、会馆、宫殿、民居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木门。
格子门如今在都市中已鲜见,而剑川的白族人家,房屋大多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正两耳”的布局,所谓“三坊一照壁”,即正房两山都有“漏阁”,两侧建有耳房,迎面打堵别具民族风格的一高两低的照壁。
无论哪种布局,堂屋往往选用六扇格子门,一来采光充分,二来美观大方,这个古老的传统一直传承至今。
上午八点,阳光洒满了狮河村村口那片空坝子,锯木机鼓噪的声响把这个村庄从睡梦中唤醒,狮河村的男人、女人,纷纷搬出自家的板凳、行头,拿出全套的雕刀,从街头到巷尾,满目都是埋头做活的木匠。
狮河村位于剑川坝子东南端,下辖上河、下河、官登三个自然村,人口约2800人,从事木雕的就有1700人,人说狮河“家家户户做木雕,老老少少齐动手”,大概就是眼前这场景了。
段文青跟父亲在村里打听格子门的行情。
六扇手工雕刻的格子门价格在5000元上下,机器雕的3000元,相差的2022年元可是段文青在昆明一个月的工钱了。
机器雕的格子门,线条生硬,工艺粗糙,而段学军家祖传的“梅兰竹菊”格子门,是祖辈重金延请木匠,足足雕了三个月才完工的,单说“牡丹”那扇门,牡丹含苞待放,喜鹊在枝头喳闹,哪里是木雕,分明就是一幅花鸟画。
父子二人最终还是订购了一套手工格子门。
至于原因,段学军这样说:“在剑川,格子门的好坏,往往是一户人家富庶与否的标志。
我们宁愿平时省吃俭用,也要把格子门张罗得漂漂亮亮的,那是白族人代代相传的纽带。
”一场战争带来的古老手艺大清早的上门生意,令木匠罗照华很是高兴,段学军离开后,他转身回屋泡了壶普洱茶,开始了一天的活路。
剑川木雕—搜狗百科据史书记载,剑川木雕起源于唐朝天宝年间,宋代时技艺渐趋精湛,民间能工巧匠甚多,明嘉靖后,豪门贵族大兴土木,修建亭阁水榭,民间儒、佛、道三教俱兴,庙宇祠堂林立,剑川木雕和木匠工艺得到了大力发展,到了清代,剑川木雕达到了鼎盛时期,剑川木雕随着剑川木匠的足迹遍及滇西北各地州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至今仍流传于民间的“剑川木匠到处有”之说,充分印证了剑川木雕影响的久远和广泛。
目前的剑川木雕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形成了嵌石木雕家具、古建筑装饰、室内装饰、旅游工艺精品等四大门类产品130多个花色品种。
集艺术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于一身。
产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古朴典雅的风格和上乘的质量而远销30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千余年发展与积淀,在充分吸收汉族和周边各民族文化技术的基础上,剑川木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一帜的雕凿风格,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是剑川木雕千余年来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
剑川木雕题材广泛,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逼真,构图严谨统一,工艺精美细腻,尤其是传统的山水、花鸟和人物画,精致细腻,有呼之欲出的真实感。
剑川木雕种类繁多,经过长期的发展,日前已形成四大门类,即:嵌石木雕家具、古建筑装饰、室内装饰、旅游工艺精品、嵌石木雕家具,又称云木雕花镶嵌大理石家具。
此种家具,选用优质硬木,精心雕刻出龙、凤、狮、孔雀、喜鹊、牡丹、梅花、茶花等传统装饰图案,制成各式家具,再镶嵌上苍山特产的彩花大理石,显得古朴大方,新颖高雅,别具一格,富于民族特色,是既实用,又精美的装饰艺术品。
古建筑装饰中尤以格子门出名,被誉为“仙窗”,雕花格子门窗,制作工艺精巧,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上节采用多层镂空技法,底层雕出几何图案,表层为表现山石花鸟或人物故事的浮雕,线条柔美,生动活泼;下节则饰以各种动物浮雕,造型朴实,概括洗练;上下节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既美观,又稳定,构成一幅完整的艺术品。
木雕室内装饰又称木雕挂屏,是传统格子门的变种,由格子门中的窗体衍变而来,此类室内木雕挂屏,大多采用镂雕法,层层镂空,精雕细作,其图案取材寓意深远,多以儒家经典故事为体裁,重教说理,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墨香味,在室内装饰市场上很受欢迎。
剑川木雕——中国西南第一雕剑川木雕是中国西南地区最著名的木雕之一。
它的特点是用一整根木头雕刻成立体的人物或景象,逼真而且细致。
剑川木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承和发展,在当地民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工艺,被誉为“中国西南第一雕”。
剑川木雕的雕刻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选材。
雕刻厂家选用的材料大多为柿子木和竹子。
这些木材由于质地致密和纹理清晰,对于雕刻的细节和效果有特殊的要求。
第二步:制作基础。
在雕刻开始之前,需要先做好木头的基本形状。
通常是一个长条形的木条,经过切割和刨光后,制作成想要的基本形状。
第三步:细节雕刻。
在基础完成之后,开始逐步雕刻细节。
这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
雕刻师需要用工具和技巧将木头雕刻成具有逼真表现力和动态感的形象。
如果雕刻师在这个步骤中出现偏差,可能会导致整个作品丧失逼真感和美感。
第四步:打磨和上色。
在雕刻完成之后,需要对木头进行打磨和上色。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耐心和细致的操作。
雕刻师需要使用不同的磨砂纸和磨料来达到完美的光洁表面。
上色需要根据木头的质地和工艺来决策,颜色必须清晰、自然、艳丽。
剑川木雕被广泛用于雕刻家具、文物、景观石等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制造,而是艺术的表演形式,它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美的外观,更是审美和想象的重要体现。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著名的手工艺品之一,剑川木雕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实践经验。
它的精神内核在于重视细节、注重个性化,强调对自然、历史、文化的体验。
总之,剑川木雕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非常特殊的手工工艺品,凭借着它丰富多彩的历史和鲜明的传统,为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灵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剑川木雕可望在实践和理论上持续发展,为中国艺术迸发出崭新的光芒。
一、前言剑川木雕,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瑰宝之一,历经千年传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工艺技艺,享誉国内外。
我有幸参加了剑川木雕的实践培训,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剑川木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剑川木雕的历史与技艺1. 剑川木雕的历史剑川木雕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它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剑川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剑川木雕以雕刻人物、动物、山水、花卉等题材为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2. 剑川木雕的技艺剑川木雕技艺独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镂空雕刻:在木雕作品中,通过镂空的手法,使作品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
(2)透雕:在木雕作品中,通过透雕的手法,使作品具有通透感,犹如一幅立体的画卷。
(3)浮雕:在木雕作品中,通过浮雕的手法,使作品表面凸起,层次丰富。
(4)圆雕:在木雕作品中,通过圆雕的手法,使作品呈现出立体感,宛如真实的人物或动物。
三、实践心得1. 学习过程在实践培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剑川木雕的历史、技艺和工具。
随后,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动手实践。
从简单的雕刻工具使用,到复杂的雕刻手法,我们都一一尝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在师傅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们逐渐掌握了剑川木雕的基本技巧。
2. 难点与突破(1)雕刻工具的使用:剑川木雕的工具繁多,包括凿子、刀子、锤子等。
在刚开始学习时,我们对这些工具的使用并不熟练,经常出现工具打滑、刻伤木材等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逐渐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技巧,提高了雕刻效率。
(2)雕刻技巧:剑川木雕的雕刻技巧要求非常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逐渐掌握了人物、动物、山水等题材的雕刻技巧。
特别是人物雕刻,需要注重人物的表情、神态和动态,使作品更具生动性。
(3)雕刻细节:在雕刻过程中,细节处理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关注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如衣纹、毛发、纹理等,力求使作品更加完美。
剑川木雕非遗申请书
尊敬的有关部门:
我谨代表剑川木雕行业,向您提出申请,将剑川木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剑川木雕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已有千年的历史。
它集成了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雕刻艺术的特点,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
剑川木雕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剑川木雕面临着许多生存危机。
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严重挑战,许多精湛的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建议将剑川木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加强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这将有助于提高社会对剑川木雕的认知度,增强公众对其保护意识,同时也为传承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剑川木雕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深信,通过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剑川木雕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继续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谨此申请,望批准。
申请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DALI CULTURE木雕探源在一个贫困的边远民族地区,形成自己独有的民族手工艺术产业,这与那里的自然地理状况、民族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渊源有着相当紧密而又直接的联系。
过去的剑川木雕艺术是怎样走过来的?今天的剑川木雕发展状况又是如何?将来的剑川木雕前景有没有希望?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我走进了剑川木雕艺术之乡。
剑川海门口是剑川木雕的源头剑川海门口,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相当熟悉的一个地名。
遗址位于剑川坝子南部甸南镇海门口村,西北约1公里处的剑湖出水口南部。
1957年和1978年,考古专家们曾经在此进行过两次地下文物考古发掘。
然而,真正引起国内外对海门口考古成果的重视,还是2008年1月至5月的第三次考古发掘。
第三次考古发掘探明,海门口文化遗址总面积约14.5万平方米(145平方公里)。
这一发现证明,海门口遗址是中国最大的水滨木构“干栏式”建筑遗址,同时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极为罕见的一处“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
第三次考古出土文物还证明,第一期●张笑(上)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2011.12DALI CULTURE干栏式建筑榫铆构遗迹的木桩柱、陶器、石器、角器、骨器、动物骨骼和炭化稻、粟等文物年代应属云南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300年至3900年。
这一事实证明,洱海区域已发现了5000多年前的历史遗迹,洱海区域的世居民族拥有了文化的上下五千年。
当考古学家们对海门口第二期和第三期文物中的木结构器物进一步的研究之后发现,这些器物中除木制工具之外,“干栏式”建筑中的木桩柱和横木之间,已出现了方形榫口。
说明这一时期海门口木构建筑虽然还处在新石器与青铜器交替更换的特殊阶段。
但建筑手段中,已形成直柱下端采用剖削成三角形尖锥钉入泥土固定的方式,直柱与横木衔接处,已采用方形榫铆相互连接与稳固的方式。
这种制作工艺虽然还处在相当简单粗糙的阶段,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剑川海门口人已经掌握了“砍、劈、削、凿、架、穿、插”等简单木质建筑的建造手法。
剑川木雕作文
我的家乡在云南大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尤其是我们剑川的木雕,那可是一绝。
在剑川木雕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三道关”。
“三道关”是一座木头搭成的桥,桥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
有山水风景、有十二生肖、还有小动物……这些木雕都是用上等的木头精心雕刻而成的,我看得目不暇接。
其中最精致、最美丽、最漂亮的就要数“三道关”了!它长约3米,宽约0.5米,高约2米,是由一个木雕工人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才完成的。
这座桥不仅颜色鲜艳亮丽,而且造型美观、栩栩如生。
有一次,我到家里来做客。
爸爸对我说:“你看这座桥多美啊!你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鱼跃龙门’!”“好啊!我给它起个名字吧!”我说。
爸爸说:“你觉得怎么样?”我说:“好啊!”于是,爸爸就让我把这座桥画下来。
后来我才知道,这座桥是由两个工人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的。
第一个工人用了2个小时,第二个工人用了3个小时……
那天晚上,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因为这座桥是我们家最大的一件作品。
—— 1 —1 —。
DALI 合。
无畏的开拓胸襟,鞭击。
这些,值人生。
事广为流传,也最为动人。
相传明朝嘉靖末年(士,促进了当地的读书风气,多人到20岁还考不上秀才,当时,剑川南厢李木匠,了20岁还一事无成,进勐勐(今双江)、心最好,本栏目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剑川木雕. All Rights Reserved.DALI2012.01。
此后,李木匠随。
(公元,李木匠已成为李山神,、茶、糖、酒,要到赵、满脸污垢伤痕的老,细细一?,你怎么变成这样了?”,,显然,他已不会讲话,。
几个过路神。
原来,四、五年前赵老先生进山买玉石,不幸从马上摔到谷底,险些丢了性命。
回家后,儿子、儿媳没有好生救治,以致老人变成了一个不会说话的哑人。
路人还道:“赵老先生的儿子本事没有,长得天仙似的媳妇又心狠手辣,容不下残疾的公公,狠心让赵老先生成了街头流浪者。
”一席话把李山神气得横眉倒竖,恨不得立即去教训赵老先生的儿子和儿媳。
李山神先将赵老先生扶回住所,让徒弟们给老人家洗净身子,还买了一身新衣服让赵老先生穿上。
师徒几个天天给赵老先生好吃的好喝的,告诉他安心休养。
转眼一年过去,李山神师徒将要回剑川。
李山神告诉赵老先生,要他与自己一起回剑川住,并打算回家供养赵老先生。
不料赵老先生却泪流满面,他抓一把黄土放在胸口拍了又拍,嘴里“呜哇、呜哇”,直憋得几乎喘不了气。
李山神好不容易才弄懂,赵老先生不愿离开生育他的这块土地。
怎么办呢,这下子难坏了李山神。
大理石木雕家具︵一九八六年出口︶2012.01DALI 李山神一整夜没有合眼,直到天亮前才想出了一个妙计。
第二天早饭后,李山神自己动手,用腾冲的红木赶制了一口箱子,箱子外由他亲手设计雕刻出镂空“二龙抢宝”、“丹凤朝阳”、“白鹤飞松”、“孔雀开屏”、“喜鹊登梅”五种精致图案。
箱子做出来后,李山神用上好生漆将箱子漆好,众徒弟一看,都夸木雕工艺上乘,手艺巧夺天工,乍一看上去这箱子还很像戏台上杜十娘紧抱胸怀的那个“百宝箱”。
云南剑川木雕的发展与保护研究
云南剑川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该地区的木雕艺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云南剑川木雕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与保护的挑战。
云南剑川木雕的发展受到了传统工艺技艺的传承和更新的限制。
传统木雕技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但是由于云南剑川地处边远地区,交通、教育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工艺技艺传承面临困难。
同时,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使得年轻一代对传统工艺的兴趣相对较低,缺乏对木雕技艺的继承和创新。
其次,云南剑川木雕的保护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压力和原材料资源的限制。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艺术品市场的繁荣,许多传统工艺品成为商业化的产品,导致市场上充斥着质量较差、工艺简单的仿制品,严重侵蚀了真正的传统木雕市场。
同时,原材料资源的供应也面临着枯竭和环境破坏的问题,木材的稀缺性使得木雕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在面临这些问题的同时,云南剑川木雕的发展和保护也存在着新的机遇。
一方面,政府在传统工艺品保护和非遗文化传承方
面做出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加大了对木雕技艺传承人的培训和扶持力度。
另一方面,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木雕产品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得传统工艺品更加接近消费者,打破了传统销售渠道的限制。
云南剑川木雕的发展与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大对传统工艺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力度,同时注重保护和利用好原材料资源,促进木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使云南剑川木雕走向全面繁荣,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剑川木雕作文
我们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木雕了。
它不仅能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
真是一举两得啊!
在中国有许多的木雕,其中剑川木雕是我最喜欢的一种。
剑
川木雕是以名贵木材为原材料,在其上雕出各种图案后经风干、
打磨、上漆等工艺制成。
其雕刻技艺精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第一次看到剑川木雕时,就被它那精巧绝伦的雕刻工艺所
吸引。
只见一位老木匠正在做一把椅子,只见他用圆规、尺子和
小刀在木料上画出了一个个圆点后,用刀“叮叮当当”地刻着。
他那认真劲儿,简直比专业木匠还要专业。
一会儿功夫,一把椅子就做好了。
我仔细地观察着这把椅子,只见它的每一条腿都是用圆规做出来的,而且还带着弯弯曲曲的
弧度。
椅子的头上还刻着一只正在展翅飞翔的老鹰,它正看着我呢!我想:这一定是一把上好的椅子。
你可别看这把椅子现在这么精美,它曾经还出现在一部电视
连续剧中呢!
—— 1 —1 —。
云南剑川木雕技法云南剑川木雕技法云南是中国木雕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中剑川木雕更是具有代表性的木刻艺术。
剑川木雕以其严谨细致,精湛技艺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的追捧。
下面介绍一下剑川木雕的技法。
1. 设计稿剑川木雕善用各种图案和构图方式,将欧洲、东南亚、印度等区域的文化元素与民间工艺相融合,打造独特风格。
在雕刻前,设计师首先需要细致的画出设计稿,确定要雕刻的图案的大小、形状、细节等。
2. 选材剑川木雕以选材精细著称,在雕刻作品的时候,选用的木材必须要具备橡胶木的柔韧性和红木的颜色和木质。
只有选择好的木材才能保证最终作品的质量。
3. 制作模板在制作模板时,师傅需要使用到大量的工具和设备,如钢笔、丝锥、刨子等,先进行粗略的刨制,然后调整细节。
模板制作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模板的要求进行雕刻。
4. 雕刻剑川木雕注重雕刻的形式和雕刻物的有机结合,为了达到最佳的雕刻效果,木匠们要不断对刀具做出调整。
在雕刻峰峦起伏的山脉、奔腾的瀑布、流淌的河流时,每一下雕刻都需要用力到恰到好处,绵密的雕刻点点滴滴累积起来,形成了栩栩如生的雕像。
5. 磨光剑川木雕的作品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磨光处理,这时需要非常的小心和细心,以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雕刻物被损坏。
6. 上色上色是剑川木雕的最后一个环节,它能够使雕刻物的纹理、深度和色彩变得更加鲜明。
通常,木雕会为制作物品涂上一层漆,以保护作品,并使其更加华丽。
总结剑川木雕的工艺流程富有变化和挑战,手法繁多,由于它高度的技术含量,剑川木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之一。
在今天的新文化环境中,它也通过不断创新与时代同行,并展示出了无穷的魅力。
巧夺天工——剑川木雕的三绝剑川木雕是一种应用于建筑装饰的传统手工艺,在中国传统建筑上广泛运用。
巧夺天工——剑川木雕的三绝是剑川木雕的三大特点,也是建筑学专家所关注的点。
本文将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展开剑川木雕的三绝的流程,揭示出它背后的文化内涵。
剑川木雕的三绝指的是雕塑技法、材料选择和装饰效果。
每一项都是剑川木雕技艺成就的产物,也是其与其他木雕手工艺的重要区别。
1、雕塑技法剑川木雕的雕塑技法是其首要特点,也是最难掌握的。
它涉及到雕塑师的技巧、雕刻技术和雕刻工具。
一般来说,剑川木雕采用碳化工艺,即在木头表面烧上一层碳,再雕刻,使得雕刻出的部分与底部分离,形成3D的效果。
剑川木雕的雕塑技法可以表现出鱼儿跃出水面、花开富贵等极具生命力的形象,展现了雕塑的力量和魅力。
而它所雕刻出的形态不仅严谨而精致,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人类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2、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是剑川木雕的另一大特点。
传统的剑川木雕常常使用多种天然材料,如楠木、核桃木、花梨木、黄花梨木、紫檀木等,每一种材料的纹理特征都不同,这决定了它们可以被运用于不同的雕塑作品中,同时,不同的材料也承载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紫檀木可代表着长寿和吉祥,而核桃木则寓意着家庭美满等等。
此外,材料选择也会直接影响雕塑的效果,对传统建筑装饰有重要意义。
3、装饰效果剑川木雕的“三绝”共同促成了它作为装饰的效果绝佳。
它可以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象征着鸟儿划出的螺旋线条,展现出屹立于江水之中的传神雕像,以及富丽堂皇的华丽装饰,让传统建筑的外观更加美轮美奂,充满生命力。
结语虽然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高科技时代,但是传统工艺却总有它永恒的价值。
建筑学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剑川木雕“三绝”的意义,并不断吸收建筑文化的瑰宝,将其应用于当代建筑中,为当代建筑注入了一种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同时也保护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以剑川木雕手工艺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将丰富并呈现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珍视和传承它们,从而推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剑川木雕的传承工艺剑川木雕是中国传统的工艺之一,起源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剑川县。
剑川木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剑川木雕的传承工艺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剑川县就有不少木雕作坊。
随着时间的推移,剑川木雕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剑川木雕注重以“雕、琢、镂、刻、彩”为主要技法,运用传统的刀法和现代的创作手法,精细地雕刻形象,赋予木材以生命。
剑川木雕作品通常以动物、植物和人物为主题,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而且,剑川木雕还注重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作品的造型和层次感,使作品更加生动鲜活。
剑川木雕的传承工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剑川木雕注重对木材的选择。
剑川县原产的丹霞木被认为是做木雕的最佳材料,其质地坚硬、致密、耐腐蚀,并且颜色温香。
木雕艺人通常会严格挑选木材,选择纹理美观、年轮清晰的木料进行雕刻。
其次,剑川木雕注重对刀法的掌握。
剑川木雕艺人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丰富的刀法技术。
他们善于使用各种刀具,如刨刀、刻刀、雕刀等,凭借着精湛的刀工,将木料刻削成各种细致的形象和纹理。
再次,剑川木雕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剑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木雕艺人将本地的哈尼族、彝族等民族文化与木雕艺术相结合,创造出独具民族特色的作品。
同时,他们也吸收了一些外来文化的元素,并将其融入到木雕作品中,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感。
最后,剑川木雕注重对艺术创作的精神追求。
木雕艺人们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他们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探索创新。
他们既注重对细节的描绘,又注重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力求做到严谨、精细、完美。
总的来说,剑川木雕的传承工艺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过程。
通过对木材的选择、刀法的掌握、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剑川木雕得以传承和发展,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希望未来的木雕传承者能够继承和创新,将剑川木雕推向更高的艺术高峰,让世人都能欣赏到这门宝贵的民间艺术。
剑川木雕
【关键词】中国名雕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工艺
【词条注释】剑川木雕产于大理州剑川县,是白族人民精湛技艺和独特文化的
一种体现。
木雕主要用于建筑物装饰,以浮雕为多。
木匠用优质硬木精心雕出龙、凤、狮孔雀、梅花等传统图案,制成桌、椅、茶几等,十分古朴大方,富于民族特色,既实用又华美。
手艺传千年,木雕遍天下
“隔山隔水隔家乡,隔父隔母隔妻儿;背井离乡做木匠,一生当马牛……”这首歌谣正是剑川地区广为传诵的《出门调》,也是剑川木匠对艺海艰辛、离愁别恨的吟唱。
明清时期,一批批剑川木匠就离开故土,远赴贵州、四川、广西,甚至到更远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谋生计,并在中国西南乃至异域留下了诸多精美绝伦的建筑。
在我国,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木雕流派。
例如:东阳木雕、南京仿古木雕,苏州红木雕刻,上海红木雕,江苏泰州彩绘木雕等等。
而剑川木雕区别于中国其它地区的木雕文化,大量创造实用器件,精心雕出龙、凤、狮、孔雀、梅花等传统图案,制成桌、椅、茶几等。
除此之外,木匠们还创造出古建筑及居家的雕花装饰,如斗拱、门楣、格子门、八仙桌、客堂供桌、茶几、床凳等;民间乐器,如龙头三弦上的龙头和音窗;日常用品,如箱柜、笔架、茶盘、面模(做饼子之用)等。
剑川木雕作为木雕界的一朵奇葩,以精美绝伦与卓尔不群的技艺扬名全国。
手法夺天工,作品放异彩
巧手出灵木,巧其用料的精选,灵其手艺精湛。
木匠用手焕发出的灵力,让剑川木雕越走越远。
一段干燥的木头一旦被剑川匠人温暖的手托起,立即就能焕发出它曾经消失时的生命湿度。
有大师曾感慨:“没有剑川木匠的手,木头就死了;没有剑川木雕的家,就不是白族人的家。
”剑川木雕的传承与民间艺人是分不开的。
剑川木雕以花草、动植物图案为创作基础,也有神仙传说故事的题材,常见的有“八仙过海”、“八仙庆寿”等。
建筑装饰大件中最有特色的为格子门,一般以4扇或6扇为一堂,置于寺庙大殿和居家正厅客堂,有2层至4至镂空浮雕等。
内容有“富贵根基”(牡丹和公鸡),“喜鹊登梅”、“鸳鸯戏水”、“白鹤飞松”、“鹿鹤同春”、“八仙过海”等,雕工精细,层层镂空。
剑川木雕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艺术。
随着时钟的摆动,木削簌簌掉落,而匠人手中,已生出一件件艺术的精品。
你若走进木香之中,不免也会陶醉在此。
世代传承,古法翻新
大理盛产大理石,木雕匠人对于剑川木雕的一大创新,就是结合大理当地的特色和物产进行创新,融合了大理石工艺,在雕刻好的桌、椅、茶几、工艺品上,镶嵌入苍山特产的彩花大理石,让整个木雕更显新颖高雅,美观大方,富于民族特色。
现在,剑川有许多木雕厂和工艺大师。
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在剑川尤为出名,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段国梁创建,段国梁从事木雕工艺创作与日常家具雕刻,从业至今所创作的几些佳作也频频出现在各奖会和博物馆中。
在经历几十年的文化沉淀,不断创新中,段国梁凭此技艺屡获殊荣,其儿子段四兴也被选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旅游贴士】:
挑选木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材质。
任何木材都需要经过数道特殊的去水分处理,才能保证制作出的工艺品长久如初。
含大量水分的木材制作出的工艺品极可能发生变形,发霉,开裂甚至长出“小蘑菇”。
2、油漆也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均匀分布的一层漆不仅对产品起到了保护的作用,更能渗入木材的表层使产品显得非常靓丽精致,还能起到环保的作用。
3、精湛的工艺决定了产品的性价比。
购买或收藏一套木雕作品,一定要注意木雕的保养,切勿走入保养的误区。
1、木雕工艺品不宜长时间放在烈日下暴晒而开裂。
2、木雕工艺品不宜放置在极潮湿或者极干燥的室内。
3、木雕工艺品不宜放置于明火的附近。
4、不宜用带水的毛巾擦拭,最好用含蜡质的或含油脂的纯棉毛巾擦拭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