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木雕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9.19 MB
- 文档页数:66
剑川木雕研究分析来源:木雕网1.云南剑川木雕的价值分析1.1 艺术价值剑川木雕作为云南特色工艺,其形态、风格多样、审美意识淳朴,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材质、艺术形式和制作工艺等方面。
(1)天然的材质美剑川木雕材料种类丰富、质地纯朴、自然纹理富于天趣,这些木材赋予了剑川木雕天然材质的美感。
在剑川木雕中,有一类木雕作品是不进行上漆或上色的,直接表露出木材固有的纹理和本质色泽,木雕艺人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根据木材本身的性质、形态进行创作,雕刻出来的作品除了具有工艺品的艺术形态之外,还保留了木材本身的自然形态特征,作品朴质、生动,在使用过程中让人产生一种温馨的自然情怀。
(2)独特的艺术形式剑川是通往兰坪、丽江、中甸和西藏等地的交通要道,这里主要居住着白、汉、傈僳、彝、回等民族。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剑川木雕在保持了白族文化的同时,还吸收了众多地区,众多文化的艺术涵养,与其它地区的木雕相比,剑川木雕具有较大的融合性,在融合了众多民族的雕刻艺术后,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从形态上来看,剑川木雕形态多样,既包括了建筑、家具、摆设等三维空间艺术作品,也包括了门窗、雀替、枋额、壁画等浮雕艺术作品,它没有中规中矩的固定形式,不讲求庄严、稳重、对称的格局,力求摆脱呆板模式的束缚。
如图1所示,图1中的棂花窗造型简洁大方,巧妙地运用了线条的变化,并与浮雕图案相结合,在局部的不对称中体现出总体的对称,风格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从色彩上来看,剑川木雕的装饰色彩非常丰富,除了木材的固有色之外,还有漆的色彩、镶嵌物的色彩以及金属物件的色彩,众多色彩中,又以民族彩绘最为突出。
如图2所示,图2中的木雕以民族彩绘作为装饰,其色彩包含了红、黄、白、蓝等多种,体现了民族彩绘的风格特征,但它又不似原始民族彩绘那样艳丽,在众多颜色中,它以天蓝色为主导色调,即体现出内地文化的内敛与优雅,也不乏少数民族质朴与奔放的风格。
从题材上来看,剑川木雕的题材多选用和当地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相关的事物,也有的题材来源于佛教、道教和民俗。
中国古建惊艳的七大木雕流派木雕艺术在古建筑中所独具的装饰作用不容忽视,雕梁画栋,雕饰门楣、屋椽、窗格、栏杆、飞罩挂落……木雕所至之处,可以古朴典雅,也可以富丽堂皇,文人、商户、贵族都喜欢通过木雕来修饰宅院。
木雕艺术同其他雕塑艺术一样,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生,人们有了审美,木雕就真正成为了一门艺术。
经过一代代匠人的传承和创新,渐渐的形成了各式各样木雕流派,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却无一例外的,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美的诉求。
东阳木雕:画中有画,景中有景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
据东阳《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
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舆的墓同在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
在艺术手法上,东阳木雕以层次高、远、平面分散来处理透视关系并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或鸟瞰式透视为构图特点,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可以比西洋浮雕更为丰富,它可以充分展示画面内容,做到“画中有画,景中有景”。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木雕:徽商的穷奢极欲旧时,徽州木雕多用于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
木雕在徽派建筑上,通常用于架梁、梁托、檐条、楼层拦板、华板、窗后、栏杆等处、雕花撰朵,富丽繁华。
既考虑美观,又重视实用,大凡窗子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栏板、檐条,采用浮雕较多;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圆雕较多。
在家具方面,应用木雕较多的是床与衣橱。
这些家具一般用高级木材制作,均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
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炬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朗细刻过渡,以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
入清以后,对木雕装饰美感的追求更为强烈,涂金透镂,穷根华丽,虽为精工,但有时反而过于繁琐。
剑川木雕—搜狗百科据史书记载,剑川木雕起源于唐朝天宝年间,宋代时技艺渐趋精湛,民间能工巧匠甚多,明嘉靖后,豪门贵族大兴土木,修建亭阁水榭,民间儒、佛、道三教俱兴,庙宇祠堂林立,剑川木雕和木匠工艺得到了大力发展,到了清代,剑川木雕达到了鼎盛时期,剑川木雕随着剑川木匠的足迹遍及滇西北各地州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至今仍流传于民间的“剑川木匠到处有”之说,充分印证了剑川木雕影响的久远和广泛。
目前的剑川木雕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形成了嵌石木雕家具、古建筑装饰、室内装饰、旅游工艺精品等四大门类产品130多个花色品种。
集艺术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于一身。
产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古朴典雅的风格和上乘的质量而远销30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千余年发展与积淀,在充分吸收汉族和周边各民族文化技术的基础上,剑川木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一帜的雕凿风格,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是剑川木雕千余年来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
剑川木雕题材广泛,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逼真,构图严谨统一,工艺精美细腻,尤其是传统的山水、花鸟和人物画,精致细腻,有呼之欲出的真实感。
剑川木雕种类繁多,经过长期的发展,日前已形成四大门类,即:嵌石木雕家具、古建筑装饰、室内装饰、旅游工艺精品、嵌石木雕家具,又称云木雕花镶嵌大理石家具。
此种家具,选用优质硬木,精心雕刻出龙、凤、狮、孔雀、喜鹊、牡丹、梅花、茶花等传统装饰图案,制成各式家具,再镶嵌上苍山特产的彩花大理石,显得古朴大方,新颖高雅,别具一格,富于民族特色,是既实用,又精美的装饰艺术品。
古建筑装饰中尤以格子门出名,被誉为“仙窗”,雕花格子门窗,制作工艺精巧,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上节采用多层镂空技法,底层雕出几何图案,表层为表现山石花鸟或人物故事的浮雕,线条柔美,生动活泼;下节则饰以各种动物浮雕,造型朴实,概括洗练;上下节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既美观,又稳定,构成一幅完整的艺术品。
木雕室内装饰又称木雕挂屏,是传统格子门的变种,由格子门中的窗体衍变而来,此类室内木雕挂屏,大多采用镂雕法,层层镂空,精雕细作,其图案取材寓意深远,多以儒家经典故事为体裁,重教说理,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墨香味,在室内装饰市场上很受欢迎。
剑川木雕——中国西南第一雕剑川木雕是中国西南地区最著名的木雕之一。
它的特点是用一整根木头雕刻成立体的人物或景象,逼真而且细致。
剑川木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承和发展,在当地民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工艺,被誉为“中国西南第一雕”。
剑川木雕的雕刻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选材。
雕刻厂家选用的材料大多为柿子木和竹子。
这些木材由于质地致密和纹理清晰,对于雕刻的细节和效果有特殊的要求。
第二步:制作基础。
在雕刻开始之前,需要先做好木头的基本形状。
通常是一个长条形的木条,经过切割和刨光后,制作成想要的基本形状。
第三步:细节雕刻。
在基础完成之后,开始逐步雕刻细节。
这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
雕刻师需要用工具和技巧将木头雕刻成具有逼真表现力和动态感的形象。
如果雕刻师在这个步骤中出现偏差,可能会导致整个作品丧失逼真感和美感。
第四步:打磨和上色。
在雕刻完成之后,需要对木头进行打磨和上色。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耐心和细致的操作。
雕刻师需要使用不同的磨砂纸和磨料来达到完美的光洁表面。
上色需要根据木头的质地和工艺来决策,颜色必须清晰、自然、艳丽。
剑川木雕被广泛用于雕刻家具、文物、景观石等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制造,而是艺术的表演形式,它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美的外观,更是审美和想象的重要体现。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著名的手工艺品之一,剑川木雕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实践经验。
它的精神内核在于重视细节、注重个性化,强调对自然、历史、文化的体验。
总之,剑川木雕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非常特殊的手工工艺品,凭借着它丰富多彩的历史和鲜明的传统,为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灵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剑川木雕可望在实践和理论上持续发展,为中国艺术迸发出崭新的光芒。
一、前言剑川木雕,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瑰宝之一,历经千年传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工艺技艺,享誉国内外。
我有幸参加了剑川木雕的实践培训,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剑川木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剑川木雕的历史与技艺1. 剑川木雕的历史剑川木雕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它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剑川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剑川木雕以雕刻人物、动物、山水、花卉等题材为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2. 剑川木雕的技艺剑川木雕技艺独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镂空雕刻:在木雕作品中,通过镂空的手法,使作品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
(2)透雕:在木雕作品中,通过透雕的手法,使作品具有通透感,犹如一幅立体的画卷。
(3)浮雕:在木雕作品中,通过浮雕的手法,使作品表面凸起,层次丰富。
(4)圆雕:在木雕作品中,通过圆雕的手法,使作品呈现出立体感,宛如真实的人物或动物。
三、实践心得1. 学习过程在实践培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剑川木雕的历史、技艺和工具。
随后,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动手实践。
从简单的雕刻工具使用,到复杂的雕刻手法,我们都一一尝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在师傅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们逐渐掌握了剑川木雕的基本技巧。
2. 难点与突破(1)雕刻工具的使用:剑川木雕的工具繁多,包括凿子、刀子、锤子等。
在刚开始学习时,我们对这些工具的使用并不熟练,经常出现工具打滑、刻伤木材等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逐渐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技巧,提高了雕刻效率。
(2)雕刻技巧:剑川木雕的雕刻技巧要求非常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逐渐掌握了人物、动物、山水等题材的雕刻技巧。
特别是人物雕刻,需要注重人物的表情、神态和动态,使作品更具生动性。
(3)雕刻细节:在雕刻过程中,细节处理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关注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如衣纹、毛发、纹理等,力求使作品更加完美。
剑川白族木雕的艺术特色摘要:剑川白族木雕作为民间美术的一种,有其特有的民族特色,本文以其木雕图案为例说明白族木雕所具有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汉文化;图案;民族化;乡土化剑川素有“白族木雕之乡”的美称,木雕艺术蜚声海内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钟山石窟”一脉相承,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正如一首传统白族民歌中所唱“雕得金龙腾空舞,刻出雄鸡报五更,凿成百鸟枝头唱,镂花引蜜蜂!”剑川白族木雕正是以其精湛的技艺及特有的文化内涵成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白族木雕源于唐天宝、贞元之际,即公元八世纪。
当时南诏政权处于鼎盛时期,因而大兴土木,大规模的建筑宫殿,城楼。
土著白族工匠受到先进汉文化的影响,成为了地区性的首要职业,剑川因此而成为“木雕之乡”。
民间亦有“剑川木匠到处有”之说。
据清·道光《云南通志》载:“剑川地近雪山,土地硗瘠”。
“民间终岁勤动,往往衣食不给,故横经者不免负耕耘,而业农者必兼习工艺”。
白族男性除务农外,大多数兼务各种匠艺,忙时务农,农闲则外出从事各种匠艺活动,以补农业生产之不足,各种传统工匠较多,尤以木工匠艺为最。
又据清朝张泓《滇南新语》中说:“剑川硗瘠,食众生寡,民俱世业木工;滇之七十余州,县及邻滇之黔、川等省,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也。
”为了谋生,促使“长于技艺”,在长期的精雕细刻中提升了水平,涌现出了一批手艺超群的木匠,一代传一代,直至如今。
一、内容题材剑川白族从古至今不拒绝外族文化,周边的汉文化、藏文化、彝文化、纳西文化、以至于印度宗教文化,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以充实提高本族文化。
白族民间匠人创作雕刻出了深受白族人民喜爱的作品。
内容题材大致分为三类即人物、动物、花卉。
尤以动物,花卉最为常见,而人物多为大家喜闻乐见的神话传说。
花卉多为写实,通常按四时花序节令把云南八大名花和谐地雕刻在一起。
而荷花牡丹常采用凸凹的雕刻手法,虚实相间,花卉也有含蓄抽象的,大多和动物联系在一起,通过梁木雕刻,就别具风格。
云南剑川木雕的发展与保护研究
云南剑川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该地区的木雕艺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云南剑川木雕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与保护的挑战。
云南剑川木雕的发展受到了传统工艺技艺的传承和更新的限制。
传统木雕技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但是由于云南剑川地处边远地区,交通、教育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工艺技艺传承面临困难。
同时,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使得年轻一代对传统工艺的兴趣相对较低,缺乏对木雕技艺的继承和创新。
其次,云南剑川木雕的保护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压力和原材料资源的限制。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艺术品市场的繁荣,许多传统工艺品成为商业化的产品,导致市场上充斥着质量较差、工艺简单的仿制品,严重侵蚀了真正的传统木雕市场。
同时,原材料资源的供应也面临着枯竭和环境破坏的问题,木材的稀缺性使得木雕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在面临这些问题的同时,云南剑川木雕的发展和保护也存在着新的机遇。
一方面,政府在传统工艺品保护和非遗文化传承方
面做出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加大了对木雕技艺传承人的培训和扶持力度。
另一方面,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木雕产品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得传统工艺品更加接近消费者,打破了传统销售渠道的限制。
云南剑川木雕的发展与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大对传统工艺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力度,同时注重保护和利用好原材料资源,促进木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使云南剑川木雕走向全面繁荣,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云南剑川木雕技法云南剑川木雕技法云南是中国木雕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中剑川木雕更是具有代表性的木刻艺术。
剑川木雕以其严谨细致,精湛技艺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的追捧。
下面介绍一下剑川木雕的技法。
1. 设计稿剑川木雕善用各种图案和构图方式,将欧洲、东南亚、印度等区域的文化元素与民间工艺相融合,打造独特风格。
在雕刻前,设计师首先需要细致的画出设计稿,确定要雕刻的图案的大小、形状、细节等。
2. 选材剑川木雕以选材精细著称,在雕刻作品的时候,选用的木材必须要具备橡胶木的柔韧性和红木的颜色和木质。
只有选择好的木材才能保证最终作品的质量。
3. 制作模板在制作模板时,师傅需要使用到大量的工具和设备,如钢笔、丝锥、刨子等,先进行粗略的刨制,然后调整细节。
模板制作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模板的要求进行雕刻。
4. 雕刻剑川木雕注重雕刻的形式和雕刻物的有机结合,为了达到最佳的雕刻效果,木匠们要不断对刀具做出调整。
在雕刻峰峦起伏的山脉、奔腾的瀑布、流淌的河流时,每一下雕刻都需要用力到恰到好处,绵密的雕刻点点滴滴累积起来,形成了栩栩如生的雕像。
5. 磨光剑川木雕的作品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磨光处理,这时需要非常的小心和细心,以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雕刻物被损坏。
6. 上色上色是剑川木雕的最后一个环节,它能够使雕刻物的纹理、深度和色彩变得更加鲜明。
通常,木雕会为制作物品涂上一层漆,以保护作品,并使其更加华丽。
总结剑川木雕的工艺流程富有变化和挑战,手法繁多,由于它高度的技术含量,剑川木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之一。
在今天的新文化环境中,它也通过不断创新与时代同行,并展示出了无穷的魅力。
巧夺天工——剑川木雕的三绝剑川木雕是一种应用于建筑装饰的传统手工艺,在中国传统建筑上广泛运用。
巧夺天工——剑川木雕的三绝是剑川木雕的三大特点,也是建筑学专家所关注的点。
本文将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展开剑川木雕的三绝的流程,揭示出它背后的文化内涵。
剑川木雕的三绝指的是雕塑技法、材料选择和装饰效果。
每一项都是剑川木雕技艺成就的产物,也是其与其他木雕手工艺的重要区别。
1、雕塑技法剑川木雕的雕塑技法是其首要特点,也是最难掌握的。
它涉及到雕塑师的技巧、雕刻技术和雕刻工具。
一般来说,剑川木雕采用碳化工艺,即在木头表面烧上一层碳,再雕刻,使得雕刻出的部分与底部分离,形成3D的效果。
剑川木雕的雕塑技法可以表现出鱼儿跃出水面、花开富贵等极具生命力的形象,展现了雕塑的力量和魅力。
而它所雕刻出的形态不仅严谨而精致,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人类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2、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是剑川木雕的另一大特点。
传统的剑川木雕常常使用多种天然材料,如楠木、核桃木、花梨木、黄花梨木、紫檀木等,每一种材料的纹理特征都不同,这决定了它们可以被运用于不同的雕塑作品中,同时,不同的材料也承载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紫檀木可代表着长寿和吉祥,而核桃木则寓意着家庭美满等等。
此外,材料选择也会直接影响雕塑的效果,对传统建筑装饰有重要意义。
3、装饰效果剑川木雕的“三绝”共同促成了它作为装饰的效果绝佳。
它可以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象征着鸟儿划出的螺旋线条,展现出屹立于江水之中的传神雕像,以及富丽堂皇的华丽装饰,让传统建筑的外观更加美轮美奂,充满生命力。
结语虽然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高科技时代,但是传统工艺却总有它永恒的价值。
建筑学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剑川木雕“三绝”的意义,并不断吸收建筑文化的瑰宝,将其应用于当代建筑中,为当代建筑注入了一种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同时也保护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以剑川木雕手工艺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将丰富并呈现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珍视和传承它们,从而推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剑川木雕的传承工艺剑川木雕是中国传统的工艺之一,起源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剑川县。
剑川木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剑川木雕的传承工艺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剑川县就有不少木雕作坊。
随着时间的推移,剑川木雕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剑川木雕注重以“雕、琢、镂、刻、彩”为主要技法,运用传统的刀法和现代的创作手法,精细地雕刻形象,赋予木材以生命。
剑川木雕作品通常以动物、植物和人物为主题,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而且,剑川木雕还注重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作品的造型和层次感,使作品更加生动鲜活。
剑川木雕的传承工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剑川木雕注重对木材的选择。
剑川县原产的丹霞木被认为是做木雕的最佳材料,其质地坚硬、致密、耐腐蚀,并且颜色温香。
木雕艺人通常会严格挑选木材,选择纹理美观、年轮清晰的木料进行雕刻。
其次,剑川木雕注重对刀法的掌握。
剑川木雕艺人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丰富的刀法技术。
他们善于使用各种刀具,如刨刀、刻刀、雕刀等,凭借着精湛的刀工,将木料刻削成各种细致的形象和纹理。
再次,剑川木雕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剑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木雕艺人将本地的哈尼族、彝族等民族文化与木雕艺术相结合,创造出独具民族特色的作品。
同时,他们也吸收了一些外来文化的元素,并将其融入到木雕作品中,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感。
最后,剑川木雕注重对艺术创作的精神追求。
木雕艺人们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他们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探索创新。
他们既注重对细节的描绘,又注重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力求做到严谨、精细、完美。
总的来说,剑川木雕的传承工艺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过程。
通过对木材的选择、刀法的掌握、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剑川木雕得以传承和发展,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希望未来的木雕传承者能够继承和创新,将剑川木雕推向更高的艺术高峰,让世人都能欣赏到这门宝贵的民间艺术。
文化艺术剑川木雕以云南大理自治州的剑川县为产地,剑川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其工艺精湛、文化积淀深厚而蜚声海内外。
在剑川,木雕工艺作为一种最广泛的社会职业,是农村家庭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剑川木雕的文化底蕴很深厚。
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对木匠手工艺人技能的增长、新工艺的运用、产品的创新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对木雕工艺的传承及当地人对民族手工艺文化的保护、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感有推动作用。
剑川木雕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格,题材广泛,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逼真;而且构图严谨统一,工艺精美细腻,山水花鸟人物尽入画图,有呼之欲出的真实美感。
1 剑川木雕的基本特性 剑川木雕之所以能够历经漫长的历史演进,这与白族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及它自身存在过程中所具有的互为矛盾,又互为统一的不同特性。
1.1 依附性与独立性的统一剑川木雕是附合白族民间习俗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活动。
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
这使得白族木雕作品受到其存在目的作用制约的依附性特征,表现在具体作品的构图处理上,也就是作品的装饰性特征。
诸多的限制,也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语言,显示着自身存在过程中的独立性——即美的特眭。
剑川白族木雕不论它用于建筑方面还是家具上,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贯注自己的审美感情,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了它,它也就有了存在中的审美价值。
1.2 变异性与稳定性的统一毕竟不是每个剑川木雕工匠都能获得艺术上的成熟,但是人们都有权力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审美爱好来进行设计,以及对其他人所设计的原稿有一定的改动。
如此,作品的最初形态必然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变化。
这种传承中的变异现象,也不断地调节着剑川白族木雕与其流传的时代、民族、地区、习俗之间的差异。
同时,由于剑川木雕所担负的民俗形式的滋延传承,及基本纹样程式化手法的相对固定,传承方式的世代相袭,又使其具有外在形式相对稳定的特性。
剑川木雕传承的变异性与稳定性,与其赖以生存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挖掘和整理剑川木雕这项民间工艺美术,应是今天有民族责任感的艺术家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