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细胞的能量通货(优质课)
- 格式:doc
- 大小:326.00 KB
- 文档页数:8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ATP在细胞内的作用和重要性。
掌握ATP的结构特点和途径。
了解细胞内ATP与其他分子的相互转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和图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珍视科学探究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ATP在细胞内的作用和重要性。
ATP的结构特点和途径。
难点:ATP与其他分子的相互转化过程。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ATP模型和图示。
实验器材和试剂。
投影片和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ATP的基本概念。
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和实验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能量的基本概念。
引入ATP的概念,激发学生对ATP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ATP的结构特点和途径。
结合图示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ATP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ATP与其他分子的相互转化过程。
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4. 数据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提出结论并解释结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评估学生对ATP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观察学生的实验观察和记录能力。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ATP的结构特点和途径的理解。
通过测试和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对ATP与其他分子的相互转化过程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1. 细胞内的其他能量分子:介绍细胞内其他能量分子,如GTP、UTP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能量分子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说课稿《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说课稿1开场白: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是11号选手,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本节内容也是高考中的热门考点,在考试大纲要求中属于Ⅱ类,要求学生理解并能在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于以下三个方面:1) 知识方面:学生能简述ATP结构特点并能写出其结构简式,能理解ATP 与ADP的转化和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 能力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希望学生能形成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态度,体验合作学习的氛围。
其中重点是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而后者是本节的难点。
其次,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大能源物质的功能、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结构,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障碍,如ATP的化学键如何断裂等。
在教法上,为贯彻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思索、质疑、探究、实验中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实现教师教法的转变,我将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模式,并与模型多媒体有机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在学法上,因为本节课的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基本能看懂书本对本节知识的介绍,所以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的解释、资料的阅读、问题的讨论等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以下我如何在教学过程突破重难点,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个环节:① 导入(目标达成:ATP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通过展示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通过设疑“是什么使萤火虫发光?” 提出萤火虫发光器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得出使萤火虫发光的是能源物质是ATP。
2024年《细胞能量通货-ATP》说课稿(通用篇)《细胞能量通货-ATP》说课稿 1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内容。
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ATP是生命直接能源,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为后续学习光合、呼吸作用作铺垫,具有承前继后之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方面①、能写出ATP的分子简式并说出其结构特点②、能画出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并能理解ATP的形成途径③、知道ATP对细胞中能量代谢中的意义④、能利用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解释实际问题,并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RLS)这一理念的理解。
3、教学的重点难点我对本节内容确定的重点是: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能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针对这些重点内容,其中最难让学生理解的是: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对ATP 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的理解。
二、说学法因为本节知识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基本能看懂书本对于这一节知识的介绍,所以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设计的解释、资料的阅读、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课时的内容。
三、说教法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关键,加强理解和应用。
尽量联系糖类、脂肪、叶绿体、线粒体、主动运输等与能量相关的和初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识展开教学。
并且通过建立实验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关键的内容,通过设疑、析疑、解疑和多媒体辅助来强化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从容说课《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主要介绍了A TP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ATP具有与ADP相互转化的特性,以及A 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
关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可以继续利用前面的比喻,将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比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零用钱,它会随着每天的花销而减少,因此要维持正常生活必须不断破开大面值的钞票给予补充,细胞中的大面值钞票主要是糖类等有机物。
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能被用来合成ATP,这个过程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来实现。
教师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告诉学生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磷酸键断裂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是一种放能的过程,所以当ADP与磷酸再次结合形成ATP时,必然从周围吸收相同的能量,而且这个过程在细胞中时刻发生,这就是为什么ATP可以作为一种能量的“小票”而在细胞中流通使用的原因。
关于ATP的利用,一是要讲清楚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的分解和合成的关系,二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让学生在看懂图解的基础上,讨论ATP还有哪些用途,从而对该图解进行补充和完善。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关系的多媒体动画,认识A 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流通的原因。
(2)通过分析,比较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A TP如何生成又如何消耗,找出能量代谢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2)通过对课本P90图5-7进行补充和完善,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中的作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优秀教学设计《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优秀教学设计对于细胞内与能量有关的物质,大家并不陌生——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这些物质能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吗?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优秀教学设计篇11、设计思想《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应用”第二节的内容。
对于细胞内与能量有关的物质,学生并不陌生——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这些物质能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吗?通过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认识到ATP才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关于ATP分子结构的教学,直观的展示其结构式,并于学过的核酸的知识结合起来比较进行学习,让学生从陌生到熟悉;ADP与ATP的相互转化的知识,让学生阅读教材,并解析其来源与去路,并通过表格的比较,认识其不同点;通过介绍ATP的利用方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教学分析2.1教材分析第五章主要介绍有关能量如何输入细胞,能量以什么形式存在以及细胞如何利用这些能量。
本节在本模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只有在能量的供应下,细胞膜才能行使主动运输的功能;并且加深理解把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比喻为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站”和所有细胞的“动力车间”的含义;便于加深领会活细胞之所以能够经历生长、增殖等生命历程与能量的供应和利用是分不开的。
2.2学情分析2.2.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对必修1第2章学习,已经学习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明确了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等概念,这为进一步学习ATP是能量的“通货”作了铺垫。
2.2.2学生的能力基础:学生初步建立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但不完善,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障碍。
2.3教学条件分析本节课内容较抽象,学生难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结合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ATP的药剂,让学生认识到其真实性;同时通过有趣的实验展示让学生体会到ATP的生理作用。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教学设计【三维目标】赵县职教中心高焕巧知识与技能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2。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3。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分析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教学重点】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教学难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课时安排】 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ATP模型的材料(圆片三个,长方形一个,五边形一个)【教学方法】指导阅读、动手制作、讲练结合【教学过程】[导入]展示课件请学生齐读唐朝诗人杜牧的诗作《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观察图片,以萤火虫为什么发光设疑,实验验证引入新课: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新课探究]一、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活动一:学生自学教材第88页第二段及旁栏中的相关信息,初步了解ATP的化学组成及分子结构。
[阅读提示]ATP的元素组成有哪些?是由哪些化学成分构成的?思考讨论:请学生举例说出与其元素组成相同的化合物。
活动二:学生合作试拼ATP分子结构模型,加深对分子结构的理解。
[问题]:腺嘌呤、核糖、磷酸是如何连接构成ATP的呢?[说明制作ATP模型的材料]:圆片代表磷酸,五边形代表核糖,长方形代表腺嘌呤。
请小组同学代表展示模型,说明这样制作的理由。
教师展示ATP的分子结构模型,让学生理解ATP的化学结构特点。
思考。
讨论:ATP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活动三:讨论ATP分子的化学简式及ATP分子的化学特点。
展示课件1.[讨论],这种化合物为什么叫ATP?ATP这三个字母代表的含义是什么?2.[讨论]:课件展示数据:P与P之间的化学键水解释放的能量为30。
54kJ/mol,一般把水解时释放能量在20.92kJ/mol上的,都称为高能化学键,用“~”表示,由于ATP具有高能磷酸键,所以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I《分子与细胞》第5 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2 小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ATP 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以及ATP 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3 个方面的内容。
在生物细胞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过程中,ATP 是直接能源物质,是能量的‘转换站’,细胞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ATP。
本节教学内容相对较少,但是各部分内容的联系与渗透十分典型,需要综合理解与应用。
同时,该节内容在《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一章中的承接作用相当明显,学习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后面包括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知识。
通过《组成细胞的分子》一章的学习,学生对能源物质与能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为学习ATP 这一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奠定了基础。
但是ATP 与ADP 作为两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又是学生新接触的两个概念,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该侧重对此两种物质化学组成简式的分析与解释。
此外,初中知识已经初步接触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这为探究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过程奠定基础。
另外,通过物理、化学两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能量转化的知识,将其转移应用到对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上,来认识细胞内的能量转化,是有帮助作用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ATP 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 分子简式、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式。
(3)解释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对萤火虫发光问题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与设计能力。
(2)通过问题讨论共同绘出ATP 与ADP 相互转化示意图,理解ATP 在细胞中作为能量通货的原因。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2)通过阅读与思考、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姓名:唐艳伟单位:枣庄八中北校E-mail:tangyanwei-714@ 课时课题:第五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14 年12月5日,星期四,第5、6节课
在ATP结构模型构建中,引导学生比较ATP
和AM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差异。
2、结构简式特点:1个ATP分子,2个高能磷酸键,3个磷酸基团。
(1、2、3的数字记忆)
讲述何为“高能磷酸键”。
以提问方式总结ATP
简式特点以及基本元素组成。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能量
【板书设计】:
第三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功能:直接能源物质
二、ATP的结构简式:A-P~P~P
三、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ATP ADP+Pi+能量(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酶不同)
四、ATP的利用:细胞的能量“通货”
【教学反思】:
首先,本节教学注入了新课的导入和教学情境的创设,结合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图片的展示,以及动手制作ATP结构模型,更让学生对ATP的结构简式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其次,在教师帮助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习、提问式教学、全面准确的帮助学生学习,也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进行自学。
最后,通过总结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当堂知识点。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高中知识内容比较多,而时间紧迫,所以让学生讨论学习的时间不够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