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我与社会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根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能力目标◆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运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3.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几种主要社会关系的认识。
难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确立的。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从襁褓之中的嗷嗷待哺的小孩到今天的中学生,我们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
那么我们与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来揭开这个答案——我与社会。
阅读教材P2-3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2)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答案提示:让学生据实回答,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答案不统一。
教师:各位同学回答得都非常不错。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借助多媒体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讲授新课】一、感受社会生活1.教师: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阅读教材P3探究与分享,回答: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答案提示:据实回答即可。
3.教师:大家都谈论了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我与社会》教案第一章:认识社会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概念、特点和构成要素,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2.1 社会的概念:人类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组织、制度和规范,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1.2.2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发展性、互动性。
1.2.3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口、物质、文化、制度。
1.3 教学活动:1.3.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中?1.3.2 小组讨论: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1.3.3 案例分析:分析社会现象,理解社会规律。
第二章:家庭与社会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家庭和谐对社会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2.2.1 家庭的概念: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爱的小型社会单位。
2.2.2 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
2.2.3 家庭的作用:情感支持、生活照顾、教育培养、社会化过程。
2.3 教学活动:2.3.1 家庭照片分享:让学生带来家庭照片,分享家庭故事,感受家庭温暖。
2.3.2 小组讨论: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家庭和谐对社会的影响。
2.3.3 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让学生体验家庭关系和责任。
第三章:学校与社会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个人在校园文化中的责任。
3.2 教学内容:3.2.1学校的概念:教育机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3.2.2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3.2.3学校的作用:教育培养、文化交流、社会化过程。
3.3 教学活动:3.3.1 校园参观: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学校设施和组织结构。
3.3.2 小组讨论:学校在社会中的作用,个人在校园文化中的责任。
3.3.3 主题演讲:邀请校友或社会人士分享学校生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四章:朋友与社会4.2 教学内容:4.2.1 朋友的概念:朋友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
第一次社会经历实践报告5篇篇1日期:2024年5月1日一、引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能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本次社会实践,我选择了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以一名实习生的身份,亲身体验社会工作的酸甜苦辣。
二、实践岗位与单位我所在的实践岗位是一家知名企业的行政助理实习生,负责协助部门经理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实践单位位于北京市中心,交通便利,工作环境优越。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我主要负责以下工作:1. 文件管理:整理、归档、录入重要文件,确保文件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2. 会议组织:协助部门经理组织各类会议,包括会前准备、会中记录、会后总结。
3. 日常接待:接待来访客户,处理来信来访,维护企业形象。
4. 行政采购:负责办公用品的采购和管理,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和高效。
在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
首先,文件管理需要细致入微,任何疏漏都可能导致重大损失。
其次,会议组织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以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此外,日常接待和行政采购也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领域。
四、实践体会与收获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我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共事。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文件管理方面,我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细心和耐心;在会议组织方面,我需要加强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会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五、总结与建议本次社会实践对我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践,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探究与分享”参考答案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教材P3)(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参考答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读报纸;上网查询;等等。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参考答案感受到我们的国家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感受到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感受到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有了提高;等等。
2.(教材P4)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参考答案提示:暑假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可从中选择一件有趣的事,比如参观九江市城市展示馆、游览庐山风景名胜、参加研学、拓展训练、夏令营活动等,写下来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激动、团队精神、团结协作、保护环境、祖国伟大、祖国美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
3.(教材P5)(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参考答案(1)因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
(2)向未曾谋面的亲戚介绍自己:我是某某的孩子;向爸爸的同事介绍自己:我是您的同事某某的孩子;向同学的父母介绍自己:我是您的孩子某某的同学;向学校的校工介绍自己:我是学校几年级几班的学生。
4.(教材P6)(1)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2)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参考答案(1)父母通过血缘关系的方式与我产生联系;同学、老师、食堂的厨师通过业缘关系的方式与我产生联系;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通过地缘关系的方式与我产生联系。
4.(教材P6)(2)父母抚养教育我;老师教给我知识和方法技巧,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同学让我懂得了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公交车司机为我出行提供了方便;等等。
课时教学设计学段: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活动三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展示图片:出示一组“小丸子”在不同情景下的图片:1、在学校里,“小丸子”是学生2、在奶奶面前,“小丸子”是孙女3、在邻居面前,“小丸子”是好邻居思考并回答:(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时、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2)你知道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吗?引导学生理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并且能够辨别几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活动四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绘制我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完成课本第6页的拓展空间思考并回答:1.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2.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绘制网络图,认识到我们的社会空间不断延展,我们要关注社区,关注国家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课间,有同学在交流2021年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的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也有同学在讨论3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的内容。
这表明()A.我们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C.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一成不变的D.我们应积极融入社会,关心社会发展2、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以下不能体现参与社会生活的是()A.孝敬父母,承担全部家务劳动B.去农村参与劳动,创造物质财富C.按时到校上课、认真完成作业D.参观博物馆、增长见识3、2020年12月17日,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中学生小明在电视上看到这则新闻后,感到非常自豪,对探月工程航天人的进取和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社会生活,了解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知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初步感受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增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设置多种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主动认识社会,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增强积极融入社会的情感。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本册教材的起始课,从什么是社会说起,而本册教材的学习主题就是社会,所以本课时可以说是学生对社会的最初认识,是全册教材的起点。
上好这一课对激发学生学习本册教材的兴趣至关重要。
学习重点:感受社会生活,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
学习难点:增强关注社区发展并献计献策,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
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活动激趣法、合作探究法等。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课型:新授课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借助课本“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四种情境,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学生发言后小结: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很多,如与不同的人交流,参加志愿活动,看电视,走进商场、走进农村、走进博物馆、科技馆等。
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趣味横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的社会生活。
二、新课学习目题一:感受社会生活环节一自学感悟请同学自读课本P3—4,完成以下任务:1、人的身份是在_____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_____中,我们具有不同的___。
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_____。
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3、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对社会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___。
我们会更加关注_____,并为之_____,会更加关注_____,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1单元第1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第1单元第1课《我与社会》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社会规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提高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自我和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社会规范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社会行为习惯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提高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社会规范。
2.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提高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2.准备相关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材料,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社会现象,如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排队加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自己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与社会互动的,他们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社会规范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遵守社会规范。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可下载)下载请滑至文章末第一课时我与社会(P2·运用你的经验)1.(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参考答案】(1)日常观察,社会调查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看电视等方式和途径了解社会生活。
(2)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幸福;社会飞速发展、保障制度更加健全;科技不断进步、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国家富强不开人民的艰苦奋斗;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P3-4·探究与分享)2.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参考答案】事情:一天,我陪妈妈上街买菜,看到街道两边摆摊设点的特别多,街道被堵得水泄不通。
于是我就马路市场问题给有关部门写信,提出了整改的建议。
之后,政府部门对街道进行了整改,严禁路边摆摊设点,设立了专门的摆摊区,并派遣专人维持摆摊秩序、保障来往人员安全。
感受:我感受到了作为国家小主人翁的责任感;建议被采纳后的成就感;看到有人因自己的建议而受益,感到自豪和幸福。
(P5·探究与分享)3.(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参考答案】(1)因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身份。
(2)①未曾谋面的亲戚:叔叔(或者阿姨等)您好,我是××家的儿子(或者女儿)。
②爸爸的同事:叔叔(或者阿姨等)您好,我是您同事××的儿子(或者女儿)。
③向同学的父母:叔叔(或者阿姨等)您好,我是您孩子××的同学。
④向学校的校工:叔叔(或者阿姨等)您好,我是咱们学校××年级××班的学生。
(P6·拓展空间)4.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与父母、同学、老师、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等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鲁滨逊漂流记》情境视频(片段))初到孤岛的鲁滨逊是绝望的,慢慢地,他不再整天沉浸在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大家想一想:流落孤岛的鲁滨逊是真的与世隔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一)基于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活动一: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典型画面的描写呈现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横切面,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在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二)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活动二:小华的暑期“大事”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华暑期的“大事”为参照,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暑假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认识到,如果生活是一个圈,每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的过程。
1.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2.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学生讨论回答)提示:例:敬老院做志愿者;旅游;参加兴趣班;参加夏令营等。
3.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图片展示:社会关系网2.思考:我们该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提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和新的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呈现网络化的权势,其特点是人们虽然属于若干群体,但可以通过熟人在不同的社交圈子与他人联系,由此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联系更多人,这种联系类似于计算机结点间的互相连接。
我与社会
第一部分:初识社会
我与社会的第一次接触是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那时候,我对社会的了解只是模糊的,觉得社会就是喧闹的街道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逐渐意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二部分:成长与融入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如何与社会相处。
我学会了尊重他人,理解不同的观点,尝试去融入社会的各个层面。
我发现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的行为和选择都会影响整个社会。
第三部分:思考与贡献
随着对社会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开始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为社会贡献,无论是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支持环保事业还是传递正能量。
我也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更加有意义地生活,影响身边的人,传播正能量。
第四部分:未来展望
在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与社会保持联系,不断学习和成长。
我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带给更多人正能量和希望。
我相信只有与社会紧密联系,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总结
我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成长的过程。
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和反思,我逐渐明白了自己的定位和责任,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前行,与社会共同进步,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第五课积极融入社会
第一站我与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
[实践目标] 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大家都比较喜欢《鲁滨逊漂流记》,那么大家想一想:他真的是到了世外桃源吗?真的是与世隔绝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一站:我与社会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合作释疑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基他人做好补充)
导学卡展示:
二、自主学习合作释疑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2、什么是社会化?
(学生发言后,学生点评,师归纳总结)
(师):通过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进一步来深入分析、探究:
我参与我快乐
(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每组结合导学卡,完成一个任活动一:看教材第55页的社会关系网状图,问:这个关系网说明了什么?
讨论:①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和社会相关。
②请同学们举例说说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和社会各行各业有什么样的联系?
③如果离开了社会,人会变成什么样子?
(师):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
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我们应当承认,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活技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由此可见: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活动二:情景探究: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护林员发现了一个吃狼奶长大的女孩劳拉。
这个8岁女孩用四肢爬行,用狼的语言在狼群里尽情“交谈”。
小劳拉后来被送到美国心理改造中心。
经过18个年头的艰苦训练和学习,劳拉才逐步恢复人性,最终还上了大学。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师):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
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起来。
活动三:欲辨欲明
让学生进行辩论:
①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②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
(师):设计辩论这一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生讲述略)
三、课堂检测
(一)贝海识珠(以下1至4题为单选,5至7题为多选)
1、我们走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应该是()
A、越来越分离
B、与任何人都无关
C、越来越紧密
D、彼此不能分开
2、如果说社会是张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
A、网上的一个结点
B、漏网之鱼
C、互不相干的个体
D、一条线
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
A、每个人都有三个好朋友
B、人总是不能脱离他的人际环境
C、只要你是好人就会有朋友帮你
D、人是无法独立完成任务的
4、“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要实现生命的价值,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就必须只讲奉献,而不能索取
②人的一生若只是索取,人生就没有意义
③真正懂得生命价值的人不但享受现实生活中的给予,而且会积极地为他人、为社会去奉献
④只要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生命就有价值,人生就有意义。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实现社会化的途径主要是()
A、学习社会知识
B、帮助老年人
C、经常听广播读报纸
D、社会成员的影响
6、某学校在开展助残的活动中,许多同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冷漠的变热情了,脆弱的变坚强了。
可见()
A、人在社会中能够不断的成长
B、我们应该多了解社会
C、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D、我们的情绪变化太大
(二)、我来决策
1、我是个独特的我,我的行为活动只能代表我自己。
()
2、个人是社会的成员,人们的生活可以离开社会。
()
3、一个人员有把目光放在远大的事业上,才会有宽广和豁达的度量。
()
4、每个人在身心正常发展的时候也在为社会做着贡献。
()
5、社会成员只有在老师或家长的影响下,通过结交朋友才能实现社会化。
()(三)大显身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研究水稻的高产,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性的进展,然而,在成就和荣誉面前,他从不满足,永不止步。
2001年2月,他荣获了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而稻米目前是世界大约30亿人的主要食物。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称袁隆平为“世界水稻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专家之一”,“在世界上率先培育成功并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水稻生产革命,使水稻产量在一个世纪中增加了2倍。
杂交水稻这一育种途径由此从亚洲、非洲到美洲广泛传播,养活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口。
”
从这个事例中你能谈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