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遥感概论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武汉大学2005—2006学年下学期《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B)学号:姓名:院系:专业:得分一、名词解释(15):1.大气窗口2.监督法分类3.传感器定标4.方位分辨力5.特征变换二、简答题(45)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5.写出SPOT多光谱,ETM,MODIS三类传感器获取图像的植被指数计算公式。
6.写出SPOT图像的共线方程(旁向倾斜θ角),在其纠正模型中涉及到的未知参数有哪些?7.写出ISODATA的中文全称和步骤。
8.写出MODIS中文全称,指出其特点。
页脚内容19.请你说出与遥感有关的书和专业杂志(至少各3种)?三、论述题(40)1.写出利用多时相图像来进行变化检测的流程图,写出相应的步骤和方法。
2.比较SPOT多光谱CCD,LANDSAT的ETM以及SAR三类传感器以及获取的图像的特点。
B卷参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页脚内容21.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透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衰减较小,透过率高,对遥感十分有利,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根据已知的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函数中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依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作出判定。
3.传感器定标: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4.方位分辨力:在航向上所能分辨出的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称为方位分辨率。
5.特征变换: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字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征图像,这一组新图像信息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征图像上。
二、简答题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遥感的基础是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
III购买资料后,强烈建议登记QQ,以便享受GIS遥感地理学考研中心后续的资料解答、复试辅导等会员服务。
另新的年份,包括真题、出题特点等都会有新变化,我们也会及时更新资料,大家多加关注。
III购买资料后,强烈建议登记QQ ,以便享受GIS 遥感地理学考研中心后续的资料解答、复试辅导等会员服务。
另新的年份,包括真题、出题特点等都会有新变化,我们也会及时更新资料,大家多加关注。
IVGIS遥感地理学全国考研中心,由GIS、遥感、地理学几个学长创办,专业为大家提供地学考研全套资料。
用我们的劳动节省你复习的时间,用我们的知识提高你专业课的复习,用我们的人脉提供给你最详实的资料,用我们的经历告诉你怎样走过考研全过程。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淘宝:;拍拍:/771843105。
下为我们整理的武汉大学遥感考研手册的部分目录。
目录序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料使用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重要版块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资料使用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资料接受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感概论》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2.CCD3.直接标志间接标志。
4.1999中巴地球资源卫星5.传感器仪器本身产生的误差大气对辐射的影响6.暖阴影冷阴影7.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8.精确的定位能力准确定时及测速能力9.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子系统遥感图像解译知识获取系统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10.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回归分析法11.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正交植被指数12.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二.名词解释1.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2.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3.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4.遥感:遥远地感知。
5.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
6.归一化植被指数(NVl):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减去红光波段的反射值的差与二者之和的比值7.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8.大气窗口: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9.空间分辨率:像元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10.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11.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12.波谱分辨率: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13.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
就是在电磁辐射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技术。
三.简答题1.根据传感器所接受到的电磁波光谱特征的差异来识别地物。
(1)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2)同类地物的光谱是相似的,但随着该地物的内在差异而有所变化。
2003-2010:名词解释:2003年1、 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E E ρλλλρ= 物体的反射波谱限于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尤其是后两个波段。
一个物体的反射波谱的特征主要取决于该物体与入射辐射相互作用的波长选择 .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有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湿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状况等。
2、 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根据斯忒藩 - 玻尔兹曼定律,绝对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与热力学温度的 4 次方成正比,由此可确定物体的辐射温度。
由于一般物体都不是黑体,其发射率总是小于 1的正数,故物体的辐射温度总是小于物体的实际温度,物体的发射率越小,其实际温度与辐射温度的偏离就越大。
3、 大气窗口: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电磁辐射 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1)0.30 ~ 1.15m μ大气窗口:是遥感技术应用最主要的窗口之一。
其中 0.3~0.4m μ近紫外窗口,透射率为70%0.4~0.7m μ可见光窗口,透射率约为95%0.7~1.10m μ近红外窗口,透射率约为80%(2)1.3~2.5大气窗口:属于近红外波段1.3~1.9m μ窗口,透射率为60%-95 %1.55~1.75m μ透射率高2.0~2.5m μ窗口,透射率为80%(3)3.5~5.0m μ大气窗口:属于中红外波段,透射率约为60~70%(4)8~14m μ热红外窗口,透射率为80%左右(5)1.0mm~1m 微波窗口,透射率为35%~100%4、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与太阳同步,是指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地球对太阳的进动一年为360°。
因此平均每天的进动角为0.9856°。
武汉大学遥感原理及应用试题答案A: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 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 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 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一、填空(20分)1、按遥感平台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按工作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不同,可以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系列。
3、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常见的遥感摄影相片包括_______________、黑白红外相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波段摄影相片和____________________。
5、标准假彩色合成是TM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波段的合成6、在彩红外航片上,清澈的水体一般为________色,健康的植被为________色,遭受严重病虫害的植被为________色。
7、现在常说的“3S”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瑞利散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彩色合成时,滤光片分别透光并照射到白色屏幕上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若是滤光片叠合透光又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
10.飞机起飞后对机场进行热红外摄影,飞机在地面上留下的黯黑色轮廓为_____________、飞机喷气尾流在地面形成的喷雾状白色为_____________。
11.遥感数字图象复原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遥感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的基本流程包括哪些环节?a) 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分析b) 数据采集、数据传感、数据处理、数据分析c) 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分析d) 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答案:d) 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应用2. 遥感数据分为哪几种类型?a) 主动遥感数据、被动遥感数据b) 空间遥感数据、热红外遥感数据c) 光学遥感数据、微波遥感数据d)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低分辨率遥感数据答案:c) 光学遥感数据、微波遥感数据3. 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表示什么意思?a) 反映数据的时间间隔b) 反映数据的空间位置精度c) 反映数据的光谱分辨能力d) 反映数据的像元尺寸答案:d) 反映数据的像元尺寸4. 遥感影像的光谱分辨率表示什么意思?a) 反映数据记录的时间跨度b) 反映数据记录的幅度范围c) 反映数据记录的空间尺度d) 反映数据记录的波段数量答案:d) 反映数据记录的波段数量5. 遥感技术在哪些领域有广泛应用?a) 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b) 医疗、教育、旅游等c) 航空、航天、地质勘探等d) 建筑、财务、人力资源等答案:a) 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二、简答题1. 什么是遥感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遥感技术是指通过空间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物体、现象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技术手段。
它的基本原理是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实现对地表物体的识别、分类和定量描述。
2. 请简要介绍一下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光学遥感是利用地球表面反射、散射和辐射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信息进行观测和测量的遥感技术。
其特点包括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较丰富的光谱信息。
常用的光学遥感器有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
微波遥感是利用地球表面微波辐射的信息进行观测和测量的遥感技术。
第一章遥感概述1. 简述遥感的基本概念2. 与传统对地观测手段比较, 遥感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3. 简述遥感卫星地面站,其生产运行系统的构成及各自的主要任务。
4. 遥感有哪几种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5. 试述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6. 举例说明“ 3S”集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作用GIS:在“ 3S”技术中具有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上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作用。
GPS精确的定位能力、准确定时及测速能力、提供实时定位技术RS: GIS数据库的数据源第二章遥感电磁辐射基础1. 已知由太阳常数推算出太阳表面的总辐射出射度M=6.284X 107 W/tf ,求太阳的有效温度和太阳光谱中辐射最强波长。
2. 电磁波波谱区间主要分为哪几段?其中遥感探测利用最多的是什么波段?仔细分析原因。
3. 阐述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特点,当这些电磁辐射经过大气时产生哪些物理过程?4. 为什么地物光谱的测量十分重要?理解书中介绍的垂直测量和非垂直测量的方法。
5. 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地物的光谱特点吗?6. 你能说出地面接受的辐射有哪几个来源,到达传感器时电磁波辐射又含有几部分吗?7. 对照卫星传感器所涉及波段区间和大气窗口的波段区间,理解大气窗口对于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传感器与遥感图像特点1. 传感器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2. 摄影类型传感器与扫描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何差异?3. 简述光谱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的关系。
4. 何谓高光谱遥感?5. 成像光谱仪的特点及结构是什么?6. 按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关系,航空摄影可分为哪几类?7. 影响航空像片比例尺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测定像片的比例尺?8. 比较航空像片光学特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9. 比较航空摄影像片与地形图的投影性质有什么差别?10. 什么是像点位移?引起像点位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1. 在垂直摄影的航空像片上像点位移有什么规律?12. 目前国际上有哪些比较流行的航空成像光谱仪?13. 航天遥感与航空遥感相比有什么特点?14. 遥感卫星轨道参数有哪些?15. 遥感卫星的轨道分类是怎样的?16. 航天遥感平台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17. 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扫描图像与摄影图像有何区别?18. AVHRR勺光谱段是怎样划分的?为什么?19. 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有哪些?常用的产品有哪几类?20. 海洋卫星有什么用途?21. 未来的航天遥感有哪些发展方向?22. ETM与TM的区别是什么?Mss、TM影像与SPOT的HRV影像的异同?23. 微波波段在电磁波谱中的什么位置?微波接其波长或频率又可分为什么波段?24. 与可风光和近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优缺点?近年来对其不足有什么改进?25. 微波传感器主要分为哪两种?举例说明/26. 为什么合成孔径雷达可以提高分辨率?27. 简述雷达图像的距离分辨率和方位分辨率与什么有关?它们在图像上的变化规律是什么?28. 画图解释透视收缩,叠掩和阴影的产生条件,理解这些几何变形对影像解译的影响。
07年一、名词解释灰体(gray body )又称消色体,一般系指具有黑色、白色,或者介于黑白之间不同深浅的灰色的物体。
某种物体的辐射光谱是连续的,并且在任何温度下所有各波长射线的辐射强度与同温度黑体的相应波长射线的辐射强度之比等于常数,那么这种物体就叫做理想灰体,或简称灰体。
实际物体在某温度下的辐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是不规则的,因此不是灰体。
但在工程计算上为了方便起见,近似把它们都看作是灰体。
辐射传热学中的一个名词。
对热辐射能只能吸收一部分而反射其余部分的物体。
例如一般的固体和液体。
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与黑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相似,且单色辐射本领不仅小于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两者的比例不大于1的常数,这类物质称之为灰体。
灰体对可见光波段的吸收和反射在各波长段为一常数,即不具有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的物体,如黑色物体其吸收系数为1(反射系数为0),白色物体反射系数为1(吸收系数为0),而灰色物体则反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在各波长段皆为常数,因此呈现出或黑或白或灰的颜色。
在热辐射分析中,把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
方向反射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方向反射。
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
它发生在地物粗横度继续增大的情况下.这种反射没有规律可寻。
太阳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Sun-synchronousorbit或Heliosynchronousorbit)指的就是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取向,轨道的倾角(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接近90度,卫星要在两极附近通过,因此又称之为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轨道。
为使轨道平面始终与太阳保持固定的取向,因此轨道平面每天平均向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转动0.9856度(即360度/年)。
图像锐化图像锐化(image sharpening)就是补偿图像的轮廓,增强图像的边缘及灰度跳变的部分,使图像变得清晰,亦分空域处理和频域处理两类。
一、填空(20分)
1、按遥感平台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按工作方式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不同,可以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系列。
3、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位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常见的遥感摄影相片包括_______________、黑白红外相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
波段摄影相片和____________________。
5、标准假彩色合成是TM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波段的合成
6、在彩红外航片上,清澈的水体一般为________色,健康的植被为________色,遭受严重病虫害的植被为
________色。
7、现在常说的“3S”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瑞利散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彩色合成时,滤光片分别透光并照射到白色屏幕上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若是滤光片叠合透光又
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
10.飞机起飞后对机场进行热红外摄影,飞机在地面上留下的黯黑色轮廓为_____________、飞机喷气尾流
在地面形成的喷雾状白色为_____________。
11.遥感数字图象复原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0分)
1、描述颜色一般从明度、色调、饱和度三个性质来进行,黑白色只有 A 。
A 明度
B 色调
C 饱和度
2、两种基色光等量混合会产生一种补色光,红光和蓝光等量混合得到 C ,蓝光和绿光等量混
合得到 A
A 青色
B 绿色
C 品红
D 黄色
3、减色法也是色彩生成的一种方法,青色是自然光(白光)中减去 A 生成的。
A 红光
B 绿光
C 蓝光
D 品红
4、陆地卫星携带的专题制图仪TM在不同的波段空间分辨率也不相同,TM3的空间分辨率为 B TM6的空间分辨率为 C
A 79m
B 30m
C 120m
D 20m
5、在热红外图象上,白天水体的色调比道路深,而夜间水体的色调又比道路浅,这是由于 D
A 热红外图象的特性
B 水的热容比道路小
C 水是液体 D道路的热容比水小
6、1999年10月14日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的重返周期是 B
A 16天
B 26天
C 5天
D 20天
7、下列对直方图的描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C
A 从直方图可直观看到图象的亮度范围
B 如果直方图的包络线是正态分布曲线,说明图象反差适中,亮度均匀,层次丰富
C 如果直方图峰值偏左,那么图象偏亮,需要调整直方图形态来改善图象质量
D 直方图是表示图象中各亮度值像元出现频率的分布图
8、对于同样物质组成的土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表面比较平滑,具有较高的反射率。
B 较粗的颗粒具有相对较低的反射率。
C含水率高,具有较高的反射率。
D有机质含量高,反射率降低。
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差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的原因。
从植被的反射光谱曲线可看出植被在近红外波段有一个很强的反射峰,其反射率远大于可见光波这
是绿色植被独有的特性,而其他地物如水、土壤等则曲线叫平缓,在近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没有
太大差异,这样采用差值运算后的图像上植被的色调较亮,而其他地物色调较暗,就能把植被从其他地
物中提取出来。
问答题(10分)
举例说明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例如利用遥感进行大面积农作物遥感估产识别农作物的种类,估算种植面积,根据长势监测确定估产模式,长势监测根据植被指数来决定。
填空(20分)
1、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
2、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
3、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图型相关布局
4、黑白全色片天然彩色片彩色红外片
5、TM4 TM3 TM2
6、黑鲜红青灰
7、RS GIS GPS
8、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9、加色法减色法
10.冷阴影暖阴影
11.辐射校正几何校正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20分)
答:(1)可见光遥感成像机理如下:可见光遥感的探测波段在0.38—0.76μm之间,一般采用主动遥感方式,光源为太阳,地物反射可见光,传感器的收集器接受地物反射的可见光,由探测器将可见光信号转换为化学能或者电能,再由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各种处理以获取数据,通过输出器输出为需要的格式。
成像方式常见有推扫式的和扫描式的。
在白天日照条件好时的成像效果好。
(2)热红外遥感成像机理如下:热红外遥感的探测波段在0.76——1000μm之间,其基本成像原理和可见光遥感成像机理大致相同,只是热红外遥感时地物即可反射能量(主要在近中红外波段),又可自身发射热辐射能量,尤其是远红外波段主要透射地物自身辐射能量,适于夜间成像。
(3)微波遥感成像机理如下:微波遥感的探测波段在1mm——10m之间,有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方式,成像仪由发射机、接收机、转换开关和天线等构成,发射机产生脉冲信号,由转换开关控制,经天线向观测区域发射脉冲信号,地物则反射脉冲信号,也有转换开关控制进入接收机,接收的信号在显示器上显示或者记录在磁带上。
由于微波穿透能力很强,可以全天候进行观测。
常见的微波遥感成像方式有合成孔径雷达(SAR)和相干雷达(INSAR)。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30分)
答:①直接判读法:依据判读标志,直接识别地物属性。
如在可见光黑白像片上,水体对光线的吸收率强,反射率低,水体呈现灰黑到黑色,根据色调可以从影像上直接判读出水体。
②对比分析法:与该地区已知的资料对比,或与实地对比而识别地物属性;或通过对遥感图像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对比分析,识别地物的性质和发展变化规律。
如解译某区域时可用相邻区域已经正确解译的影像作为参考以提高解译速度。
③信息复合法:利用透明专题图或者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重合,根据专题图或者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的方法。
如等高线与卫星影像复合可以提供高程信息,有助于划分中高山地貌类型(前提是必须要严格配准)。
④综合推理法:综合考虑遥感影像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标地物的方法。
如铁路延伸到大山脚下突然中断可推出有铁路隧道通过山中。
⑤地理相关分析法: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某种地理要素性质、类型、状况与分布的方法。
如可利用此法分析洪冲积扇各种地理要素的关系。
山地河流出山后,因比降变小,动能减小,水流速度变慢,常在山地到平原过渡地带形成巨大的洪冲积扇,其物质分布带有明显的分选性。
冲积扇上中部主要由沙砾物质组成,呈灰白色和淡灰色,由于土层保肥与保水性差,一般无植物生长。
冲积扇的中下段,因水流分选作用,扇面为粉沙或者黏土覆盖,土壤有一定保肥与保水能力,植物在夏季的假彩色图像上呈现红色或者粉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