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语行话
- 格式:pptx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40
民间秘密语亦即隐语行话,是语言的一种社会变体,一种属于非主流文化的特定民俗语言现象。
中国汉语民间秘密语滥觞于先秦,发达于唐宋,盛兴于明清,传承流变至今,是世界上诸同类语言现象中最大也是最为丰富的一系。
中国民间秘密语研究的轨迹,显示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狭而宽、由单一向“全息”以及从经验的、实证的走向同思辨性相结合,从而进入现代科学的历程和总体趋势。
一、小引所谓民间秘密语(或称民间隐语行话),是某些社会集团或群体出于维护内部利益、协调内部人际关系的需要,而创制、使用的一种用于内部言语交际的,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封闭性或半封闭性符号体系;一种特定的民俗语言现象。
从功能特质和形态特质两种视点分析,即显示出民间秘密语这样总体的、基本的本质性特征。
无论是伦理道德标准所界定的“好人”或“坏人”,还是政治制度所认定的“敌、我、友”,或出自功利性的需要,或民俗使然(亦当属功利性的需要),几乎皆无例外地存在使用民间秘密语的历史或现实。
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民间秘密语,不免印有时代与群体的文化痕迹乃至政治、经济的烙印。
然而,却是世界上几乎各种语言、各种社会文化所共有的一种非主流的语言文化现象。
民间秘密语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尽管有的能够大体替代话语,如汉语的反切秘密语,却不能完整而准确地表现被替代话语的语言要素及其丰富的固有内涵。
因而,民间秘密语是以自然语言为母体,为适应特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人为的语言符号或非言语符号系统,不是独立的语言。
它的功利性,即在于完成直接使用自然语言所难以承担的特定交际任务。
析言之,民间秘密语不是语言,是因人为因素而派生的语言社会变体,用以部分替代相应概念语义符号的特定符号集合。
所以,在语言学家的理论中,民间秘密语是相对地域方言而言的又一语言变体,即社会方言之一。
在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看来,它是一种亚文化群体的语言代码,一种非主流文化现象。
从民俗语言学视点来考察,民间秘密语则是一种属于非主流语言文化的特定民俗语言现象,一个非常值得探讨而又十分有趣的重要分支领域。
隐语行话,民间秘密语《智取威虎山》中的黑话、隐语和詈词世界上许多语言都存在使用民间秘密语的历史或现实。
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民间秘密语,不免印有时代和群体的文化痕迹,乃至政治、经济的烙印。
隐语行话,或叫民间秘密语,在汉语史上又有“秘密语”“市语”“切口”“春点”“锦语”等多种称谓,是某些社会集团或群体出于维护内部利益、协调内部人际关系的需要,而创制、使用的一种用于内部言语或非言语交际的符号体系,是一种特定的民俗语言文化现象。
当提及隐语行话时,一些人会把它同匪盗、娼、赌、贩毒、走私等犯罪活动联系起来,把这种民俗语言现象通称为“黑话”,这既不科学也不符合语言事实。
实际上,除了黑社会群体外,许多社会群体都存在使用隐语行话的习俗惯制。
吴桥杂技业内的隐语行话跟吴桥杂技艺术一样,很早就形成了一套完整、丰富的系统,并有很大一部分进入了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语言,同时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补充,如“转心子”(手表)、“夯子”(公章)、“叶子”(证明信)、“土冷子”(民兵)、“把杂”(开证明信外出演出)、“掰铃子”(打电话)、“驾灵子”(开车)等。
东北二人转至今仍有数百个当行隐语行话语汇活跃在艺人群体中,是其相互交流、传授技艺的常用言语形式和习俗。
例如节目叫“活儿”,曲目统称为“条”,一问一答的唱词谓之“对篇”,同行谓之“老合”,艺人相互间的尊称为“相府”,到各地演出谓之“走踅”。
再如粤剧、昆曲、皮影和相声等众多的传统戏曲、曲艺群体的隐语行话亦然。
隐语行话是这些行业技艺传承的重要工具和基本的信息载体。
如今,在许多社会群体的生活语言中隐语行话仍然十分活跃,是构成其日常生活的一种言语习俗。
现代汉语中的“踩点儿”“挂彩”“绑票”“出血”等,无不出自隐语行话。
近年来,“大腕(蔓)儿”“托儿”之类旧时隐语行话陆续进入当代的社会流行语。
夜场妈咪软件-菲菲有旨。
貌似谜语一般的民间隐语行话,是人们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而形成的语言智慧。
浅析社会方言之隐语行话摘要:各种语言几乎都存在使用民间秘密语的历史或现实。
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民间秘密语,不免印有时代与群体的文化痕迹,乃至政治、经济的烙印。
人们一向对隐语行话有所误读与偏见,但事实上,流行隐语行话的群体,大多不属于涉嫌犯罪的群体,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的隐语行话,其使用与传承是现实社会语言生活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更应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关键词:隐语行话;语言生活;语言问题隐语是一种语言变体,是某一社会群体为对外人保密而创制的专用语词。
因此,长期以来隐语一直处于一种被封闭的状态;又由于当代的隐语基本上在违法犯罪人员中流行,甚至有人把隐语叫作“违法犯罪隐语”、“刑事犯罪隐语”,这就限制了对隐语的研究。
本文拟就隐语的渊源、类型、特点、功能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隐语的渊源隐语,是隐其事而假以他辞进行表达的语词。
《汉语大辞典》“隐语”:“指不直说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它们的特点是回互其辞、隐伏诡诱,使他人难以理解,以达到对外保密的目的。
例如:赶碟子(刮脸)、鞭托(动武打架)、不钻朵(说书的不识字)、挂丽(衣裳)、看花(窥探事主衣兜)等。
这里所列的隐语,有的是旧时行当、帮会的用语,有的是当代违法犯罪人员的用语。
这些隐语的含义,外人是难以了解的,所以,隐语实际上就是某个言语集团即交际群体的一种交际工具,即文流信息的载体。
从广义上说,隐语还包括各种形式的谜语;从狭义上说,谜语已从隐语中分离出来,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隐语,除了谜语式的隐语,是不含其他谜语的。
认清这一点,有利于集中认识隐语这个特殊而神秘的语言现象。
隐语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衍化出许多不同的称谓,如黑话、切口、行话、暗语、术语、春点(唇点)、市语、锦语、方语、俏语、杂话、秘密语、查语等。
这些称谓,或反映了使用者的职事行当区别,或反映了流行的地域、范围,或反映了隐语内容的特点。
[1]黑话,是对隐语的一种俗称,《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旧社会的帮会、无业游民、盗匪等所使用的秘密语。
江湖⿊话江湖⿊话江湖⿊话是⼀种特殊的语⾔讯号,江湖中⼈彼此联系的⼀种特殊⼿段。
亦称隐语、⾏话、市语、⽅语、切⼝、春点、⿊话等,是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出于各⾃⽂化习俗与交际需要,⽽创制的⼀些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
在三教九流社会中,礼节;⾏李包袱的捆扎和放置⽅位;茶具、餐具的摆设;个⼈的⾏、⽌、坐、⽴姿态相互辅⽤,都表达着主、客双⽅⼀定的⼼愿与意图。
但这些还很不够,最终仍需要透过隐语来彻底表达双⽅的意思。
⿊话的产⽣,⼤致出于下列三种情形。
⼀是由禁忌、避讳所形成的市井隐语,如在船上说话,讳说「住」、「翻」等,⽽⽤其它字语代替。
⼆是出于回避⽬的,免使外⼈知悉⽽形成的隐语⾏话。
如旧时东北的响马称姓「杨」为「犀⾓灵蔓」,称姓「何」为「九江⼋蔓」,称姓「冷」为「西北风蔓」;当代⾹港⿊社会以「四⼋九」称「⼤路元帅」,以「四三⼋」称「⼆路元帅」亦即「副堂主」等。
三是语⾔游戏类隐语。
内容很⼴泛,从⼈体部位到职业,⽣活中的⾐⾷住⾏、礼节、交往等,应有尽有,⼏乎可以成为第⼆语⾔系统。
如⼈体器官名称:头为瓢把⼦,眼为招⼦或湖,⼿为抓⼦,⽿为顺风⼦,⼝为海⼦或江⼦或樱桃⼦(⼥),腿为⾦杠⼦,肚为南⼦,脚为踢杞,⼼为蚕⼦或定盘⼦等。
⼀、⼈物类⼈:丁。
鹰⽖孙:官府。
糕:⽼⼈。
翅⼦顶罗:官帽⼦。
⾖⼉:姑娘。
托线孙:保镖⼈。
芽⼉:⼩伙⼦。
并肩⼦:即朋友之意。
⽼宽/空(倥)⼦:外⾏。
点⼦:对象、敌⼈。
捏班:尼姑。
线上:以某个地域为势⼒地盘,该地域即称「线」。
简单的说,「线上的朋友」就是「地头蛇」。
如:西路川陜这趟线上、衡⼭这趟线。
合(⿊)字/⽼合:贼。
通常⾮称呼在帮者,⽽纯粹指称⼀般盗贼。
吃飘⼦钱的⽼合:⽔贼。
总瓢把⼦:在江湖上指称⾸脑、⽼⼤。
瓢(把⼦)原为头、脑袋之意,此处为引申意。
马眼⼦:专门四下探访名马的⼈。
凭着⼀双饱具经验的眼睛,再加上⼀张油滑善辩的嘴,⽆往⽽不利。
⼆、数字类流⽉汪则中,神⼼张爱⾜(北省名「青」):⼀⼆三四五,六七⼋九⼗。
收稿日期:2013-12-20作者简介:马永辉(1969-),男,黑龙江绥化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研究。
∗∗∗第34卷第5期绥化学院学报2014年5月Vol.34No.5Journal of S uihua UniversityMay .2014英语隐语行话研究摘要:英语隐语行话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亚文化。
通过对隐语行话内涵及产生的因素、隐语行话的构成、隐语行话的功能与特征的论述,将有助于我们从另一维度去更全面地认识英美社会,了解其文化的丰富性,从而有利于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英语隐语;亚文化;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4)05-0076-04一、英语隐语行话内涵及产生的因素(一)英语隐语行话的内涵英语中用来指隐语行话的词汇有a rgot,cant,jarg on 和ling o 。
根据《新英汉词典》[1]、《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2],arg ot 释为[法]隐语;(盗贼等的)黑语,暗语。
cant 释为[总称]行业术语,行话;(小偷等的)黑语,切口。
jargo n 释为[总称]多专门术语的话,行话,隐语。
ling o 释为[贬]行话;隐语;专门术语,某一等级的人所用的语汇。
按《语言与语言学词典》[3]cant 释为隐语,黑语,某一地方、社会或职业集团,尤其是社会下层特有的行话(jargo n )。
可替换术语argo t (隐语,黑话),lingo (隐语,行话)。
隐语行话的使用者通常是社会某一集团或群体,有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或反主流文化群体。
当人们提及隐语时,总是想到隐语的贬义及其所带来的不良的社会后果。
其实,人们没有真正地认识到隐语。
隐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贬义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只有那些与社会为敌的特殊群体所使用的隐语,而我们把它称作“黑语”此时的隐语,才具有贬义。
“黑语”是与主流文化相对抗的不健康,低俗的亚文化。
隐语行话的“破解”——略论隐语行话的通用化传承
董丽娟
【期刊名称】《教育文化论坛》
【年(卷),期】2011(003)006
【摘要】隐语行话是一种特殊的民俗语言现象。
它的创制和使用主体是某些民间
社会集团或群体,外部人员一律被排斥在外;它被创制和使用的目的是维护本集团的利益、满足交流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
隐语行话具有表达、掩饰功能和隐蔽性、秘密性的特征。
于某种程度上说,隐语行话不是独立的语言,是对民族共同语的一种“反动”,是民族共同语的变体。
隐语行话经历从创制到“破解”的过程,共同的文化大背景影响下的思维方式使社团外的人有破译隐语行话个别词汇的可能,频繁的社会接触,使隐语行话常处于一种开放的环境中,从而使其被破解的机率增大。
【总页数】5页(P49-52,67)
【作者】董丽娟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民俗学文化学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6
【相关文献】
1.洪门“隐语”与中国基督教会“行话”比较 [J], 郭胜春
2.论隐语行话的通用化传承 [J], 郝志伦
3.论隐语行话的通用化传承 [J], 郝志伦
4.学界之盛事,语典之丰碑──简评《中国秘语行话词典》和《中国隐语行话大辞典》[J], 余云华
5.浅析网络游戏用语的隐语行话性质 [J], 靳莹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间隐语浅析作者:刘爽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隐语,又叫“秘密语”、“行话”等,是某些社会集团或群体为了维护内部利益、协调内部人际关系,而创制使用的一种用于内部交际的特定的民俗语言,是语言的社会变体。
先从定义、特征、分类几方面对隐语进行了一般说明,然后探讨了隐语语言符号系统的形成、隐语的语用特征以及发展前途,最后就隐语的发展和规范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隐语言语符号系统语用前途一隐语概说隐语,又称“隐语行话”、“秘密语”、“春点”、“锦语”、“杂话”或“黑话”等,是某些社会集团或群体为了维护内部利益、协调内部人际关系,而创制使用的一种用于内部交际的特定的民俗语言。
(一)隐语的特征1.隐秘性。
隐秘性是隐语最重要和本质的特征,通过完全不同于通用语的语形表现出来。
2.封闭性。
为实现隐瞒群体内部交际内容的目的,群体成员有意违背交际的会话合作原则,使用外部人所不理解的隐语,对集团或群体以外成员予以封闭、排斥。
3.场合性。
隐语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
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有某种特点的人互相交际的具体情况。
4.集团性。
隐语使用者往往体现出一种“集团”分类特征。
这些集团或封闭、稳定性强,如商贩、技艺等行业或像军事、司法等部门的秘密机构;或临时性、变动性大,如娼、赌、窃、匪等社会寄生群体。
5偏离性。
隐语的偏离性主要体现在其特殊的语言形式上,这种特殊语言是为实现保密交际功能的目的而创造的。
(二)隐语的分类隐语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按领域分,有江湖隐语、行业隐语、政治隐语、军事隐语等。
不仅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之间有各不相同的秘密语,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秘密语;另外,还可根据语言表现形式、使用集团、时代、指称范围、侧重面、语源等不同标准,对隐语进行分类。
二隐语言语符号系统的生成隐语是若干约定俗成或特别指定而得到使用群体内部认同的符号,并构成言语符号系统。
隐语言语符号系统主要由借用、编制等几种途径形成的。
2012.01学教育72网络用语与隐语行话词汇特点的新阐释刘颖颖(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80)[摘要]本文针对近些年来网络语言的流行与使用,并根据行话的性质与类型,对网络用语和隐语行话中的词汇使用上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比较,我们发现两者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有了深刻的变化。
[关键词]网络用语;隐语行话;词汇;特点近些年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全社会的普遍与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学习、工作和娱乐,网络语言在全社会特别是网民中十分普遍,并且这种网络用语不仅在网上,有些词语甚至被收入字典,成为了人们的生活之中的常用词语。
网络用语从发音到词汇、文字符号都与我们日常生活用语有所不同,都有它特定的意义及用法,因此我们将网络用语看作一种有着特殊形式的语言。
很多学者也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本文从词汇角度,对网络语言做一个新的阐释,所举的例子多数都来自百度贴吧或是作者在上网过程中看到的一些经典的网络流行语。
在目前很多的研究里,人们都将网络用语归为隐语行话中的一种,这就引出了“隐语行话”这一概念,它通常指社会上的一些群体、社团,在从事本集团内部相关工作时,为了方便交流,而创造、使用的一些不同于其他的社会群体的语言,它是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的特定语言,具有专业性、隐秘性。
隐语行话在语音、词汇、文字符号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变异,为了和网络语言相比较,本文也只对词汇方面进行较细致研究。
社会上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可能会有自己的隐语行话,因此,鉴于隐语行话的种类之多,本文在说明隐语行话时多只以行话中的某一行业为例来探讨。
一、网络用语在词汇方面的特点1.词义再造词汇的变化在整个社会中的变化最快最明显,在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很多词语虽然没有太多的新造词汇,但是多数是对原有词义的再创造,如:沙发:《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指:名装有弹簧或厚泡沫塑料等的坐具,一般有靠背和副手;用到网络里意思为“论坛里第一个回帖的人”;网上用于“第一个回帖人”说明是对发帖人的支持与帮助,就像沙发有靠背和扶手的帮助一样。
律师为你揭秘涉毒隐语、“行话”吸毒者、贩毒者是如何谈论毒品?如何非法交易?如何使用毒品的?“嘎嘎”、“溜冰”、“出肉”,普通人看到这些词语时可能会一脸茫然,但是在一些人的网络聊天和电话通话当中,这样的词语却屡见不鲜。
这些知识是作为辩护律师,尤其是毒品案件辩护律师应当了解和知晓的,今天我们为大家揭秘涉毒人员的常用的隐语、行话。
一、常见新型毒品别称1.海洛因:本科、海海、小海、海白菜、小白、药、四号(海洛因按纯度有1—5级,IV号海洛因,是海洛因中的精制品,纯度在90%左右)。
2.冰毒:肉、嘎嘎、牙签(较次的货)、钻石(较好、较纯的货)、象牙棒(品质较好的毒品)。
3.冰毒片剂“麻古”:小马、马儿、籽籽、“唠嗑药”、“抢劫药”、“强奸药”。
4.氯胺酮:“KIN”、K粉。
5.以甲基丙苯胺或氯胺酮等成分为主的新型毒品:“神仙水”“止咳水”“奶茶”“咖啡”。
6.摇头丸:摇头丸、爱他死、XTC 、E、X、豆、亚当斯、亲密药、迪饼、嗑药。
7.大麻:草、瓶、大麻、蓓蕾、玛丽简、掺杂剂、indo 、水疗。
二、常见毒品数量术语小包子:冰毒零包,一般是1克以下的冰毒。
一条:1000克毒品。
一手:50克冰毒。
一个:1克(例如,问:你手上有多少个?答:800多个。
)一飞:毒品交易最小单位,一般一克可以分20飞,甚至更多,装在一小截吸管里。
一只货:即一克毒品。
条、盎司:专用在氯胺酮(俗称K粉)的计量上。
一条指1000g氯胺酮,半条指500g氯胺酮,以此类推。
在氯胺酮的非法买卖中,除以“条”为计量单位外,有的还以盎司为计量单位分装交易。
举例:问:你手上有多少个?答:800多个。
问:牙签还是钻石?(牙签是冰毒中较次的货色,钻石是较好、较纯的)答:绝对钻石。
三、常见毒品交易行话1.调“调”即调货,一般一次从贩毒者处购买5g以上的毒品,即为调货。
调货者主要是为了零星贩毒,调货的价格比购买零包的价格略为便宜。
2. 蹬、踢“蹬”和“踢”是较大量贩毒时的用语,一般一次性将50克以上毒品卖给别人,谓之蹬给某人或踢给某某,实际上这是批发毒品的行为。
说一说那些古代江湖黑话今天听郭德纲先生的相声,里面提了一句,他能和于谦老师说一天的黑话,聊的都是家长里短,你就是听不懂,那么黑话是怎么来的呢?黑话统称为纯典或者春典,行话。
唇典的产生,大致出于下列三种情形。
一是由禁忌、避讳而形成的市井隐语,如在船上说话,讳说“住”、“翻”等,以其它字语代替。
二是出于回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而形成的隐语行话。
如旧时东北的响马称姓“杨”为“犀角灵蔓”,称姓“何”为“九江八蔓”,称姓“冷”为“西北风蔓”;当代香港黑社会以“四八九”称“大路元帅”亦即“副堂主”等。
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
唇典的内容很广泛,从人体部位到职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等,应有尽有,几乎可以成为第二语言系统。
如人体器官名称:头为瓢把子,眼为招子或湖,手为抓子,耳为顺风子,口为海子或江子或樱桃子(女),腿为金杠子,脚为踢杞,心为蚕子或定盘子等。
武侠小说所描述的江湖社会中,一般武林中人常常使用一些唇典,这些唇典多沿用明、清小说中已有的用法。
在民国时期的旧派武侠小说家中,以姚民哀、郑证因对江湖唇典最为稔熟,作品中这类语言也最为丰富。
新派武侠小说家大多相沿习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我们现在经常说的,翘课,条子等其实也都是古代的黑话。
在武林外传这部电视剧里,也用到一些黑话,比如管吐脏叫化霜,叫捕快条子或者钩子。
天王盖地虎——你好大胆子,敢气你祖宗!宝塔镇河妖——要是这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佛爷:即指窃贼。
此类人多犯有相当程度的盗窃罪行。
一般都有数次被拘审的记录。
此语流传于京、津一带。
不法分子中尤甚。
扒包:即指装扮成行家权威,用话让卖东西的人主动高低。
此语多流传于我东北一带。
生意人中尤甚。
闯啃:指闯到人家屋里骗取财物。
此语流行于我国北方江湖客或不法分子中间。
插了:即杀了,系东北土匪黑话。
如东北土匪拜香时常这样跪地起誓:如违犯了……千刀万剐,叫当家的插了我。
挂注:即指入伙。
这是本世纪初东北土匪中流行的黑话。
江湖隐语(春典)1,柳⼦----匪帮,崽⼦----⼩匪,瓢把⼦----匪⾸,挂注----⼊伙,掏窑----抄家⼈标----⼈质,通事----翻译,反⽔----叛变,开抬----集合,书馆----妓院粉头----妓⼥,唱⼿----歌妓,眼线----侦察员,喂⾷----鱼饵,拉杆⼦----拉帮吃横把----靠枪抢劫,采盘⼦----摸地形,肥猪拱门----财主上门2,(1)留----⼀,越----⼆,汪----三,则----四,中----五,仁----六信----七,张----⼋,爱----九,⾜----⼗乾宫----天,摆⼲----下⾬,⽣死----⼈,⽔⽣----穷⼈,⽕⽣----富⼈元良----先⽣,⽇宫----⽗,⽉宫----母,宫⽣----丈夫,苍才----⽼妇⾕念----⽆,青⼦----⼑,归帐----被,底⼦----船,轮⼦----车琴头----客店,阴地----庙宇,阳地----民房(2)窑包--房钱,闵汉--吃饭,念三--和尚,念四---道⼠,闭青--饮茶,开边--打他念课--病,搬汉--买饭,⽠⼦--拳,春汉--点⼼,空⼦--⽆知⼈,柳⼦(2)--蛇海柳⼦--龙,青壳⼦--茶壶,才⼤兴--好⼈多化⼦--少⼥,表头⼦--鞋,板头⼦--布,千筒⼦--袜,念息⼦--⽶⽪条⼦--狗,袖头⼦--猫,满天⼦--雾,千包⼦--风,笔管⽣--读书⼈流已⽣--讨饭⼈,朝阳⽣--⽣意⼈,拔阳地--租房⼦,⽅⼦头--妻上--兄,下--弟,⽋--⼦,汉--饭,青--茶,海--⼤,尖--⼩,边--打搬--看,描--写,统--借,匹--分3,(⽣意)出⽳--出外做⽣意,⼩⽳--⽣意差,⽕⽳--⽣意好,左派--很好捻右--很坏,兰头--钱,叩瓢--拜师,顶盘--进红包4,(江湖⽩天忌讳)印⼦——龙(2),巴⼭⼦——虎,财梁⼦——⽛,柳⼦——蛇倭罗⼦——⿁,黄梁⼦——梦,过梁——桥,锥⼦——塔注:此为“⼋⼤讳”,在早晨若是同⾏犯了某⼀字⾳的忌讳(包括春点与实意的字⾳),那⼀天其他同⾏的吃住都由他(她)承担。
回族民间商业中的行话隐语回族民间商业中的行话隐语_中国回商·回族民间商业文化二、回族民间商业中的行话隐语回族商人都有自己做生意时的行话,一般体现在谈价钱上。
有两种方法很类同,叫数大致如下:第一种:一元——将;两元——兰;三元——斜;四元——茶;五元——外;六元——闹;七元——草;八元——考;九元——玩鬼;十元——将拾;十一元——将将;十二元——将兰,半数——莫分;二十元——兰拾;等等。
知道前十位数及半数后,便根据数字情况随意组合,如:十九元五角读将玩莫分。
二百二十五元读兰兰莫分,十四读将茶,以此类推,十分简单。
第二种:一元——幺乞;两元——安乞;三元——苏乞;四元——茶乞;五元——玩乞;六元——闹鬼;七元——草鬼;八元——考鬼;九元——玩鬼;十元——搭汗;十一元——幺幺;二十一元——安幺;二十五元——兰莫。
羊只的重量只要抱一下就知道了。
以上两种行话只通行于回族商人中间,它们既非河州话也非藏语,很有可能是波斯语或阿拉伯语。
这种行话一般在河州回族商人与外民族商人议价时,回族内部商量价格使用,目的是防止外人知晓商业机密。
这种行话多在本地回族出外做生意时使用,故而也多为行商与脚户使用。
另外,有的商人之间也会用一些较简单的方法谈论价钱:如一百,就说“一杆杆”,三百四就说三个四或三四等等。
云南沙甸回民在日常生活中还使用“黑话”。
在经济交往中,创造了一套表示数目的“黑话”,即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分别读成奇、假、元、吊、拐、闹、柴、盘、砍、祥。
用这十个读音相拼,可以表示任何数目。
如:奇拐,表示15、150、1500、15000……假闹,表示26、260、2600、26000……柴砍,表示79、790、7900、79000……奇奇,两音相重,读为奇丁,表示11、110、1100、11000……吊数,表示4、40、400、4000……1000称为一吊。
隐语,是因为特定的历史原因,回族人对汉族及其他民族都心存芥蒂,故而在称呼其他民族时,回族商人内部有自己的叫法。
民间隐语相关内容浅析一隐语概说隐语,又称“隐语行话”、“秘密语”、“春点”、“锦语”、“杂话”或“黑话”等,是某些社会集团或群体为了维护内部利益、协调内部人际关系,而创制使用的一种用于内部交际的特定的民俗语言。
(一)隐语的特征1.隐秘性。
隐秘性是隐语最重要和本质的特征,通过完全不同于通用语的语形表现出来。
2.封闭性。
为实现隐瞒群体内部交际内容的目的,群体成员有意违背交际的会话合作原则,使用外部人所不理解的隐语,对集团或群体以外成员予以封闭、排斥。
3.场合性。
隐语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
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有某种特点的人互相交际的具体情况。
4.集团性。
隐语使用者往往体现出一种“集团”分类特征。
这些集团或封闭、稳定性强,如商贩、技艺等行业或像军事、司法等部门的秘密机构;或临时性、变动性大,如娼、赌、窃、匪等社会寄生群体。
5偏离性。
隐语的偏离性主要体现在其特殊的语言形式上,这种特殊语言是为实现保密交际功能的目的而创造的。
(二)隐语的分类隐语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按领域分,有江湖隐语、行业隐语、政治隐语、军事隐语等。
不仅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之间有各不相同的秘密语,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秘密语;另外,还可根据语言表现形式、使用集团、时代、指称范围、侧重面、语源等不同标准,对隐语进行分类。
二隐语言语符号系统的生成隐语是若干约定俗成或特别指定而得到使用群体内部认同的符号,并构成言语符号系统。
隐语言语符号系统主要由借用、编制等几种途径形成的。
(一)借用1.借用词汇。
如在湖南把“刑警”叫“灯泡”,四川把“教唆犯”叫“板鸭”,山东把“侦查员”叫“尾巴”,拉萨把“警察”叫“钉子”,江西把“手表”叫“铃铛”等。
2.借用词组。
如在北京用“棉花团儿”表示“弹棉花的小贩”,陕西用“大黄鱼”表示“五十元面额的人民币”,在北京把“刚学坏的小流氓”叫“新产品”,在北京、河南、山西、沈阳等地把“入室抢劫”叫“查户口”等。
(二)编制还有一种方式是利用共同语的语言材料,按共同语的构词法编制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