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2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黄河流域分裂局面。
联系: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人物或政权(东汉末的曹操、氐族符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二、辽、宋、夏的和战1、宋与辽──澶渊之盟(1)背景: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如何评价澶渊之盟?①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负担老百姓,对宋来说也是屈辱的。
②但这个条约也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边境和平,这样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双方在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
2、宋与夏和战(1)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2)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1、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2、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3、抗金英雄:岳飞郾城大捷4、宋金和议: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杀害了岳飞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代:①南方战乱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的变化;④引进新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表现: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备课人:王建辉【课前延伸】:【学习目标】:1.掌握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的兴起与建国;2.记住“陈桥兵变”、“辽宋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岳飞抗金”和宋金议和等重大历史事件,理清本课的发展线索;3.探究复杂的民族关系,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2)契丹与北宋的关系(3)金的建立(4)岳飞抗金学习难点:(1)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3)正确认识辽、宋、西金、金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杨家将抗辽和岳飞抗金的故事吗?请两位同学分别起来讲一讲。
然后,根据学生的讲述,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两个故事分别发生在哪个朝代时期呢?期间还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第一部分: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0页——P51页前两段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害羞下列问题)(一)契丹的兴起:1.隋唐时期,契丹逐步强大起来;2.契丹族强大的原因有哪些?(1)契丹人与汉人接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2)逐步学会农耕生活34.哪一个皇帝在位时,辽国占领了幽云十六州?造成了什么结果?(二)北宋的建立1.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
2.五代后期,黄河流域地区面临着怎样的形势?(统一趋势不断加强)34.注意几个问题:(1)记住三个成语故事:①陈桥驿兵变②黄袍加身③杯酒释兵权(2)北宋建立的意义是什么?(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3)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它统一的只是我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是局部统一。
第二部分:辽、宋、夏的和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1页最后一段和P52页的前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北宋建立以后,两次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什么政策?(防御政策)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课标要求】使学生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及南宋偏安;【教学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史实: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能正确分析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收集和讲述岳飞的故事,认识岳飞的抗金事迹和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内容是:各民族政权的建立、“澶渊之盟”、岳飞抗金斗争。
本课内容时间跨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历史线索比较复杂,如何正确认识这一历史时期各民族的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澶渊之盟”是在宋朝军事有利的条件下订立的屈辱性条约,所以如何评价此条约成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乔峰的图片及档案,配乐电视剧《天龙八部》的主题曲。
乔峰武功盖世却身世凄迷,豪爽却不粗鲁,果敢却不莽撞,忠义却不愚腐,干练却不世故。
他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个英雄人物,以其为切入点导入新课,能将学生带入那个王朝更迭的年代。
教师过渡:最后为了辽宋两国和平,乔峰以断箭自尽于雁门关外,尸体被阿紫携同坠下悬崖,与萧母同葬一谷。
时势造英雄,乔峰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年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感知那段历史。
【讲授新课】契丹的兴起多媒体展示:契丹的兴起让学生结合背景介绍与图片的解读,思考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契丹这支古老的民族,很少有同学了解,通过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很好的了解这一民族的兴起及发展过程,更好的将历史与现实接触的知识相结合,达到知古鉴今的目的。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回答:契丹人与汉人接触,逐步学会种庄稼,冶铁,建房屋,有了农耕生活。
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仅限于从课本中寻找答案,缺少概括知识的能力,回答问题不够概括。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肥城市安驾庄镇初级中学王照宾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在创建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按照我校确定的“三案七环”教学模式,结合历史学科特点,逐步摸索出适合个人特色的教学流程,即一个导学案要包含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个部分,七个环节是:认定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对标自查、训练达标、拓展延伸。
在实际操作中,不搞一刀切,注重根据具体课型,具体授课内容相机调整,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本节课的教学努力摒弃“教师教学路线图”式设计方式,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整合课程资源,通盘设计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快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
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
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知道北宋的建立;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学情分析】1、学生好奇心强,对知识的渴求旺盛,已不单纯满足教师对课文的简单重复。
故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的要求,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策略及手段,对教材灵活处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系统全面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都较高。
这一课所涉及的许多内容都是耳熟能详的,学生普遍感兴趣。
3、学生仍偏重于形象思维,对史实的理解尚缺乏正确的认识,还需要教师引导才能转化为正确的认识。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逐步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基于上述教材、学情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及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第8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课地位: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辽、宋、夏的和战、金和南宋的对峙。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
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
2、本课的课标要求: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3.教材的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政治特点。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有和有战的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首先,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完成基础知识部分;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宋、辽、金、西夏的关系,特别是它们之间战争的性质,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互相促进的能力。
了解岳飞抗金的故事,逐步形成运用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民族战争,使学生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4.重点和难点: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女真的建立和岳飞抗金是本课的重点。
对于契丹的兴起和女真的建立这一重点主要采用阅读法和探究法。
辽与北宋的关系主要采用材料分析法,以史论证。
岳飞抗金则采用故事法,了解岳飞的主要历史功绩,感受岳飞及岳家军的英勇善战精神。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是本课的难点。
突破难点主要采用讨论法,由各小组同学自由发挥见解。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缺乏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说课稿一、材的分析和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9课教学内容。
唐统治瓦解后,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出现,继五代十国后,又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汉族建立的北宋,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女真族建立的金等政权并立。
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有斗争,更有交流,融合。
中华民族大家庭继魏晋南北朝后又进行了一次新组合。
中原地区的封建生产方式继续发展,并向周边地区推开,从东北到西北、西南(大理国)等边疆地区都先后确立了封建制度,中国封建社会在进一步发展。
本课是唐朝衰落灭亡的发展,又为后面学习起铺垫作用。
2、教材内容要素分析本课内所含时段较长,可从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并立时期。
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对峙时期。
(关于情感因素、智能因素等见目标)3、学生学习现状分析我所教的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生理、心理处于青春期初期,还没有完全摆脱儿童时期的活拨好动,好奇心强的这些特点,另外,他们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现象入手,这样他们才能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内容。
教师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或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
通过老师设计的活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动手动脑主动参与进来,给他们创造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达到师生、生生互动,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进步。
4.教学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初一历史 LS-07-09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初中七年级编写人:审核:历史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2. 正确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重点难点】重点:契丹的兴起及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难点:对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的评价【学法指导】本课头绪较多,学习时要掌握好重点问题,以契丹的兴起、金的建立以及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关系为重点,认识先战后和的实质以及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知识链接】“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这是1127年开封城破、北宋灭亡时流传的一首歌谣。
你知道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吗?“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满江红》中的词句。
其中“靖康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南宋的抗金名将是谁?他在抗金斗争中取得过哪些胜利?你还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尽忠报国、直捣黄龙、莫须有等成语典故的由来吗?【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世纪初,契丹族首领契丹国政权,国号。
2. 年,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以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知识点二:辽、宋、夏的和战3.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宋军打退辽军,辽宋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史称。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局面。
4. 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建立西夏国政权。
西夏与宋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后来,双方议和,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议和后宋夏边界兴旺。
西夏设,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知识点三:金和南宋的对峙5. 世纪初期,女真首领建立金国政权。
金先灭了,又于1127年灭亡,同年赵构登位,定都,史称南宋。
6.抗金名将在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以“谋反”罪杀害了他。
7.宋金议和,南宋向金,并给金,双方以至一线划定分界线。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人教2001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准确说出辽、北宋、西夏、金、南宋政权的建立,理清政权之间的和战关系,把握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
2、通过史料研习、合作探究,能准确理解澶渊之盟的影响,理解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培养辩证地理解和思考问题的水平。
3、通过学习岳飞抗金,理解到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树立准确的民族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契丹、北宋、西夏、金。
南宋政权的建立及其相互关系。
难点:准确评价澶渊之盟、岳飞抗金。
【设计意图】两宋时期,契丹、北宋、西夏并立,而西夏、金。
南宋并立,战与和并存,关系复杂,作为重点。
而对于澶渊之盟历来褒贬不一,岳飞历来作为“民族英雄”受到爱戴,如何准确评价澶渊之盟,树立准确的中华民族观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所以将准确评价澶渊之盟、岳飞抗金作为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破题导入师生欣赏视频《精忠报国》,提问:1、谁知道这首歌是歌颂哪位历史人物吗?2、他有什么突出事迹?3、由此能够看出,他生活的时代有何特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内容——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设计意图】欣赏视频《精忠报国》,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能让学生自然联想到岳飞,以及他所处的时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二)自主预习、知识梳理1、出示预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2、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预习课本内容,找出并标注辽、北宋、西夏、金、南宋政权的建立,以及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议和、岳飞抗金。
宋金议和等知识。
3、师生共同学习梳理知识。
A、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建立1、契丹兴起:(1)10世纪初,契丹首领_______建立契丹国,都城_____。
阿保机就是_______。
(2)辽太宗时,契丹夺得___________,与中原政权冲突加剧。
2、北宋建立:(1)五代十国:_____灭亡之后,_____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反思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反思五代、辽、宋、夏、金这段历史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进一步强化和封建社会的继续开展〞时期,这一时期各族间X一再,但是各民族的文化却在时战时和中碰撞交融。
在结束了本课的教学后,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反思以下几点:〔一〕本课的知识点较多,特别是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交错出现,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
采纳直观、简便的教学形式,利用表格、地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权,效果较好。
〔二〕本课是围绕着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宋朝之间的关系展开。
在学习中,我虽然没有刻意总结,但是大局部学生意识到宋朝在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和战关系上表现出的相同点就是软弱,拿金钱换和平,由此大宋朝给学生留下一个“积贫积弱〞的软骨形象。
我本人认为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对学生以后学习宋朝是非常不利的。
众所周知,宋朝就疆域、军事等方面实在不如唐朝〔唐朝的强大繁荣已经深深的印在初一学生的脑海中〕,但是在社会开展方面,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唐朝相比都应该是毫不逊色的。
但是,在学完本课后,教师如果不加以阐发补充,初一的学生对宋朝的认识会以负面居多。
所以,如何让初一学生在了解根本历史史实的根底上,对历史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强化的地方。
〔三〕本课有两处关系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这对初一的学生又是一个难点。
如何让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仅靠课本上的史实总觉薄弱。
〔四〕在一般的历史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和做法:重史实、轻评价,重细节、轻说教,让学生在肯定知识累积的根底上自然地有感而发,这种感触不是老师硬性的灌输,而是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学生认识丰盈后的水到渠成。
如对岳飞的学习,按照“论从史出〞的原则,应该让学生了解岳飞事迹的根底上总结出岳飞是抗金英雄,而不应该先明确观点——岳飞是抗金英雄,然后再让学生有选择的挑取事件来证明。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NO.6
班级__________ 小组_____ _ 姓名评价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兴亡,能够梳理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脉络。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宋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民族关系。
3.积极参与,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认识民族融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先阅读一遍课本,思考预习案中的问题,把答案用横线标划在课本上,注意写上提示语。
2.请在【我的疑问】中写下预习中的困惑,课上与大家共同探究。
3.预习完成后默写该课的知识树,实在想不起来的可以看课本,用红色笔补充。
预习案
【自学导航】(参考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第9课,在课本上做好勾划和标注)
请思考:
1.唐朝灭亡后,南北方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局面?
2.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是以风云激荡的辽、宋、夏、金、元政权更替为大背景的,请问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生活在哪里?建立政权的时间、人物、都城?结束中原地区割据混战局面的是哪个政权,建立时间、人物、都城、意义?
3.辽宋关系的发展是怎样的?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作用?《天龙八部》中慕容复曾去西夏求亲,西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生活在哪里,建立时间、人物、都城?与北宋关系的发展?
4.清朝是女真族的一支建立的,那么女真族在辽宋时期建立了什么政权,时间、人物、都城?灭了哪些政权?南宋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在金与南宋的交战中有哪位抗金英雄使得金军闻风丧胆?宋金对峙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疑问、我的补充
——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你知道的精彩东西补充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分享。
探究案
探究点:宋的民族关系
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
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有:
2.萧太后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女政治家之一,澶渊之役体现了她的军事才能,而后又主导与宋订澶渊之盟,开创了宋辽和平发展时期。
结合课本51页“动脑筋”,对澶渊之盟应该怎样评价?
3.郭靖、杨康的名字包含了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你知道他们名字的来历吗?“靖康耻,犹未雪……”抒发了岳飞精忠报国的壮志雄心,我们要怎样评价岳飞抗金?
【网络建构】(构建本节的知识树,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