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册语文教案2013
- 格式:doc
- 大小:658.50 KB
- 文档页数:78
第一单元热爱祖国山河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过程与方法: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迁移学法、体会诗文所描绘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春天景色的课件。
2月亮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3华北明珠白洋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白洋淀的资料,生字卡片、配乐磁带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生活中识字”的方法,拓宽课外识字的途径。
2、渗透汉字传统文化,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的方法,学会书面积累,阅读积累。
4、、养成经常使用小本本的习惯,愿意写出自己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东西,培养口语交际:过大年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讲述过春节的事。
2.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
第二单元 大自然的畅想4.祖先的摇篮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热爱祖国山河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过程与方法: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迁移学法、体会诗文所描绘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春天景色的课件。
小学二年级全册教案精品。
2月亮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小学二年级全册教案精品。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小学二年级全册教案精品。
3华北明珠白洋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白洋淀的资料,生字卡片、配乐磁带小学二年级全册教案精品。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生活中识字”的方法,拓宽课外识字的途径。
2、渗透汉字传统文化,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的方法,学会书面积累,阅读积累。
4、、养成经常使用小本本的习惯,愿意写出自己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东西,培养小学二年级全册教案精品。
口语交际:过大年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讲述过春节的事。
2.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
小学二年级全册教案精品。
第二单元大自然的畅想4.祖先的摇篮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冀教版第四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0、《乡下孩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
感悟课文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品格。
2、增进孩子对诗歌的喜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策略方法:1、自主合作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我们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不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通过反复诵读或多媒体手段创设的画面展开想象,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
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2、讨论交流本篇的文章虽不太长,但令人回味。
本课中我确立:“你认为生活在乡下的孩子快乐吗?”为本课的研讨专题,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切入点,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表达内涵,对于要理解到那种程度不必过分强求,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每小节图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对于城市的孩子可以这样问)“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城市里,你最愿意做的事是什么呀?你觉得怎样呀?”2、(对于农村的孩子可以这样问)“孩子们,我留心观察了你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做的事特别的多,你最愿意做的事是什么呀?你觉得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
3、师:“你们的故事真动听。
可是我也认识一个小朋友,他生活在乡下,他的生活呀极为丰富。
你们想知道他生活得如何吗?都做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我家是动物园》一、设计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的习作要求如下:“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基于这一要求,我们选取了绘本故事,展开读写绘练习。
绘本是学生们最喜爱的读物形式之一,通过学习绘本《我家是动物园》,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包括性格、脾气和外貌等个性品质。
积极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生活经验,仔细观察,学会通过细节和事例把人物特点写具体。
二、教材分析绘本《我家是动物园》讲述的是小男孩祥太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家里的人说成一种动物。
这个绘本故事画面简洁,富有童趣,让学生充满惊喜和快乐,它能让学生体会幽默产生共鸣,并展开合理联系。
细细品读绘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固定格式:“我叫......其实呢......我是.......”和“这是我......其实呢.......他/她是......”这两个短句尝试让学生去模仿学习,并用来介绍自己或身边的人。
三、教学目标1、阅读绘本,观察发现书中人物和动物的对应关系。
2、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的温馨感。
3、结合生活,尝试用“我叫......其实呢,我是.......”和“这是我......其实呢.......他/她是......”两个句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或身边人。
4、仿写绘本,学会抓住人物特点介绍人物。
四、教学重难点1、阅读绘本,观察发现书中人物和动物的对应关系。
2、结合生活,尝试用“我叫......其实呢,我是.......”和“这是我......其实呢.......他/她是......”的句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或身边人。
3、仿写绘本,学会抓住人物特点介绍一个人物。
教学准备:PPT课件、仿写句式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孩子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见过什么动物?(四个)(你们真棒)今天呀,咱们去一个特殊的动物园,家里的动物园。
(强调“家里”)稍作停顿。
师:咦?家里居然能有动物园?现在我们一起去参观参观吧。
4 华北明珠白洋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正确书写六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洋淀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白洋淀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华北平原(出示地图):这就是华北平原,这里土壤肥沃,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薯等粮食作物,还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烟草等经济作物.而且,矿产资源丰富,水果种类众多.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华北平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2.板书课题,齐读.3.引导学生自由质疑,学习新课.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要了解白洋淀,不能离开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在这里是烘托的作用.先使学生了解华北平原的简单知识,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华北明珠——白洋淀提供了背景资料,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师:刚才很多学生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读书.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询问别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指名认初读的目的一是为下面的阅读教学做准备,二是对文中要求认识的字词形成初步的印象.注意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别人的识字方法哪种更好,学习使用最好的方法.读懂文字是深入学习课文的第读.3.自由读,边读边想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4.班内交流识字的方法.指名读.5.学生利用新认识的字词再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了解的词语.6.班内交流. 一步,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不了解的词语,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第二课时(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师:我们上节课知道了华北明珠就是白洋淀,同学们还提出了这个问题——白洋淀为什么是华北明珠,我们这节课就来游览白洋淀,顺便解决这个问题.1.学生默读课文,找答案.2.小组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1)第三段前部分①指名学生读,其余学生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②讨论,交流.③出示荷叶荷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④指名配乐朗读这些句子.(2)第三段后部分: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②引导学生谈论,你还看到了什么?③教师出示视频短片,问学生你还看到了什么?④询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读出这课堂伊始,抓住了主要问题引领学生全文的学习,又以游览的形式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感性的游览、欣赏的同时有理性的收获.学生通过读文、想象把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形象,在头脑中出现了文字描述的景色,进而通过这个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仿佛身处其中.课文中只描写了荷叶荷花的多和颜色,这个环节的设计,丰富了文本,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朗读是把书本上的文字转化成内在的内容,再通过想象把文字转化成形象,因为这是一幅联动的画面,所以用视频短片来印证.又通过短片,丰富了隐含在文字中的白洋淀的物产丰富,渔民的喜悦,使学生易于感受.这个环节,既有前面环节的沉淀积累,又为学生了解白洋淀之后生发激情创设了倾吐的机会,是全文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升华.样的感受.(3)第四段①师:自由地读读第四段,白洋淀又是怎样的特别呢?②全班交流,指导学生朗读.(4)师:我们自白洋淀尽情的游览归来,你会怎样向别人称赞它?(四)课外阅读,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白洋淀的其他的资料.2.阅读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华北明珠白洋淀》习题精选(一)一锤定音.(在正确的音节上打“√”)明珠(zhū zū)芦苇(lú lǘ)粉红(fěn hěn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华()由()组()歌()花()田()祖()哥()(三)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1.湖面上一片片荷叶__________,一枝枝荷花_______________.2.渔民们一会儿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那些网就在湖中___________.(四)阅读白洋淀由九十多个浅水湖组成,湖边长满了芦苇.大大小小的村子就分散在相连的河淀上.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夏天,整个白洋淀芦苇密布,一望无边,像是绿色的海洋.湖面上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一枝枝荷花摇摇摆摆.那些荷花有白的,有粉的,还有红的,真好看!湖中心,渔舟三五成群.渔民们一会儿张网,一会儿收网,那些网就在湖中上下翻飞.等到鱼儿满舱的时候,渔舟就一个跟着一个向村边划去.1.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望无边”词语的意思.2.照样子,从文中摘抄词语,然后再从平时积累中写两个类似的词语.大大小小3.用“——”画出描写渔民们紧张劳动的句子.答案:(一)zhū lú fěn(二)华(华北)由(由于)组(组词)歌(歌声)花(野花)田(田野)祖(祖国)哥(哥哥)(三)1.挨埃挤挤摇摇摆摆2.张网收网上下翻飞(四)略.第一单元单元测试石家庄石门小学刘巧华一、读读拼音,看看你能把这些字都写对吗?(20分)二、这些课文中选出来的,请你把它们填写完整.(20分)1.夏天,整个淀区芦苇密布,一望,______________2.一根根苇篾在她们手下_______,一张张苇席______________编_______.白洋淀的苇席__________,_________.3.不知_______裁出,二月___________.三、下面的每组字你能分清吗?请你分别用这些字组词.(24分)咏()装()忙()脉()妆()芒()架()组()捆()驾()祖()困()2.我能给每个部首找两个朋友.(8分)四、想一想(12分)你从课外又会背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写题目即可,最少写两个,多写一个加2分,最多加6分.)()()()()()五、春天到了,周围景色有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请写几句关于春天的话吧?若有时间还可以画一画.(16分)答案:一、读读拼音,看看你能把这些字都写对吗?(20分)眼睛吸引迷路剪刀可怜由于柳阴燕子断桥伤心二、这是从课文中选出来的,请你把它们填写完整.(20分)1.夏天,整个淀区芦苇密布,一望无边,像是绿色的海洋 .2.一根根苇篾在她们手下飞起来,一张张苇席从她们手中 .编出来 .白洋淀的苇席精美、结实,远近闻名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出风似剪刀 .三、下面的每组字你能分清吗?请你分别用这些字组词.(24分)咏(咏柳)装(装饰)忙(繁忙)脉(山脉)妆(化妆)芒(芒果)架(吵架)组(组合)捆(捆绑)驾(驾驶)祖(祖国)困(困难)2.我能给每个部首找两个朋友.(8分)四、想一想(12分)你从课外又会背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写题目即可,最少写两个,多写一个加2分,最多加6分.)(小池)(早春)。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案标题:《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
2.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
3.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4.促进学生在语言表达、合作学习、自主思考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1.通过《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课:《每个人都不同》教学目标:了解文章主题,并培养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认识自己的同学吗?大家有什么特点?”2.呈现:教师呈现文章主题,引导学生猜想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阅读:带领学生跟读文章,重点培养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4.理解:通过提问与学生交流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5.实践:学生成小组,讨论并描述自己身边的一个同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6.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表扬并给予建议。
第二课:《春天里》教学目标:理解歌词,并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一段春天的音乐,引发学生对春天的讨论和想象。
2.呈现:教师呈现歌词,带领学生模仿歌词的节奏和发音,感受春天的气息。
3.听读:学生跟读歌词,训练发音和语调。
4.理解:带领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引导学生描述歌词中的景色和气氛。
5.创作:学生按照自己对春天的想法,创作一段小诗或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6.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三课:《鼠儿爷爷的玉米银元宝》教学目标:理解故事情节,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玉米图片,引起学生对玉米的兴趣和推理。
2.阅读: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故事,重点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第四单元:哲理故事12心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槐树妈妈的心愿。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懂得槐树妈妈的心愿——让槐树籽娃娃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安家,把那里变成一片片树林。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课件、字词卡片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激趣引入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名字叫《心愿》。
这个词语大家都很熟悉,每个人心中都属于自己的心愿。
说一说你们的心愿是什么?(学生自由说自己的心愿。
)2、师: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谁的心愿呢?他的心愿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配乐)3、听完了故事,想说点什么吗?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们各抒己见: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我觉得故事中的槐树妈妈真了不起,她要先送树叶儿走,再送自己的孩子槐树籽走。
我觉得槐树妈妈要把孩子送到大西北去,让她的孩子在那里扎根生长。
我觉得……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本课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畅所欲言,从整体上感知本课。
初读课文师:听了故事之后,同学们的意见很多,也都很合理,那你们想不想自己亲自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呢?1、读文识字:师:现在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1、学生自己读课文,圈画生字,并进行识记。
2、同桌互相读文识字。
教师检查文中的部分句子、词语、单字。
(教师检查生字。
随即渗透识字方法和途径,借机理解字意。
)师:你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住了这些生字,老师相信课文读的也一定很好,谁愿意先来展示自己?(按自然段读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
冀教版第四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16、《囫囵吞枣》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二、课前准备:录音机、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成语接龙2、引出课题师:你们知道的成语真不少,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配乐)3、听完了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吗?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论听后的见解。
生: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可笑。
生:我觉得故事中的年轻人笨死了,他想的办法根本不是“两全其美”的,还很自以为是。
生:我觉得……二、初读课文,理解词义师:同学们的意见很多,也都很合理,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这个故事还不太了解,下面同学们亲自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吧。
师: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查字典等。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1、检查生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指名学生读,然后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2、理解词义: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如:脾胃、益处、抓起、愣住、若有所悟、咽、嚼……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为学生提供多种方法,如:动作表演,表情表演、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图片资料等。
3、检查读文情况:按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三、理解课文1、提出问题:师:这些词语你们理解的真好,词语是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我们只有读懂了词语,才能真正读懂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勾画读懂的地方。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2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学目标:1.会读文中6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这位小朋友的爱心,和盲婆婆的欢乐。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亲身体验1.板书“盲”字。
2.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个“盲”字的意思吗?3.指名回答。
(“盲”就是“眼睛失明,看不见”的意思。
)4.亲身体验盲人的感受。
请大家闭住双眼,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然后再在作业本上写几个字。
5.谈谈刚才的感觉。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残疾人的痛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激趣导入:1.看来,我们平常人能很容易办到的事,放在盲人身上是多么困难!盲人整天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他们的生活又是多么孤单,多么寂寞呀!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今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板书课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3.看到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学生也许会提出:“谁送的蝈蝈?”“为什么要送蝈蝈儿?”等问题。
)(三)初读课文:1.师范读。
(带着你的问题听老师读。
)2.自己体会着读一读。
3.(播放课件)去拼音读课文,再找找你的问题的答案。
4.全班交流。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领会(1)小姑娘为什么要送盲婆婆蝈蝈儿?你是从哪里知道的?(2)领会百鸟齐鸣的意思。
(3)小姑娘的心情如何?说出关键的词。
(乐呵呵,喜滋滋)(4)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还有那些?利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和直观生动的音像刺激学生的感官,从整体上强化感知,对于学生认识事物具有积极意义学生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去掉拼音也能达到此要求。
在逐步缩小语言单位的过程中,都能够准确迅速地认读句、词、字。
认读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本课难度不大,估计学生会容易理解。
因为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把认读生字放在后边,取而代之的是读后说想法,他们一定有很多要说的。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3、结合自己了解的阿凡提的故事展开讨论“我眼中的阿凡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板的霸道与阿凡提的机智。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阿凡提的故事。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阿凡提的故事。
二、学文(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出示生字,会读的字多读读,不会读的字到课文中找一找念什么,并想想怎样记住它。
4、齐读生字5、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难记的字,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
6、开火车识字。
7、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
(三)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1)指名阶段朗读。
(2)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如:穷汉的委屈,老板的贪婪,阿凡提的机智幽默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教师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指出优点,找到缺点,并用恰当的语言提出来。
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注意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智慧”“幽默感”“打抱不平”“抵消”等。
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
二、分组表演课文。
1、分组准备,可根据人物性格加入自己的语言、动作等。
2、指名在班上表演。
3、教师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4、指导学生明白“扭”“拉扯”“揪”“咧着”等动词的意思。
二、“我眼中的阿凡提”。
学生给据自己的积累,讲讲阿凡提的故事,说说阿凡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开门见山导入课文。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重点的识字,做到省时高效。
同时注重对字义的理解。
理解字义要回到课文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
只有准确的把握住人物的内心和性格特点,才能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
第一单元热爱祖国山河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过程与方法: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迁移学法、体会诗文所描绘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春天景色的课件。
2月亮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3华北明珠白洋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白洋淀的资料,生字卡片、配乐磁带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生活中识字”的方法,拓宽课外识字的途径。
2、渗透汉字传统文化,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的方法,学会书面积累,阅读积累。
4、、养成经常使用小本本的习惯,愿意写出自己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东西,培养口语交际:过大年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讲述过春节的事。
2.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
第二单元 大自然的畅想4.祖先的摇篮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5.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好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大自然、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培养学生用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字词卡片三、教学过程6、小露珠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1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理解课文,感受小露珠的可爱,体会大自然的美好。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7、小蝴蝶和毛毛虫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读好人物对话;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激发兴趣。
课前准备:小蝴蝶和毛毛虫头饰、生字词卡片。
综合学习二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运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快速找出相应的汉字。
2.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忙、怜、忆、惊”。
3. 继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以及善于积累的习惯。
二. 教学准备:人手一份新华字典。
口语交际《种子发芽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用普通话,完整地表述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独立动手、独立观察、独立组织语言、在互动的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增大口语交际的空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2、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教学准备:本单元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种种子。
第三单元亲情与友爱8、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目标:4、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5、正确认读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捉、您、鼻、鸣、替、波、齐、得”。
6、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9、珍妮的帽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老师同学对珍妮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的之情。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奖励评价标志等。
10月光下的琴声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认读本课的生字13个,会些8个。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知识和生活习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懂得小动物也有灵性,生活中多掌握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2、教育学生多观察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二、课前准备:信件、录音机、字词卡片11、一路鲜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十个。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人们将生活得更加美好。
课前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生字词卡片。
综合学习三教学内容:包括有趣的汉字、把字写好看、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我的小笔头五项内容。
教学目标:1、继续教给学生巧妙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造字孕育着义和趣,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让学生学会,我校小小研究生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归纳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小小研究生的成品本。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前三个栏目第二课时:读读背背、我的小笔头。
口语交际:我的烦恼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2、学生能用普通话把自己要表达的事讲清楚。
3、使学生愿意与人进行交流,态度大方,有礼貌。
二、活动准备:1、教学课件2、卡片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第四单元:哲理故事12心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槐树妈妈的心愿。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5、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6、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使学生懂得槐树妈妈的心愿——让槐树籽娃娃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安家,把那里变成一片片树林。
8、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3树上的橘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珍惜与热爱生命。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会讲这个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2、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懂得珍惜与热爱生命。
14 美丽的公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5、能够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6、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悟其中的道理,即:什么是真正的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认读生字,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汇报学习成果的浓厚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有趣的故事中,让学生感悟什么是真正的美。
15 小马过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将一讲。
过程与方法: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实践。
”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综合学习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能感到部首与汉字的关系,感悟汉字的趣味性。
3.正确、规范地书写“假、似、准、谁”。
4.继续练习查字典。
4、继续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及时记录生活中的所观所感。
过程与方法:1. 从“趣”入手,以知识之“趣”调动学习之“趣”。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态度、情感、价值观: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体验、感悟汉语言文字中蕴涵的美妙之处。
二. 教育准备:小红星小笑脸。
三. 教学时间:2课时。
口语交际:书中人物大家谈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讲述书中自己喜欢的故事,并和大家交流书中的人物的好与坏。
2.放飞假想,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个性。
3.让学生乐于、敢于、善于表达,集中注意力倾听他人发言,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设计:第五单元趣味故事16囫囵吞枣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17 称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4、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过程与方法:3、通过让学生复述故事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曹冲的机灵、聪明。
4、 说一说还有什么好办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5、 引导学生进行查阅资料,了解关于大象和曹冲的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故事,学会从多种角度,变通的思考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于大象和曹冲的故事。
18 找骆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评价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