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质权的定义及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13.05 KB
- 文档页数:1
质权是不是物权一、质权是物权还是债权一、质权是物权还是债权质权是物权。
理由如下:1、根据《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六条规定,担保物权,属于物权的一种。
是与用益物权相对应的他物权,指的是为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以直接取得或者支配特定财产的交换价值为内容的权利。
2、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二十五条规定,质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动产或一定的财产权利移交给债权人作为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事由时,债权人可就该动产或财产权利优先受偿的权利。
其中,以动产出质的为动产质权,以财产权利出质的为权利质权。
质权属于担保物权,因此质权也是物权的一种。
二、债权和物权的区别1、客体不同(1)物权的客体是物,债权的客体是(债务人的)给付行为。
物权是民事主体对物的权利,直观地体现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间接地影响到第三人。
(2)债权是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的权利,直接体现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会间接涉及到物,但也有可能出现根本不涉及物的情况。
这种客体方面的差异较终决定了物权和债权在性质和效力方面的其他差异。
2、支配权与请求权(1)物权是支配权,物权人可以依自己的意志就标的物直接行使其权利,无须他人的意思或者义务人的行为的介入。
物权人的支配可以通过法律行为来实现。
(2)作为请求权,债权在这一点上与其具有显著不同,债权的实现须依赖于债务人的行为,债权人不能直接支配标的物。
这由此也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物权的效力要高于债权,同时我们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债权需要担保,而且通常都会选择物权作为担保方式。
3、定权与相对权(1)物权是定权,这意味着物权的义务主体通常是不特定的,即除权利人以外任何人都负有不得干涉物权人的义务。
(2)债权是相对权,其义务主体是特定的一个或几个人,债权人只能针对特定的债务人主张自己的权利。
既然物权是定权,这也意味着物权通常具有追及效力,而债权只能具有相对效力。
4、排他性与兼容性(1)物权的排他性是指同一物上不容许内容不相容的物权并存。
海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民法之质权的特征1.质权是担保物权质权是为担保债务的履行而设定的,它是从属于主债权的担保物权。
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质权人可以就质物优先受偿。
2.质权的标的是动产或权利一般来说,质权是一种动产物权,对不动产不能设定质权。
法律、行政法规禁止转让的动产也不得设定质权。
另外,权利也可以成为质权的标的,称权利质权。
3.质权须移转质物的占有质权以占有标的物为成立要件。
在设立质权时,出质人应当将质物的占有移交给债权人。
习题1.党政机关的行文关系有( )。
A.逐级行文、多级行文、直贯到底的行文B.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C.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D.越级行文、下行文、平行文2.工作总结重点写的是( )。
A.工作经验B.感想体会C.存在不足D.努力方向3.基因芯片是( )。
A.利用DNA分子的特殊功能制备计算机芯片B.利用基因的特殊功能制备计算机芯片C.利用集成方式一次性检测大量基因信息D.利用计算机芯片技术处理基因问题4.八月一日建军节是为了纪念( )。
A.中共一大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5.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诸子百家中( )的观点。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老子6.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 )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敢于进取追求财富的冒险精神。
A.鲁滨逊漂流记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匹克威克外传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B。
中公教育解析:这是由《公文处理条例》规定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2012年4月16日)第十四条,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本题答案A、C、D主要错在“多级行文或越级行文”上。
故本题答案选B。
2.【答案】A。
中公教育解析: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
民法名词解释1、特定物: 是指具有自身单独特征、不能由其他物所代替的物。
2、财产共有: 是指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对同一项财产都享有所有权。
3、代位继承: 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死亡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继承其应继承的遗产份额的制度。
4、合同: 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5.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民法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6、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联营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7、宣告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宣告失踪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
8、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9、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另一方为受要约人或相对人。
10、质押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财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卖得价款优先受偿。
11、按份之债是指债的多数人主体一方的当事人各自按照一定份额享受权利或者负担义务的债,包括按份债权和按份债务。
12、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
16.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事关系中互不隶属,地位平等,各自能够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志。
18.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行为及相应的法律制度。
19.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动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在取得动产的所有权以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人(占有人)赔偿损失。
质权「质权概述」1.质权的特征(1)质权是一种约定担保物权。
(2)质权的客体是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的动产或者权利。
(3)质权是转移占有的担保物权,质押期间,质押财产转由质权人占有。
若是以权利设质权,有权利凭证的,要将权利凭证转移占有,没有权利凭证的,办理出质登记。
2.质押合同(1)设立质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要式合同),除法定或约定外,自双方在合同书上签章,即成立并生效。
(2)质押合同生效后,质权人有权请求出质人依约交付质物,出质人不交付的,应当基于合法有效的质押合同承担违约责任。
3.质押权有效合同+交付(移转占有)=动产质权。
即以移转标的物的占有为成立要件,即动产质权的设立采“公示生效主义”。
「动产质权」1.动产质权的特征动产质权以债权人占有质物为生效条件。
移转质物的占有是质权与抵押权的根本区别。
2.交付质押财产是质权的生效要件动产质权变动,交付时设立。
(1)当事人不得约定不交付标的物,约定的,约定无效(违反法律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2)只能是现实交付、简易交付和指示交付而不能是占有改定(实践中的表现形式为约定由出质人或出质人的代理人代为占有质押财产,此时质权不生效)(3)质权人将质物返还于出质人后,不得以其质权对抗第三人。
理解为质权消灭更为妥当。
理由在于,质权是留置型担保,目的在于通过占有债务人的财产,一方面对债务人产生心理压力,从而迫使其尽快清偿债务,另一方面防止债务人处分担保财产,保障债权人优先受偿。
占有之后再返还,本质上是通过占有改定的交付方式设定质权,违背动产质权设立的目的。
(4)因不可归责于质权人的事由而丧失对质物的占有,质权人可以向不当占有人请求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返还原物(如质物因遗失、被盗、被侵夺或其他情形,质权人已失去事实上的管领力,如不能请求返还,动产质权自应消灭。
但是,质权人虽丧失占有,但在能依物上请求权请求返还时,质权仍不消灭)(5)约定的出质财产与实际移交的财产不一致的,以实际交付占有的财产为准。
1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成的社会关系。
2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现象。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1) 宣告失踪:是指经过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人民法院对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人宣告为失踪人的制度。
4宣告死亡:是指经过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自然人为死亡的制度。
5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6 法人机关:是指根据法律,章程或条列的规定,于法人成立时就产生的不需特别授权就能够以法人的名义对内管理法人事务,对外代表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集体或者个人。
法人的清算:是指法人终止时由清算组织依职权清理该法人的财产,了结其参与的财产法律关系。
有价证券:是设立并证明持劵人有权取得一定的财产权力的书面凭证。
7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8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成立时其是否有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
9 代理: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由本人直接承受其法律后果。
代理权: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并由被代理人承担其法律后果的一种法律资格。
10 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本人的名义与第三人为民事行为,但使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善意第三人与行为人实施的民事行为的,法律规定本人应对该民事行为后果承担责任的无权代理。
11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项请求权的法律制度。
12 身体权:是指自然人对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完整和支配的的人格权。
注会《经济法》知识点质权的设立质权的设立是指债权人为了保障自己的债权,以债务人的动产或者权利设立一种担保权利的行为。
质权的设立一般由质权人和质务人协商一致达成,可以通过质物交付、合同约定或者其他方式进行。
首先,质权的设立方式有以下几种:1.质物交付方式:质权的设立可以通过债务人将质物交付给债权人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质权的设立是以质物交付为标志的,交付后,质权就设立了。
2.合同约定方式:质权的设立也可以通过质权人和质务人的合同约定来实现。
合同约定质权的设立,可以明确质权的范围、内容、期限等事项。
3.典当方式:典当是质权设立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质权人或其代理人将动产物品交付给债务人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的行为。
与质权的设立方式相对应的是质权方式的消灭方式,包括质权权利的消灭和质物的返还。
质权的设立并不意味着质权一定会长期存在,质权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消灭:1.履行方式:债务人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了其债务,经质权人确认后,质权消灭。
2.期限届满方式:质权合同中约定了质权的期限,当期限届满时,质权消灭。
3.双方约定方式:质权人和债务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除质权关系,质权消灭。
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与质权设立有关。
首先,质权设立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设立质权,否则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次,质权的设立应当有明确的目的和证据。
为了明确权利的归属关系,建议在设立质权时,应尽量书面化,并保留相关证据。
最后,设立质权时,债权人应具有相应的资格。
例如,在中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被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等不能设立质权。
质权的设立是经济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担保方式,它可以有效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在实际应用中,债权人在设立质权时需要仔细考虑各种因素,并确保其合法有效。
另外,对于质务人来说,也应了解质权的设立方式以及其权利与义务,以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质权的设立是经济法领域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上述的内容只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