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培育思路
- 格式:pdf
- 大小:430.10 KB
- 文档页数:4
论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一、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1、政治态度比较明确。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比较鲜明,政治情感趋于理性,主流积极向上。
他们饱含爱国主义情怀,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改革进程,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尤其对与自己有切身利益的问题思考较多。
在问及“你对现在的政治制度的看法”时,多数大学生认为“是好的,但要完善”;在问及“你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时,42.8%的大学生选择“充满信心”,45.1%的大学生选择“较有信心”。
2、政治理论素质相对缺乏。
大学生在繁忙的专业课学习与缤纷的社会活动之外,几近无暇参与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能力不强。
在问及“政治信仰”的确切含义时,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不清楚。
76.4%的同学不知道校团委理论研究会的职能,即便是理论研究会成员,经常参加理论学习的也仅占28.2%。
3、政治参与热情降低。
高等教育由往日的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使得大学生的优越感、成就感逐渐淡化,亦不再像前辈那样激进狂热、豪情万丈,积极充当“社会精英”的角色。
在问及“你是否有当人大代表的想法”时,46.4%的大学生选择“有”,41.2%选择“现在没有”,12.3%选择“从来没有”。
4、政治信仰出现淡化倾向。
在问及“你的政治信仰”时,48.2%的大学生选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29%的大学生选择“个人主义”,22.8%的大学生选择“宗教或其它”。
在访谈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即使是选择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一些学生,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也是脱节的,这样的政治信仰不是真正的信仰。
调查还显示,只有12.5%的大学生把信仰共产主义作为入党动机,令人忧心。
二、大学生政治信仰不高原因首先,各种思潮价值观的冲击。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大量新兴事物和思潮出现,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某种意义上被边缘化;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引起人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使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各种思想大量涌现、多样并存,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
170党的建设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个人或社会群体,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社会政治理论的笃信、追求与自觉。
本文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化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有关对策及建议。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始终代表着时代的主流,引领着时代前进的方向,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其主流是好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现象出现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从而使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出现了一些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迷茫等问题,引发大学生信仰缺失,出现众多信仰危机现象 ”。
目前信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信仰多样化,“三观”不正;2、信仰非理性化、功利化、世俗化;3、主流价值信仰弱化或缺失,缺乏人文关怀。
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塑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正确的政治信仰需要去引导和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在主流发展是好的前提下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传统文化的缺失、西方价值观念渗入的影响、部分官员干部腐败、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对政治信仰教育存在欠缺的影响、家庭教育缺乏政治化的影响和大学生自身认识模糊的影响等。
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教育,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主义民族政治建设、利用舆论宣传手段积极应对“西化”挑战,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网络环境建设、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大学生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思考第一篇:大学生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思考大学生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思考信仰,《辞海》解释为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为准则。
它是一个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俞国平先生理解为:所谓信仰,其实就是不完美者对于完美境界的永远憧憬和追求。
它是一种意识范畴、精神意象。
信仰就是贯穿在人的世界观之中的一种意识规范。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个人成才成长、完善自身的生存智慧,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完成伟大而崇高使命、实现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旗帜和灵魂。
大学生信仰是指大学生这个群体他们所拥有的信仰。
大学生是一个对国家来说十分重要的群体,他们的信仰即将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与未来。
大学生信仰是当代大学生要找到一种精神支柱,树立一种科学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指对大学生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在大学校园生活乃至今后用它来指导人生的为人处世。
大学生信仰的目标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大学生信仰不同于其他人群的信仰,大学生党员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大学推广和实行的直接执行者和参与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践行者。
因而对大学生党员首先要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目前的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信仰问题日益突出,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全球化的社会的发展,人的思想随着物欲横流而变质、腐化,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使得当前人们缺失坚定的思想信念,主流信仰变质。
当前大学生信仰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仰多元化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群在增加,现在高校兴起一股“信教热潮”,这其中有佛教、基督教等,信仰日益复杂化、多元化。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推进、国家的宗教政策民主健全,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我国公民信教群体比例有着很大幅度的提高。
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
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
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已经
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实践和自我提升三个方面
进行探讨。
首先,在教育方面,学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
正确的人生目标。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政治讲座、举办
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提高政治素质。
其次,实践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大学生应
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现状,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科研项目等,既
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
任感,提高综合素质。
最后,自我提升是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注重自己
的学习和修养,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修养修为。
同时,培养
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社会正气,做一个对社会有
益的人。
综上所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大学生要自觉提高政治觉悟,加强自
身修养,做到“明德、笃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愿每位大学生都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当代xx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塑造一、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塑造乊价值政治信仰,是人对理想的政治制度、政治目标或理想的政治境界所持有的态度和信念,是以某种政治价值为终极价值追求的精神生活模式,以及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价值认同基础上,进而奉为自己言行准则幵身体力行的精神支撑。
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政治理性,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人乊政治行为指南。
大学是青年大学生政治观念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客观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准确把握其政治信仰变化的趋势和存在问题,加强政治信仰的塑造,对于青年大学生的人栺全面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有利于培养合栺接班人。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发展和现实社会政治需要,为此,要求青年大学生须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是大学生对理想的社会政治形态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执著追求,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思想意识。
如无政治信仰,人就会止步于当前的政治现状,形成对特定政治目标接受或同意的心理,丧失对政治现实的批判态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对实用人才的需求,使得一些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观念呈现淡化趋势,其价值观趋向实际,注重眼前利益,注重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重于实际技能的学习,忽视对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关心新知识、新技能,弱化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理想、信念逐渐淡化。
因此,应及时加强科学的政治信仰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雄怀天下、志在报国的政治信仰。
其二,有利于推动现代民主政治文明发展。
政治信仰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支撑一个政党、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大学生所表现的“信仰危机”,反映了社会政治从神圣化向世俗化的转变,而对政治观念体系的信仰淡漠,也就意味着对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的运行原则的淡化,这对现代民主政治发展是不利的。
培育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目的,在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政治秩序稳定,为将来社会的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至关重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时代、新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立于时代之巅的真理,是为人类解放和发展而奋斗的伟大科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是青年一代砥砺成长的时代洗礼,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领悟世界的角度出发,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只有紧紧依靠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实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题中应有之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出发点,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只有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应当紧密结合新时代新要求。
新时代新要求是时代的命题,只有紧密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才能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时代符合与时代引领,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
当前,社会急需高素质、复合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围绕这一根本任务,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新要求,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落实于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之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应当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方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学会担当、学会奋斗,拥有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品格,成为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国家富强的栋梁,真正体现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问题聚焦与发展路径摘要: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国开启了新时代,推进了一系列举措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新工作,经过许多努力直到我们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真正进入了新时代。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要重点培养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是让这趟列车向好前进的、缺一不可的关键因素。
在国际大环境下,虽然大部分大学生都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成熟理性,但部分同学对于意识形态问题依然缺乏高度的辨别能力。
因此出现了政治信仰逐渐淡化、信仰多元化、政治性仰模糊、逐渐边缘化从而导致批判性的丧失,以及在政治取向上具有很强的的功利性和目的性的思想问题,因此最后从教学体系、就业环境、学生个人三方面入手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质量、坚定信仰的青年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信仰;新时代一、新时代与大学生政治信仰信仰大致分为宗教信仰和世俗信仰,无法解答的或者难以理解的以宗教信仰为承载,而通过理性思考或者科学推理可以解释通的、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多被归为世俗信仰,而本文主要是对信仰中政治信仰问题的论述。
(一)信仰与政治信仰首先,信仰大多是指人们对某种思想观念、宗教信条、某个人或者某件事物的敬仰和崇拜,是一种在理性下人们主观情感的寄托,是人主动追求的、一种强烈的信念。
其次,一些学术文献中曾提到“政治信仰”一词,一部分认为它是某个个体对于某一具体、特定的政治目标能够深深认同,同时又对这个个体的行为存在一定意义;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相对精准地解释到:“人们对某种政治学说和政治制度真诚信服同时可以坚定不移地遵循与执行的态度称为政治信仰,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的一种思想意识,是一种较稳定的思想心理特征。
”政治信仰是得到政治合法性认同的,坚定的政治信仰可以起到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
(二)新时代下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新时代是需要我们基于新的历史条件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通过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我国继续走向国际舞台中心、为人类共同进步出谋划策的新时代。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及研究摘要: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政治信仰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国内外环境、学校教育、学生自身等因素造成的。
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应该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层面入手。
关键词:政治信仰;多元化;培育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在西方一些腐朽思想的影响和冲击下,当代我国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
积极探讨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有效策略,无论对于大学生自身,还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1.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1)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度较高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是被宪法规定了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当代大学生正以自我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些指导思想。
这充分显示出我国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思想主流。
(2)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对我国目前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未来我们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充满了信心。
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追求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是中国社会长远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的性质。
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肯定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的向往,充分显示出他们正确和坚定的共产主义政治信仰。
(3)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拥护。
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也是不断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领导者。
当代的大学生能够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学习和生活,来自于党的正确领导,他们加入党组织的热情,充分显示出他们对党的热爱和拥护。
2.当代大学生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治信仰问题(1)政治信仰淡化伴随着我国入世的程度加深,文化自由交流的频率增加,来自于全球的各种因素,使得部分大学生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过度追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从而淡化了他们的政治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