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猪舍建筑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9.97 MB
- 文档页数:7
金宝贝发酵床操作规程一、基础建设1、猪舍的建设:发酵床养猪猪舍的建设十分重要,可以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就行,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0 m2(可根据具体情况调节,但猪舍以不低于10m2为宜),可饲养肉猪15头左右,猪舍墙高3m,屋脊高4.5m,屋面朝南面的中部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更适宜地生长繁殖,利于发酵。
北侧建自动给食槽,南侧建自动引水器。
2、发酵床建设:发酵床分地上和地下两种方式,地下式发酵床应该下挖50公分左右,铺上垫料后与地面平齐,地上的则需要在周围砌矮墙。
发酵床用土地面即可,既省钱又能通气,但如果老圈舍已是水泥地面,一时又不想废掉,可暂时保留,但时间一长(一般是几个月后)面积过小的圈舍可能积水,此时可采取在底部打洞通气、将过湿部分垫料清出晒干、添加干燥锯末垫料等应急措施。
圈舍一般应尽量做成封闭式。
北方应注意避免下雨天将圈舍弄湿,南方应注意地下水不能渗入床内。
地基过湿的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
二、建床注意事项1、菌剂用量:20㎡猪圈(15头猪左右,)用金宝贝发酵助剂2公斤,先将1.6公斤一次性撒完,其余作增补用。
猪圈面积不能小于10㎡,养猪密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因粪尿积累超负荷而停止发酵。
2、如何稀释:金宝贝发酵助剂应与米糠(或玉米粉,或麸皮),按菌剂:米糠(或玉米粉,麸皮)=1:5以上的比例均匀混和稀释(新鲜米糠的营养效果优于陈旧米糠),再均匀撒入锯末中,有条件的可适当喷撒浓度为5%左右的红糖水到米糠菌剂混和物中。
3、锯末用量:面积20㎡、垫料厚度不低于50厘米的标准圈,锯末总用量约10立方米。
太薄导致不发酵,太厚则可能导致内部升温太高太快。
发酵助剂可一次性均匀撒入全部垫料中,也可分3-4层局部性集中撒入。
尽量用干燥老锯末,新鲜锯末等垫料最好晒干后入床(紫外线还能消毒,防止皮肤过敏),如发酵床垫料过于干燥而且起扬尘导致影响猪的呼吸,此时可在表面喷少量清水或红糖水,床的内部垫料一般情况下不宜加水加湿,一段时间后随着粪尿增多自然会形成合适湿度。
发酵床猪舍的改良设计与应用效果
为了提高猪舍养殖的效益,发酵床设计成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发酵床可以提高猪舍环境的卫生状况,减少氨气和其他有害气体的产生,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从而增加养殖效益。
本文就发酵床猪舍的改良设计与应用效果进行阐述。
一、设计及改善要点
1、发酵床设计:在传统的猪舍中,使用水泥地面直接放置瘤胃发酵后的料堆,形成发酵床。
此设计的问题是,无法排放产生的氨气气体,影响猪的健康。
改良设计方案是使用复合材料、泡沫、塑料等材料制成局部高度不同的板状垫。
2、良好通风:猪舍的通风速度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气体积聚,还可以保持猪舍内的温度。
发酵床的位置要选在通风而不过于寒冷的区域。
3、保持湿润:发酵料需要保持适当的湿度,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发酵效果。
可以通过添加稻草、秸秆等垫子,并在料堆表面喷洒适量的水来控制湿度。
4、周期翻动:发酵床中的猪粪、尿液等垃圾需要不断翻动,以便均匀发酵。
每个周期至少需要翻动一次,严格控制床内温度。
二、应用效果
1、干净猪舍环境:通过使用发酵床,氨气、硫化气和甲烷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猪舍内部环境更为干净整洁。
2、节能:发酵床中的有机物质在发酵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可利用此热能对猪舍进行加热。
此外,发酵床还可以节省大量农药和肥料的使用,减轻生态环境压力。
3、增加产量和品质:发酵床可促进猪粪的有效分解,使之变成有益的肥料,提高猪肉和饲料的品质,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
总之,发酵床猪舍的改良设计与应用效果对猪舍的健康、环保和经济效益都有着显著的提高,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发酵床养猪猪舍建造要求与图纸发酵床养猪技术要点—猪舍建造要求彻底解决养猪场粪便污染问题,技术人员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已开发出原生态养猪新技术,该技术在近3年的示范推广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原生态猪舍建造和猪舍改造的经验介绍如下:猪舍建造的基本原则:规范的原生态猪舍一般要求通风采光良好,呈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南北可以敞开,采光充分,通风良好。
冬季寒冷地带猪舍北面墙体厚度为24厘米(另外加保温层)或37厘米(中间加珍珠岩)。
一般床面距屋梁高度3.5米为宜,屋梁距屋脊高度1.5米。
发酵床结构:发酵床为深80厘米~100厘米的池子。
它的面积为栏舍面积的70%左右,余下面积应作硬化处理,成为硬地平台,供生猪取食或盛夏高温的休息场所料槽结构:料槽内部结构似梯形,上口宽35厘米~40厘米,下口宽20厘米,高10厘米,上口的外沿略高于内沿,下口要圆滑,不要有死角。
饮水和排水:管道要用无毒的材料,乳头饮水器要在整个管道的最低处,每20头猪安一个自动饮水器,距地面距离为10厘米左右。
饮水台呈斜坡状,饮水处低,靠近床面处高,并在低处有管道向舍外排水。
圈舍护栏:护栏分内护栏和外护栏,内护栏指在发酵床上的护栏,其高100厘米,在水平线上80厘米、在水平线下20厘米;外护栏高70厘米,最低处距水平线10厘米,最高处距水平线80厘米。
外护栏要以挂钩连接,这样可以省去猪圈小门。
------注意在猪场中建设一到两栏隔离栏隔离栏远离发酵床栏舍,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病猪,及时进行隔离饲养,观察并及时治疗-----发酵床猪舍的建造模式地上槽模式就是将垫料槽建在地面上,垫料槽底部与猪舍外地面持平或略高,硬地平台及操作通道须垫高50-100cm(见图2-2),保育猪50cm左右、育成猪100cm左右,利用硬地平台的一侧及猪舍外墙构成一个与猪舍等长的长槽,并视养殖需要中间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圈栏,以防止串栏(见图2-3)。
优点:保持猪舍干燥,特别是能防止高地下水位地区雨季返潮。
发酵床猪舍的改良设计与应用效果随着生猪养殖的不断发展,猪舍设计也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
传统的猪舍设计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废弃物处理和环境污染等。
综合考虑环保和资源利用的因素,发酵床猪舍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发酵床猪舍的设计原理发酵床猪舍的设计原理是将猪舍内的废弃物与低值添加剂,如秸秆、麦麸等,混合后进行发酵处理。
通过发酵处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同时产生的热量可以为猪舍供暖。
发酵床猪舍的主要设计元素包括垫料、水槽、通风管道和热水管道等。
垫料的作用是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和吸收猪粪、尿液和饲料残渣等废弃物。
水槽和通风管道的作用是降低猪舍内湿度和污染物浓度。
热水管道则是为了利用发酵后废弃物产生的热量,为猪舍提供温暖的环境。
为了提高发酵床猪舍的性能和效果,有一些改良设计可以考虑。
(1) 通风系统发酵床猪舍的空气质量对猪的生长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改良通风系统是提高发酵床猪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增加通风口和换气速度,能够帮助猪舍内的湿度和氨气浓度得到更好的控制,同时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2) 湿度控制为了维持合适的湿度,可以加装湿度传感器,并根据传感器的数据调整通风设备的工作模式。
此外,还可以进行湿度调节剂的投放,保持猪舍内的湿度平衡。
(3) 底杂处理发酵床猪舍中的底杂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处理。
一种方法是将杂物除去,将废弃物直接覆盖在发酵层上,使其与发酵材料混合,在发酵层内进行发酵处理。
另一种方法是将杂物滚入收集箱或处理设备内进行处理,处理后再用于发酵床的再次利用。
(4) 发酵处理时间和频率发酵床猪舍的设计中处理时间和频率对于发酵效果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适当增加发酵处理时间可以更好地去除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增加有机肥料的产量。
为了减少底杂物的堆积和气味的产生,应增加发酵的频率,一般为7-14天。
发酵床猪舍的应用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它能够显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防止它们对环境造成污染。
发酵床养猪猪舍的建造发酵床好不好用,跟猪舍的建设也是有关系的。
一般要求猪舍呈东西走向,座北朝南,这样的圈舍采光好,利于发酵;而且南北可以敞开,适合通风良好,不臭也没蚊蝇。
如果建造成投资少、造价低、见效快、转产快的温室大棚养殖模式,那就是既省事又省钱。
因为大棚造价低,而且小气候更容易调节。
冬天采光好、保暖,猪可以安全越冬;夏天顶棚放上遮阳板,把四周裙膜摇起,可以通风、降温。
一般散养户可因陋就简,一般可以向地面以下深挖50~90厘米,填满有机垫料后将猪只放入。
一、建筑设计1.猪舍猪舍一般宽4~6米,长8~20米,立柱高1.8~2米,顶高3米左右。
座北朝南,屋顶要做好保温隔热设计,以利冬季保温及夏季隔热,房顶设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面积三分之一,南北墙可设大窗或使用卷帘,并且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可照射整个猪床的每个角落,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可适宜地生长繁殖。
如果用温室大棚模式,养猪大棚跨度一般为4~5米,长度为20~25米,四周围栏高1.0~1.2米,支撑大棚可用空心砖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2.7~3.0米。
材料可选用钢筋、水泥等材料,顶部覆盖塑料薄膜、编织布、草帘等。
大棚四周不设围墙,夏天等于是个凉棚,冬季放下塑料薄膜就成为一个暖圈,冬暖夏凉,为猪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猪圈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5平方米,可饲养肉猪15~20头。
一般每头猪占地1.2-1.5平方米。
向地面以下深挖50~90厘米。
3、建造发酵床的注意事项(1)、通气:每个猪栏都要开窗,一般来说,要相对而开,便于空气流通,夏季打开,冬天太冷需要用东西盖起来。
一般情况下,还是需要定期打开。
(2)、阳光:屋顶需要设置透明亮瓦,要让阳光照进来,这个对发酵床菌种粪便发酵剂非常重要,亮瓦的多少以阳光自东向西移动时可照到猪圈全部为最佳,尽量做到阳光普照。
屋顶现在他们家主要用的是水泥瓦。
(3)、分区(猪栏):主要是用竹子,是因为考虑到价格比较便宜,家里种植,就地取材。
生态养猪与传统现代养猪相比有较大差异,生态养猪是将各类猪群饲养在猪舍内的微生物发酵床上,而微生物发酵床是根据微生态学和生物发酵理论利用益生菌种,通过筛选、培育、检验、提纯、复壮与扩繁等工艺流程,形成具备强大活力的功能微生物菌群,再按一定比例与锯末、木屑、谷壳、米糠、活性剂、猪粪等均匀混合,并保持适当水分,经堆积发酵,形成有机复合垫料,然后铺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猪舍发酵槽内,构成生态发酵床。
生活在发酵床上的各类猪群产生粪尿,发酵床上的有机复合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以猪粪尿为营养来源,进行高效发酵分解,滋润益生菌群不断繁殖扩大,生息不止。
在发酵分解过程中同时产生大量热能,使有机复合垫料中心温度升高达45~55℃,将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卵杀灭。
生态养猪的整个饲养过程,自始至终粪尿随排泄随发酵,粪尿中的有机质得到充分分解和转化,最终实现无臭味、无污染物、零排放的生态型养猪模式。
因此,要根据它与传统现代养猪的差异,在猪舍建筑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第一,饲养密度要小一些,占用面积要大一些。
这是因为饲养的各类猪群都要在发酵床上活动、生长,其产生的粪尿还要由发酵床垫料完全分解、消纳,不外排,所以各类猪群在发酵床上必须有其合理的饲养密度。
一般公猪为8~12 m:/头,母猪(空怀、妊娠、后备)2.0~2.5 m2/头,分娩母猪(带哺乳仔猪)4~8 m2/头,保育猪0.4~0.7 m2/头,生长中猪0.8~1.1 m2/头,育肥猪1.2~1.6m2/头。
这是确定猪舍建筑面积的基本依据。
第二,除限位饲养的母猪外,保育、生长、育肥猪群适合大栏并窝饲养,这样既可增大猪群的活动范围,又便于发酵床垫料的机械翻混养护,这是生产工艺流程必须注意的环节。
第三,在养猪生产中,由于发酵床垫料不断的发酵产热散热,不仅升高了猪舍内的气温,而且还会增加发酵床水分的蒸发,加大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因此在猪舍建筑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夏季气温高时带来的热应激,加大通风降温,自然通风猪舍要加大南、北墙窗户尺寸,增大过风面积和流量,当猪舍跨度大,自然通风无法满足环境要求时,一定要采取机械通风或湿帘降温。
封闭式发酵床养猪场建造的注意事项
发酵床的建设要因地制宜。
在东北,要考虑夏季的通风降温和冬季的防寒和排湿。
因此,东北发酵床猪舍应该是封闭式的。
猪舍的举架以发酵床的表面算起,最低不得低于2.5 米,最好达到3米,这样的空间有利于空气的快速流动。
猪舍的宽度在10 米左右为宜。
猪舍的长度可以20~60 米。
南窗要尽量的大,这样才能使猪舍阳光普照,生物发酵床猪舍非常强调猪舍采光的重要性,因为阳光可以使猪感到温暖,阳光可以使生物发酵菌繁殖得更好,阳光能够使猪舍的水分迅速的蒸发,可见,在生物发酵床猪舍设计时,猪舍的采光和通风是最重要的,这是不同于常规水泥地面猪舍的最重要的特点。
另外,发酵池的四壁,尤其是靠外墙处应当考虑做苯板防寒层,南方不需要这样做,但是在东北冬季必需要防寒层。
发酵床养猪猪舍建造要求与图纸1、猪舍地建设原则①猪舍安排严格按照饲养地工艺流程来进行安排,如配种舍(种公猪和空怀母猪)→妊娠舍→分娩舍→仔猪保育舍→生长猪舍→育肥猪舍.种猪舍位于上风向,育肥猪舍位于下风向,(注意观察当地经常性风向).地形选择基本原则是要求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地势开阔,通风光照好.要求选择通风透光性好,干燥卫生,操作管理方便,南方地区注意防潮防热和排水,北方地区注意保暖通风防雪等,沿海地区注意防风.坐北朝南,根据不同地方特点略有偏差.②注重舍内通风与换气,必要时可以装电动排风扇,注意排风扇是吸收外面地空气外里面吹,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换气速度快、节省换气电能.③猪舍地走向,尽量与夏天最多地风向平行,以使风能从猪舍中纵向通过.④生态垫料养猪冬天容易保温,夏天则要注意防暑降温,如顶部要用不透光和反光地遮阳布,同时为了防止早晚斜阳照射引起温度过高,在猪舍地东西两面,特别是西面,使用帘布或黑篷布遮阳,也可以种植阔叶树木.⑤发酵床地建筑可以尽量简单化,可以使用大棚式猪舍,例如建造一个150平方M左右地面积,养猪规模100头地育肥猪地养猪大棚,只需投资1万元左右,如果使用旧猪栏改造成本就更低.养猪大棚跨度一般为4~5M(可以因地制宜),长度无限,四周围栏高1.0~1.2M,支撑大棚可用砖等材料砌成,棚屋檐高一般在2.3~2.7M,屋顶高3.8-4.5M,材料可选用钢筋、水泥等材料,顶部覆盖不易透热地水泥瓦、瓦片等,如果采用较薄地塑料瓦、铁瓦,夏季建议在上面覆盖一层遮阳网.大棚四周不设围墙,夏天等于是个凉棚,冬季放下塑料薄膜就成为一个暖圈,冬暖夏凉,为猪提供了一个良好地生长环境.⑥发酵床养猪猪舍也可以在原建猪舍地基础上稍加改造就行,一般要求猪舍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建议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至少20平方M(可根据具体情况调节,但建议猪舍以不低于10平方M为宜,母猪栏可以适当缩小),每20平方M面积可饲养肉猪15头左右,屋面朝南面地中部具有可自由开闭地窗子,这样可使猪舍内部地微生物更适宜地生长繁殖,利于发酵.食槽和饮水器地设置:北侧建自动给食槽,南侧建自动引水器,这样做地目地是让猪多活动,在来回吃食与饮水中搅拌了垫料.饮水器地下面要设置一个接水槽,将猪饮水时漏掉地水引出发酵床之外,防止漏水进入发酵床中,这点非常重要,具体设置请看封底图片介绍.采用原有地猪舍改造,如果采用半地下式,或完全地下式地发酵床,可以就地打破水泥地面,深挖地下40厘M左右(南方浅北方深),放置垫料至原来水泥池地面高度再上20-40厘M即可;不建议完全采用完全地上式加放垫料养殖,原有地水泥地面一定要至少打破一些孔(每平方M面积不少于10个直径为2厘M地孔),以增加地气对垫料底层微生物地保存保护,对养猪也有好处.2、注意在猪场中建设一到两栏隔离栏隔离栏远离发酵床栏舍,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病猪,及时进行隔离饲养,观察并及时治疗.3、发酵床建设发酵床分完全地下式、地上式、半地下三种方式①地下式发酵床应该下挖60~100厘M左右(南方浅,北方深),铺上垫料后与地面平齐,地面不用打水泥,直接露出泥土即可在上面放垫料.在建筑墙面一侧,要注意砌挡土墙,不能让泥土塌下来,中间地隔墙则直接建设在最低泥地上,隔墙高至少1.8M,其中0.8厘M用于挡住垫料层,1M用于猪栏地间隔墙.②地上式地则需要在周围砌矮墙.发酵床用土地面即可,不用铺上水泥,既省钱又能通气,圈舍一般应尽量做成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北方应注意避免下雨天将圈舍弄湿,南方应注意地下水不能渗入床内.地基过湿地应采取必要地防渗措施.还要注意大风大雨时防止雨水飘到垫料上.③半地下式地,则参考上面两种方式地建造方法,只是地下深挖30~50厘M左右(视你地情况而定到底挖多深),保证垫料层高度在60~100厘M即可.图一:为双列式全地下式图:适用于育肥猪,保育猪(面积更小而已),母猪舍,公猪舍等.注:在育肥猪舍或保育舍中,图中预留一M地水泥地面,也可以不做这个水泥地面,在北方则可以不必预留这部分水泥地面,母猪舍和种公猪舍则必须有水泥地面以锻炼蹄角.图二:为双列式全地上式图: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同上.至于半地下式地发酵床,你可以灵活掌握,根据上两个图进行设计施工.图三:为单列式(使用不透气屋顶材料时,带换气窗地)效果图:注:效果图中地尺寸不一定要按图中地来,可以根据你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预留硬质水泥地面地宽度一般为0.8~1.3M左右,效果图中为1M,建议为1M左右即可,主要适用于南方酷热天气初建地发酵床加上停电等没有风扇地情况下使用(我们在南方地两个示范基地都没有做水泥地面),北方可以不必预留这部分水泥地面.发酵床生态垫料养猪法,要求猪舍所在地地地面渗透性比较好,也就是地势比较高地地方,地下水位低地地方都可以,南方地下水位高,则适应于做成地上式或半地上式地垫料层.如下图,图中黑色为垫料部分.猪舍尽量设计为长方形,最好是设置自动饲料食箱,给发酵床地猪自由采食,将自动饲料食箱和饮水器设置在长方形地两头,便于强制猪运动,以利于搅拌地面垫料,培养不固定排粪尿地习惯,或尽量打乱猪固定地点排粪地习惯.这样能使猪排出地粪尿均匀地被垫料吸收消化,减少人工辅助覆盖.同时也可以在猪栏中放置玩具,如吊起地彩球,比较硬地小蓝球等,让猪玩耍,这样也可以增加搅拌垫料、不固定排粪地作用.下图为零排放母猪分娩和哺乳期地发酵床平面布置图:下图为:母猪粪尿另外排放地,母猪分娩和哺乳期发酵床舍平面布置图(限位栏中可以是水泥地面,也可以全部是垫料,我们地示范基地全部是垫料):下图为零排放母猪分娩和哺乳栏效果图:下图为保育栏舍发酵床平面布置图.下图为:母猪舍发酵床平面布置图:下图为:生长育肥猪发酵床栏平面布置图:下图为种公猪舍发酵床平面布置图(最少8m2,建议20m2以上):发酵床养猪不适合使用立体式,即第二层使用预制板,在预制板上铺上垫料.因为发酵床地垫料一旦不能与地面直接接触地气,将不能形成正常地工作,因此不建议采用.大型地猪场一定要考虑用设置自动食箱,让猪自由式采食,吃多少,落多少料.见下图:注意间隔,猪能用嘴吃,不能用四肢扒,四肢不能进入食槽,清洁卫生,食槽地长度可以取1—2M,宽度35厘M左右,整体高度80—100厘M左右.实践证明,在发酵床使用自由不限量采食地猪生长速度明显快过传统水泥池中地猪,且饲料利用率也高,节约不少饲料.。
ICS65.040.10P 35备案号:41705-201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060—2014生物发酵床养猪猪舍设计要求Pig design requirement of bio-fermentation-bed pig2014-02-26发布2014-06-01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畜牧业环境监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全红、直俊强、孙盼、石奥、张建淼、王重庆、郭海涛。
生物发酵床养猪猪舍设计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发酵床养猪场猪舍的结构型式和舍内主要技术参数。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生物发酵床养猪的猪舍设计。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生物发酵床养猪 bio-fermentation-bed pig利用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采用垫料和菌剂进行生猪养殖的一种方式。
3 结构型式3.1 有窗式双坡面屋顶猪舍根据猪舍的长、宽、高,采用桁架、水平拉杆、腹杆、斜撑、檩条等组成三角形屋架,并用机制瓦、石棉瓦、彩钢板覆盖形成屋顶。
这种屋顶结构采光通风效果较好,适用于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
3.2 半钟楼式猪舍猪舍的屋顶采用半钟楼式屋顶设计,在猪舍顶端的南向增设单侧天窗,加强通风和采光。
这种屋顶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适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养猪场。
3.3 开放式半圆拱屋顶式猪舍在猪舍北面建设实体墙,南面设计为半开放式半圆拱桁架日光温室结构,外面覆盖无滴透光塑料膜。
这种建筑形式结构简单,造价低,采光充足,通风好,但是保温隔热性差,适用于小规模的养殖户。
4 主要技术参数4.1 猪舍长度猪舍长度应满足猪群转圈时全进全出的要求,满足猪群出圈后发酵床养护和彻底清理的要求。
生物发酵床猪舍长度以50m~70m为宜。
4.2 猪舍跨度DB11/T 1060—20142 猪舍跨度应尽量靠近民用建筑模数要求,一般以3m的倍数作为模数;能够套用建筑构件,便于施工。
发酵床养猪舍建筑设计1、猪舍分类⑴坡式:分为单坡式、不等坡式和双坡式三种⑵双坡气楼式:可分为一侧气楼和双侧气楼(钟楼式)①、单坡式:屋顶由一面斜坡构成,构造简单,屋顶排水好,通风透光好,投资少,但冬季保暖性差。
②、不等坡式:主要优缺点与单坡式基本相同,但保温性能比单坡式好,投资稍多。
③、双坡式:保温性能比单坡式和不等坡式好,但猪舍对建材要求较高,多用在跨度较大猪舍。
分一侧气楼和双侧气楼(钟楼式),新鲜空气由猪舍两边的窗户进入,有害气体由气楼排出。
一侧气楼注意朝向,要背向冬季主导风向,避免冬季寒风倒灌。
双侧气楼是利用穿堂风将舍内有害气体带出舍外。
气楼的敞开部分应装窗帘,可以用铁丝网、尼龙等材料做成。
既透光又有保温作用,还可以根据外界气候条件卷起放下。
其夏秋季比较凉爽,但冬季与早春保温不够理想。
最好的是一侧气式结构,只要注意风的朝向和气孔高度(10厘米最佳)就可以了。
一侧气楼式猪舍双侧气楼式猪舍2、猪舍通风口的设置通过合理通风,达到尽快排出舍内有害气体,保证猪只健康,维持高效生产的目的。
⑴、自然通风猪舍的自然通风通常有热压通风和风压通风两种方式,实际操作中推行热压通风和风压通风同时进行。
(2)、热压通风猪在群养条件下,机体散发的热量作为一个热源。
利用这个热源,通过气流可使舍内达到适宜的温度。
由于舍内空气温度高,空气容重小,室外空气容重大,形成了内外压力差,此称热压。
于是舍内热空气上升,从上部排风口排出,室外冷空气由下部进风口或缝隙流入舍内,达到连续不断通风换气的目的。
3、猪舍内外环境对猪舍设计的要求﹙1﹚温湿度﹙2﹚光照﹙3﹚气流4、猪舍设计的基本理念:尽量多利用免费的自然资源。
(阳光、空气、气流、风向)尽量少使用现代能源或不可再生资源(水、电、煤等)。
尽量多利用生物性、物理性转化,尽量少利用化学性转化。
5、猪舍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是“零”混群原则。
不允许不同来源的猪只混群,这就需要考虑隔离舍的准备。
二是最佳存栏原则。
始终保持栏圈的利用,就需要均衡生产体系的确定。
三是按同龄猪分群原则。
不同阶段的猪只不能在一起,这是全出全进的体系基础。
四是无高温和高湿的地区可以设计大窗体式;高温和高湿地区则要设计成全开发式,也就是所有墙体均等于垫池的高度,的垫池上部80厘米均为铁栏,其余均为全开放式钢结构,冬天用卷帘保温。
6、猪舍结构、面积和养殖密度要求⑴所有猪舍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在无高温和高湿的地区可以设计大窗体式;高温和高湿地区则要设计成全开发式,也就是所有墙体均等于垫池的高度,的垫池上部80厘米均为铁栏,其余均为全开放式钢结构,冬天用卷帘保温。
其垫池深度为种猪舍的垫池深度不得低于90厘米,保育舍不得低于70厘米,育肥猪舍不得低于80厘米;不管什么地区的屋顶必须是隔热(保温)层或是隔热(保温)瓦,同时有屋顶淋水降温水管,舍内的排风扇或吹风扇装置。
檐口离地面高度最低不得低于3600厘米。
⑵猪舍面积①保育猪舍和育肥猪舍单舍面积不得低于40平方米,垫池面积不得低于30平方米。
单列式宽度不得低于7000厘米,双列中间过道式舍宽度不得低于15米,长度依据自身地理情况而定。
②标准孕娠母猪舍以中间过道尾对尾式设计为最好,其猪舍宽度不得低于12米,单列式母猪舍的宽度不得低于8米。
母猪饲养在水泥硬化面上,其限位栏宽度不得低于0.8米,长度不得低于2.2米垫池只作为分解粪尿,20头以上孕娠母猪混养时其垫池面积不得低于4平方米/头;单舍不得低于8平方米/头(目的是确保垫料充分发酵)③分娩母猪舍以尾对尾式设计为最好,其猪舍宽度不得低于12米,单列式母猪舍的宽度不得低于8米。
母猪饲养在水泥硬化面上,其限位宽度为0.8米(限位均采用活动式,小猪隔奶后可取下限位栏,让母猪有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限位两边分别设置0.3米宽的仔猪吸奶区。
20头以上混养时其垫池面积不得低于4平方米/头,主要为供分解母、仔猪粪便、尿和小猪休息玩耍区。
单舍不得低于8平方米/头(目的是确保垫料充分发酵)农盛乐提供发酵床菌种,提供发酵床技术支持,保证成功。
资深技术员电话1567O5O5653,Q Q:1594O68893④采食台育肥猪的采食台宽度不得低于1.5米,高温高湿地区采食台宽度不得低于2米,且垫料池方要高出过道方2-3厘米。
保育猪的采食台宽度不得低于0.8米,高温高湿地区采食台宽度不得低于1.2米,且垫料池方要高2-3厘米。
⑶养殖密度冬天养殖密度:保育猪以1平方米/头,育肥猪以1.5-2.0平方米/头;夏天养殖密度:保育猪以1.5平方米/头,育肥猪以2.5平方米/头。
⑷饮水管①饮水系统:猪能随时饮用足够量的清洁水,是保证猪能最大限度发挥生长潜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发酵床养猪需要在饮水中添加农盛乐发酵床菌液,所以可以在猪舍一头做一水箱,每隔3-5天在水箱中添农盛乐发酵床菌液,用于猪的保健。
提高猪的免疫力。
在刚开始初期饮水,农盛乐发酵床菌液的添加量为1:200与水稀释饮用,随后可以扩大到1:300或1:500倍左右,如果出现猪拉稀,可以扩大倍数单猪饮用治疗。
②饮水设备:猪自动饮水器的种类很多,有鸭嘴式、乳头式、杯式等。
发酵床养猪法的猪舍中不管用那种饮水器,饮水器设计在采食台上,还是在舍内的其他地方,都要防备饮水器的水流入到发酵床中导致垫料湿度过大,需要在饮水器下面设一排水沟,以便把猪饮水时流下的水导流到猪舍外面,防止流到发酵床中增加发酵床中垫料的湿度。
这样也能防止夏季炎热猪戏水为自己降温而将大量水流进发酵床而导致发酵床中垫料湿度过大。
排放以采用暗排形式。
所排出的水沉淀净化处理。
饮水管安装在饮食台上(1)饮水管安装在饮食台上(2)饮水管安装在饮食台上(3)饮水管安装在采食台的对面一侧⑸自动采食槽的设计采用自动采食槽的好处一是不污染饲料,确保所有猪只健康饮食;二是猪只自由采食,不存在猪只吃食不均的状况而带来的个体差异;三是一天只加一次,节省劳动力。
自己制作,成本极低7、各地猪舍的垫池建设内部结构不论是地上、中、下式垫料池,所有地面均应水泥硬化,对雨水少的(如北方)地区可以不用水泥硬化地面,只是把土夯实即可。
整个垫料池越大越好,垫料池内全部拉通,全部隔栏均用铁栏,且安装于采食台水平位置之上。
但最小垫料池宽度不得低于5米,单舍面积不得低于30平米,同时做好冬季的保温和除湿。
适合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区 适合于高温高湿地区室外排水沟的正确设计8、老猪舍改造⑴育肥猪利用原猪舍,以最小的投入,最好的效果,良好的通风和保证垫料池充分发酵为原则,按新建单列式猪舍方案改造,最大可能地扩大圈舍面积,充分提高原猪舍的利用率。
改造后的单舍面积不得低于40平米。
同时做好夏天降温防暑和冬天走 道 区 料 垫 地面 水泥 饲喂区 育肥猪舍平面示意图⑵母猪舍利用原猪舍,以最小的投入,最好的效果,良好的通风和保证垫料池充分发酵为原则,按新建猪舍方案改造。
垫限饲栏池料饲喂台过道料槽以下是单个分娩猪舍9、发酵床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供各猪场在建设或改造中采用⑴每栏面积以40平方米左右为宜,便于垫料的日常维护;⑵发酵床面积为栏舍面积的70%左右,余下面积应作硬化处理,成为硬地平台,供生猪取食或盛夏高温的休息场所;⑶垫料高度以保育猪40-50cm、育成猪60-80cm为宜,一般南方地区可适当垫低,北方地区适当垫高,夏季适当垫低,冬季适当垫高;⑷育成猪养猪密度较常规养殖方式降低10%左右,便于发酵床能及时充分的分解粪尿排泄物,能保持健康养殖环境;⑸垫料进出口的设计要满足进料和清槽(即垫料使用到一定期限时需要从垫料糟中清出)时操作便利;⑹加湿装置应保证后期垫料养护加菌时能共用;⑺通风设施完整,南方夏季加温时要考虑加湿帘。
冬季应定时开启排风扇,避免猪舍湿度过大。
地上槽模式就是将垫料槽建在地面上,垫料槽底部与猪舍外地面持平或略高,硬地平台及操作通道须垫高50-100cm(见图2-2),保育猪50cm左右、育成猪100cm左右,利用硬地平台的一侧及猪舍外墙构成一个与猪舍等长的长槽,并视养殖需要中间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圈栏,以防止串栏(见图2-3)。
A B图2-2 发酵床圈舍立面图A 单列式B 双列式图2-3 地上通槽示意图优点:保持猪舍干燥,特别是能防止高地下水位地区雨季返潮。
缺点:造价稍高。
适应地区:南方大部分地区;江、河、湖、海等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有漏粪设施的猪场改造。
地下槽模式就是将垫料槽构建在地表面以下,槽深40-80cm,保育猪40cm左右、育成猪80cm 左右,新猪场建设时可仿地上槽模式,一次性开挖一地下长槽,再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单元,原猪舍改造时,适宜在原圈栏开挖坑槽(见图2-4)。
A B图2-4 地下槽模式A 单列式B 双列式优点:冬季发酵床保温性能好,造价较地上槽低。
缺点:透气性稍差,无法留通气孔,发酵床日常养护用工多。
适应地区:北方干燥或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
半地下槽模式也称半地上槽模式,就是将垫料槽一半建在地下,一半建在地上,硬地平台及操作通道取用开挖的地下部分的土回填,槽深50-90cm,保育猪40-50cm、育成猪80-90cm,长槽的建设与分隔模式同地上槽。
优点:造价较上两种模式都低,发酵床养护便利(见图2-5)。
缺点:透气性较地上槽差,不适应高地下水位的地区。
适应地区:北方大部分地区、南方坡地或高台地区。
A B图2-5 半地下槽模式A 单列式B 双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