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造假的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基于舞弊三角论对于上市公司的分析一、引言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职能。
由于相关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上市公司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经营风险,其中包括舞弊风险。
舞弊是指企业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误导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危害了公司的形象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舞弊风险不仅对企业自身造成直接损失,也会对整个市场、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基于舞弊三角论,对上市公司的舞弊风险进行分析,探讨舞弊风险的原因、特征和防范措施,以期为上市公司的管理和监督提供一些启示。
二、舞弊三角论及其特征舞弊三角论是由美国学者Donald Cressey提出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核心要素,即机会、动机和合理化。
这三个因素构成了企业舞弊的基本模式,舞弊的发生需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
1. 机会机会是指企业内部存在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中的漏洞和弱点,使得员工或管理层可以利用这些漏洞和弱点进行舞弊行为。
财务人员对公司账目的控制和核对不严,或者管理层对企业经营的监督不到位等,都会造成内部控制的漏洞,为舞弊行为提供机会。
2. 动机动机是指个人或组织出于个人利益或团体利益的考虑而采取舞弊行为。
通常情况下,舞弊行为的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和非经济动机。
个人自私自利、企图获取不当利益,或者为了弥补企业经营的失败而采取舞弊行为,这些都可以成为舞弊行为的动机。
3. 合理化合理化是指舞弊者对于自己的舞弊行为进行道德合理化或法理合理化。
舞弊者常常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和合理化,例如将其解释为公司政策的漏洞、市场竞争的激烈导致的必要手段等。
这种心理行为往往会降低舞弊者的内在道德底线,使其对舞弊行为无法产生道德上的负担。
综合上述三要素,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时,企业舞弊往往便会产生。
舞弊风险的产生及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隐蔽性高:舞弊行为的发生和实施往往较为隐蔽,不易被监督和发现。
(2)持续性强:一旦舞弊行为得逞,往往会使得舞弊者受益,从而更容易导致舞弊行为的持续和加剧。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作者:张晓正来源:《辽宁经济》2022年第07期〔内容提要〕近年来,上市公司因财务舞弊引发“爆雷”事件频发,各类风险显著上升,部分恶意财务造假和违规信息披露事件不仅使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蒙受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通报显示,2020年新增84件信息披露立案案件,其中财务造假违规处罚高达39件,系统化、规模化、复合化特征愈发明显。
本文梳理了近十年来上市公司涉及财务造假的177个典型案例,总结归纳了财务舞弊手段和特征,并对识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相关指标进行简要分析,最后从商业银行强化风险管理、探索智能风控模型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财务指标;风险管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严重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不利于金融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进一步探索改进商业银行风控对策对商业银行,乃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近年来监管政策和惩处力度变化情况上市公司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信息披露工作是证券市场健康有序运转的基本要求。
财务造假不仅挑战了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同时严重毁坏市场诚信基础,破坏市场信心,将对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损失。
2017年以来,在深化金融业供给侧改革和“三大攻坚战”的政策基调下,金融领域迎来强监管时代。
监管政策固本强基,“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思想贯穿始终;监管机构惩处力度明显加大,一系列针对财务造假的法律法规陆续出臺。
1.2017年5月,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对上市公司股份转让作出了限制性规定,明确了对涉及违规违法情形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不得减持股份。
2.2018年11月,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实施办法中明确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具体情形和实施程序。
3.2019年11月,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9号——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及其审计”,强化了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
对会计造假现象的剖析黄敏慧会计造假是指有关经济人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目标所采取的违反国家和制度,或虽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但违背经济活动客观事实,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中的重要依据,尽管政府部门在不断地采取各种手段来打击企业对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企业会挺而走险地实施造假呢?本人从以下几方面对会计造假现象进行剖析。
一、会计造假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一)以获取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一些公司进行会计造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巨大的经济利益。
通过会计造假,企业可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方面的利益;企业负责人可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可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方面的利益;会计师事务所也可获得买方市场的一席之地。
总之,这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毫无顾忌地进行会计造假。
(二)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违规成本太低一些会计执业人员和经营者之所以“造假”,都是因为能从“造假”中捞到好处。
注册会计师放弃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时,会拉到更多的业务而被发现的风险与损失都较小。
由于违规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所付出的成本,使企业、中介机构才敢铤而走险,造假欺骗投资者。
(三)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不完善,制衡监督机制弱化在经济发达国家,企业注重组织机构之间的权力制衡,权力分离和权力监督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而我国的公司法人制度起步较晚,在理论结构上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一是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集团公司绝对控股,没有人来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二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住客户而偏离公正的方向,这样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就不能很好地代表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即使经营行为严重偏离所有者的经营目标或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时,也不会受到应有的制约。
(四)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上存在缺陷,给造假者带来了机会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系统的管理活动,本身有其局限性,主要有会计法规的不完善、会计政策和方法的可选择性等。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安然事件、银广夏事件、琼民源管理舞弊案、东方锅炉管理舞弊案、丰乐种业舞弊案、科达股份舞弊案、万福生科舞弊案等一件一件被相继爆出,涉及金额之广,辐射影响之大,让人骇然听闻,至此,管理舞弊已成财务报表中重大错弊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式管理舞弊的行为特征研究刻不容缓。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管理舞弊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的研究与案例的研究相结合,研究管理舞弊产生的动机,洞察上市公式管理舞弊的征兆,重点从新视角分析管理舞弊的手段,通过管理舞弊的行为特征研究继而找出应对管理舞弊危机所需的导向审计策略、内部结构改善策略、政府法规完善策略、从业人员道德素质提升策略,并提出从源头改善和杜绝管理舞弊现象的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管理舞弊舞弊征兆内部治理机制导向审计目录内容摘要 (1)一、文献综述 (3)(一)关于管理舞弊的定义 (3)(二)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三)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3)(四)小结 (5)二、上市公司管理舞弊产生的动机 (5)(一)从个人主观方面看 (6)(二)从公司客观方面看 (6)二、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征兆 (7)(一)从资金方面入手 (8)(二)从营业情况入手 (9)(三)从其它方面入手 (9)三、从案例中归纳管理舞弊手段 (9)(一)一般的、普遍性较强的手段 (11)(二)高级的、隐蔽性较强的手段 (12)四、总结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行为特质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上市公司的管理舞弊案例屡见不鲜,各种经济丑闻甚嚣尘上,琼民源管理舞弊案(1998)、东方锅炉管理舞弊案(1999)、银广夏管理舞弊案(2002)、丰乐种业舞弊案(2004)、科达股份舞弊案(2011)、万福生科舞弊案(2013)等个个都引人深思。
是什么原因导致管理舞弊屡禁不止?主要舞弊手段有哪些?为何管理舞弊往往难以察觉?上市公司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舞弊?它能得到什么好处?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管理舞弊?本文将从管理舞弊案例入手,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行为特质进行研究。
识别财务造假的8个方面及12大预警信号2021年9月一、会计舞弊的红色警报“红色警报”是指可能导致管理层以公司名义或为了个人利益而舞弊的各种事项、条件、环境压力、机会或个人特征。
笔者理解,红色标志既包括舞弊三要素下的动机、机会和合理化借口等风险因素,也包括除了风险因素之外的其它舞弊预警信号,前者更多是原因和过程,后者是结果表现,个人们在进行舞弊风险因素和预警信号分析时,要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既要知道原因、过程,也要知道结果。
有会计师归纳出舞弊公司十大特征,有原因也有过程,有的是结果,如远高同行业的毛利率、报工商和税务部门的文件与报给SEC不一致、超低价发行股票、更换过审计师事务所或CFO等是会计舞弊的“果”,而管理层的诚信值得怀疑、审计事务所名不风经传且信誉不佳是会计舞弊的动机,有隐瞒关联交易情形或收入严重依赖关联交易、可疑的主要股东和管理层的股票交易、过度外包、销售依赖代理或收入通过中间商、复杂难懂的超过商业实际需要的公司结构这是会计舞弊的机会。
二、辨识财务造假8方面从我国A股市场历年来的发展经理观察可得,企业大部分财务造假的方式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1、企业审计师方面:在涉及审计师的方面,一是事务所名不见经传或信誉不佳,二是审计师变更。
国内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有67家,但很难从事务所方面判断国内67家哪家好、哪家差;审计师变更是一个信号,可审计师变更要看情况,因为行业整合、人员流动、限制轮换、招投标等原因导致审计师发生变更的,其实很正常。
2、工商、税务报表方面:在国内的A股市场,税务报表(原始报表)和申报报表差异会计师要出一个专门审计意见,从税务报表方面质疑A股业绩造价很难让人信服,为什么企业迄今还存在这种现象?这表明企业尽调核查是不到位的。
证监会实质性审核有效遏制了水面上的财务造假,包括象税务报表和申报报表存在重大差异的低级造假。
3、管理层的诚信方面:会计舞弊核心是人品问题,故尽调要关注企业家的人品,但人品好不好这个很难度量,万福生科龚永福出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强调:信为人之本德为商之魂,他认为他之所以造假上市就是“知恩图报”,回报党与政府的奖励,回报帮助过他的人,他这一生没有对不起任何人。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有哪些特征和影响在实践中,我们很多⼈可能都会接触到有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有哪些这类的问题,但是因为我们对此不是很了解,所以很多的东西都不是很清楚。
对于这⼀问题,店铺⼩编整理如下知识点,⼀起来了解⼀下吧。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有哪些特征和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主要有:(1)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管理层。
尽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可能出现在各个层⾯,但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舞弊通常经过精⼼设计,并且事后极⼒隐瞒注册会计师,难以有效识别。
(2)舞弊的客体是会计数据。
舞弊的⽅式主要有伪造变造上市公司的会计凭证、应⽤不恰当的会计⽅法和恶意变更会计政策等,但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章。
(3)舞弊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
财务报告舞弊是虚构或者篡改真实财务数据,不会也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相反,舞弊带来的虚假信息反⽽会⼲扰破坏正常的经营决策,恶化企业的盈利情况。
(4)疏忽⾏为同属舞弊⾏为。
勤勉尽责是代理⼈法律上应该承担的信托责任,因此,导致重⼤误导性财务报告的管理当局的疏忽⾏为同样应视为舞弊,在法律上属于虚假陈述的范畴。
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财务报告舞弊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且对相关的机构和⼈员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
(1)削弱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是以真实与公允的信息为前提的,造假的会计报表必然会误导市场,导致资源的逆向配置。
(2)误导投资者。
投资者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遭受投资损失。
(3)相关机构受害。
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后常常要⾯临重⼤罚款,甚⾄破产,⽆法正常⽣产经营,因此,同上市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机构必然深受以其害。
(4)相关中介机构受损失。
相关中介机构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往往会成为民事诉讼案件中的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财务数据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选择投资标的的重要依据。
然而,在上市公司中,存在一些企业为了达到盈利、降低成本等目的,采用各种手段进行财务数据的虚假报告和造假,即所谓的财务舞弊。
财务舞弊不仅会对企业本身造成损失,而且会对投资者和整个市场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会引发金融风险。
因此,本研究将从财务舞弊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财务舞弊的成因进行探讨,为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提供思路和建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财务舞弊手段的分析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际案例,分析上市公司存在的财务舞弊手段,如虚增收入、滥发股票期权、资产减值拖延、资产剥离等,从而了解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特征。
2.财务舞弊成因的分析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的深入剖析,从人、制度、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分析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
其中,人的因素主要包括高管腐败、内部控制松懈、诚信观念缺失等;制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监管不力、法律制度缺陷等;外部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压力、行业竞争激烈等。
3.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从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监管机制、提高投资者教育等方面,提出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旨在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三、预期研究结果通过对上市公司存在的财务舞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财务舞弊的手段和成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旨在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财务收入舞弊分析以东方金钰为例 □郭 颖 王 倩摘 要:近年来,财务舞弊事件层出不穷,使得投资人市场信心下降,政府对财务舞弊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
本文先以我国2018—2022年因财务舞弊而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舞弊主要手法;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东方金钰为例分析其舞弊迹象;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建议,以期对识别和防范收入舞弊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
关键词:财务舞弊;舞弊手段;舞弊迹象近年来,财务舞弊事件层出不穷,只要公司预期财务舞弊收益大于其成本,公司就可能会进行财务舞弊。
为此,本文基于2018—2022年因财务舞弊受到中国证监会处罚的公司,对其舞弊手段进行分析,再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东方金钰的舞弊迹象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一、财务舞弊手段分析如图1所示,从2002年到2022年,被处罚的财务舞弊公司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反映出国家相关部门对公司财务舞弊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当经济处于上行周期时,财务造假可能较为容易被掩盖,但是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财务造假则更容易被暴露[1]。
此外,由于商业模式创新难,企业所遭受的转型升级压力不断加大,企业为此不惜代价收购兼并、进行对赌协议、股权质押等,再加上保壳和再融资的压力,使企业财务造假的动机更加强烈。
造假企业数量增加,同时,国家对其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得受到处罚的财务舞弊公司数量增加。
近年来,财务舞弊手法呈联动化、隐蔽化趋势[2],本文对2018—2022年间中国证监会对财务舞弊公司的处罚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汇总公司舞弊的手段特征。
从表1中可以看出,财务舞弊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粉饰利润表,因此收入舞弊成为重灾区。
图1 财务舞弊处罚年度分布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74SHANGHAI ENTERPRISEOctober 2023表1 以舞弊类型分类2018—2022年间中国证监会处罚案例货币资金舞弊6920.97%成本及费用舞弊5516.72%投资收益舞弊22 6.69%其他103.04%(注:由于存在一家公司涉及多种舞弊手段的情况,所以进行分别统计,故上表各舞弊类型占比合计数并非100%。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分析和防范对策摘要反应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财务舞弊现象层出不穷,会计信息真实性饱受困扰。
不少知名企业财务舞弊问题的曝光,也让我们意识到财务舞弊手段的多样性,其危害也在进一步加深。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不仅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而且破坏证券市场秩序,影响证券市场的成熟发展,扭曲了资本市场向市场化的进一步迈进,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严惩财务舞弊行为、防范治理造假之举已迫在眉睫。
国内外专家对财务舞弊的动因、手段等已有相关研究,本文在总结舞弊动因的条件下,从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的不同业务过程入手,研究归纳上市公司可能容易采取的财务舞弊手段和表现特征,基于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的处罚公告,对现阶段的舞弊手段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
最后,从企业人员、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外部审计监督四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建言献策。
关键词:财务舞弊舞弊手段防范对策A Research on financial fraud mean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listed companiesAbstract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the reac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s authenticity. However,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inancial fraud after another, troubled the authentic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e exposure of many well-known companies’ financial fraud problem let us realize that the means of financial fraud have become diversified, and the harm being further deepened. Listed companies' financial fraud behavior not only blows to investor confidence, but also destroys the order of securities market.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punish, prevent and resolve the financial fraud.Based on the causes of financial fraud, expert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been do some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means and countermeasures. This thesis starts from the different business cycles of a company’s business activities,and reveals different financial fraud methods that listed companies would take and the signs that their fraudactivities display.This paper makes further fraud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based on punishment announcement of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on listed companies. Finally, the paper gives related suggestions on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financial fraud from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as well as external supervision of audit.Keywords: financial fraud, fraud mean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fraud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步入21 世纪,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上市公司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国上市公司近十年的典型财务舞弊案例财务舞弊与美国上市公司如影随形作为世界上财务监管最为完善的国家,美国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
但安然、世通等世纪丑闻发生后,世界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审视美国的上市公司。
事实上,美国上市公司在财务上傲手脚并非从安然才开始的,美国上市公司的舞弊丑闻在华尔街算不上新闻,只是这些舞弊事件在影响上逊于安然、世通等巨无霸公司,所以没有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安然事件前,美国投资者对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一直持保留态度,因为华尔街频频爆出财务舞弊丑闻。
以下撷取美国上市公司近10年中的几个典型舞弊案例。
美国上市公司典型舞弊案及特征(一)从存货做文章存货项目因其种类繁多并且具有流动性强、计价方法多样的特点,所以存货高估构成资产计价舞弊的主要部分。
美国法尔莫公司利用存货舞弊的手法比较典型。
法尔莫公司是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连锁药店。
法尔莫的发展速度远超同行,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法尔莫从一家药店发展到全国300余家药店。
但这一切辉煌都是建立在通过存货资产造假来制造虚假利润的基础上,法尔莫公司的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了破产。
法尔莫公司的创始人莫纳斯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
为了把他的小店扩展到全国,他实施的策略是通过提供大比例折扣来销售商品。
莫纳斯把并不盈利且未经审计的药店报表拿来后,用笔为其加上并不存在的存货和利润,这种夸张的造假让他在一年之内骗得了足够收购8家药店的资金。
在长达10年的过程中,莫纳斯精心设计、如法炮制,制造了至少5亿美元的虚假利润。
法尔莫公司的财务总监对于低于成本出售商品的扩张方式提出质疑,但是莫纳斯坚持认为只要公司发展得足够大就可以掩盖住一切。
所以,在多年中,法尔莫公司都保持了两套账簿,一套应付外部审计,一套反映真实情况。
法尔莫公司的财务魔术师们造假手法是:他们先将所有的损失归入一个所谓的“水桶账户”,然后再将该账户的金额通过虚增存货的方式重新分配到公司的数百家成员药店中。
他们仿造购货发票、制造增加存货并减少销售成本的虚假记账凭证、确认购货却不同时确认负债、多计或加倍计算存货的数量。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猜测模型起首,财务造假猜测模型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样本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应该包含尽可能多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
同时,还需要包含一些可能与财务造假有关的指标,例如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
在构建样本数据库之后,我们可以开始对数据进行分析。
起首,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特征。
接着,我们可以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分类,将真实财务数据和财务造假数据分开。
然后,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可能与财务造假有关的指标作为特征变量,构建模型的诠释变量。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前期的统计分析得到。
在选择特征变量时,我们可以接受一些阅历或者理论的指导,例如财务可疑指标、风险警示指标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选取一个合适的数据开掘算法进行模型的构建和训练。
常用的算法包括决策树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等。
这些算法可以通过对样本数据的训练和验证来找出最佳的模型。
在模型训练完成之后,我们可以利用已经构建好的模型对新的数据进行猜测。
通过将新数据代入模型中,模型可以裁定该上市公司是否有可能存在财务造假的状况。
当模型输出高风险的猜测结果时,投资者可以对这些公司持有的股票进行谨慎的评估和决策。
当然,在使用猜测模型时,我们也需要思量一些限制和不确定性。
起首,财务造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立一个完全准确的猜测模型是分外困难的。
其次,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需要通过大样本和长时间的实证探究来验证。
最后,猜测模型只是一个帮助工具,投资者还需要结合其他信息和裁定来做出投资决策。
综上所述,是一个重要的探究领域。
通过合适的样本数据库、数据分析和机器进修算法,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猜测模型来帮助投资者裁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然而,由于财务造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猜测模型只是一个帮助工具,投资者还需要结合其他信息和裁定来做出决策综合思量,构建和使用是一项重要且具挑战性的探究工作。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特征分析♦高玥财务舞弊概述一、财务舞弊概念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为财务舞弊是公司将财务报告中需要披露和应该披露的重大事项,有意地进行篡改或伪造,从而不怀好意地进行披露以欺骗投资者等报表使用人的行为,简称为管理机构舞弊。
我国的学术界对财务舞弊的理解和研究重点不同,存在多种解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认为财务舞弊是被审计单位为了获取不合法的利益故意采取某种欺骗的手段,隐瞒和篡改财务报告的一种现象。
二、财务舞弊动因(一)企业内部1.利益诉求。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最主要目的是虚增利润,而这一方式使得股价也不断上升,能实现融资和再融资。
2.股权结构“一股独大”。
许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分布过于集中,公司的决策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许多小股东成为摆设,如没有有力的内部机构进行有效制约,给控制权人提供了舞弊的动机。
3.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
企业会计估计即使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但其本身仍是一个不确定事项,每个企业的每个会计人员在对同一事项做出会计估计时,可能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这便给企业管理层舞弊提供了机会。
(二)企业外部1.投资需求。
企业为了成功上市获取融资需求对财务信息进行加工以满足上市的条件,而这个加工的过程将涉及隐瞒不利的事实数据和伪造有力的反事实数据。
2.保持并提升声誉。
企业成功上市后要不断保持并提升其声誉才能够获取投资者的信任。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采用财务舞弊的手段伪造漂亮的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惯用的手段之一。
3.第三方的协助。
上市公司每年需要进行审计、评估或者其他的业务需求,这将涉及中介机构第三方。
目前来看,上市公司舞弊所牵连出的中介机构伙同舞弊的情形也时有发生,或者中介机构不履行其职责而间接地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舞弊。
4.舞弊成本较低。
罚款的力度远远比不上财务舞弊的收入,所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频发。
5.双方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环境下为财务舞弊提供了许多有利的空间和机会。
上市公司伪市值管理的行为特征与识别上市公司伪市值管理的行为特征与识别一、引言市场经济发展中,上市公司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各种手段来操纵其财务报表,以达到虚增市值的目的,从而误导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
这种行为被称为伪市值管理。
伪市值管理的背后隐藏着各种行为特征和迹象,本文将探讨这些特征并介绍如何识别。
二、伪市值管理的行为特征1. 粉饰财务报表伪市值管理的最常见手段是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虚增公司市值。
这包括虚增收入、减少负债、夸大资产价值等行为。
常见的手段有做虚假交易、操纵应收账款、虚增存货等。
2. 操纵盈余为了营造公司盈利能力优秀的假象,上市公司可能会通过各种方法来操纵其盈余。
常见手段包括大幅度调整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机、操纵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等。
3. 资本运作上市公司可能会通过各种资本运作手段来伪造市值。
常见手段包括股权质押、资本增值、并购重组等。
通过这些手段,公司可以有效地操控自己的股价,虚增市值。
4. 信息披露不透明伪市值管理的公司通常会故意掩盖一些不利于市场的信息,以保持市场对公司的乐观预期。
这包括不按时、不足额披露重要信息,选择性披露信息等。
5. 内外勾结为了达到伪市值管理的目的,上市公司可能与市场机构、分析师等形成勾结。
他们可能提供虚假的信息,误导投资者的判断,从而达到操纵市值的目的。
三、伪市值管理的识别方法1. 定性分析利用内外部环境信息,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经营状况、治理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分析公司的经营特征、财务特征和行业特征等,寻找与伪市值管理相关的异常现象。
2. 定量分析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与伪市值管理行为相关的指标。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公司股价与基本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的不对称反应等,识别潜在的伪市值管理行为。
3. 多维度综合评估综合考虑公司财务报表、经营状况、市场反应等多个指标,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将各种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增加对伪市值管理行为的识别准确性。
892013年・10月・下期经营管理者学 术理 论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特征研究统计——基于证监会2003~2012年行政处罚公告杨 超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摘 要:本文以2003~2012年证监会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为依据,筛选出涉及财务舞弊的143家上市公司作为数据样本,从舞弊手段、行业分布、地域分布、监管滞后期、舞弊年度分布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研究。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舞弊 统计特征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统计数据,截止2013年6月30日,沪深两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2491家,总市价达212,81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0%。
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然而最近几年来,国内上市公司发生了多起财务舞弊案件,造成了非常糟糕的社会影响。
A 股历史上层出不穷的典型案例,比如主板的华锐风电、紫光古汉,中小板的绿大地、胜景山河、彩虹精化、宏达新材。
尤其是自2009年10月开板以来从来未出现重大造假上市的创业板,最近也出现了令人震惊的造假案——新大地、万福生科。
接二连三的让人“叹为观止”的财务舞弊事件的曝光,证监会意识到整顿财务、会计、加强审计监管的紧迫性。
2012年12月2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规定正在排队的IPO企业的中介机构必须在今年3月31日前递交自查报告,重点审查利益交换、关联方、利润虚构等12项粉饰操纵利润的情况。
本文以证监会2003至2012年公开行政处罚公告和市场禁入公告为数据库,筛选2003~2013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案例,整理出143家涉及财务舞弊的公司为样本,运用统计描述以及归类的方法,对近十年中国上市公司舞弊的基本类型、手段、处罚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舞弊手段统计在这143家涉及财务报表舞弊的公司中,舞弊手段主要分为以下10种:虚构利润、虚列资产、虚假记载(包括误导性陈述和披露不实)、推迟披露、重大遗漏、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占用公司资产、违规担保(见表1)。
16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国内外研究综述潘 威(石河子大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0)摘要:本文基于对国内外学者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成因、手段和治理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国内外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差别,以期帮助国内学者在比较的基础上批判性借鉴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d oi:10.3969/j.issn.1673-0968.2018.12.005一、引言上市公司舞弊行为不仅对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造成损害,更破坏了证券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本文基于对国内外学者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成因、手段和治理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国内外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差别,以期帮助国内学者在比较的基础上批判性借鉴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国内外研究现状(一)财务舞弊成因研究对于财务舞弊成因的研究,国外学者提出有冰山理论、GONE理论、风险因子理论和舞弊三角理论。
在Bologna和Lindquist(1987)的冰山理论中,把舞弊形容为冰山,表现为显性和隐性两部分。
能看得见的冰山部分表现为显性,也是舞弊结构考虑的基本因素,即组织目标、效率衡量、等级制度、技术状况、等级制度以及财务资源等;隐藏在海平面下的部分表现为隐性,也是产生会计舞弊行为的根本原因,包括认知道德、情绪情感、文化价值、观点态度和思想素质。
Bologna 等(1993)在GONE 理论指出舞弊四因子Greed(贪婪)、Opportunity(机会)、Need(需要)、Exposure(暴露)。
Greed(贪婪)时舞弊主体的一种心理特征因素,Need(需要)则是动机,上述四因素便是构成舞弊行为的四个条件。
Bologna和Lindquist(1995)在GONE理论基础上又提出了舞弊风险因子理论,指出舞弊风险因子由个别和一般两种风险因子组成,舞弊动机(压力)、情绪情感、道德品质为个别风险因子;而舞弊机会、被发现的概率、舞弊后果为一般风险因子;当舞弊者判定结合在一起的两个风险因子对自己有利时,便会实施舞弊行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因及防范[提要] 本文基于经济学的方法,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展、含义、特征、影响和手段的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政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因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含义及特征财务舞弊是指相关的经济利益主体包括治理层、管理层、员工或者是第三方,为了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在会计信息的记录、处理、加工过程中采用违反国家会计制度或者客观经济事实的手段,导致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以及及时性等特征。
财务舞弊的特征:(1)财务舞弊的主体。
财务舞弊的主体主要是参与经济活动的治理层、管理层、员工及第三方。
但主要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隐瞒注册会计师及相关监察部门,以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2)财务舞弊的客体。
财务舞弊的客体是各种会计数据。
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中各种数据的修改和变动,所有数据的变动都是为了在会计报表上显示的数据能够反映公司良好的经营状况、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时间较长,金额巨大,财务舞弊行为涉及的范围广,并且舞弊被揭露后影响重大。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展及影响(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展过程。
1720年的英国南海公司破产事件是世界上最早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由于该舞弊事件的发生英国国会出台了《泡沫公司除缔法》,之后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民间审计的出现。
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财务舞弊造成的。
在20世纪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总统哈丁鼓励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的干预,由于缺少政府对企业的管制,会计和审计的作用也发生了改变,失去了本身所具有的监督作用。
与此同时,有许多企业发行无面值的股票。
例如,1925年道奇兄弟公司进行重组时,公司资产的公允价值仅为8,500万美元,而重组时却按账面价值24,000万美元被收购。
上市公司造假的特征
2004年5月至9月,审计署依法组织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进行检查,发现1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37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19份审计报告存在失实或疏漏,随即将有关问题移送财政部和证监会处理。
26日,审计署发布今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对部分存在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曝光,目前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已对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中介机构的违规事项进行全面调查处理。
从公告内容看,目前国内上市公司造假行为触目惊心,后果严重,具体存在如下问题特征:
一、上市公司造假行为走向集团化、全面化和普遍化。
上市公司近年资本操纵、信息批露违规、财务造假行为屡见不鲜,从银广厦、德隆系到科龙、南京熊猫,众多跳水庄股的股价操纵史,同时也是一部财务中介机构、股评黑嘴、市场研究组织、证券媒体摇旗呐喊、推波助澜的帮凶史。
因为上述庄股问题巨大、后果严重、损失惨烈,在有关部门和社会舆论追究责任、反思制度缺陷、声讨操纵恶行时,往往忽略了相关中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从审计署最新审计公告看,在16家被检查对象里面,竟然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37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19份审计报告存在失实或疏漏,仅有2家公司能够独善其身。
从其中所揭露的为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事务所配合作假帐的问题,我们又一次感受到目前资本市场造假黑幕问题的严峻性和普遍性,更加感受到对于配合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及社会监督。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呈现隐蔽性、深入性、技巧性的发展趋势。
一些中介机构因为客观业务能力、工作责任心的原因未能发现问题、揭示造假,甚至主观上主动配合上市公司或者作庄机构操纵报表,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误导投资人的行为,给广大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
这样的后果,从某种角度与造假行为的新特征有关。
近年,随着监管机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操纵行为更加隐蔽,造假方式手法也更加多种多样,显示出目前证券行业监管任务仍然比较艰巨。
在二○○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公告的《16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结果》中批露的十个主要问题中,有七例属于"其注册会计师未能查出上述问题"。
如在《检查结果》中,"湖南某上市公司为掩盖其利用募股资金和银行贷款1.94亿元,转移账外买卖股票的事实,与其当地的开户银行相互串通,通过伪造银行存款对账单方式,多计存款1.31亿元,少计贷款7100万元,造成资产、负债均不实。
天职孜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该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其注册会计师未能查出上述问题。
"本案例中银行主动配合造假,给审计机构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日见猖獗。
《检查结果》批露的十个主要问题,包括掩盖违规投资或者担保事项二例、多提成本挤减利润逃避税收一例、掩盖违规投资或者担保损失虚增利润二例、虚报投资项目在建工程进度一例、掩盖大股东站用上市公司资金二例、掩盖资产置换风险一例、逃避税收一例,问题总金额达到9.6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问题金额近亿元,在其中有关机构的审计错弊责任让人惊叹。
上述数据再次表明,目前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根本治理任务非常艰巨,从源头和支流两个角度,同时对上市公司、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媒体等各方面的治理行为,直接关系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
四、少数审计机构在利益驱使下主动配合上市公司造假。
审计《检查结果》批露的十个主要问题中,括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掩盖违规担保损失虚增利润一例、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逃避税收一例和中鸿信建元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掩盖担保事项一例,都属于"对该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已经查明上述问题,但其注册会计师未予以指明。
"上述机构和从业人员将勉励有关法律和执业责任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