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陶瓷艺术赏析2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73
陶瓷渊源——中国古代各时期的陶瓷艺术及特点——德瓷小铺原始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
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龙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
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
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
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其纹饰也略为复杂,以几何纹样为主。
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
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都被作为装饰纹样。
这些纹饰的描绘手法都很生动,布局合理,是原始绘画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可靠形象资料。
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发展的古羌集团的一个分支。
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瓷,表面都经过打磨外理,器表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
装饰图案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
上古之民,穴居野处,生活中的工作中心都围绕着渔猎饮食,所以最初迫切的发明需要都釜瓮之类。
陶瓷上出现装饰,说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有进步,解决果腹问题以外,尚有余力,于是人们开始在满足最低需求之外,追求美的表现。
河西走廊一带的马厂类型彩陶,器形一般较小,有的器皿上留有穿系小孔,便于携带反映出这一地区半农半牧的经济状况。
而在半山彩陶瓷上则出现了播撒种子的人形图案,说明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创造力的进步。
在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完善成熟。
图案形象直观性强,在当时具有标志性、装饰性等性能,所以对彩陶图案的研究也会给古文字研究提供佐证。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原始时期,氏族部落更为繁杂,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需求的文化特征,它们各自有着代表氏族文化的标志性形象,也产生着不可低估的精神凝聚力量。
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西安出土隋代白瓷赏析刘呆运赵海燕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white porcelains with fine body and galze which were excavated from Xi’an of Shaanxi province .中国的陶瓷古老而又年轻,它既拥有浓彩重抹的历史沉淀,又具有时代的印记,集结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艺术珍品,宛如轻歌曼舞的少女,娇娆妩媚而又清新雅致。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
”白瓷又称白釉瓷,是在白色瓷胎(或化妆土)上涂一种含氧化铁极低的透明釉,在1000℃的高温下一次烧制而成。
至今为止,白瓷的烧制历史已有2000多年,而传统的釉下青花、釉里红及各种釉上彩绘瓷器就是在优良白瓷的基础上产生的。
白瓷的起源,应该上溯至商代的白陶,山东城子崖龙山文化和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白陶,其主要成分与高岭土非常接近,可以说是原始的白瓷,而发展时期一般认为最早可追溯到北朝晚期。
1972年,在河南安阳地区发掘的北齐武平元年(570年)范粹墓,该墓出土瓷器13件,其中白瓷9件,器形有碗、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
这些白瓷胎质较白、坚硬,有的有冰裂纹,釉色润泽透明,火候一般较好。
早期发现的白瓷有明显的特征:釉层薄而滋润,玻璃质感较强,釉色偏青或偏黄,明显介于青瓷和成熟的白瓷之间。
釉色普遍白中泛黄,有的在釉厚处泛青色。
胎料经加工淘洗,比较细腻,呈灰白色。
白瓷的胎体掺有杂质,大多不施化妆土。
关于早期白瓷始烧窑口,目前大多数学者尚定于河南安阳相州窑或河南巩县窑。
延至隋代,白瓷烧造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生产数量增多,形成了河南以安阳为中心的关东地区,陕西以西安为中心的关西地区以及山东以济南为中心的黄河下游地区。
这一时期白瓷的釉色尚不够稳定,但质量相对有很大的提高,釉面多有细密的开片纹。
这种釉面的开片是起装饰作用的釉裂,主要利用配方和烧造工艺在瓷器冷却时,胎与釉收缩系数不一而造成的缺陷,从而人们感受到一种天然的纹理美。
唐代陶瓷器的工艺特点分析唐代陶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工艺特点独具一格,广受瞩目。
本文将结合多方面因素,分析唐代陶瓷器工艺特点。
一、背景与历史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于陶瓷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
唐代的陶瓷器物多样,以青花、白釉、黑釉、刻印、鎏金为主要工艺,其中以青花和白瓷最为著名,成为后世陶瓷器物的经典之作。
二、工艺特点1. 纹饰丰富多彩唐代陶瓷器的纹饰多元化,大量采用花卉、动物、景物等形象,出现了众多精美的装饰手法。
其中以青花瓷器的纹饰最为流行,可以说是唐代陶瓷器的标志性特点之一。
青花瓷器的文梁划、笔墨墨水、叠彩勾勒等特殊工艺,给唐代青花瓷器增加了独特的装饰性能。
2. 烧制工艺精湛唐代陶瓷器的烧制工艺之精湛,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
陶瓷器的烧制过程中,需要保证温度、气阀等多种因素,唐代创造了一些新型技术如雕花技术,以及渐变色和涂金涂银等在烧制工艺上的改进,这些技术的出现,为唐代陶瓷烧制工艺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3. 精雕细琢唐代陶瓷器的装饰性格局中,经常有对器物材质的刻画、描绘和雕琢,在器物表面刻画出光滑自然的纹路,让器物更加精致。
唐代青花瓷器、白瓷器、黑釉瓷器的钩织和细琢技法所体现出来的精细和精确,让唐代陶瓷器的艺术价值大幅度提升。
三、结合案例分析以下是唐代青花瓷器代表作之一——“盘龙文青花大罐”的特点分析。
1.器形大气这件唐代青花瓷器的器形设计尺寸巨大,许多地方采用了鬼斧神工的大胆设计,在座座赏心悦目的红色橙点间跃动着一条气贯天地的盘龙,极具动感。
器身的大小和姿态相比其他器皿更具豪放气度。
2.纹样瑰丽盘龙纹青花大罐的花纹图案十分丰富,其毛彩处理非常细致。
盘龙如生,花纹一一呈现,其中底座装饰的纹饰更是饱满鲜艳,其层次感强烈,线条流畅,姿态恢宏,造型雄奇。
纹样瑰丽,色泽明亮,做工细腻,使得器物更加精致。
3.艺术价值高唐代青花瓷器历来以其制作精湛、装饰奇特、保存完好受到广大收藏家的青睐,而盘龙纹青花大罐又是当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代表之一。
以下不同朝代瓷器的特点
1.唐代瓷器:唐代瓷器以青瓷、白瓷、黑瓷及窑变釉瓷器为主,采用铁的氧化还原反应技术烧制,器型多样,自由奔放,粗犷豪放,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品味。
2.宋代瓷器:宋代瓷器以青瓷、白瓷、黑瓷、钧瓷等为主,采用釉下彩绘、龙泉青瓷、汝窑五彩等技术创作,器型亮丽、线条流畅、造型优美,表面质地光滑细腻,具有极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
3.元代瓷器:元代瓷器以青花瓷、白釉瓷、红釉瓷、五彩瓷和官窑瓷器为主,采用青花、釉下红等工艺装饰,形制古朴、线条粗犷,厚重稳健,表现出元代跨千年的艺术风格。
4.明代瓷器:明代瓷器以青花瓷、五彩瓷、白瓷和官窑瓷器为主,采用彩绘、釉下红等技术进行创作,器型细致柔美、造型独具匠心,显现出丰富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5.清代瓷器:清代瓷器以青花瓷、五彩瓷、白瓷、铜红瓷和官窑瓷器为主,采用乾隆、嘉庆、鸡血红等技法创作,形制较为庄重、线条工整,刻画精美,展示了清代高度精湛的瓷器工艺。
唐代陶器艺术的技艺特点与审美意蕴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的时期,也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
唐代的陶艺技艺精湛,艺术风格独特,陶瓷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分析唐代陶器艺术的技艺特点和审美意蕴。
一、唐代陶器的技艺特点1.釉色华美丰富唐代陶瓷的釉色非常华美丰富,它们既有釉青、釉白、釉黄等单一色釉,也有五彩釉、釉下彩、铁彩等多种多样的色彩组合。
在唐代,釉色的运用和变化是非常灵活的,不仅仅是善于运用色彩丰富表现手法,而且还多采用“闪烁”技法,如釉面上点涂绿、红、褐等不同颜色的釉料互相渗透,形成层次分明的多彩光泽和重叠的色彩环带。
这些华美绚丽的釉色是唐代陶器的一大特点。
2.造型多样丰富唐代陶器造型也是非常多样丰富的,它既有细腻、精致的小器,也有高大雄伟的大器。
唐代陶瓷大多取材自天然界,采用的是写实的手法,形态结构十分准确,线条流畅自然,既表现了器物的实际用途,又能表现出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3.雕刻技巧精湛唐代的陶瓷作品在雕刻技巧上也非常精湛,艺术家们能够根据不同器型的特点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和纹饰,如花鸟、人物、山水、几何纹样等。
唐代的雕刻手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低浮雕,一种是高浮雕。
高浮雕指在器物表面上局部凸起的图案,呈现出立体感;低浮雕则是在器物表面上直接刻线,强调线条的清晰和整体的统一性。
二、唐代陶器的审美意蕴1.注重自然的表现唐代陶器注重自然的表现,艺术家们善于运用各种手法,如仿造、提炼、夸张等方式来表现自然物象和人物形态。
唐代陶瓷的画面经常以人物、动物、树木、山水为题材,他们不仅具有浓郁的自然气息,还表达了陶艺家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2.追求创新和变化唐代陶器创新和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艺术家们不满足于传统的陶器风格和模式,而是积极地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陶瓷艺术风格。
唐代陶器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变化和创新。
3.融合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期。
隋唐时期的陶瓷艺术与创新发展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陶瓷艺术不仅在技术、造型、纹饰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在陶瓷制作的工艺、烧制技术、釉料配方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唐代的白瓷唐代的陶瓷艺术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高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唐代的白瓷。
唐代白瓷以其纹饰素雅,质地细腻,釉面晶莹剔透而著称。
唐代白瓷釉色晶莹剔透,厚薄均匀,质地细腻,里外通透。
唐代白瓷的精细制作技术表现了当时陶瓷工匠高超的技艺和严谨的态度。
二、隋唐时期的青瓷隋唐时期的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青瓷的釉面呈现出淡蓝色或苍绿色,因而被称为“青瓷”。
隋唐时期古人对青瓷的制作技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如隋代瓷器采用“海水泡制法”和“燃苏”烧制法;唐代采用的则是“青花绿釉法”和“青花红釉法”等烧制技艺,将青瓷的制作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唐代的三彩瓷唐代的三彩瓷是指采用褐、绿、黄等三种颜色的彩料进行装饰的瓷器。
三彩瓷器于唐代盛行,其靓丽的色彩很快成为当时陶瓷艺术的代表。
唐代的三彩瓷器造型多样,用色浓烈鲜明,花纹繁复,表现了唐代陶瓷艺术的艺术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四、唐代的黑瓷唐代的黑瓷是一种以黑色为基本色调的陶瓷,它的釉面呈现出深黑色或褐黑色,质地坚硬,整体沉重。
唐代黑瓷的制作技术十分熟练,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常用的方法有“流泥法”、“刻蜡法”等,为唐代陶瓷工艺提供了丰富的样式和技术。
五、浮雕器浮雕器是唐代的一种陶瓷艺术形式,制作流程非常复杂,需要精湛的技艺和耐心细致的心态。
浮雕器采用特殊的手法将器皿表面雕刻成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形成了一种立体的效果。
唐代浮雕器的创作对后世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唐代的套色瓷唐代的套色瓷以红、绿、黄三种颜色为主,其精美的艺术效果成为当时陶瓷艺术的代表。
套色瓷器既需要高超的技艺,又需要严谨的态度,其制作技艺也是陶瓷制作中的一大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