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工序操作规程
- 格式:xls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插销热处理关键工序操作规程
1. 准备工作:将待处理的插销清洗干净,并检查其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损伤或缺陷。
2. 加热处理:将插销放入热处理炉中,根据其材质和规格确定合适的加热温度和时间。
确保插销完全浸入加热区域,避免局部过热或不均匀加热。
3. 保温处理:将插销从炉中取出后,迅速放入预先准备的保温介质中,确保插销表面保持一定的温度,使其组织结构得到稳定。
保温时间根据插销的尺寸和材质确定。
4. 冷却处理:将插销从保温介质中取出,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区域进行自然冷却。
避免快速冷却或过度冷却,以防止产生应力和裂纹。
5. 清洗和检验:将冷却后的插销进行清洗,去除保温介质和表面的氧化物。
然后进行尺寸和硬度的检测,确保插销的质量符合要求。
6. 记录和标识:对每一批次的插销进行记录,并标识其热处理批次和相关技术参数。
这有助于对插销进行追溯和质量控制。
7. 保养和维护:定期对热处理炉和其他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并提高热处理的效果和稳定性。
注意事项:
-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佩戴防护手套、安全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热伤害和其他意外伤害。
- 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确保工作各环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对于特殊材质或特殊规格的插销,应根据相关的工艺指导书或专家建议进行操作。
- 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相关培训,以应对突发情况和处理应急事件。
管道工程焊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管道工程的建设越来越重要。
而在管道工程中,焊接作业是一项关键的工序,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焊接作业的安全进行,各项规程和操作流程必不可少。
下面将介绍一份管道工程焊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1. 平台和设备:确保焊接平台和设备的平稳可靠,不存在异常状况。
检查焊接设备是否完好,焊机是否正常工作。
2. 试压:在焊接前进行试压操作。
确保管道系统在正常工作压力下不会产生漏气、漏水或爆炸等情况。
3. 防火措施:焊接过程中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必须做好防火工作。
清理焊接区域附近的杂物和可燃物,并提前准备好灭火器具。
4. 通风措施:焊接产生的烟尘有害健康,因此应确保焊接区域通风良好。
在无法提供充分通风的情况下,应佩戴防毒面具。
5. 个人防护装备:焊接作业人员应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包括焊接面罩、焊接手套、焊接工作服和耐酸碱鞋等。
二、焊接操作1. 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焊接质量。
选择适当的焊接材料和焊接电流,控制焊接时间和温度。
2. 检查焊接区域:焊接前,应仔细检查焊接区域是否干净、无杂物和污渍,以确保焊接质量。
3. 焊接位置:在进行焊接时,需要保证焊缝的位置和角度正确。
焊接的时候需要保持稳定和平衡,避免焊接过程中的偏差和颤动。
4. 清洁焊接区域:焊接后,应及时清理焊接区域,移除焊渣和金属屑,以免影响焊缝的质量。
5. 防止二次辐射:焊接过程中会产生辐射,因此应采取措施防止二次辐射。
可以在焊接区域周围设置隔离区域和伸缩幕墙,防止辐射伤害其他人员。
三、应急措施1. 火灾:如果发生火灾,焊接人员应立即停止焊接操作,并报警,迅速采取灭火措施。
遇到无法控制的大火,应尽快疏散并求助消防部门。
2. 气体泄漏:在焊接过程中如发现气体泄漏,应立即切断气源,并通知相关人员及时疏散。
3. 突发事故:在焊接过程中,如发生突发事故导致人员受伤,应立即停止焊接操作,进行紧急救助,并及时报警求助。
云南XXXX有限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安全操作规程第六章危险作业和关键工序作业2020年7月20日目录第六章危险作业和关键工序作业........................... - 3 -一、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3 -二、爆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6 -三、支架、拱架制作安装与拆除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13 -四、石料开采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15 -五、护壁抽水明挖孔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16 -六、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19 -七、电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21 -八、水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26 -九、有支架(拖拉法)安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28 -十、托板滚筒运输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28 - 十一、预应力张拉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29 - 十二、机修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30 - 十三、焊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32 - 十四、气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34 - 十五、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38 -第六章危险作业和关键工序作业一、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应根据工程结构的跨度、吊装高度、构件重量以及作业条件,对照各种类型的起重机起重量、起升高度、工作半径、起重臂长度等工作参数选择起重机。
无菌制剂关键工序时限控制管理规程一、目的建立无菌制剂关键工序完成时限控制管理制度,加强无菌制剂的管理。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无菌制剂车间工序完成时限的管理。
三、责任者各车间车间主任、班组长、车间质检员。
四、正文4.1、最终灭菌制剂(小容量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和口服液)4.1.1洗净玻璃瓶在4小时内灭菌。
灭菌后的玻璃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如已超过则必须重新洗涤、干燥及灭菌。
4.1.2经处理后的胶塞24小时内使用完毕。
4.1.3从稀配到灌装结束不超过8小时。
4.1.4灌装后到灭菌结束不超过4小时4.2、非最终灭菌注射剂(粉针剂)4.2.1洗净玻璃瓶、胶塞在4小时内灭菌,灭菌后的玻璃瓶、胶塞百级以下存放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如已超过必须进行重新灭菌。
4.2.2分装结束后,无菌产品轧盖在6小时内完成。
4.3、工时定额以不影响下工序生产为原则,各工序及时、准时、协调生产,药品配制、过滤、灌封、口服液中间产品轧盖目检、小容量注射剂灭菌检漏工序、无菌粉针剂的无菌分装、压塞应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完成。
4.4、各工序班长应熟练掌握本工序设备生产运行过程中各阶段耗费时间。
4.5、每批生产结束后及时总结,出现异常情况时工序班长应作出合理解释,形成书面文字由QA监督员、车间主任签字,上报生产部备案,并且以备注形式在批生产记录中体现。
5 参考文献制定本规范参考了下列文件中的一些信息,但没有直接引用里面的条文。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好好学习社区➢德信诚培训教材➢进入生产车间的外来人员管理规程➢非车间人员进入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物料容器设备进入洁净区管理规程。
关键工序的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良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被识别为关键工序的生产活动。
三、关键工序定义关键工序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其结果需满足严格的质量标准。
四、职责分配1. 生产部门负责关键工序的日常操作和管理。
2.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关键工序的监督检查和质量评估。
3. 技术部门负责关键工序的技术指导和工艺优化。
五、关键工序识别1. 通过风险评估、历史数据分析等方法识别关键工序。
2. 关键工序应有明确的标识,并在生产现场进行公示。
六、操作规程1. 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
2. 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工艺参数。
3. 对关键工序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精度。
七、过程控制1. 实施关键工序的过程监控,记录关键参数和操作数据。
2. 对关键工序实施首件检验,确认无误后方可批量生产。
3. 定期对关键工序的过程能力进行分析,确保工序稳定。
八、质量检查1. 关键工序的产品必须进行100%检验。
2. 检验结果应记录并存档,对于不合格品应及时隔离和处理。
九、异常处理1. 发现关键工序异常时,应立即停止生产,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
2. 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实施效果。
十、记录与追溯1. 关键工序的所有操作记录、检验记录和异常处理记录应完整保存。
2. 实施产品追溯系统,确保关键工序产品的可追溯性。
十一、持续改进1. 定期评审关键工序的管理制度,根据生产实际和管理经验进行优化。
2.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对于有效建议应给予奖励。
十二、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生产部门负责解释,修改时亦同。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模板内容,以确保其符合特定组织的需求和标准。
关键工序检验规程受控状态:编制审核批准******公司关键工序操作规程一、隔爆外壳入库验收质量控制点1、水压试验检查:隔爆外壳应台台进行水压试验检验,试验压力1.0MPa,持续时间1分钟,打压后壳体应无明显变形,所有焊缝处应不连续滴水(每间隔大于10S滴水一滴为不连续滴水)为合格,不合格的隔爆外壳做返厂处理;2、隔爆面检查:用游标卡尺测量隔爆面宽度:L=36±1(mm)\l=18±1(mm) ; 采用塞尺测量隔爆间隙:ic≤0.35mm ;用粗糙度样块检测隔爆面光洁度Ra≤6.3 ,以上标准均符合标准要求的为合格,不合格的隔爆外壳做返厂处理;二、电气零部件的电气性能调试质量控制点1、变压器检验项目:变比、耐压1)、变比:在检测台上测试,初级一端接入660V或127V,次极接电压表,变比在660V/133V±5%或127V/133V±5%视为合格;2)、耐压:用耐压仪测试,初/次耐压2640V/min;初/壳耐压1500V/min ; 次/壳耐压1500V/ min ; 无闪络、无击穿;2、开关电源检验1)、变比:在检测台上测试,初级一端接入127V,次极接电压表,变比在127V/24V±5%视为合格;2)、耐压:用耐压仪测试,初/次耐压1500V/min;无闪络、无击穿;3、工业以太网交换机(5010G)检测;1)、将5010G用网线连接到电脑了,打开网络配置界面(默认192.168.10.1),观察各种配置是否齐全.2)、用光功率计测量光口发射功率≤-3dbm合格.3)、用光衰减器测量光口接收功率≥-35dbm合格4、工业以太网交换机(4510)检测;1)、将4510用网线连接到电脑了,打开网络配置界面(默认192.168.10.1),观察各种配置是否齐全.2)、用光功率计测量光口发射功率≤-10dbm合格.3)、用光衰减器测量光口接收功率≥-42dbm合格5、工业级信号转换器(1301-s)检测;1)、用光功率计测量光口发射功率≤-3dbm合格.2)、用光衰减器测量光口接收功率≥-35dbm合格6、485转以太网设备(NETCOM-400ME)检测1)、将NETCOM-400ME用网线连接到电脑了,打开网络配置界面(默认192.168.0.178),观察各种配置是否齐全.2)、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输出开路电压,2V~10V合格3)、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输出短路电流,≤50mA合格7、CAN转以太网设备(CANET-200T)检测1)、将CANET-200T用网线连接到电脑了,打开网络配置界面(默认192.168.0.178),观察各种配置是否齐全.2)、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输出开路电压,2V~10V合格3)、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输出短路电流,≤50mA合格8、ONU光网络单元检测1)、将ONU连接到GEPON实验平台上,打开网络配置界面,观察各种配置是否齐全.9、蓄电池检测1)、用开关电源给蓄电池充电,充电时间12-14h.2)、连接一台样机放电,放电时间≥2h合格,放电截止电压≥19.5V。
关键生产工序操作规程Q/CP Z 29-20131 、装配前的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1) 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工作主要是指阅读、了解产品的图纸资料和工艺文件,熟悉部件、整机的设计图纸、技术条件及工艺要求等。
(2) 生产准备工作a.工具、夹具和量具的准备。
b.根据工艺文件中的明细表,备好全部材料、零部件和各种辅助用料。
2 、装配操作的基本要求(1) 零件和部件应清洗干净,妥善保管待用。
(2) 备用的元器件、导线、电缆及其它加工件,应满足装配时的要求。
例如,元器件引出线校直、弯脚等。
(3) 采用螺钉连接、铆接等机械装配的工作应按质按量完成好,防止松动。
(4) 采用锡焊方法安装电气时,应将已备好的元器件、引线及其它部件焊接在安装底板所规定的位置上,然后清除一切多余的杂物和污物,送交下道工序。
3、电气安装。
(1) 机械装配的工艺要求a.螺钉连接根据安装图纸及说明选用规定的螺钉、垫圈,采用合适工具把它拧紧在指定的位置上。
b.铆钉连接装配图纸上一些需要连接并不再拆动的地方常采用铆钉连接。
在铆接前应按图纸要求选用铆钉,铆接时应符合铆加工的质量标准。
c. 胶接及其他对需要胶接的部件,要选用符合胶接的粘合剂,并按粘合剂工艺要求胶接好连接件d.元器件引出线、裸导线不应有切痕或钳伤。
如需要套绝缘套管,应在引线上套上适当长度和大小的套管。
多股导线的芯线加工后不应有断股现象存在。
4、元器件安装事项安装时应按工艺顺序进行,並符合图纸的规定。
当安装部位全是金属件时,应使用平垫圈,其目的是保护安装表面不被螺钉或螺母擦伤,增加螺母的接触面积,减小连接件表面的压强。
紧固成组螺钉时,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交叉、对称地逐个拧紧。
若把某一个螺钉拧得很紧,就容易造成被紧固件倾斜或扭曲;再拧紧其他螺钉时,会使强度不高的零件(如塑料、陶瓷和胶木件等)碎裂。
螺钉拧紧的程度和顺序对装配精度和产品寿命有很大关系,切不可忽视。
(1) 防止紧固件松动的措施为了防止紧固件松动或脱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下图所示。
关键环节操作规程
《关键环节操作规程》
在工业生产中,关键环节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保障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关键环节操作规程呢?关键环节操作规程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所进行的操作规定和控制步骤。
在制定关键环节操作规程时,首先需要对生产流程进行逐步分析,确定哪些环节是关键环节。
在确定了关键环节之后,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明确操作的步骤、方法、工艺参数和质量要求等内容。
此外,在实施关键环节操作规程时,还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并进行必要的操作人员培训和考核。
关键环节操作规程不仅仅是一份文件,更重要的是要求生产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得到严格控制和监管。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的可能性,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关键环节操作规程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只有加强对关键环节操作规程的管理和执行,才能够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连铸工序安全操作规程一、概述连铸是钢铁生产中重要的工序之一,是从钢水到铸坯的成形工序。
在连铸过程中,有很多安全注意事项需要注意,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转。
本文档总结了连铸工序中需要注意的安全操作规程,以便员工遵守。
二、连铸工序的安全规程1. 人员要穿戴好安全装备在连铸工序中,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安全物品,包括头盔、安全鞋、安全眼镜、防护手套等装备,以防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伤害。
工作服必须干净、整洁、符合要求,不得穿着太宽松的衣服。
2. 操作前必须检查设备在每次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必须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包括点火设备、火焰探头、传感器、机械臂、转台、压板机、熔断器、主控板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有任何异常,必须立即报告设备维修人员或主管。
3. 操作时必须保持专注在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保持专注,不要进行任何干扰性的活动。
灌铸物体及处理铁水时必须谨慎,防止铁水溅在身上。
对于关键的操作步骤,一定要认真对待。
4. 操作过程中禁止吸烟在作业现场,禁止任何人员进行吸烟,以免引起火灾或其他安全事故。
如有工作人员需要在室内吸烟,请到指定的吸烟区,并确保烟蒂熄灭后再离开。
5. 操作过程中禁止带食品进入工作现场禁止携带食品,以防止污染环境,引起异味或其他污染,影响设备运行或操作人员的健康。
6. 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机器周围清洁整洁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保持机器周围的清洁整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清除流料时,必须确保流料不要落到地面或机器内,以免引起堵塞和机器损坏。
7. 管理人员应常规开展安全培训管理人员应常规开展安全培训,向操作人员解释所有安全规程,并要求操作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三、结论钢铁生产中的连铸工序是重要和危险的过程,而遵守与注意安全操作规程是必须的。
本文总结了连铸工序的安全规程,以及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的措施,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目的为确保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的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安全的关键工序。
三、职责1.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安全关键工序管理制度,监督各部门执行情况,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安全关键工序的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本部门关键工序安全。
3. 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四、工作程序1. 安全关键工序的确定(1)各部门根据生产工艺、设备特性、人员操作等因素,确定本部门的安全关键工序。
(2)安全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提出的安全关键工序进行审核,确认后纳入公司安全关键工序目录。
2. 安全关键工序的管理(1)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置措施。
(2)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其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3)对安全关键工序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4)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进行查处,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3. 安全检查与考核(1)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安全关键工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各部门每月对安全关键工序进行检查,形成检查记录。
(3)将安全关键工序的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对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3. 各部门应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确保安全关键工序的安全。
4.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