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概况第一节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自然资源的含义: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利用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和特点2、我国自然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存在的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2)解决措施:①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②开发新材料、新能源;③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殖使用;④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2、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是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一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人口与耕地矛盾突出)3.土地资源的优势: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4.后备耕地不足:我国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地区分布不均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存在的问题:我国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其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3、基本国策: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1)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3)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4)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第三节 水资源一、时空分布不均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兴建水库。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执教教师:一.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
因此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必须使学生有个清醒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⑵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2、通过分组、利用多媒体手段、竞赛的方式加深对六类自然资源的认识;3、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特征;4、通过学生分析资料、讨论归纳出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变化的特征;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爱国、法治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2.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四.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五.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
六.教学过程:导入:出示有关自然资源(书本原材料)的图片,引入课题。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们用到的、看到的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关,谁能举出例子?(活动):参照教材图“各种资源的利用”的四幅图片,小组讨论教材提供的相关活动,然后在全班交流。
授课:〔教师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吗?它的概念是什么?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学生: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就是自然资源)〔电脑打出自然资源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的好,那么请大家把这个概念在课本中划出来。
〔过渡〕: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的关键是什么呢?(学生: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
)〔老师〕:“很好!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必须同时具备2个条件:1、必须是自然界的;2、现在就要能为我们提供福利。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
3.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4、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匀表现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是四川盆地。
5、我国自然资源特点是:①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属,南方居多。
6、我国的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矿的主要产地煤:河北—开滦、峰峰;山西—大同、阳泉、西山;陕西—神府;黑龙江—鸡西、鹤岗;江苏—徐州;内蒙古—霍林河;河南—平顶山;安徽—淮南、淮北;四川—攀枝花;贵州—六盘水。
铁:辽宁—鞍山、本溪;安徽—马鞍山;湖北—大冶;海南—石碌;四川—攀枝花;河北—迁安;内蒙古—白云鄂博。
石油:黑龙江—大庆(最大);山东—胜利;河北—华北;辽宁—辽河;山东和河南之间—中原;新疆—克拉玛依。
有色金属矿:江西德兴—铜;江西大余—钨;云南个旧—锡;云南东川—铜;湖南锡矿山—锑;湖南水口山—铅锌;贵州铜仁—汞;甘肃金昌—镍;广西平果—铝;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山东招远—金。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生存最基础(本)的自然资源。
5、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是: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草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积广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
6、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人工林和次生林分布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6、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的高寒荒漠等。
8、我国的林业方针是:“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1、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其地区分布具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挂图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
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来吗?【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板书】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一、自然资源的概况【讲授新课】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提问】中国林木资源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讲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板书】利用不尽合理【提问】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大家讨论一下。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答案:(1)可再生资源(2)非可再生资源(3)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增加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自然资源与我们密切相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必须利用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和能量。
如下表所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农业生产土地、阳光、水等冶炼钢铁铁矿、煤炭电灯照明、开动机器煤、石油或水能纸张和木杆铅笔木材(2)自然资源的含义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谈重点自然资源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存在于自然界,二是对人类活动有价值。
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由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自然界中有些物质和能量,还不能为人类所用,如地震、海啸、闪电、风暴等,目前还不属于自然资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分类概念举例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煤炭、石油、铁矿等析规律区别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关键看它在短时间内能否再生。
(4)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由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不同,它们的利用方式也有区别,具体见下表。
类别利用方式可再生资源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否则有可能枯竭可再生资源只有利用合理,才能被人类永续利用,因此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是有条件的,即人类在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同时,必须给它们“可再生”的机会、时间。
如果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或污染,就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例1-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雷电B.水泥C.阳光D.书本解析:自然资源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存在于自然界,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雷电目前不能为人类所利用,而水泥和书本都是经过人类活动加工制成的,不是自然界中原来就有的,所以都不属于自然资源。
答案:C【例1-2】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应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概况第一节
教学设计
新镇中学曹云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了解并能举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
3、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认识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不足的现状;通过读图分析,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归纳总结等方法理解自然资源概念及特征;
2、认识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3、分析数据,认识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看待总量与人均量的关系,在增加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树立忧患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消费观和行为习惯。
重点
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难点
1、自然资源的概念
2、自然资源的是有限的。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而言,自然资源的特征过于抽象。
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增加有效信息、拓展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具体的认识,以突破该难点。
对于自然资源的分内容。
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这一教学重点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自然资源的资料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
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3、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
4、自然资源的状况是在不断变动之中的;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节课“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
基于本节内容涉及面广、资料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颖、多样,给学生以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维度、立体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数字的比较、案例的阐述、资料的分析,结合讨论、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