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精选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8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精选课件
————————————————————————————————作者:————————————————————————————————日期:
青岛滨海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文科类)
题目: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Wan Fu Biotechnology
financial fraud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10 月25 日
一、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
研究目的:运用财务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主要对财务造假的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对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其造假原因和造假的手段,从而对财务造假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让中国的经济能够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理论意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违规现象频繁发生,且违规形式和万花不断推出出新,日益猖狂的上市财务造假已经超越了会计范畴,也说明我国会计法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分析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财务造假这一现象完全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重误导了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破坏了投资者的相关利益,我国现在的财务造假手段不仅越来越隐蔽,而且都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一系列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陆续被证监会查处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目前的各个财务造假案例看来,造假的手段层出不穷、违约金额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涉及时间之长,这种现象真的是愈演愈烈。
本课题主要研究财务造假及防范措施,这一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这对于发现防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有着直接的实践意义。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预计可能创新的方面
1、国外研究现状
Elliott和Jacobson (1986)对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粉饰包装,以此欺骗投资决策者以获取融资,并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的行为。
Schilit (1993)认为公司除了主观意识操纵粉饰财务报告,并对外披露欺骗和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选择性的漏报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同样是一种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为。
综上所述,财务报告舞弊是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进行故意编报虚假的财务报告的一种管理行为上的舞弊,并将虚假的财务报告的信息传递给报表使用者。
Beasley在1996年进行了实证经营研究,根据FAMA和Jensen 1983年得出的董事会是监管最高管理层最高级的内部控制机制这以结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7_5个舞弊样本公司和7_5个非舞弊样本公司进行分析,结果表面独立懂事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关系显著,自Beasley的实证研究后,国内外学者均以公司内部治理为焦点进行研究,若要有效的防止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建立有效而强大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Joseph C.Ugrin ( 2008)研
究探讨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的关系,通过强大的内部控制同时促进增加制裁强度,必然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Robert Goldwasser (2010)对会计舞弊,联邦法规,和公司的声誉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完善联邦法规以防止企业财务造假上比通过减轻会计舞弊企业的不良声誉更加有效。
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开始出现阐述企业舞弊和反舞弊理论的文献企业舞弊的理论主要是研究企业舞弊产生的动机。
Albrecht和Romney,Cherrington(1980)指出,舞弊是个人的人品和外在环境两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
具体来说,导致作弊有三个因素:情况压力,作弊机会,个人特征。
W.Steve Albrecht(2003),介绍了一种事前发现会计报表舞弊和错误的方式----“舞弊风险矩阵”,要求审计师必须检查以下四个方面;管理当局和董事,公司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公司的组织结构及其所处行业,财务成果和经营特征。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财务舞弊或盈余操纵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财务舞弊大案要案的频繁发生,财务舞弊行为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
娄权(2013)从财务状况、公司治理和制度变迁三个维度分析了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
邹璟(2012)从概念和分类等基本理论入手,从多角度对舞弊的性质和危害予以剖析。
再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对舞弊审计责任加以论述,阐明我国当前注册会计师应积极承担其舞弊审计责任。
潭劲松、丘步辉、林静容(1997)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两类,一是由经济业务活动失真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二是会计处理过程中财务人员人为操作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王跃堂(2001)则把会计信息失真归结为财务造假和财务操纵两个方面。
财务造假指企业日常的财务核算活动行为违反了国家规定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等规定;财务操纵则是指企业利用会计法律、法规中弹性操纵空间对会计数据的核算进行合理调整的合法行为。
吴联生(2003)则推出了现在常用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三类。
刘明月,张金萍(2011)认为当会计信息不再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即为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是说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邱颖山(2011)则指出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投资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张秀清(2013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认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造假的动因主要来自于监管政策的制度规定。
刘玉玮(2010)认为在上市公司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王晓飞(2011)则站在会计信息本
身的产权的视角下,认为上市公司肆意进行财务造假的直接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性,而根本原因则是在于会计信息产权中的相互制约作用致使会计信息的产权错位,从而使得会计信息的产权外溢,而外溢的会计信息产权导致企业对外进行财务报告披露成本与其产生收益不相配,最终导致企业选择进行财务造假来获取更多的利益。
郑济孝(2008)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在委托代理制下,委托者与代理人双方出现了效用函数不一致且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三个主要的非均衡特征。
综上所述,国内外基于财务舞弊的研究成果及其丰富,从其研究成果来看,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一直是研究的焦点,我国因为经济体制的原因,在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上,大量的研究偏重对国有企业等特殊的企业治理问题。
因此,这些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案例研究提供了大量理论上及实证性的基础,但是,己有的成果还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现今的中国资本市场己经进入到一个相当成熟的资本运作阶段,随着国企结构的变革转型,之前的部分理论及方法己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公司企业,激励方法及手段也失去了效力。
因此,如当今中国资本环境下的公司企业又有哪些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动因之后反思如何解决公司财务造假问题,以及为何造假之手不停的翻新升级,给国家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
本文通过对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全面剖析,得出一些新的结论,希望我国财务造假的理论性及实证性方面的研究有略微的补充。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包括财务报表造假概念以及虚构交易实施等理论。
第三部分:对万福生科财务造假进行分析,首先对万福生科造假事件进行简介,其次分析万福生科的造假手段,最后写明万福生科造假的动机,其主要动机有考核经营业绩的需要、发行股票的需要以及维持上市资格的需要。
第四部分:交代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提出建议,如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加强惩罚力度、加强对会计事务所及保荐机构的规范、加强公众监督等。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校图书馆现有资源,查阅大量文献,针对当前国内外关于财务造假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案例分析法:本文以万福生科为案例,对其财务造假进行分析与探究,并且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万福生科财务造假问题,延伸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五、研究进度安排
2016年10月20日—2016年10月31日选题,选题申报表,
2016年11月1日—2016年11月10日完成开题报告,任务书
2016年11月10日—2016年11月30日完成提纲、初期检查
2016年12月1日—2017年2月15日初稿
2017年2月16日—2017年3月6日二稿、中期检查
2017年3月7日—2017年3月26日终稿
2017年3月27日—2017年4月16日答辩
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七、院(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