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第五章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五章旅游市场第三节我国的旅游市场【考纲要求】掌握我国旅游旅游市场的内容及构成情况。
【知识精讲】一、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是指招徕和接待国外居民来本国、本地区旅游的市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具体的历史原因,我国的入境旅游者还包括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但按国际惯例不将其统计为国际旅游者。
因此,为了便于国际上的对比,又鉴于香港、澳门已回归祖国、特把外国人、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分开统计,而在称谓上通称为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
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不但是我国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旅游业的先导和支柱。
我国旅游业的真正起步就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努力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开始的。
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主要分为港澳台地区市场和客源国市场两部分。
1.港澳台市场港澳台地区市场一直是祖国大陆旅游业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其中,香港是祖国大陆最重要的入境旅游市场之一,应该始终重视对其的开发和服务。
2.旅游客源国(1)亚洲市场①日本市场。
目前,日本的来华旅游人数不到其出国总人数的20%,是我国必须挖掘的、富有潜力的入境旅游市场。
②韩国市场。
1991年,中韩建交后,很快成为我国的最大入境旅游市场,2007年仍居我国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的第1位。
目前,我国已经是韩国对外投资的第一大国家,来华访问、工作的工商界人士比较多,但是来我国度假旅游的韩国客人相对较少,因此,我国旅游经营者应该重视韩国市场的开发工作。
③东南亚市场。
主要是指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入境旅游市场。
这些国家成为我国的主要客源地,除了地理因素、双边经济比较活跃外,更重要的是人文因素,即在这些国家中生活着大量的华人和华侨,构成我国入境旅游的巨大而稳定的客源市场。
(2)欧洲市场①俄罗斯市场。
中俄两国经济和贸易的互补性强,两国经济往来频繁。
中俄旅游市场的发展首先是从两国边境地区的一日游开始的。
俄罗斯已经成为我国入境旅游人次数最多的欧洲国家。
第五章旅游业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旅游业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理解课程中所学习的关于旅游业的相关知识。
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1.社会实践,市场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2.分组合作法。
喇叭。
实践课。
课时。
2
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联系一家旅行社、一家旅游饭店、一家旅游交通企业和一个旅游购物点,前往进行市场调查。
每小组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并事先针对自己想了解的内容,打印好相应的市场调查问卷,利用两节课时间进行市场调查。
参考调查题目:1.企业每年接待多少旅游者,年收入多少?
3.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如何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
4.企业目前最需要提高的是什么?
5.企业目前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
6.企业和其他同行相比,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吗?
[作业]
课后,对搜集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关于旅游者的市场调查报告。
1。
目 录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旅游者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旅游资源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旅游业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旅游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旅游市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2)截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性的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
很多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本身也就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任务一旅游市场的形成一、旅游市场的概念市场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交换行为的发生,市场随之而形成。
狭义市场:指人们相互交换商品的场所。
广义市场:人们在交换过程中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狭义旅游市场:指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具有购买力和旅游动机的旅游消费群体,即客源市场。
广义旅游市场:指在旅游商品交换过程中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旅游市场的基本矛盾: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旅游市场是旅游需求市场与旅游供给市场的总和。
市场是一个商品经济的范畴,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哪里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哪里就有市场。
二、旅游市场形成的条件1.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状况旅游资源是旅游市场形成的首要条件2.旅游供求市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前景旅游市场的形成与经济的兴衰是同步的原因(为什么说旅游市场的形成与经济的兴衰是同步的):(1)首先,旅游客源市场的分布格局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人均收入水平是相一致的,并且这种客源市场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凡是经济发达和经济发展前景好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发展最好和最快的旅游市场。
所以欧美地区既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供给市场。
(2)其次,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旅游市场的分布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3)最后,旅游供给市场的综合经济实力是建设旅游市场和旅游环境的物质基础。
3.旅游供求市场的人文地缘关系——形成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4.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开发水平旅游市场从形成到成熟,必须经过适应需求、刺激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不同层次的实践过程。
5.政府发挥的积极作用三、旅游者的流动规律1.近距离流动量最大,远距离流动量遂渐增大在世界旅游市场中,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也无论是旅游人次还是旅游收入,都主要取决于旅游距离的远近。
近距离旅游占绝对优势,其流动量最大。
2.流动量和流向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二战后欧美经济发达的国家一直占据着世界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
旅游概论
第五章(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旅游主体是(),旅游的客体是(),
旅游的媒介是()。
2、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起决定作用条件是()和()。
3、按旅游区域划分,旅游者分为()和()。
4、旅游资源是指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和()因素的总和。
5、旅游资源共同的特点是()、()、()、()。
6、人文旅游资源分为()、()和()。
7、具有现代意义的闲暇时间可分为三种:一是();二是();
三是()。
8、旅游业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
9、国家旅游局的全称是(),是国务院直属的主管全国旅游行业的最高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01年“9·11”事件对美国甚至世界经济的打击巨大,旅游业首当其冲,事件发生后,前往美国
的旅行团纷纷退团,使其旅游业遭受沉重打击,反应了旅游业的__________。
A 世界性B季节性C多样性D波动性
2、人类的旅游活动主要起源于______________。
A、宗教
B、修学
C、经商
D、休闲
3、下列那些属于自然旅游资源________________。
A、植物园B、公园C、购物类D、瑶琳仙境
4、旅游景点要“进得去,出得来,散得开”,这讲的是旅游资源的什么性质?
A、可进入性B、认识性C、人为性D、吸引性
5、______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A、1841
B、1845
C、1846
D、1848
6、世界上第一个完整走过丝绸之路全部行程的西方旅行家是_____________。
A、哥伦布
B、托马.斯库克
C、马可.波罗
7、我国古代集探险、外交和通商于一身的伟大旅行家是_____________。
A、玄奘
B、郑和
C、张骞
8、旅游需要涉及人的“不自由”是指_____________。
A、受政治迫害
B、生活的樊篱
C、生活困苦不能自由花钱9、一个在清华大学求学的美国留学生,在节日里到西安、桂林等地旅游,从类别而言属于
_____________。
A、国内旅游
B、跨国旅游
C、洲际旅游
10、揭开中国旅游业历史扉页的是____________。
A、1949年在厦门成立的“华侨服务社”
B、1923年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内部成立的“旅游部”
C、1954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
11、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必须具备的个人条件主要是:有“钱”。
有“闲”,有()和身体健康。
A、知识文化
B、旅游动机
C、社会地位
D、旅游权利
12、1963年,()上提出了“游客”这个概念。
A、巴黎会议
B、罗马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世界旅游大会
13、当一个国家(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
A、300
B、1000
C、2000
D、3000
14、下列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15、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
A、黄河
B、长江
C、京杭大运河
D、珠江
16、()是联合国组织所属的全球政府间的旅游组织,是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国际性最高权力决策机构。
A、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
B、世界旅游组织
C、世界旅行社协会
D、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
17、我国于()被世界旅游组织接纳为第106个成员国。
A、1978年
B、1983年
C、1988年
D、1992年
18、世界上第一大河()
A、尼罗河
B、亚马逊河
C、长江
D、多瑙河
19、以下归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A、五音:宫、商、角、微、羽
B、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C、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D、五经:《诗》、《书》、《礼》、《易》、《论语》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B、四大佛教圣地: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五台山
C、三大石窟:甘肃莫高窟、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陕西麦积山石窟
D、三楼一阁: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旅游者
2、旅游动机
3、旅游业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试析我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2、旅游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3、旅游业的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9分)
论述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