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检测:第一单元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25.00 KB
- 文档页数:9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赍.发(jī) 玷.辱(diàn) 收讫.(qì) 栖.身(qī)B.仓廒.(áo) 庇.祐(pì) 拜谒.﹙yè) 碣.石(jié)C.掇.开(duō) 搠.倒(sù) 裨.益(bì) 睥.睨(pì)D.喝.彩(hè) 自省.(xǐng) 联袂.(mèi) 缉.拿(yī)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赉发仓廒酒馔恁地B.救济盘缠钥匙庙檐C.消耗葫芦女婿亲眷D.孝顺玷辱差拨模样3.对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好歹要结果..了他(结束,了结)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就着..陷害(惹事) B.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从来) 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菜把主食吃下) C.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讲了礼...(说明礼节) 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给) D.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姑且)多得..林冲看顾(多亏)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
”B.(林冲)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
C.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D.(林冲)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5.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误用的一项是( )A.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窃窃私语....,说话都不听得。
B.封建社会黑暗的官场硬是把一个逆来顺受....的林冲逼上了梁山。
C.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他终于不再胡思乱想而变得安分守己....了。
单元综合测评 (第一单元 )(: 120 分,分: 120 分)一、基稳固 (12 分,每小 3 分 )1.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的,最适合的一是()(1)但是个老衣着雨鞋、拿着雨的小人物,却把整其中学________了足足十五年!(2)我相信他宁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肯意成人________的象。
(3)他凭他那种唉声气,他那种垂气,和他那白小上的眼,________了我,我只能步⋯⋯A .制嘲讽制服B.管制嘲讽投诚C.制讥笑投诚D.管制讥笑制服【分析】制:管制,控制。
管制:制性的管理,犯法分子实行制管制。
嘲讽:用言辞笑方,含嘲之。
讥笑:开玩笑,笑,比“嘲讽”程度。
制服:用力使之服。
投诚:使⋯⋯ 折服。
【答案】C2.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的成,最适合的一是( )①本届巴西世界杯,道主“五星”巴西 ________,以 1∶7 惨于德国,遭到史上最辱没的重。
②天灾人未然人痛心,而随后一些不良媒体或有专心之人制造出________的言,更是人怒。
③陶潜提出要“囫囵吞枣”,能否意味着就不需要________呢?我想二者其实不立,都是之法。
A .不众望人听咬文嚼字B.不孚众望人听咬文嚼字C.不众望人听咬文嚼字D.不孚众望人听咬文嚼字【分析】“不众望”指没有辜大家的希望。
“不孚众望”指不可以使大家服气。
依据“惨”“最辱没的重”可知,①句填“不孚众望”。
“ 人听”指派人听到特别震撼。
“ 人听”形容令人听了特别惊讶,多指社会上生的坏事。
依据“ 言”可知,②句应填“骇人听闻”。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商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侧重本质内容,多含有贬义。
“咬文嚼字”指对每一字、每一句话都认真斟酌,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谨慎。
依据语句的感情色彩,③句应填“咬文嚼字”。
【答案】D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 39370042】A.对于高考改革,有议论者以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正与否,改革最应保卫的目标也是公正。
第一单元第1课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当你拥有着孤独、和着命运的悲怆、饮着人生的苦酒、蜷缩在山神脚下时,发觉敌人已经把自己逼到了命运的边缘,忍无可忍,你才奋起手刃仇人。
当横海郡东庄上打散庄客,举起酒杯呼出“痛快”这两个字时,你终于找回了自己。
隐忍苟活怎抵得上挣脱束缚的自由,这个被自己囚禁了半生的男人终于撕开重重顾忌的枷锁,从此大宋王朝风云激荡的战场上,王者归位,战神归来!好汉子,你终于找回了自己!课内素材林冲,原为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人称“豹子头”,使一支丈八蛇矛,有万夫不当之勇。
作为教头,地位不低,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只因高俅的儿子看上了他的妻子,于是一连串的厄运降临到他的头上。
先是被诱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野猪林险些被害;到了牢城营,火烧草料场,欲置其于死地。
林冲忍无可忍,这才奋起反抗,逼上梁山。
从屡遭迫害却不愿反抗,到横竖是没有活路,只有奋起反抗,在灾难中杀出一条血路,林冲终于显露出英雄本色,成为“官逼民反”的代表和象征。
[运用角度]“勇气”“英雄”“抗争”“斗争”“选择”“忍”“命运”“路在脚下”等。
精彩运用当林冲在六和寺的凄雨冷风中,静静等待死亡之际,一生的时光如流水,清亮明澈。
他肯定首先忆起,与娘子短暂而甜美的爱情岁月。
那人潮汹涌的东京汴梁,几度烟花照眼,几度花好月圆,转瞬烟消云散,天人永隔。
他也会忆起,和鲁达意气相投,英雄相惜,肝胆相照,或切磋武技开怀畅饮,或叙尽平生不得之志,借酒浇愁,怅对一轮皓月、一湖碧水,两声长啸,四行清泪。
林冲一生悲情,始终无法逾越命运的残酷。
但那生死与共的爱情,真挚深厚的友情,让英雄在最后的时光里仰天长笑——此生无憾!(选自《悲情英雄林冲》) 【课外应用】英雄本色你并非嗜酒如命,仅把它当作及时行乐的必备品,然而世间的险恶却硬生生地把它变成你心痛时的良药。
你总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可那不过是你的一厢情愿,没有人会被你的忍让击败,相反换来的却是变本加厉的报复。
这一切让你憋得透不过气来,然而,你却无处喊冤,所有的苦痛只能自己品尝。
1沁园春长沙本课话题——以天下为己任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触景生情,关注到祖国的命运、革命的未来,从而陷入深沉的思索: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主宰。
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续传奇,12年后再度大逆转夺金!1994年,中国女排不仅丢掉亚洲冠军,世锦赛也跌到第八名的低谷,距离亚特兰大奥运会只有一年的时间。
当时,袁伟民的一句话让郎平如今回忆起来依然动容:“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多少年来,“铁榔头”郎平四处漂泊,但不管在美国、意大利,还是在土耳其,她都关心着中国女排的发展。
1996年到1998年,她临危受命,出任主教练,为中国女排的重新崛起打下了一份坚实的基础。
2013年,郎平再次接过女排的教鞭,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于2014年世锦赛夺得亚军,给国人带来了惊喜。
2015年9月,郎平带领困境中的中国队出征日本,第四次获得世界杯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赢得的三大赛事第八个世界冠军。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
”郎平之所以执教中国女排,正是由于她强烈的责任感。
敢于发挥、敢于承担责任,这是郎平在平时训练中,一再向队员们灌输的思想。
郎平责任在肩,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两度低谷出山,令人敬佩!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日知录》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
《高中语文新课程单元检测(课标·必修5)》第一单元检测试卷第1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A(以偏概全,原文第2段表述为“在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俄罗斯民族意识的形成过程中,俄国文学居功至伟”。
)2.D(A.以偏概全,原文第1段表述为“在中国,所谓‘俄苏情结’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俄国文学情结”’。
B.逻辑错误,原文第2段表述为“随着俄国文学的崛起,尤其是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的面世,才……赞赏”。
C.曲解文意,原文第3段表述为“在俄国人的心目中,文学从来就不是无关紧要的高雅文字游戏,而是介人生活、改变生活乃至创造生活的最佳手段”。
)3.C(强加因果,详见原文第3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A (畀bì :给予,付与)5. C (本段划线部分是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来记叙的,可据依次出现的“天”“上下”“俱”等词来断句。
)6.B(脱险的一共六人错,据后文可知还有静闻。
)7.(1)我全身没有一件物品,摸摸发髻中还存有一个银耳挖,一是用来盘束头发,一是用以防备随时的需要。
(5分。
“以”“绾”“备”各1分,句意2分。
)(2)等登上岸,见到静闻,他从被烧的船中还救得衣服、被子、竹书箱等几件物品,守在沙岸边。
(5分。
“及”“犹”“侧”各1分,句意2分。
) 【参考译文】邻船一个姓戴的客人,很同情我,从他身上分出内衣、单层裤子各一样给予了我。
我全身没有一件物品,摸摸发髻中还存有一个银耳挖,一是用来盘束头发,一是用以防备随时的需要。
到此次落入江中,幸亏有这耳挖,头发得以不散开。
艾行可披发而行,以至于无救。
一件物品虽然微小,也会成为性命赖以保全的东西啊!便用它来酬谢了他,然后匆匆问了他的姓名就告别了。
当时顾仆光着身没有一点衣物遮蔽,我便把姓戴的所给的裤子给了他,而自己穿着那件内衣,然而那内衣仅到腰间。
旁边一只船的船夫又将一块补过补丁的布给了我,我用它遮着前面,就朝岸上登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
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1、简介作者: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
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新人教必修5)第一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必修5)一、基础知识(18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提(dī)防怂(sǒnɡ)XXX(yànɡ)气喘吁吁(xū).......B.剜(wān)肉蘸(zhàn)酒娇嗔(shèn)一惊一咋(zhā)....C.讥诮(xiào)踹(chuài)水..D.酒馔(zhuàn)角隅(yú)..蠕(rú)动颠沛(pèi)流离..埋(mái)怨车轮辗轧(y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喝彩通宵惆怅温馨没精打彩B.XXX划拳车篷惟一蓬蓬响C.佑护览绳磨蹭吸吮窸窸窣窣D.洗漱悸动竟争战战兢兢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她太周围的事情,因此便容易被那些事物所干扰。
(2)我们党中央现在恳求工农干部研究文化,由于学了文化当前,政治、军事、经济哪一门都可以学。
(3)XXX推翻了XXX以来从未动摇过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绕地球转动的学说,从而在实质上粉碎了创造人类、又为人类创造万物的那种的宇宙观。
(4)假如有人提出这么个理论,说我们国度出批改主义的主要原因,就是姑娘们爱穿花衣裳。
以是,要根除资产阶级头脑,就要禁止姑娘们穿花衣裳,你肯定觉得好笑。
A.注重着重荒唐荒谬C.着重注重荒唐荒唐B.着重注重荒谬荒唐D.注重着重荒谬荒唐4.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文明礼貌月”活动期间,各班的黑板报都办得形形色色,煞是好看。
....B.我随旅游团登上了泰山极顶,面对万顷云海,游目骋怀,真是心旷神怡。
....C.在糊口中做人要正派,处处刺探他人隐私传播小道消息是极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说要目.不窥园吗?...D.上周的年级足球赛上,我们班踢了三班一个5.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XXX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4∶1心悦诚服,不得不服。
第一单元第一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导学号 69590001( C )①韩国总统朴槿惠已经就“闺蜜干政”两次向韩国民众道歉。
但第一次道歉时长仅90多秒,被指敷衍塞责....,因而不但没能挽回民心,反而进一步恶化了舆论。
②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
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颠扑不破....,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③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海市蜃楼....。
④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顺藤摸瓜....找到“桃花源”。
⑤《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念念不忘....。
⑥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
现在想来还历历在目....,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A.②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⑥D.③⑤⑥【解析】①敷衍塞责: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②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损。
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③“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④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到底。
⑤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
⑥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 69590002( A )A.所谓接地气就是要让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举措贴近老百姓实际生活的需要,切实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愿望、利益诉求。
B.大规模的地域和职业流动导致青年分布状况和青年群体的日益分化,形成了与经济成分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相适应的新兴青年群体。
C.中小学金融理财教育旨在对中小学生进行金融理财知识的普及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从小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为目的。
D.1864年,《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实施颁布,以一种顶层制度设计的方式,建立起庇护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最后屏障。
明代孙仁孺《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阳春白雪”视为高雅,“下里巴人”视为通俗。
雅与俗相依同存,各具特色,各有情态,各生乐趣。
在雅致的环境中欣赏格调高雅的作品,表现出了人的学识以及言谈举止的情趣和心境。
在大庭广众下的雅俗共赏,则具有与民同乐,乐在其中的交融。
雅俗共赏,和谐相处,人人得以尽享其乐。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
中国诗歌在世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中国诗的标志特征,在数量浩大的诗作中流传着许多不朽的传世作品,一篇篇优美的唐诗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
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但在体式、内容、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著的一部现实主义回忆录式冒险小说,也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巨大的文学名著。
小说讲述了一位海难的幸存者鲁滨孙在一个偏僻荒凉的热带小岛——特立尼达拉岛上度过28年的故事,赞扬了鲁滨孙身上所表现的勤劳、智慧、勇敢、顽强和坚韧的美好品德以及追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陈寅恪..( ) ②同嗜.( ) ③柳耆.卿( ) ④蜕.变( ) ⑤两橛.( ) ⑥譬.如( ) (2)多音字①供⎩⎪⎨⎪⎧ 供.给( )供.奉( ) ②禅⎩⎪⎨⎪⎧禅.宗( )封禅.( ) ③差⎩⎪⎨⎪⎧ 参差.( )差.点儿( )差.错( ) ④参⎩⎪⎨⎪⎧ 参.差( )参.加( )人参.(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蜂( )峰( ) (2)⎩⎪⎨⎪⎧辨( )辩( )(3)⎩⎪⎨⎪⎧ 碜( )惨( ) (4)⎩⎪⎨⎪⎧诲( )晦( ) 二、词语积累 明确词义(1)雅俗共赏:(2)参差错落:(3)出奇制胜:(4)气盛言宜:(5)一语破的:(6)打成一片:(7)一本正经:[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基础演练(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赍.发(lài ) 撮.合(cuō) 孤僻.(bì) 撼.天动地(hàn ) B.辖.制(xiá) 怂.恿(sǒnɡ) 泅.水(qiú) 彤云密布(tón ɡ)C.唾.弃(chuí) 滑稽.(jī) 吮.吸(shǔn ) 窸窸窣.窣(zū) D.褶.皱(zhě) 娇嗔.(zhēn ) 搠.倒(shuò) 战战兢.兢(jīnɡ) 解析:A 项,“赍”应读“jī”,“僻”应读“pì”;C 项,“唾”应读“tuò”,“窣”应读“sū”;D 项,“嗔”应读“chēn”。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谙熟 喑哑 暗然神伤 没精打采B.讥俏 树梢 悄无声息 安然无恙C.玷辱 沾染 拈轻怕重 六神无主D.缜密 慎重 嗔目而视 哎声叹气解析:A 项,“暗”应为“黯”;B 项,“俏”应为“诮”;D 项,“嗔”应为“瞋”,“哎”应为“唉”。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经过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C.章子怡、徐静蕾、赵薇、周迅等几位青年女演员现在是影视圈炙手可热....的人物。
D.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
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解析:A 项,“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看着,形容对事情发展密切关注。
符合语境。
B 项,“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
第一单元第一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导学号69590001( C )①韩国总统朴槿惠已经就“闺蜜干政”两次向韩国民众道歉。
但第一次道歉时长仅90多秒,被指敷衍塞责....,因而不但没能挽回民心,反而进一步恶化了舆论。
②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
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颠扑不破....,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③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海市蜃楼....。
④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顺藤摸瓜....找到“桃花源”。
⑤《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念念不忘....。
⑥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
现在想来还历历在目....,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A.②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⑥D.③⑤⑥【解析】①敷衍塞责: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②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损。
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③“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④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到底。
⑤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
⑥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69590002( A )A.所谓接地气就是要让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举措贴近老百姓实际生活的需要,切实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愿望、利益诉求。
B.大规模的地域和职业流动导致青年分布状况和青年群体的日益分化,形成了与经济成分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相适应的新兴青年群体。
C.中小学金融理财教育旨在对中小学生进行金融理财知识的普及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从小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为目的。
D.1864年,《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实施颁布,以一种顶层制度设计的方式,建立起庇护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最后屏障。
【解析】B项,搭配不当。
在“分布状况”后加“的改变”。
C项,结构混乱。
删去“为目的”。
D项,语序不当。
“颁布”和“实施”调换位置。
3.对“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
’”一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导学号26690021( B )A.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B.表明了林冲已感到走投无路,只好求助于神明。
C.反映了林冲随遇而安的思想。
D.“行不上半里多路”是当时(宋元时期)的口语,和现代汉语的规范有区别。
【解析】此项的分析与林冲的性格及当时心理不吻合。
4.林冲性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下列叙述不能证明这一特点的一项是导学号26690020( D )A.课文开篇写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可以佐证:他明知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称高俅为“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B.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
C.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祐”。
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安稳度过刑期,回家团聚。
D.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过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这说明林冲不光自己安分守己,还要李小二安分守己,好好做买卖。
【解析】林冲资助李小二,说明他心地善良,行事侠义的性格。
二、文本精品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8题。
导学号26690023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5.本段文字环境描写的句子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屋后有一堆柴炭;(那草屋)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6.本段文字细节描写的句子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7.这一段里几次写到风雪,分析不当的一项是导学号26690024( C )A.写风雪为后文草厅倒塌、林冲只得去住古庙的情节作了铺垫。
B.因风雪而寒冷而沽酒,情节发展顺理成章。
C.风雪的环境描写激发了英雄的壮志豪情,林冲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叛之路。
D.古人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大风大雪正为坏人作恶陷害林冲提供了客观条件。
【解析】对风雪的描写,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
因此,A、B正确,D项也正确。
8.对这段文字中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26690025( B )A.林冲还想在草料场过一冬,表明林冲屡遭磨难,此时却并无反心,一心只想逆来顺受,以待出头之日。
B.林冲雪夜沽酒不忘带上花枪,说明他对奸人陷害已有防范。
C.盖火的细节暗示草料场失火并无林冲半点责任。
D.拽门、锁门、带钥匙的细节描写,说明林冲办事精细,小心谨慎。
【解析】“说明他对奸人陷害已有防范”不准确。
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9~12题。
导学号26690026林教头刺配沧州道(节选)林冲告道:“恩相明镜,念林冲负屈衔冤。
小人虽是粗卤的军汉,颇识些法度,如何敢擅入节堂。
为是前月二十八日,林冲与妻到岳庙还香愿,正迎见高太尉的小衙内,把妻子调戏,被小人喝散了。
次后又使陆虞候赚小人吃酒,却使富安来骗林冲妻子到陆虞候家楼上调戏,亦被小人赶去,是把陆虞候家打了一场。
两次虽不成奸,皆有人证。
次日,林冲自买这口刀。
今日太尉差两个承局,来家呼唤林冲,叫将刀来府里比看。
因此林冲同二人到节堂下。
两个承局进堂里去了,不想太尉从外面进来,设计陷害林冲。
望恩相做主。
”正值有个当案孔目,姓孙,名定,为人最耿直,十分好善,只要周全人,因此,人都唤做孙佛儿。
他明知道这件事,转转宛宛,在府上说知就里,禀道:“此事因是屈了林冲,只可周全他。
”府尹道:“他做下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问他‘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怎周全得他?”孙定道:“谁不知高太尉当权,倚势豪强。
更兼他府里无般不做,但有人小小触犯,便发来开封府,要杀便杀,要剐便剐。
”府尹道:“据你说时,林冲事怎的方便他,施行断遣?”孙定道:“看林冲口词,是个无罪的人。
只是没拿那两个承局处。
如今着他招认做不合腰悬利刃,误入节堂,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
”滕府尹也知道这件事了,自去高太尉面前再三禀说林冲口词。
高俅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回,有删节) 9.从节选的这段文字看,府尹要治林冲的罪,“罪名”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知法犯法,腰悬利刃,擅闯节堂,企图杀害太尉。
10.林冲说是自己被人“设计陷害”,从节选的文字看,采用的是什么“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太尉差两个承局到林冲家,叫林冲把他买的那把刀带到府里去比看。
可是,等林冲同那两个人来到节堂,那两个承局进堂里去;随后太尉从外面进来,就认定林冲知法犯法。
11.府尹明知林冲无辜却还要治林冲的“罪”,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府尹迫于高太尉的权势不得不治林冲的罪,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统治制度下的政治腐朽黑暗,鱼肉百姓。
12.高太尉虽说没有正面出场,其形象已借他人之口作了交代。
你觉得高太尉是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当权,倚势豪强”,干坏事不择手段;“府里无般不做”,又为虎作伥;“但有人小小触犯,便发来开封府,要杀便杀,要剐便剐”。
从这些言辞中,可以看出高俅是一个泯灭良知、依仗权势、为非作歹的恶人。
四、高考热点13.下面材料中有多处表达错误,请找出3处语病,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
导学号69590003人教社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中,①有一篇《与象共舞》的课文,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独特的泰国地域文化,②结尾描述说,“我想,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
”③不过正所谓“别人只看到我人前笑,哪知我人后哭”所言,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远不是作者描述的那般和谐。
④在大象精彩表演的背后是训练的残酷,要遭受更多的虐待与更严重的伤害,泰国大象种群正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