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方法论(南开大学,王迎军教授)Part 8-6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30
管理研究方法论浅析作者:程玉龙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32期摘要管理研究方法论是指在管理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一般途径和程序。
本文先对管理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按作简述,然后简介管理研究的特点,难点与研究类型,重点按照:管理研究研究的基本要素、管理研究设计、数据观测和收集、数据分析、研究论文写作五个阶段对管理研究活动进行介绍。
结尾对管理研究和研究方法作出展望。
关键词管理研究方法论管理研究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0引言管理研究方法论(Management ResearchMethodology)阐述管理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和程序,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研究工作规范,包括问题阐述、文献综述、假设提出、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判断以及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规范。
研究过程规范化、结构化和清晰化,提高研究效率是管理研究方法论的目标。
纵观管理学研究的历史,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占据主导地位,管理学家出于各自背景和偏好的不同倾向于使用这种或那种研究方法。
从早期的归纳法、演绎法到稍后期的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和工具主义以及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等,管理学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方法。
20世纪80年代后,管理学界再次兴起了一次把科学哲学应用于管理学及其独立的管理学方法论的大讨论,极大地表现出了哲学思想与方法论上的新特征,在方法论上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数学模型化、演化论思想方法的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管理学方法论的广泛应用。
目前的进展是把博弈论、企业理论、信息管理学、非线性理论与演化管理学进行一次更大范围的组合,开创了进化博弈论的方向趋势,这将大大提高现代管理学的真实性,加快学术成果的解释和运用,而且还将进一步加强历史与逻辑、真实与抽象、理性与非理性、完全理性与不完全理性、牛顿力学的管理学框架与演化物理学的管理学框架、连续与渐进、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结合。
管理研究方法论(提纲)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本课程介绍管理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对管理研究的一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有清楚的认识,了解管理研究的具体方法与要求,掌握管理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能,熟悉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的规范,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研究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及写作打好基础。
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地查阅各类文献资料2.能够批判地阅读文献资料,提炼出研究问题。
3.掌握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写作要求。
4.掌握调查问卷设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
5.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教材与参考书:1.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2.[美]唐.思里奇著;朱纲译: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3.[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2年出版。
4.卢纹岱主编: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
5.刘军主编:《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6.陈晓萍等主编:《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一章管理研究方法论概述一、研究与方法1.研究的定义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2.方法与方法论(1)方法用于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具体技术、工具或程序。
人类活动三要素:的、条件、方法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法则、手段和规范的总和。
(2)方法论方法论:在希腊文中指关于方法的学说。
是关于方法形成和使用过程中一般规律的学问。
可以分为:哲学方法论、一般研究通用方法论具体学科研究方法论。
通常的研究方法论是指:对给定领域进行研究探索的一般途径和方法的理论。
3.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分类(1)经验方法:观察、经验、因袭传承人类早期的知识的获得方法。
(2)思辨与逻辑:观察与经验——通过思辨上升为若干原理或原则——逻辑推理得出对现象的解释思辩的方法:猜测、直觉、顿悟、想像、形象思维、哲学方法(3)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基本原理(假设)——实证检验——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的特点: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概括性(还有逻辑一致性、精确性等)。
南开大学王迎军教授的战略决策与控制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战略管理讲义前言战略决策在管理决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每项战略决策对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企业领导仅凭过去的经验或是他们的胆识,已经难以为企业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战略决策也日益演变成为一种严密的科学分析与创造性的构想相结合的过程。
而了解有关的理论知识,就成为参与这类决策的前提条件。
本讲义以MBA学员为授课对象,讲述了与战略决策有关的一些战略管理理论知识。
这些内容被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战略决策与业务决策的区别,战略决策的内容,以及成功的战略所具有的特征;这一部分还提供了一个非营利组织制定战略规划的实例,为得是说明战略管理的一般理论也可以解决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问题。
第二章介绍了外部环境分析所涉及的几个层面。
第三章讲述了企业内部分析中产用的方法和一些理论观点。
第四章介绍了竞争战略的主要类型,主要观点取自波特的理论,但个别地方仍有需要讨论的内容。
第五、六两章介绍了多样化和纵向联合两种公司战略。
讲义中仍有不少错字和不成熟的观点,请原谅。
第一章战略决策的内容与特点任何一个企业的运行与发展都离不开一系列决策,无论是开发一种新产品,改造一条生产线,或者仅仅是增设一个新工作岗位,都需要管理人员在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择出最适宜的方案,并把选定的方案付诸实现。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总是要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然而稍有经验的人就知道,企业中形形色色的决策会由不同层次的人员作出,它们涉及的范围和可能产生的后果也相差甚远。
在这些决策中,有一类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们会左右企业的发展方针,改变企业的内部结构,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这就是如今人们所称的战略决策。
在60年代以前,尽管许多西方企业的领导已经明显地感受到一些重大决策正在越来越多地占据着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却没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决策的特点,也没有找到一个统一的称谓来形容这些决策。
管理研究方法论复习笔记(1)方法(method)——指具体做法。
(2)方法论(methodology)——指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路线。
(3)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管理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研究工作的规范,包括问题阐述、文献综述、假设提出、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判断以及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规范。
科学研究及思辨研究科学研究:运用科学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思辨研究:即直观的研究方法,依靠自己的直觉或理解对研究对象的行为作出判断。
逻辑思维VS.形象思维左半脑:逻辑思维(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科学研究右半脑:形象思维(心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思辨研究管理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区别研究对象的不同(管理研究离不开人)(1)作为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是物质的人以及人的生理结构;(2)作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人:是抽象的经济人,消费者或供应者;(3)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是社会人、社会和群体中的一员。
(4)作为管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管理者和企业成员:则是个性人,是生活在现实中具有各自价值观念、偏好和感情的人在管理研究中,阻碍科学方法运用的两个难点:(1)管理者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2)管理情境(时空环境不同而异)l 4、管理研究的性质(方法论角度):(1)管理研究必须兼用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然而,管理研究方法论仍垂青于科学方法。
(2)管理研究要分辨哪些管理学科分支、内容和研究阶段适合应用科学方法(或思辩方法)。
(3)尽管管理研究方法论着重于讨论科学方法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但思辩研究的结果无疑应属于管理研究的成果(博士论文要科学研究成果)研究类型a.按研究层次分类(宏观、微观)b.按功能分类(基础——管理现实问题的观察概括和抽象、应用——怎么做)c.按研究目的分类(描述型、解释型、规范型)d.从论证方法角度分类(理论、实证)第二章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概念(concept)概念包括内涵(事物的特有属性)和外延(具有概念所特有属性的事物)两方面,是对所观测事物本质的抽象表达。
方法论:处理问题的一般路径和方法科学:是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科学研究:是最精确的新知识获取方法思辨研究:与科学研究相抗衡的新知识探索方法。
概念:人们思维的产物名词:词类的一种,属于实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术语: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在我国又称为名词或科技名词定义:也称界说,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的逻辑方法变量:是指具有可测性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和强度上的变化程度可以加以度量。
命题: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
命题的形式是一个非真即伪的陈述句。
假设:是对某种行为、现象或事件作出的一种合理的、尝试性的并有待检验的解释理论:一组机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推理:从命题出发,逻辑地推出另一个命题归纳:是从具体事实到抽象理论的过程,从数据或证据出发推出结论演绎:是从抽象理论到具体事实的过程,从一般到具体,从解释到事实信度:对于同样的对象运用同样的观测方法得出同样观测结果的可能性内部效度:用来考察经验证过的研究假设,判断其表述的变量间关系的可行程度外部效度:描述研究者已证实过的假设可供推广的程度,辨明此项假设所断定的变量间关联的适用范围和环境。
1。
直接或间接的求知途径有哪些方法:P3因袭方法、权威法、常识法、科学、科学方法(4个特点: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概括性)思辨法2.研究工作要符合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P13:实证性,客观性,清晰性3。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社会科学由人文学科脱胎而来,与自然科学相比,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上就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点。
首先所研究的现象差异大,不仅包括客观环境因素还涉及个人心理和生理以及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
其次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研究者的阶层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知识结构和时空环境等因素.最后社会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各种偶然因素多,社会科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作出长期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