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一课 第一框 我与社会(共34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5.80 MB
- 文档页数:34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1.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P4)(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3)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如何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P5)(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社会关系分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P5)(1)血缘关系(2)地缘关系(3)业缘关系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1.人为什么不能离开社会(P7)(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社会化的含义?(P7)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3.亲社会行为的含义?(P8)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4.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P8)(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3)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亲社会行为的表现?(P8)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6.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P8)(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表现?/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P10-P12)(1)网络让我们生活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快捷。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
但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过于片面,不能全面地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强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2.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教学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包括个人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场景,如家庭、学校、社区等。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问:案例中的主人公在社会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她)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哪些表现?个人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社会如何影响个人?让学生结合案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八上第一单元第一框我与社会一、课程标准: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但个体与社会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则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能力目标: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会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三)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什么是相互依存的?五、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课前:观看视频《小猪佩奇》(一)导入:小猪佩奇:“社会人”(让学生说)(二)主要过程:教材简要分析,教材以我们的生活为起点,在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环节一:走进社会生活1.女儿成长的生活片段“出生——幼儿——上学”2.女儿成长的生活片段“参观博物馆、直升机体验活动、商场购物…….”问: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参与过哪些内容的社会生活?谈谈你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女儿的生活片段,唤起学生的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自身的实际,说出自己的社会生活体验及感受。
结论:社会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环节二:深入社会生活1.圈:随着身体成长、智力发展、能力提高,我们打交道的人会越来越多,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2.谈看法下列是2018年暑假的大事件,请你选择一幅图,谈谈感受。
事件一:访问非洲,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
事件二:国家打击“长春长生”等疫苗造假案件事件三:泰国沉船事故,牵动所有中国人的神经。
结论: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