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7
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在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
两组患者均行一般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性的急救护理干预方案,并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的比率显著提升,高达97.83%;而死亡的比率则显著降低,仅为2.17%,两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两组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均行一般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性的急救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措施包括:①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入院后应迅速为患者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由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容量往往不足,静脉大都处于瘪塌状态,再加之骨盆骨折可能损伤血管的特殊性,故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进行输液和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反复穿刺而延误最佳抢救时机。
对于休克较轻的患者,应采用留置针进行表浅较粗的静脉穿刺输液治疗;而对于休克较重的患者,则应采用深静脉穿刺输液治疗,两条静脉通道的位置选取应集中在同一侧肢体,以便于管理和生命体征监测。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及时通过鼻导管以5l/min的剂量为患者进行吸氧,有效增加血氧饱和度并积极转变机体主要脏器的组织缺氧状态,全面促进患者休克的回逆。
在为患者进行吸氧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呼吸状况的变化,并对吸氧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可根据患者实际行气管插管并采用呼吸机的辅助治疗。
③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应配备专人实施护理,并密切监测和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微妙变化,全面协助患者完成相关项目的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查结果指导和调整患者生命状况。
与此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及时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而为手术赢得更为充足的时间。
④全面做好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恐惧等负性心理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以热情的态度面对患者,以诚恳的态度鼓励患者,并通过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而向患者表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意义,使患者充分意识到自身心理和生理的配合对于争取时间及早手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
方法:收治的38例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经抗休克对症处理实施急诊抢救措施。
结果:36例患者休克纠正、存活。
结论:稳定骨盆环及快速补充血容量,对保障骨盆骨折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骨盆骨折是骨科严重多发创伤中的一个常见疾病,多由强大暴力直接作用于骨盆所致,主要由车祸、高处坠落和工业意外、及重物砸压等造成。
骨盆骨折为骨松质骨折,本身出血较多,骨盆骨折错位常损伤靠近盆壁的血管,加以盆壁静脉丛多且无静脉瓣阻当回流,以及中小动脉损伤,严重的骨盆骨折常有大量出血(>1000ml)[1]。
创伤性骨盆骨折>50%伴有各种并发症,常伴有低血压和休克症状,如为开放性损伤,病情则更为严重[2],若救治不当死亡率较高。
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38例,均积极抗休克治疗,及早处理合并伤,成功救治36例康复出院,现将报告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5~60岁,平均32.5岁。
高处坠落伤6例,车祸伤18例,重物砸压伤与意外14例。
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13例,腹膜后血肿12例,膀胱破裂3例,会阴部撕裂、直肠损毁1例,合并上、下肢多发骨折3例,多发肋骨骨折伴血气胸1例,38例患者就诊时间0.5~2.5小时。
治疗前血压80~50/50~30mmHg。
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及早处理合并伤,q1/2监测生命体征,成功抢救36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并发DIC、ARDS,抢救成功率94%。
接诊后急救护理:①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并尽快固定骨盆是休克早期复苏的有效措施,有效地静脉通路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成功的关键。
应迅速开放>2条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不宜在下肢,下肢静脉穿刺置管液体不能有效地进入血液循环[3],可选择健侧上肢粗大静脉穿刺置管或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必要时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伤后1~2小时内快速输血输液对提高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决定性的意义,本组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输血、输液量4000~6500ml,并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速度,及时复位骨盆减少不必要的搬动,给予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或配合骨牵引能有效减少骨折断端出血,预防或减少继发盆腔脏器损伤。
一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签: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骨盆骨折为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由强大的暴力造成,骨盆为松质骨,骨折后本身出血较多,加上其附近有许多静脉和动脉,且盆腔静脉众多无静脉阻挡回流,骨折后易引起广泛出血,出血量可达1000ml以上[1],严重者致休克死亡,病死率较高,及时、安全、有效地止血是救治患者生命的关键。
2014年8月11日我科急诊收治1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重视早期病情判断与观察,经积极救护,康复出院,现将急救与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7岁,因车祸致髋部左小腿左足疼痛2h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面色苍白,皮肤湿冷,髋部及左臀部左足处青紫肿胀,无皮肤破损,体温36.3℃,心率117次/分,血压85/62mnhg,呼吸28次/分,氧饱和度97%,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开放2条大口径静脉通道,积极补充血容量,予以抗休克治疗,应用骨盆带固定骨盆处。
急诊CT示骨盆多发骨折,左胫腓骨骨折,左足第2、3指骨头骨折。
急查血常规:红细胞1.96*1012/L,血红蛋白64g/L,血小板77*109/L,白细胞6.0*109/L。
入院诊断为:1失血性休克,2骨盆骨折,3左侧胫腓骨骨折,4全身全处软组织伤1.2治疗方法1抗休克:输液、输血、预防感染;2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受伤情况,动态检测血常规与血凝,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抗休克治疗效果;3骨科处理:行左下肢夹板外固定,防止骨折进一步加重,妥善固定有利于减轻疼痛。
1.3治疗效果患者通过积极抢救,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患者于2014年11月4日康复出院。
2、急救与护理2.1一般急救护理立即把病人安置在抢救室,卧硬板床,给予休克卧位,左腿应制动,头及右下肢可略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剪去衣裤,以便观察,注意保暖,立即予以吸氧,心电监护,严密检测生命体征,以便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瞳孔,出血情况等等。
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1.当发现患者可能出现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时,应立即呼叫急救车。
When a patient is suspected of suffering from pelvic fracture and hemorrhagic shock, immediately call for an ambulance.2.在等待急救车到来的过程中,保持患者平躺,并将受伤部位用干净布料进行包扎止血。
While waiting for the ambulance, keep the patient lying down and use clean cloth to bandage the injured area to stop bleeding.3.确保患者保持清醒,并尽量减少移动和搬动,以避免进一步伤害。
Ensure the patient remains conscious and minimize movement and lifting in order to prevent further injury.4.快速评估患者的脉搏、呼吸和意识水平,及时记录病情并报告医护人员。
Quickly assess the patient's pulse, breathing, and level of consciousness, record the condition promptly, and report to medical staff.5.与医护人员协商患者的输血和液体复苏治疗方案,准备好所需的医疗器材和药品。
Consult with medical staff on the patient's blood transfusion and fluid resuscitation treatment plan, and prepare the necessary medical equipment and medications.6.如果患者出现严重失血性休克症状,及时进行静脉输液以维持患者的血压和血容量。
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一、概述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如果发生失血性休克,将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建立相关的应急预案并掌握正确的抢救流程对于抢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应急预案1.建立应急处理小组在医院或急救现场,应当建立专门的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应急处理小组,确保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紧急处理。
2.明确人员分工在处理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患者时,应明确各个医护人员的分工,包括主治医生、护士、急救人员等。
3.准备必要设备和药品为了有效抢救患者,应提前准备好各类急救设备和药品,如止血带、输液器材、止血药品等。
4.熟悉抢救流程所有医护人员都应该熟悉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流程,并且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急救设备。
5.定期演练为了保证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熟练应对,应定期组织演练,提高抢救效率。
三、抢救流程1.确保安全在抢救患者时,首先要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确保没有其他危险存在。
2.快速评估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包括呼吸、心跳、意识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患者的伤势情况。
3.止血在确定患者失血性休克后,应立即进行止血措施,包括使用止血带、施加直接压迫等方法。
4.输液支持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及时进行输液支持,补充患者的血容量,稳定其生命体征。
5.疼痛管理骨盆骨折患者往往伴有剧烈的疼痛,应及时进行镇痛治疗,减轻患者的不适。
6.手术治疗在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后,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修复骨折并止血。
7.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工作同样重要,包括伤口护理、感染预防等工作。
四、总结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症,医护人员必须具备应对该情况的能力。
建立应急预案并熟练掌握抢救流程,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
因此,各相关医疗机构和急救班组织应高度重视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应急处理工作,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抢救服务。
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63例创伤性盆骨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38例,年龄在21-56岁之间,女性25例,年龄在23-61岁在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
对所有患者实行生命体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止痛等方面的急救护理,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
对所有患者的急救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
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急救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63例患者中,基本治愈32例,显效15例,有效15例,死亡1例,有效率为98.4%。
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较大的帮助。
结论:在对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创伤性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384-01骨盆骨折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性疾病,大多是由于强大的暴力所造成的,由于骨盆属于松质骨,骨折后容易出现出血现象,而且较为严重,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则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休克,最终出现死亡,严重制约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因此,针对此种疾病,临床医生和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
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先进的急救护理技术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1]。
现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63例创伤性盆骨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对其采用急救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63例创伤性盆骨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38例,年龄在21-56岁之间,女性25例,年龄在23-61岁在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
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护理。
方法:本文对2006年以来收治的27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从生命体征、休克的抢救及其并发症急救与护理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总结。
结果本组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损伤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结论早期及时、合理的救治是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
【关键词】骨盆骨折;休克;急救护理创伤性骨盆骨折是临床急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一种骨折类型,多由车祸、压砸、撞击等较大暴力所致。
由于骨盆腔的解剖生理性因素,骨盆为松质骨,盆腔壁的血管及静脉丛极为丰富,骨盆一旦骨折出血,出血量可达到1000ml以上,极易导致患者休克死亡。
我院2006年以来抢救此类患者27例,现将其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8~6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7例,挤压伤5例;骨盆骨折合并全身上下肢多发骨折12例,合并多处肋骨骨折血气胸8例,合并脾破裂3例,后尿道损伤4例。
27例患者就诊时均已发生休克。
经过治疗,1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26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2急救护理2.1伤情评估患者送入急诊室后,对于情况紧急者可通过绿色通道进入诊治程序,护士迅速进入救治流程和护理程序,一般按ABBCS 法进行检查患者,A(气道)有无堵塞,是否开放;B(呼吸)动作和频度;B(出血)体表主要出血部位;C(循环)脉搏、血压、末梢循环;S(感知觉)患者意识情况刺激反应状态[1]根据检查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
2.2辅助检查准备2.2.1应查血、尿常规及血型,各种生化指标测定,对于该类患者要及时配好血备用,如病人不能排尿应进行导尿,以排除肾和膀胱的损伤。
生化指标则指导电解质补液,特别是保持酸碱平衡,特别是对于休克患者容易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2.2.2根据患者的情况,X线检查,对骨盆拍正、侧位片,斜位片,情况严重可在病情允许下做CT和三维重建。
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方法对骨科32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从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及止痛等方面进行急救,对其并发症做好严密观察。
结果本组32 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
结论及时、合理的早期救治是骨盆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
【关键词】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骨盆骨折为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骨折后出血量可达1000ml 以上[1],严重者致休克死亡,病死率较高。
我院2007-2010年共收治此类患者32例,现将其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性22 例,女性10例;年龄19-61岁;32例患者就诊时均已发生休克。
经过治疗,32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
2 急救措施2.1院前急救 (1)伤情判断。
(2)现场救护脱离致伤区。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建立静脉通路。
(5)进行初步的外伤急救处理。
(6)详细记录。
(7)紧急护送。
2.2院内急救2.2.1一般急救处理护理人员应争分夺秒,迅速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
将患者安排在抢救室, 平卧硬板床,立即测量生命体征,保暖、吸氧,尽量减少搬动。
若合并昏迷、头部有创口或有渗出物时,给予头偏向一侧;有颅脑损伤伴脑疝时略抬高头部;有胸部损伤或有胸腔引流的休克患者,若有效循环血量大致补足,尽量采取半坐位;若有下肢供血不足时,则不宜抬高下肢,以防肢体缺血坏死。
2.2.2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改善缺氧症状: 采用鼻导管充分给氧,纠止缺氧对机体造成的损伤。
对合并血气胸患者,配合医生做好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
2.3液体复苏按照早期、快速、足量、多通道原则,根据伤情进行抗休克液体疗法。
正确选择静脉通道,确保有效静脉通路[2]。
扩容做到早、快、足,液体首选平衡液,早期输液速度可达2000-3000ml/h,以维持有效循环。
加压输血输液,必要时静脉切开。
18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沈启香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方法]对18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进行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准确急救护理,观察其预后效果。
[结果]通过积极抢救,18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全部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结论]迅速补充血容量,尽早固定骨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积极防治并发症。
关键词: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7.015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9C-2516-02 创伤性骨盆骨折是骨科严重多发创伤中的一个常见疾病,多由强大暴力直接作用于骨盆所致,主要由车祸、高处坠落和工业意外及重物砸伤等造成。
骨盆为骨松质,骨折之后出血较多,加上其附近有许多静脉丛,且盆腔静脉丛多无静脉回流,易引起广泛出血,出血量可达1 000mL以上[1]。
严重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率较高,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不当,可给病人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死亡[2]。
因此提高救治和护理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18例,经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均抢救成功。
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2岁~67岁,平均39.5岁;受伤原因:挤压伤2例,高处坠落伤8例;车祸伤8例,来诊时均已发生休克;合并脾破裂3例,膀胱损3伤例,肾挫伤2例,合并后尿道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6例,多根肋骨骨折1例,四肢骨折4例。
1.2 结果 经积极抗休克治疗,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急救护理,同时及早处理合并伤,18例病人均抢救成功。
2 急救处理2.1 急救处置 立即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根据骨盆骨折的情况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3],床头、床尾均抬高20°,头及下肢略抬高有利于呼吸及改善脑灌流,又利于循环功能的恢复。
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抢救方法:1.紧急安装心电监护发现患者神智不清、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四肢湿冷、皮肤苍白等征象,应立即安装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提问脉搏、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医生根据这些指标,可以随时调整药物进行抢救;血压和血样饱和度的变化可以放映休克的纠正情况。
利用心电监护仪设置测量血压的间隔时间为10min,甚至更短时间,可直观地观察血压恢复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吸氧立即为患者吸氧,氧流量为2~3L/min,并注意观察吸氧管道是否保持通畅,勿折叠受压。
3.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在安装心电监护和吸氧的同时,必须迅速地为患者建立2~3条经脉通道,快速补液、补血,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提升血压。
一般采用留置针,型号为16·18号。
早期运用平衡盐液,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极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另外还应设专人守护在床旁,尤其是输血时,严格按照输血程序进行,严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4.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因失血性休克,循环血量减少,肺循环亦相继发生循环障碍或血气胸,因此可能发生呼吸困难。
应根据缺氧的表现调整氧流量,有分泌物堵塞咽喉部时应用负压吸引器及时吸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吸净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5.观察尿量休克患者单位时间内尿量的多少可以直接反应休克的程度,尿量在30ml/h以上为休克缓解的指征。
因此,为患者无菌导尿后保留尿管可及时观察尿液的量、颜色,并了解肾脏功能及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量,以便为输液提供可靠的依据。
导尿管用夹子夹住。
每小时放尿1次。
尿管每周更换1次,尿袋每周更换2次,以防逆行感染。
6.骨折部位冷敷骨折部位因皮下出血而致血肿,前3日勿热敷,可yoga多个冰块敷于血肿部位以减少出血。
冰块外用毛巾包裹,并不断地变换冰块的位置,以防冻伤局部皮下组织。
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主动关心患者、体贴患者,慢慢与其沟通,动作要快、稳、准,给患者安全感,并通过耐心的解释和安慰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正确引导患者的积极心态,去应付这一负性创伤刺激,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