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改错常见错误_公文写作范文_
- 格式:docx
- 大小:17.05 KB
- 文档页数:3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及质量提升改进建议一、公文格式常见错误以《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为标准,常见错误归纳起来主要有:(一)单位名称简写不规范。
规范的发文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
如简称不规范,会造成混淆。
如:“南大文件、南大党委文件”简写不规范,南昌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均有“南大”简称,应完整表述为“××大学文件、中共××大学党委文件”。
(二)发文字号表述不规范。
规范的发文字号应包括代字、年份、文号,年份用六角括号括起来,文号前不加“第”字,文号用阿拉伯数字表述,文号数字后加“号”字,不编虚位(如2不编为02)。
如:有的单位在印制文件或引用其他文件时,出现“××字(2020)第01号”“××字[2020]第01号”“××字【2020】第01号”等情况,应写为“××字〔2020〕1号”。
(三)紧急程度在标题内容出现。
紧急公文按“特急”“加急”在公文首页版心的左上角位置标示,顶格编排,采用三号黑体字,标题中不出现紧急、加急字样。
但有的单位在公文规定位置未标注紧急程度,公文标题中出现“紧急通知、加急通知”等错误,如:《关于防汛期间全体技术专家外出审批的紧急通知》。
(四)签发人+姓名编写不规范。
“签发人”三字采用3号仿宋字体,签发人姓名应采用使用3号楷体,但有些公文仍使用楷体字或仿宋体。
(五)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随意性大。
1.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如“我们要认真执行《××》、《××》、《××》等文件精神”,正确用法应该为“我们要认真执行《××》《××》《××》等文件精神”。
2.结构序数编号后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正确的结构序数标点为:“一、”“(一)”“1.”“(1)”,但有些公文结构序数后统一使用顿号,如:“(一)、”“1、”“(1)、”。
公文改错常见错误篇一:公文改错常见错误公文改错常见错误一、版头使用中的常见错误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头,注意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和签发人。
1、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下行文),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上行文)。
发文机关标志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颜色为红色,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
联合行文时,如需同时标注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一般应当将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如有“文件”二字,应当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2、发文字号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
顺序是: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
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
3、签发人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
“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
版头使用中的常见错误1、版头混用。
将下行文版头用于上行文;使用“××文件”式样的版头用于向上级报告、请示工作、任免干部或批复等;使用不带“文件”字样的版头用于发布党的方针、政策,重要工作部署或批转下级的重要报告、请示。
2、使用非标准版头。
使用设计或印刷不标准的版头。
常见的是:格式不对、尺寸不标准、非红色印刷、发文机关字体不庄重等。
3、使用没有版头的白纸印发文件发文字号中的常见错误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
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1、年号不全。
如:将“1997”省略为“97”。
常见公文错误总结汇报范文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今天的汇报主题是“常见公文错误总结”。
公文作为一种正式的文件形式,对于我们在工作中的沟通、协调和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在公文撰写过程中,经常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本次汇报将总结这些错误,并提出相应的修正建议,旨在帮助我们在撰写公文时能够更加准确、规范地表达意思。
一、语言错误语言错误是公文中最为常见的错误之一。
其中包括语法错误、词汇错误和拼写错误等。
语法错误主要包括主谓一致、时态混乱、句子结构错误等。
词汇错误包括用词不准确、使用流行词汇及外语词汇不当等。
拼写错误主要是由于拼写规则不熟悉或者粗心造成的。
解决措施:1.勤于学习语言知识,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使用词典、语法书等工具,查验语法和拼写问题。
3.请同事对公文进行校对,及时纠正错误。
二、格式错误公文格式错误也是常见的错误之一。
这包括公文的结构不清晰、标题不恰当、格式不规范等问题。
公文的格式需要符合相关的法规和规范,以确保其合法性和权威性。
解决措施:1.学习相关法规和规范,了解公文的格式要求。
2.使用专业的公文模板,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请有经验的同事或专业人士进行审核,以确保格式的正确性。
三、内容错误内容错误是公文中影响最大的错误之一,包括信息不全、错误的事实陈述、逻辑混乱等。
这些错误可能会给读者造成困扰,降低公文的信任度和可读性。
解决措施:1.在公文撰写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确保所写内容准确、全面。
2.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避免过多的修饰和废话。
3.使用逻辑清晰的句子和段落,使读者易于理解。
四、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在公文中使用不当或不专业的词汇,造成误解或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这可能与个人的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工作经验等有关。
解决措施:1.提高用词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了解行业术语和常用词汇。
2.根据读者的背景和需求,合理选择词汇,并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词语。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的文书写作方式,常见于政府机构、公共事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
正确的公文写作可以有效传递信息、规范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在公文写作中出现了一些常见错误。
本文将总结并讨论一些常见的公文写作错误,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错误一:使用不当的称谓在公文写作中,使用适当的称谓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常见的错误包括错误的称谓使用、不正确的职务称谓以及遗漏相关人员的称谓等。
这些错误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清,引起误解和混乱。
改进建议:在公文写作中,应该仔细考虑并选择适当的称谓。
确保使用正确的职务称谓,并在需要时使用相关人员的全称或简称,以确保沟通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错误二:语法和拼写错误语法和拼写错误是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
这些错误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准确,影响文档的整体质量。
常见的语法错误包括主谓不一致、动词时态错误和冠词使用错误等。
而拼写错误则可能导致不专业和不严谨的印象。
改进建议:在公文写作中,作者应该重视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
建议采用语法和拼写检查工具和技巧,例如使用自动检查工具,并请多名专业人士对文档进行审阅,以确保文档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错误三:长句和冗长的段落过长的句子和段落可能导致读者阅读困难,并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混乱。
这些错误在公文写作中很常见,通常是由于过多的修饰语和从句造成的。
改进建议:作者应该尽量避免过长的句子和段落。
可以通过简化句子结构、删减冗余修饰语和从句,并使用恰当的分段来提高文档的可读性。
保持句子简明扼要,段落简洁明了。
错误四:使用不正式的语言和术语公文写作应该使用正式、准确的语言和术语。
然而,一些人在公文写作中滥用口语化的语言、俚语或行业术语,导致表达的不严肃或不专业。
改进建议:在公文写作中,应该使用正式的语言风格。
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和俚语,并确保使用准确和恰当的行业术语,以提高文档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错误五:缺乏明确和简洁的结构一份好的公文应该具备明确和简洁的结构。
公文写作中常见错误五篇范文第一篇:公文写作中常见错误公文改错关于邀请 x x 校长、x x 书记参加“10356211” 工程奠基仪式并致辞的请示报告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并呈 x 校长、x 书记:根据“校长办公会议决”我院成立了专门的“10356211”工程指挥小组,在校领导的指导和指挥小组的努力下,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现定于十月二十一日举行工程奠基仪式,届时想请 x 校长、x 书记参加仪式并致辞,请校长办公室提供方便。
热切盼望 x校长、x 书记的到来!此致敬礼!附件一:讲话稿;附件二:议程。
资环学院201*年 10 月 11 日一、标题标题应由“发文机关+关于+事由+文种”构成,对内发文可省略发文机关。
就上文标题而言,似乎也符合这一要求,但这是最起码的格式要求,细究起来,这个标题仍存在着不少错误。
1.多用标点。
标题中除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如:关于印发《华东师范大学公章管理办法》的通知。
上文题目中的顿号、引号都是多余的,应该去掉。
2.人物模糊不清,顺序排列不当。
公文里所提到的人物应使用全名,不能只用姓氏加上职务,一个学校可能会有两个王校长,不用全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对外行文尤其要注意。
“党先政后”的排列顺序在我国是约定俗成的,校长和书记同时出现时应把书记排在前面。
3.项目不宜使用代号。
公文应该是明晰的,应让阅读人一看便知。
有些项目和工程有代号,而这些代号可能只有该领域的人知晓,一旦用代号代替项目具体内容出现在公文里,会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4.混用文种。
根据国务院 201*年 8 月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行政公文的种类主要有命令、议案、决定、意见、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十三种。
请示和报告为不同文种,不能混而为一,上文应属请示。
文种不能错用,也不能混用,更不要生造,如事宜、申请等都非公文文种。
二、主送机关上文中的主送机关也存在着错误。
1.多头请示。
公文写作改错大全(精选)一、公文写作之改错题综述1.发文字号:①序号不能有虚位,即数字前不得有0,不得有“第”字样;②年号份号颠倒;③年号使用的标点符号错误;④秘级错误。
只有秘密机密,绝密字样;⑤绝密机密要在右上要有序号;⑥一些上行文要有签发人,签发人和文号左右平行;2.标题部分:(标题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①有的标题不全;②有的文种不对,特别常见乱用‘公告’,还有“批复”成了“指示”,通知成了通告;③有的批转性公文不是法规条文仍用《》;④公文种类共用,如“请示报告”;⑤紧急的在标题中要体现出来;3.主送机关:①上行文多头主送;②有的是请示平级,越级请示;③有的是直接送单位而不送人(除非是领导个人交办事项),但请示不可以直接给领导;④有的主送机关未写全,特别是简要写法要写全,省市不分等,以及什么省,什么市;⑤主送机关名称,即抬头要顶格写;⑥有的缺了收文机关;⑦党政不分,党对政府部门下命令。
4.正文:①有的是一文多事,见于请示;②有的正文引用发文不规范,如批复等,引用要先文件名,后文号;③有的正文数字该用阿拉伯数字,却用汉字;④有的是用词不当。
“反映”成了“流言”,“发布”成了“散布”;⑤标点符号。
特别是序列,标准是一、(一)、1.、(1);⑥量词。
要有法定计量单位,如寸不适用;⑦用英文无翻译;⑧表彰性通报无名单;⑨请示报告送下级;⑩平行文、上行文不礼貌,要用“贵局”,不能用“你局”;⑪错别字;⑫用语或叙事违反公文要则如简练明确等要素;⑬一些公文要有联系人,电话等。
5.结尾:①有的结尾不合作者本意;②有的是不合公文格式要求;③有的是表现在上行文语气不尊。
特别是上行文结尾催办,请即批复等。
6.一些人称的用法①推荐名单表上要先写人名,再写单位,职称等;②正文中提到了某某人等,随附名单要先列出某某人。
7.抄送请示未获批准抄送下级。
抄送两字不能顶格,相对的主题词顶格。
8.附件①该标明附件却未标出;②标明附件要在印章前(尚未找到明确根据);③附件的顺序和名称;④附件名称后不用标点;9.发文机关(印章)与发文日期①标题上的发文机关与签署(盖章)的发文机关不对应;②混用汉字与阿拉伯数字,或直接用阿拉伯数字;③年月日不全;④乱加字,如年月日“发”;⑤发文机关日期上下颠倒;⑥印章没有盖或盖错地方或盖反;⑦没有发文日期;⑧发文机关(印章)与发文日期位置左错;⑨发文时间不能超过发文机关。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公文写作一直是办公场所中重要的沟通工具,其准确性和专业性对于信息的传达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写作中,我们常常犯一些错误,影响了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一、错误一:语言晦涩难懂在公文写作中,晦涩难懂的语言会引起读者的困惑,降低信息传达的效果。
这种错误通常是因为使用了过于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子,导致语言冗长而难以理解。
改进方法:- 使用简洁明了的词汇。
选用常用词和短小精悍的表达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公文内容。
- 采用简明扼要的句子结构。
尽量避免过长的句子,使用简单的主谓宾结构,使公文更易读懂。
二、错误二: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错误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错误会导致公文表达不准确,影响专业性和严肃性。
改进方法:- 仔细检查语法错误。
使用语法检查工具或请同事协助审核,确保公文中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
- 熟悉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正确使用逗号、句号、分号等标点符号,避免因标点错误而造成歧义。
三、错误三: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会导致沟通的混乱和误解。
公文写作需要准确地表达信息,确保读者可以理解内容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改进方法:- 仔细核实信息。
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避免因错误信息带来的麻烦和纠纷。
- 提供完整的信息。
确保公文中所提供的信息齐全,如时间、地点、人员等,以免读者因不完整信息而无法正常工作。
四、错误四:篇幅冗长公文篇幅过长会让读者感到乏味,且容易忽略关键信息。
长篇公文也会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降低沟通的效果。
改进方法:- 精简公文内容。
删除篇幅冗长、累赘的内容,只保留核心信息,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 采用段落和标题。
将公文内容分段,并使用标题突出重点,帮助读者更快地获取信息。
五、错误五:缺乏行文逻辑性缺乏行文逻辑性会让读者难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论,降低公文的效果。
改进方法:- 优化文章结构。
合理安排公文的结构,分清事由、目的、过程和结论,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公文的重点内容。
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与改进建议在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可以给读者带来困惑,降低信息传递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写作人员提高公文写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缺乏明确的目的与目标在撰写公文时,缺乏明确的目的与目标是常见的错误之一。
通过公文,我们需要传达特定的信息、表达具体的意图或者进行某种行动。
如果目的与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公文内容模糊、主题不突出,影响读者的理解和对公文的反应。
改进建议:1. 在写公文之前,明确公文的目的和目标,明确要传达的信息和期望得到的反应。
2. 确定公文的主题,突出重点,使读者容易获取主要信息。
3. 适当使用标题、副标题等来引导读者,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公文的内容和意图。
二、使用复杂的词汇与语句公文写作常常涉及专业领域、法律条款或者复杂的概念。
如果使用过多的复杂词汇和语句,会使公文难以理解,增加读者的阅读难度。
改进建议:1. 使用简洁明了的词汇,尽可能避免使用行话、缩写或者专业术语,以确保公文内容的易读性。
2. 使用简短的句子和段落,每个段落只表达一个主要思想。
3. 使用平实的语言,避免华丽辞藻和冗长的修辞。
三、缺乏结构和条理性公文的结构和条理性对于读者的理解至关重要。
如果公文结构松散,缺乏明确的段落和逻辑顺序,读者将很难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改进建议:1. 在写公文之前,进行合理的思维导图,构建公文的结构框架。
2. 将公文划分为多个段落,每个段落集中表达一个主要观点或者论点。
3. 使用恰当的过渡词和段落标识来确保公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四、缺乏明确的行动要求公文往往需要读者采取一定的行动或者做出反应。
如果公文缺乏明确的行动要求,读者可能会产生困惑,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应。
改进建议:1. 在公文中明确指出读者需要采取的行动或者期望达到的结果。
2.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明确传递行动要求。
3. 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措辞,使读者能够清楚理解并快速响应。
五、拖沓冗长的表述公文应该简洁明了,突出核心信息。
公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样例公文写作是我们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也是体现我们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在公文写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不仅影响了文档的质量,也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下面就介绍几种在公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样例,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避免犯这些错误。
1.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在公文写作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很重要,不规范的使用很容易导致文意模糊、歧义等问题。
常见错误包括:句子结尾使用逗号而不是句号,造成本应是两个独立完整的句子连在一起的错觉;使用中文符号时使用中英混排,或者与前面的文字没有空格;冒号、分号使用不得当,造成文意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
例如,下面这个句子就存在使用标点符号不规范的问题:“请于2019年7月1日上午10:00,到公司大厦参加会议,会议室在3楼。
”正确的写法应该为:“请于2019年7月1日上午10:00到公司大厦参加会议。
会议室在3楼。
”2.书写风格松散、不规范在公文写作中,书写风格松散、不规范也是常见的一个问题。
主要表现为字迹潦草、大小不一,句式不规范,排版松散不紧凑等。
例如,下面这个句子就存在书写风格不规范的问题:“我计划在周三开始早起锻炼,但是有时会因为太累而懒得起床。
”正确的写法应该为:“本人计划于每周三开始早起锻炼。
然而,由于身体疲惫,有时会出现懒得起床的情况。
”3.用词不恰当、不准确公文中用词不准确、不恰当也是非常常见的问题。
常见的错误包括:使用俚语、口语、方言等不正式的用语;使用外来语的时候没有注明其意义,造成读者无法理解;使用同义词时,没有准确把握其细微的区别;用词过于复杂,不易理解等。
例如,下面这个句子就存在用词不准确的问题:“国务院发布了新政策,要求所有公务员在2个月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正确的写法应该为:“国务院下发了通知,要求所有公务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4.结构不清晰、逻辑混乱公文中结构不清晰、逻辑混乱也是常见的问题。
公文写作与处理常见错误为统一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20xx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本文简要列举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错误,仅供参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常见错误有哪些一、人名、地名、引文欠准确1、人名不用全名。
在执行职务所定的任务或反映身份时,采用“单位+职务+姓名”的方式,但如果说“市委书记×××同志”就不规范,因为前面有了单位、职务,后面就再写“同志”就显多余;姓名前面如果没有冠以单位与职务的,应在姓名后面加“同志”二字。
2、地名不用全称。
为了便于查找,地名的前面应冠以省、市(洲)、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名。
县名的前面只冠省名就行了。
以地名取名的市辖区,在省内行文,区名前面可不冠市名,向全国行文,区名前面应当冠以省名和市名,但以方位取名的市辖区如东城区,无论何种情况,区名前面必须冠以市名。
3、引文不准确。
如引用湘工办发〔20xx〕16号文件时,常见的引用错误是先引发文字号再引公文标题。
正确的引用是先引公文标题再引发文字号,因此引用湘工办发〔20xx〕16号文件应这样引用“《关于××××的通知》(湘工办发〔20xx〕16号)”。
在公文中引用其他文件、书刊和领导讲话中的文字,一定要查对原文,包括发文字号、刊号、每一个文字与标点符号等,都要做到与原文完全一致、准确无误。
二、数字、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不合规范1、“30%-40%”写成“30-40%”,前一个数字省掉了百分比;“5万元-10万元”写成“5-10万元”,前面一个数字省掉了万元;“七上八下”写成“7上8下”。
公文中的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数的数字不得使用阿拉伯数字,均应使用汉字,其他数字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不得用汉字。
2、质量(重量)单位用斤、市斤、两、钱,而不用千克(kg)、吨(t)、克(g)、毫克(mg);长度单位用里、尺、寸、公分,而不用千米或公里(kw)、米(m)、分米(dm)、毫米(mm);功率单位用马力,而不用千瓦(kw)、瓦(w);体积(容积)单位用公升、立升,而不用升(l)、毫升(ml)、立方米、立方厘米;电量单位用度,而不用千瓦时(kwh);土地面积单位用亩、分、厘、平方尺、平方丈,而不用平方米(㎡)、公顷(hm)、平方公里(k㎡)。
公文改错常见错误
公文基础知道大家知道多少呢?下文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是关于公文改错中常见的错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文改错常见错误
一、标题部分:标题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1、标题不全:如请示行文,标题不能只写”请示”.
2、文种不对,特别常见乱用“公告”,还有“批复”成了“指示”,通知成了通告
3、批转性公文不是法规条文仍用书名号
4、公文种类共用,如“请示报告”
5、紧急的在标题中要体现出来
二、发文字号:
1、序号不加虚位,即数字前不得有0,不加“第”字
2、年份、序号颠倒
3、年号使用的标点符号错误
4、秘级错误。
只有秘密、机密、绝密字样
5、绝密、机密要在左上角,注意是否空格的问题
6、上行文要有签发人,签发人和文号左右平行
三、主送机关:
1、缺少主送机关
2、上行文多头主送
3、请示平级,越级请示
4、请示直接给领导直接送单位而不送人(除非是领导个人交办事项)
5、主送机关不写全,特别是简要写法要写全,省市不分等,以及什么省,什么市。
6、主送机关名称不抬头顶格写
7、党政不分,党对政府部门下命令
四、正文:
1. 一文多事,见于请示;
2. 正文引用发文不规范,如批复等,引用要先文件名,后文号;
3. 正文数字该用阿拉伯数字,却用汉字;
4. 用词不当。
“反映”成了“流言”,“发布”成了“散布”
5.标点符号。
特别是序列,标准是一、(一)1.(1)
6.量词。
要有法定计量单位,如尺、寸不适用
7.用英文无翻译
8.表彰性通报无名单
9.请示报告送下级
10.平行文、上行文称呼不礼貌,要用“贵局”,不能用“你局”
11.错别字
12.用语或叙事违反公文要则如简练明确等要素
13.请示要有联系人,电话等
五、结尾
1. 结尾体现作者
2. 不合公文格式要求
3. 上行文语气不尊。
特别是上行文结尾催办,如“请即批复” 等
六、人称用法
1.推荐名单表上要先写人名,再写单位,职称等
2.正文中提到了某某人等,随附名单要先列出某某人
七、抄送
请示未获批准抄送下级。
抄送两字不能顶格
八、附件
1.该标明附件说明却未标出
2.附件说明标注在印章前
3.附件说明和附件内容的顺序和名称
4.附件名称后不用标点
九、发文机关(印章)与成为日期
1.标题上的发文机关与签署(盖章)的发文机关不对应
2.混用汉字与阿拉伯数字,或直接用汉字
3.年月日不全
4.乱加字,如年月日“发”
5.发文机关与成文日期上下颠倒
6.印章没有盖或盖错地方或盖反
7.没有成文日期
8.发文机关(印章)与发文日期位置左错公文格式口诀
公文要素十八项,牢记口诀记心上;
秘密等级应讲究,紧急程度要恰当;
机关代字五字内,不加第字不虚位;
全称年份不可少,两边六角括号括;
发文机关要周详,标题要素有三项;
上行下行有不同,签发已阅属上行;
下发文件多单位,上送机关只一方;
正文写法有讲究,十五文种不一样;
附件附注有区别,附件说明不要忘;
成文时间需注意,骑年盖月指印章;
传真便函有版记,没有主题词目行;
印发机关和时间,位于末页最末行;
格式细节要讲究,公文能力才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