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检车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5.21 MB
- 文档页数:80
轨道试验车在铁路隧道施工和监测中的应用与技术创新铁路隧道是现代铁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铁路交通的发展,对隧道的施工和监测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轨道试验车的应用和技术创新在隧道施工和监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轨道试验车是一种专门用于铁路轨道质量检测的车辆,通常由轨道传感器、测量仪器以及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在隧道施工中,轨道试验车可以用于隧道施工前的勘察和测量,以及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测。
首先,在隧道施工前,轨道试验车可以进行地质勘察和探测。
通过安装地质传感器和测量设备,轨道试验车可以对隧道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测量和分析,包括地质构造、土层厚度、地下水位等。
这些数据可以为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预测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其次,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轨道试验车可以实时监测隧道的质量和变形情况。
通过安装振动传感器、应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等设备,轨道试验车可以对隧道的结构和土体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包括隧道的挠度、应力、位移等参数。
这些监测数据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隧道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轨道试验车还可以用于隧道竣工后的质量验收和运维监测。
通过安装信号传感器和通信设备,轨道试验车可以对隧道的轨道几何、道岔连接、信号设备及通信信号进行检测和监测。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运维人员及时发现并修复隧道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
在隧道施工和监测中,轨道试验车的应用对于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轨道试验车可以提高隧道施工的精确度和效率。
通过自动化的测量和数据处理系统,轨道试验车可以实现对隧道的快速和准确的测量,大大提高了施工的精确度和效率。
其次,轨道试验车可以提供全方位的监测数据,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减少施工风险。
最后,轨道试验车可以实现对隧道质量的长期监测和评估,为运维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保障铁路交通的安全和可靠。
浅谈轨检车检测数据的有效运用摘要:近年来,随着铁路维修发展的需要,每月的轨检车检测出大量动态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去指导线路维修养护,如何预测线路设备变化趋势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轨检车的检测目的、评价标准、检测项目、病害成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线路养护维修工作提供指导,实现动态检测科学管理。
关键词:轨距;轨向;高低;水平;三角坑一、轨检车检测的目的轨检车是检查线路设备病害,指导线路维修的专用车辆,主要目的有:(1)通过轨检车检测,及时监控线路设备变化,合理安排精测精调等维修作业,确保铁路的安全运营。
(2)进行轨道动力学试验、轮轨相互作用的研究,改进轨道部件的设计,探索轨道的整体特性、确定轨道的合理结构,改善轨道、机车相互的协调性,延长轨道部件、机车的使用寿命。
(3)轨检车检测的大量数据,可以建立轨道状态数据库,掌握设备变化规律,编制设备状态图,制订设备养护维修计划,为完善设备养护维修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4)推动轨检技术的发展,提高轨检车检测水平,促进轨检车的升级改造。
二、动态质量评价与管理轨道动态质量的评价方法分为局部峰值管理和区段均值管理两种评价方法。
1.局部峰值管理局部峰值动态评价采用四级管理标准:I级为日常保养标准,II级为计划维修标准,III级为临时补修标准,IV级为限速标准。
局部峰值评价采用扣分法,具体扣分标准为:I级每处扣1分,II级每处扣5分,III级每处扣100分,IV级每处扣301分。
局部峰值管理以整千米为单元,具体动态评定标准为:优良是扣分总数在50分及以内,合格是扣分总数在51~300分,失格是扣分总数在301分及以上。
2.区段均值管理轨道质量指数(TQI)是衡量区段均值管理动态质量的综合指标。
使用TQI评价和管理轨道状态,是对单一幅值扣分评判轨道的补充,可以提高轨检车检测数据的综合应用水平,为制定线路维修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TQI是从统计学(离散性)、物理学(轨道质量均衡性)的角度反映线路设备状态的恶化程度,TQI值的大小与设备状态平顺性有很大的关系。
轨道检查车检测资料分析与应用发布时间:2022-11-04T01:13:49.309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13期7月作者:邱仕辉[导读] 从当前轨道检查车应用类型、特点、检测标准、检测资料包含内容以及认识波形图等方面展开阐述邱仕辉(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事业总部)摘要从当前轨道检查车应用类型、特点、检测标准、检测资料包含内容以及认识波形图等方面展开阐述。
通过图表举例详细介绍了应用波形图准确找到设备病害地点以及应用轨道质量指数指导日常维修保养等的方法。
关键词铁路轨道检查车轨道检测波形图分析应用1 引言随着铁路既有干线网提速、高铁建设战略的推进和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提升线路设备质量、实时检测轨道状态已成为保障行车安全的首要任务。
轨道检查车对线路设备质量情况进行动态检查,是减轻日常静态检查劳动强度、帮助现场找准设备病害点、指导线路设备实行状态维修、提升设备质量的一种最佳方法。
但是,如果日常没有充分了解轨道检查车基本原理及没有认真读懂轨检车资料,没有在现场准确进行点对点复查,使一些设备病害得不到有效、彻底地整治,从而造成病害继续发展。
因此,如何应用轨道检查车,正确分析应用检测资料找准设备病害源,提高整治效果,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技术问题。
2 轨道检查车概述2.1 概念轨道检查车是一种在动态情况下检查线路轨道状态的检测设备,通常所说的轨道检查车,有轨检车、动检车。
轨检车是一节独立车厢,自身带有发电功能,仅装有线路轨道检查仪器,检测时需连挂旅客列车或机车车尾的一种检测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配备是网检车,除装有线路轨道检查仪器,还装有接触网(轨)供电检查仪器和巡检系统。
动检车是以一整列和谐号动车组进行编组,多节车厢上分别装有不同的检查仪器(如线路轨道检查仪器、接触网供电检查仪器、环境保护监测仪器等),且装有动力学检查仪器的综合性检测设备。
2.2 轨道检查车的发展及类型、特点我国轨检车发展经历了四代,现在应用较多的第四代(GJ-4型)轨检车(DJ997758和WX999246),是在进口的XGJ-1型轨检车基础上进行改良,增加了地面表识物、车体水平和垂直振动加速度等检测项目,用于评价线路质量状态、指导养护维修等。
1 轨道检测车检测原理GJ-4型轨道检测车(简称轨检车)采用惯性基准测量原理和无接触测量方法,应用伺服跟踪、光电、陀螺、数字滤波等技术,采用先进的模拟-数字混合处理系统,传感器信号首先进入信号转接装置后,送入信号模拟预处理装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后的信号再通过信号转接及监视装置进入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根据数学模型进行信号解偏、修正、补偿、滤波、合成计算出轨道几何参数,同时进行检测数据统计分析、摘取超限值、存储显示。
几何参数经D/A变换后,再经信号转接及监视装置后送至绘图仪以记录波形。
2 轨检数据说明维保部门反映根据检测缺陷数据在现场找不到对应的缺陷,或是现场根本不存在缺陷,根据轨检车设计原理需要更正几个观念。
2.1 里程误差GJ-4型轨检车使用的缺陷定位方法是人工设置里程,即在轨检车头尾两端各有一个里程设置键盘,检测过程中由操作人员观看现场里程标后在键盘中输入里程,传至检测系统形成缺陷数据里程。
因人为反应时间误差及两头设置里程的原因,致使检测的缺陷里程与现场会产生一定误差(见表1,下行,连续2次检测的同一处缺陷里程最大相差48 m)。
因此,现场核查时应在缺陷里程前后50 m内查找比较可靠。
2.2 正反向误差轨检车设计是根据轨检时面向轨检车发电机端为正方向,背向发电机端为反方向,而在确定左右高低、左右轨向时也与轨检车正方向有关,同时轨检车设计三角坑、水平项目正负也与正方向有关,而不是以轨道通常的上下行、左右轨定义,因此在现场查找缺陷时应先确定轨检车定义的正方向,进而判断缺陷存在的轨边及正负峰值。
轨检系统易受发电机振动影响,一般为不带动力,需要牵引机车牵引或推动检测。
受检测车两转向架轴重存在差异的影响,当机车牵引悬挂端不同,在推行或牵引过程中,由于动力因素作用,会导致设备检测梁产生不同程度的相对钢轨的位移,基于此,检测的轨道几何精度存在误差。
2.3 动态不等同于静态我国对动态检测设备的评价一直以检测精度作为主要指标。
GJ-5轨检车原理及应用GJ-5型轨检车原理及应用一、轨道动态检查技术的发展变化轨道动态检查相比静态检查,更准确,也更能反映线路真实情况,更能评价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因此轨检车一直是检查轨道病害、指导线路养护维修、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
我国轨道动态检查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的发展得到迅速的发展,从二十世纪50年代的GJ-1型轨检车发展到目前的GJ-5型轨检车,检测精度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1、GJ-1型轨检车采用弦测法,机械传动,可以将轨距、水平、三角坑、摇晃(用单摆测量)项目的幅值绘在图纸上,人工判读超限并计算扣分。
2、GJ-2型轨检车仍采用弦测法,但改为电传动,检测项目比GJ-1型增加了高低,也是需要人工判读超限和计算扣分。
我局1988-1993年使用该型车。
3、GJ-3型轨检车于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是我国轨检车技术的一次大飞越,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惯性基准原理,可以检测高低、水平、三角坑、车体垂直和水平振动加速度等项目,计算机采集各检测项目数据后,判断超限等级并计算扣分。
我局GJ-3型轨检车(SY997737)于1994年初开始运用,是全路GJ-3型运用时间最长的,也是用得比较好的。
a、1999年我局轨检车技术人员研发的Ⅲ型轨检车实用软件成果是工务部门汇总分析轨检车检查数据、指导养护维修线路的工具,它使轨检车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该成果达到了国领先水平,于2000年通过了局级鉴定,并于2002年获得路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b、为了均衡地提高线路养护维修的质量,我局轨检车技术人员研发了轨道质量指数(TQI)应用软件,并于2003年局工务维修会议上向各工务段推广应用,便于向各工务段掌握线路的动态质量,科学指导线路养护维修,真正做到状态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c、2004年我局轨检车技术人员研发GPS(全球定位系统)自动校正里程系统,该系统能自动校正轨检车里程,消除轨检车测量的里程累计误差,便于各段准确定位检查病害处所,查找和整治线路病害,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线路保养质量。
GJ-5轨检车原理及应用GJ-5型轨检车原理及应用一、轨道动态检查技术的发展变化轨道动态检查相比静态检查,更准确,也更能反映线路真实情况,更能评价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因此轨检车一直是检查轨道病害、指导线路养护维修、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
我国轨道动态检查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的发展得到迅速的发展,从二十世纪50年代的GJ-1型轨检车发展到目前的GJ-5型轨检车,检测精度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1、GJ-1型轨检车采用弦测法,机械传动,可以将轨距、水平、三角坑、摇晃(用单摆测量)项目的幅值绘在图纸上,人工判读超限并计算扣分。
2、GJ-2型轨检车仍采用弦测法,但改为电传动,检测项目比GJ-1型增加了高低,也是需要人工判读超限和计算扣分。
我局1988-1993年使用该型车。
3、GJ-3型轨检车于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是我国轨检车技术的一次大飞越,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惯性基准原理,可以检测高低、水平、三角坑、车体垂直和水平振动加速度等项目,计算机采集各检测项目数据后,判断超限等级并计算扣分。
我局GJ-3型轨检车(SY997737)于1994年初开始运用,是全路GJ-3型运用时间最长的,也是用得比较好的。
a、1999年我局轨检车技术人员研发的Ⅲ型轨检车实用软件成果是工务部门汇总分析轨检车检查数据、指导养护维修线路的工具,它使轨检车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该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于2000年通过了局级鉴定,并于2002年获得路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b、为了均衡地提高线路养护维修的质量,我局轨检车技术人员研发了轨道质量指数(TQI)应用软件,并于2003年局工务维修会议上向各工务段推广应用,便于向各工务段掌握线路的动态质量,科学指导线路养护维修,真正做到状态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c、2004年我局轨检车技术人员研发GPS(全球定位系统)自动校正里程系统,该系统能自动校正轨检车里程,消除轨检车测量的里程累计误差,便于各段准确定位检查病害处所,查找和整治线路病害,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线路保养质量。
GJ-5轨检车原理及应用GJ-5型轨检车原理及应用一、轨道动态检查技术的发展变化轨道动态检查相比静态检查,更准确,也更能反映线路真实情况,更能评价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因此轨检车一直是检查轨道病害、指导线路养护维修、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
我国轨道动态检查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的发展得到迅速的发展,从二十世纪50年代的GJ-1型轨检车发展到目前的GJ-5型轨检车,检测精度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1、GJ-1型轨检车采用弦测法,机械传动,可以将轨距、水平、三角坑、摇晃(用单摆测量)项目的幅值绘在图纸上,人工判读超限并计算扣分。
2、GJ-2型轨检车仍采用弦测法,但改为电传动,检测项目比GJ-1型增加了高低,也是需要人工判读超限和计算扣分。
我局1988-1993年使用该型车。
3、GJ-3型轨检车于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是我国轨检车技术的一次大飞越,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惯性基准原理,可以检测高低、水平、三角坑、车体垂直和水平振动加速度等项目,计算机采集各检测项目数据后,判断超限等级并计算扣分。
我局GJ-3型轨检车(SY997737)于1994年初开始运用,是全路GJ-3型运用时间最长的,也是用得比较好的。
a、1999年我局轨检车技术人员研发的Ⅲ型轨检车实用软件成果是工务部门汇总分析轨检车检查数据、指导养护维修线路的工具,它使轨检车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该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于2000年通过了局级鉴定,并于2002年获得路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b、为了均衡地提高线路养护维修的质量,我局轨检车技术人员研发了轨道质量指数(TQI)应用软件,并于2003年局工务维修会议上向各工务段推广应用,便于向各工务段掌握线路的动态质量,科学指导线路养护维修,真正做到状态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c、2004年我局轨检车技术人员研发GPS(全球定位系统)自动校正里程系统,该系统能自动校正轨检车里程,消除轨检车测量的里程累计误差,便于各段准确定位检查病害处所,查找和整治线路病害,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线路保养质量。
轨道检验车在铁路道岔轨踪检测中的应用铁路道岔是铁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铁路线路的切换和连接。
因为长期受到列车的震动和运行负荷的影响,道岔轨道容易出现磨损、变形以及松动等问题,对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性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定期对道岔轨道的检测和维护十分重要。
传统的道岔轨道检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工巡检,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因人员主观判断或遗漏而导致问题的未被发现。
为了提高道岔轨道检测的精度和效率,轨道检验车被引入到道岔轨道检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轨道检验车是一种装载了各种传感器和设备的专用车辆,它能够行驶在铁路线路上,并实时采集铁路道岔的轨踪数据和相关参数。
具体来说,轨道检验车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轨道几何检测:轨道几何检测是轨道检验车的基本任务之一。
通过安装了高精度测距仪和惯性导航系统的检测车,可以实时测量道岔轨道的几何形状、位置和偏差等参数。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轨道线形的合理性,包括轨道高低、水平偏移和超高等指标,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铁轨质量检测:铁轨质量对道岔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影响。
轨道检验车可以配备振动测量设备和超声波检测装置,通过对铁轨的振动和声波信号进行分析,判断铁轨的疲劳程度及可能存在的缺陷。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铁路维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延长铁轨的使用寿命,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3. 道岔控制检测:道岔的控制系统是确保列车正确通过道岔的重要保证。
轨道检验车可以利用高频电磁感应探头或其他传感器,检测道岔控制系统中电信号的变动、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提早发现控制系统的问题,及时修复和维护,确保道岔的正常工作,减少事故的发生。
4. 机械连接件检测:道岔的机械连接件是保证道岔结构和稳定性的关键。
通过利用轨道检验车上的摄像设备和精密测距仪等,可以对道岔机械连接件的位置、偏移和紧固力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判断道岔连接件是否存在松动或磨损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