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 。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21
第二章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的热量直接根源于地面),大气还大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大气作用:⑴大气对地面拥有保温作用:使夜晚不太冷⑵大气对太阳辐射拥有削弱作用:使白日太不太热削弱作用表此刻:⑴反射⑵汲取:臭氧汲取紫外线。
氧气和水汽汲取红外线⑶散射:空气中微粒和水汽起散射作用。
日出前天已经亮,日落伍天没完整黑。
结论:晴日时,日夜温差大。
阴天、雾霾天气、雨雪天日夜温差小。
例1、乡村秋末制造浓烟抵抗严寒空气,加强盛气的逆辐射。
3、影响光照(太阳辐射能)的要素:海拔、天气、纬度例1、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域的原由:海拔高,大气稀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且日照时间长,使抵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丰富,光照充分,日夜温差大成为农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可是大气稀疏,大气汲取地面辐射弱,且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因此气温低,热量不足。
)例2、我国西北地域太阳能丰富的原由:天气干燥,多明朗天气,大气稀疏,使太阳能丰富例3、四川盆地成为太阳能最不丰富地域的原由:多阴雨天气。
二、热力环流D C1、形成过程:同水平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水平面的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风)气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
2、高压与低压是同水平面对比较而言的3、气压值大小次序B>A>D>C4、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时气压越低。
同水平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5、低压控制近地面,流行上涨气流,多阴雨天气。
高压控制近地面,流行下沉气流,天气明朗干燥。
三、几种特别的热力环流1、热岛效应:城郊风⑴市里建筑物密集,人口多,城市尾气多;树木少,因此市里气温比郊区高⑵绿地和河流能调理天气,降低气温。
2、海陆风⑴夏天海风凉快润湿,冬天海风暖和湿润⑵夏天陆风酷热干燥,冬天陆风严寒干燥⑶夏天陆地气温高,冬天大海气温高。
4、山谷风⑴山谷升温慢,降温也慢⑵山谷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拂晓时分简单出现逆温现象(海拔越高,气温越高)⑶山谷多夜雨的原由:山谷河流众多,水汽充分;夜晚山坡气温低,冷空气下沉,山谷暖空气被迫上涨,简单形成降水。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大气运动:在无尽的自然舞台上,神奇而迷人的力量。
大气运动是一种对人体有很多好处的运动形式,下面列出一些最简单的:
1、步行:步行可以让我们舒展紧张的肌肉,改善血液循环,使我们保持良好的健康。
2、慢步:慢步可以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心肺汗液的分泌,从而改善大气运动。
3、跳绳:跳绳可以改善运动的效率,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自由度,锻炼心肺功能,提高体能水平。
4、动感单车:动感单车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提高心肺的耐力,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大气运动的发展。
5、游泳:游泳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刺激全身的肌肉,增强肺部活动,
改善大气运动。
这些简单的大气运动都有助于改善身体健康,增强运动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和强壮。
大气运动【优秀6篇】大气运动篇一大气的运动(2课时)教学目标:1. 热力环流:a.引起的原因b.热力环流的产生及图示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a.水平气压梯度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不同影响及图示教学重点、难点:热力环流、风的形成及影响风的各种作用力知识结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大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强度的唯独差异气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运大气的水平运动只改变方向的力:地转偏向力动阻力:摩擦力大气水平低气压中的大气,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北半球气旋)运动形式高气压中的大气,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北半球反气旋)教学过程:引入:冬季风带来了寒冷,夏季风带来了雨水,热量和水汽的输送全靠。
的最简单的形式是什么?一、热力环流1. 热力环流的成因:地面冷热不均。
指出:高低纬度的温度差异是全球最基本的冷热不均。
2. 形成过程:(1)地面冷热不均首先产生大气的垂直运动。
大气受热上升,冷却使大气下降。
(2)大气的上升和下降引起同一高度的气压差异。
(3)水平气压差异形成大气水平气压梯度力,引起大气水平运动——风。
水平运动梯度力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即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
小结: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高度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3. 热力环流的图上判断:(1) 等压面向上凸表示高气压,向下凹为低气压。
等压面上各点气压相等。
(2) 海拔低处气压总是高于海拔高处。
(3) 相同高处气压,冷处高于热处。
练习:图中①②③④⑤各点,①气压最高的是;最低的是。
解:①=②=③,④①(∵④海拔低于①,∵④气压高于①) ④ ② ⑤⑤海拔高于③,∵⑤气压低于③。
判断:书P34《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③①城区因工业生产与汽车等人类活动,气温高于农村,称为“城市热岛”。
②图中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③规划时应将有污染的工厂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气流距离之外。
大气运动形式
大气运动包括气旋、涡旋、流场和涡度。
气旋是一种中尺度的大气环流,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大气中形成一个扩散运动的有序环流,具有某种旋转性和环状结构,如暖性或冷性的槽和滞,美国的大风暴就是一种气旋。
涡旋是一种短尺度的大气环流,以一个中心旋转并具有强劲的质量转移作用,通常在大气中降雨时形成,也可以形成地面热带气旋,如热带气旋“泰尔卡”。
流场是指环流系统中的等位面,它由大气中的大气流动和温度变化与空气压强变化所形成,流场可以通过地图绘图来描述,如南北等位面,它表示大气中等温面之间的垂直温度变化。
涡度是指一种特殊的大气活动,具有某种自然的旋转运动,可以产生一个强大的空气涡流,类似于大气中的一个罐子,可以被用来解释大气中的一些现象,如暖性或冷性的低气压,暖性副热带高压等。
①大气运动的状况:大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前者叫对流,后者叫风。
②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③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造成高低纬间的冷热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④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和下沉的垂直运动,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等压面与等压线之间的联系:1、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2、近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3、近地面为高气压,低空为低气压;低空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
4、等压面(垂直方向上)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等压线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压。
(2)气压梯度全图一致,相邻的两条等压线其气压梯度相同。
(3)等压线均为闭合曲线(对于某区域呈半闭合)。
(4)等压线不相交不重叠。
(5)等压线越稀,则气压梯度越小,反之越大。
判断气压系统的基本形式:1、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2、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3、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线)4、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线)5、鞍部:两个高压脊与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鞍部为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画风向的基本方法:①以某地为起点用一虚线短箭头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从高压指向低压。
②考虑该地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即考虑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北半球向右或南半球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这点的风向。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画图步骤:第一步:画纬线标注纬度第二步:确定气压带第三步:画风向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大气运动知识大汇总(全)一、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④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4、大气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作用力概念方向大气运动与等压线的关系。
摩擦力: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作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与风向相反,在受摩擦力影响的情况下,当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风向斜穿过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地转偏向力。
第四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气压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一、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气压——任一高度上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
hpa(百帕)(一)静力学方程dP =-ρgdz 方程说明: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慢取决于空气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变化。
(二)单位高度气压差(Gz)定义:在铅直气柱中,每改变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所对应的气压差,以Gz示之。
单位:hpa/100m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意义:ρ大Gz大,气压降低得快。
ρ小Gz小,气压降低得慢。
(三)单位气压高度差(气压阶h)定义:在铅直气柱中,每改变单位气压(通常取1百帕)时所对应的高度差。
单位:m/hpa表明:1、在密度较大的气层中,只要上升较小的高度,气压就能降低1百帕。
2、在密度较小的气层中,则需要上升较大的高度,才能使气压降低1百帕。
因此,h的大小可表示气压随高度变化得快慢。
二、气压随时间的变化(一)周期性变化1、气压的日变化2、气压的年变化(二)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三)局地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原因影响局地气压变化的主要原因有:1.空气的水平辐合、辐散2.空气的铅直运动3.热力作用(1)非绝热增温及冷却作用(2)冷暖平流的作用暖平流与非绝热增温总是引起上层加压,低层减压。
冷平流与非绝热冷却总是引起上层减压,低层加压。
第二节气压场一、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气压场——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
表示方法:海平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图示法)可以表示气压水平分布形势。
等高面图、等压面图:等高面图是高度为零的等高面与一组等压面相交割而得到的曲线所组成的图。
直接反映了某一等高面上的气压高低。
等压面图直接反映了等压面的起伏高低,间接反映了某一等高面上的气压高低。
二、气压场的基本型式低气压(简称低压)高气压(简称高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形气压区三、气压系统的空间结构常见的气压系统的垂直结构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深厚的对称的高压和低压(对称的冷低压和暖高压)(2)浅薄的对称高压和低压(对称的冷高压和暖低压)(3)温压场不对称系统第三节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一、作用于空气上的力主要作用力:定义、表达式、方向、对运动的贡献。
专题大气运动一、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
1,山谷风山谷地区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入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
逆温层的存在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如在这些地区布局有废气、粉尘排放的工业,常造成大气污染事件。
2,海陆风滨海地区白天因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陆地上近地面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陆地上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3,城郊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
因而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
通常,城市的年平均气温可比郊区高出0.5一1℃、,当大的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
二、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1,三圈环流(考虑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此时若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以北半球为例,说明此时大气运动情况。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画箭头①),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画箭头②),到30°N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变成了西风。
必修1第9 讲大气运动双基回归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近地面受热状况不同即冷(受)热不均是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1.形成过程(如右图所示):地面受热不均→空气做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同一海拔高度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产生水平气压差(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
下沉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
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热力环流形成。
综上所述,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
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可见,大气运动首先是垂直运动,其成因是受热不均(热力原因),其次是水平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差(动力原因);近地面高低气压形成的原因是受热不均即热力原因,高空高低压形成的原因是动力原因。
2.等压面图是等值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热力环流原理的深刻掌握必须以这两种等值线(面)图的学习为基础。
其中学习的关键点包括:⑴明确同一地点气压值的垂直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⑵明确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之间的关系:高、低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⑶等压面的凸向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凸高(压)为低(压),凸低(压)为高(压)。
即:在高空的同一海拔高度上,B地上空的气压高于A、C两地上空的气压,等压面应向气压低的一侧(高空)凸出;A、C 两地上空的气压低于B 地山空,等压面应向气压高的一侧(近地面)突出。
近地面等压面的凸向变化情况以此类推。
3.明确高、低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气温相对冷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即反气旋,多晴朗天气。
气温相对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即气旋,多阴雨天气。
4.试比较ABDE四地气压和气温的高低:⑴气压:必须明确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要高于高空的气压,所以四地气压值的大小排序是A>B>D>E。
⑵气温:按照一般规律,在对流层中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气温,且每上升100米气温平均降低0.6℃。
知识点一大气运动及其表现形式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1)理解原理把握“气温—气压—气流—天气”这一线索,弄清因果关系;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上,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带来狂风暴雨),高压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如副高引起江淮地区伏旱天气)。
(2)注意问题说明①上图中的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②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相反,近地面气温低,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
③若低空低压,则高空高压;若低空高压,则高空低压。
④若等压面凸向高空,则该区域比四周同一水平面气压高;相反,若等压面凸向低空,则该区域比四周同一水平面气压低。
(3)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相反常见的热力环流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快,气压低,风由山谷吹向山上,为谷风;夜晚相反常见的热力环流城市风城市人口、工业集中,人为释放的热量多,形成热岛效应,气流上升气压低,近地面气流由郊区吹向市区,高空相反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受力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运动规律高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南半球左偏。
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90度,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特别说明(1)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北半球低压中心东部多吹偏南风,西部多吹偏北风;北半球高压中心东部多吹偏北风,西部多吹偏南风。
同时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与风力的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等压线愈密集,气压差愈大,风力就愈强;等压线愈稀疏,气压差愈小,风力就愈弱。
(2)在弯曲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与该点相邻的等压线垂直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见图中箭头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