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
理论知识回顾-中毒机制
1.主要毒理作用:抑制神经系统胆碱酯酶活性,使 乙酰胆碱堆积 。 水 解 正常生理状态下:乙酰胆碱 胆碱酯酶 有机磷农药 +
乙酸 + 胆碱
磷酰化胆碱酯酶无法分解 乙酰胆碱,导致乙酰胆碱 在突触间隙堆积。
Page 3
理论知识回顾-诊断
有机磷农药接触史或口服史。 典型的临床表现: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特 殊气味,肌束震颤为特异性,四肢内侧、颈部和胸部较易观察。 阳性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1)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测定。 (2)毒物检测。 (3)尿中有机磷代谢产物测定。
P: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腹泻、大便失禁有关。 I:1、每2h翻身扣背,按摩受压 部位皮肤;2、保持床单元的清洁 、干燥、平整、无渣屑,大小便 后及时清理垫单,清洗会阴部, 必要时涂氧化锌膏,避免大小便 刺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3、正 确使用约束带,定时放松约束带 ,观察肢体皮肤色泽、温度。 O:病人皮肤完整无破损
Page
12
案例讨论--中毒救治
阿托品的应用原则:早期、足量、反复给药。 可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及血胆碱酯酶活力降低程度决定用量;每 1O~3O分钟或1~2小时给药一次,直到阿托品化,再逐渐减量或 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维持给药直到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后24小时再 停药观察。 阿托品化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避免阿托品中毒及反跳,用量不足, 则体内乙酰胆碱积聚,导致胆碱能危象,引起呼吸衰竭,过量则可 使阿托品对延髓的作用由兴奋转为抑制,导致呼吸骤停。 使用阿托品过程中应准确及时记录用药时间、剂量、给药途径、效 果。特别注意观察神经系统、皮肤、瞳孔大小、体温、心率变化以 便正确判断阿托品化和阿托品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