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9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直线运动专题讲座一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课时训练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451.12 KB
- 文档页数:6
第3讲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板块一主干梳理·夯实基础【知识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Ⅱ1.直线运动的x-t图象(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①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x-t图象①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如图中甲所示)②若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中乙所示)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①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v-t图象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如图中甲所示)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如图中乙所示)(4)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3.直线运动的a-t图象(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a-t图象,只能是与t轴平行的直线。
(3)图线与坐标轴围成“面积”的意义:速度的变化Δv。
【知识点2】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
(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
①同向运动相隔一定的初始距离s0的问题: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
a.若两者速度相等时,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位移与s0之和,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
b.若两者位移相等时,速度也相等,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专题讲座一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1.(2017·北京朝阳期末)某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 C )A.在12 s时刻质点开始做反向的直线运动B.在0~20 s内质点的速度不断增加C.在0~20 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8 m/sD.在0~20 s内质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时刻只有一处解析:根据x 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在20 s内图像的斜率一直为正,说明质点的速度方向没有改变,一直沿正向运动,A错误.图像的斜率先增大后减小,则质点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在0~20 s内质点的位移x=16 m,平均速度大小== m/s=0.8 m/s,C正确.由斜率可知,在0~20 s内质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时刻有两处,D错误.2.(2018·河南开封检测)若某一驾驶员在绿灯结束前3 s开始刹车,并不断加大制动力,结果在黄灯亮起时车刚好停在停止线外.图中能反映这位驾驶员刹车过程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D )解析:根据题述,不断加大制动力,加速度不断增大,v t图线的斜率不断增大,故D正确.3.(2018·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联考)(多选)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南北方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 t图像,图像为正弦曲线,由图可知( AD )A.物体沿南北方向做周期性的往复运动B.t2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C.物体一直向北做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D.t1到t3时间内速度变化率先变大后变小解析:根据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可知物体沿南北方向做周期性的往复运动,故A正确;速度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则知t2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B错误;物体先向北做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t2时刻后向南做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故C错误;t1到t3时间内,图像切线的斜率大小先变大后变小,说明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而加速度即为速度的变化率,所以速度变化率先变大后变小,故D正确.4.(2018·山东济南调研)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 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4 s内( C )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第4 s末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C.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D.乙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x t图像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速度的大小,由题图可知在0~2 s内,甲、乙都沿正向运动;在2~4 s内甲沿负向运动,乙仍沿正向运动,两者反向运动,故A 错误;4 s末两物体相遇,两物体间的距离不是最大,故B错误;在0~4 s内,甲、乙的位移都是2 m,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乙图像的斜率一定,可知乙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吉林长春检测)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行驶,它们的v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在t1时刻前,甲车始终在乙车的前面B.在t1时刻前,乙车始终在甲车的前面C.在t1时刻前,乙车的速度始终比甲车增加得快D.在t1时刻两车第一次相遇解析: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在t 1时刻前v t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中S乙>S甲,故乙车始终在甲车的前面,选项B正确,A,D错误;在两车刚开始运动的一段时间内,乙车比甲车速度增加得快,然后乙车的速度增加得比甲车的慢,选项C错误.6.(2018·陕西咸阳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绘制的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a、速度v、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该物体在t=0时刻的速度为零,则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像是( C )解析:选项A中的位移图像的纵坐标代表位移,其值有时为正值,有时为负值,说明该物体围绕起点做往返运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速度有时为正值,有时为负值,即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根据选项C,D中的a t图像作出对应的v t图像(如图所示),则选项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7.(2018·江苏南京模拟)如图所示,(甲)图为质点a和b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x t)图像,(乙)图为质点c和d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v t)图像,由图可知( C )A.在t1到t2时间内,四个质点中只有b和d两个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t1到t2时间内,四个质点中只有b和d两个质点做变速运动C.若t1时刻a,b两质点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a,b两质点第二次相遇D.若t1时刻c,d两质点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c,d两质点第二次相遇解析:在t1到t2时间内,质点a做匀速运动,质点b先反向运动后正向运动,质点c做匀减速运动,质点d先减速后加速运动,只有质点b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c,d做变速运动,A,B错误;在x t图像中,图像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C正确;在v t图像中,图像的交点仅表示两质点速度相等,D错误.·吉林长春检测)(多选)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t的图像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和-1,由此可知( CD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 m/s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解析:由图可得=0.5-0.5 t,变形得x=0.5t-0.5t2,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可知v0=0.5 m/s,a=-1 m/s2,即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0.5 m/s,加速度大小a=1 m/s2,故选项C,D正确.,沿平直路面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B )A.sB.2sC.3sD.4s解析:根据题意,前车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线①),前车经过时间t停下来,在这段时间内,后车做匀速运动(如图线②),在t时刻后车也开始刹车,后车以同样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如图线③).由速度—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可知,前车经过的位移大小等于△OAt的面积,大小为s,而后车经过的位移大小等于梯形OABC的面积,所以,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平行四边形AtCB的面积,其大小为2s,故选项B正确.10.一粗糙斜面长度为4 m,一个尺寸可以忽略不计的滑块以不同的初速度v0从斜面顶端沿斜面下滑时,其下滑距离x与初速度二次方的关系图像(即x图像)如图所示.(1)求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2)若滑块下滑的初速度为5.0 m/s,则滑块沿斜面下滑的时间为多长?解析:(1)滑块在斜面上减速下滑,当不偏离斜面时,有=2ax,即x=,则x图线的斜率k=,所以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2 m/s2.(2)由题中图像可推知,当滑块的初速度为4 m/s时,滑块刚好滑到斜面最低点,故滑块下滑的初速度为5.0 m/s时能滑到斜面最低点.设滑块在斜面上的滑动时间为t,则x=v0t-at2,即4=5.0t-×2t2,解得t=1 s,t=4 s(舍去).答案:(1)2 m/s2(2)1 s11.(2018·湖南永州一中诊断)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向右匀速运动,B车在A车前,A车的速度大小为v1=8 m/s,B车的速度大小为v2=20 m/s,如图所示.当A,B两车相距x0=28 m时,B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 m/s2,从此时开始计时,求:(1)A车追上B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解析:(1)当A,B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根据速度关系得v1=v2-at1代入数据得t1=6 s,此时,根据位移公式得x A=v1t1,x B=v2t1-aΔx m=x B+x0-x A代入数据解得Δx m=64 m.(2)B车刹车停止运动所用时间t0==10 s所发生位移x B==100 m该时间内,A车位移x A=v1t0=80 m则x A<x0+x B,可见B车停止时A车并未追上B车,此后A车追上B车的运动时间为t2==6 s故所求时间为t=t0+t2=16 s.答案:(1)64 m (2)16 s·四川成都模拟)2015年12月10日,百度宣布,其无人驾驶汽车已完成国内首次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1)如图所示,无人驾驶汽车车头装有一个激光雷达,就像车辆的“鼻子”,随时“嗅”着前方80 m范围内车辆和行人的“气息”.若无人驾驶汽车在某路段刹车时的加速度为3.6 m/s2,为不撞上前方静止的障碍物,汽车在该路段匀速行驶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2)若一辆有人驾驶的汽车在该无人驾驶汽车后30 m处,两车都以20 m/s的速度行驶,当前方无人驾驶汽车以3.6 m/s2的加速度刹车1.4 s后,后方汽车驾驶员立即以5.0 m/s2的加速度刹车.试通过计算判断两车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会发生追尾事故?解析:(1)对无人驾驶汽车,由运动学公式有0-=2(-a)x,代入数据解得v0=24 m/s.(2)设有人驾驶汽车刹车后经过t2时间跟无人驾驶汽车的速度相同,此时的速度为v,该过程无人驾驶汽车刹车时间为t2+t1,其中t1=1.4 s,对无人驾驶汽车v=v0-a(t2+t1),对有人驾驶汽车v=v0-a′t2,联立两式得t2=3.6 s,v=2 m/s.又x无=(t2+t1),x有=t2+v0t1,Δx=x有-x无,联立并代入数据得Δx=12.6 m<30 m,即两车不会追尾. 答案:(1)24 m/s (2)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