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生物防治】09微生物生产和害虫生物防治
- 格式:pptx
- 大小:27.22 MB
- 文档页数:15
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影响着农民的收成和经济利益。
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物防治技术应运而生。
一、什么是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然的生物资源,通过调节害虫和病原体以及它们的天敌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防治、天敌防治和杂草防治等。
二、微生物防治微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来防治农作物的病害。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抑制菌丝生长的物质来阻碍真菌的发展,从而控制病害的传播;真菌则可以侵入害虫体内并分泌毒素,使其死亡;病毒通过感染害虫来抑制其繁殖能力。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喷洒、涂抹或注入作物体内的方式施用。
三、天敌防治天敌防治是指利用天然的害虫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农作物的害虫。
这些天敌与害虫之间存在天敌-害虫关系,通过引入这些天敌,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
农民可以选择合适的天敌进行养殖,并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到受害作物区域,实现生态平衡。
四、杂草防治杂草是农田中常见的一种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杂草防治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其他植物与杂草之间的竞争关系来达到控制目的。
农民可以通过选择和种植一些具有竞争能力的物种,并加强管理,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和扩散。
五、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环境友好: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的是天然的生物资源,对环境几乎没有负面影响,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
2. 目标明确:生物防治技术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特定的害虫或病原体,对农作物本身没有毒性影响。
3. 持久效果:生物防治技术具有长期的防治效果,病虫害的复发率低,可以减少农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4. 经济可行:生物防治技术相对较低的成本,适合广大农民采用。
六、生物防治技术的局限性和挑战尽管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1. 效果不稳定:受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生物防治技术的效果可能会有波动,不能完全保证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生物防治病虫害作为一种有效而环保的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手段。
1. 引入天敌:引入天敌是一种常见且经济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昆虫、鱼类、鸟类等天敌来捕食危害作物的害虫。
例如,引入蜜蜂可以有效地控制某些蝇类和螨虫的数量。
通过合理选择和引入适宜的天敌,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并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2. 利用拟态:许多昆虫的幼虫在外形上和植物的叶子、枝干等部分非常相似,这就是拟态现象。
拟态具有欺骗敌害虫的作用。
一些具有害虫某种特定性感受器的天敌会被植物的拟态幼虫误认为是害虫而主动来捕食,从而帮助控制害虫数量。
例如,通过种植某些拟态植物来吸引并控制害虫。
3. 利用微生物:微生物在生物防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例如,利用一些具有杀虫作用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可以对害虫进行防治。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杀死害虫或引起害虫的病害来发挥防治的作用。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4. 利用植物提供的机制:很多植物本身具有一些防御机制来抵抗病虫害。
这些机制包括分泌毒素、产生挥发性物质、激活免疫反应等等。
在种植农作物时,选择一些具有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5. 种植混合作物:种植混合作物是一种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
通过种植多种农作物混合在一起,可以增加害虫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减轻对单一作物的危害。
此外,混种作物还可以提高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植物的抵抗能力。
6. 预防措施:除了以上几种方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清理田间杂草、保持农田通风、灌溉合理、施肥科学等都是预防病虫害的措施。
此外,严格控制和管理农作物的外来输入也是预防入侵性害虫的有效手段。
7.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微生物对农业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在农业生产中,有害生物往往会对作物造成严重的病害和虫害,给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传统的农药使用虽然能够暂时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但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寻求一种环保、高效的农业有害生物控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微生物的生物防治技术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可行途径。
微生物生物防治利用了微生物对有害生物的拮抗作用,有效地控制了有害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具体而言,微生物生物防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 抑制作用:微生物可以通过竞争、分泌抑制物质或阻断有害生物的营养供给链等方式来抑制有害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分泌抑制物质,抑制植物病原菌或昆虫病原菌的生长。
2. 杀灭作用:一些微生物具有直接杀灭有害生物的能力。
例如,一种称为“绿僵菌”的真菌可以感染蚜虫等害虫,使其死亡,从而控制害虫数量的增长。
3. 诱导植物免疫:微生物也可以通过诱导植物免疫来提高作物对有害生物的抵抗力。
一些细菌和真菌通过激活植物的防御反应,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这样,在遭受病原菌侵染时,作物能够迅速产生抗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4. 生态平衡调节:微生物的生物防治可以通过调节作物生态系统中各种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以控制有害生物数量过多带来的病害和虫害。
在实际应用中,微生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例如,在水稻田中,一种名为“拮抗细菌”的细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通过喷施“拮抗细菌”制剂,可以显著减少水稻叶黄病的发生。
而在果园中,使用某些真菌制剂可以有效控制蚜虫和螨虫等害虫的数量,减少农药的使用。
随着对农业生产环境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微生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然而,微生物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微生物生物防治技术的效果受到环境因素和生物种类的影响,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索微生物的生物特性和生态适应性,以提高其生物防治效果。
有害生物防治控制害虫和病菌的技术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气候变暖的影响,农作物受到害虫和病菌的威胁日益严重。
针对这一问题,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有害生物防治控制技术,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
一、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病原体或寄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和病菌的一种方式。
这种技术可分为引入性和增殖性生物防治两种。
1. 引入性生物防治引入性生物防治是指从外部引进天敌来控制害虫和病菌。
例如,可以引进天敌昆虫来捕食害虫,如寄生虫、捕食性昆虫和蜻蜓等。
这些天敌可以在生态系统中与害虫建立一种平衡,减轻害虫带来的危害。
2. 增殖性生物防治增殖性生物防治是指通过人工方式繁殖天敌,然后释放到农田中来控制害虫和病菌。
这种方法适用于天敌数量稀缺的情况。
例如,可以人工繁殖昆虫、寄生虫或放线菌等,然后按需释放到农田中。
二、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农药来进行害虫和病菌的防治。
常用的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
1. 杀虫剂杀虫剂是用来控制害虫的药剂。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胃毒性杀虫剂、接触性杀虫剂、内吸性杀虫剂和熏蒸性杀虫剂等。
农民在使用杀虫剂时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 杀菌剂杀菌剂是用来控制病菌的药剂。
它们可以通过杀死或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来保护农作物。
常见的杀菌剂有铜剂、氯酰胺酯和三唑酮等。
在使用杀菌剂时,也要注意遵循使用方法和剂量,以保证其有效性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三、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物理因素来控制害虫和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常见的物理防治技术包括高温处理、辐射灭菌和陷阱等。
1. 高温处理高温处理是利用高温来杀死害虫和病菌。
例如,通过热水处理或蒸汽处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某些害虫和病菌的传播。
2. 辐射灭菌辐射灭菌是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辐照,杀灭害虫和病菌。
这种技术在农产品和食品的处理过程中应用较多,可以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
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是指利用生物制剂、天敌、寄生虫、捕食者等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病害和杂草的一种生态友好型防治方式。
在农业生产、园林绿化、森林防火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生物防治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病害和杂草的数量,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
首先,利用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指以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为基础,通过发酵、提取等技术制成的一种用于防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制剂。
比如利用昆虫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制剂来控制害虫和病害,利用植物提取物来控制杂草。
生物制剂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对人畜无害,是一种绿色防治方式。
其次,利用天敌、寄生虫和捕食者。
天敌、寄生虫和捕食者是指某些生物对害虫、病害和杂草有天然的捕食、寄生或损害能力,可以利用它们来控制害虫、病害和杂草的数量。
比如利用瓢虫、蚜虫天敌来控制农田中的蚜虫,利用寄生蜂来控制玉米螟等害虫,利用鸟类来控制果园中的害虫等。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还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利用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病害和杂草的数量。
比如在农田中合理种植不同的作物和植物,可以增加天敌、寄生虫和捕食者的数量,从而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在城市绿化中,合理利用各种植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数量,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依赖。
总的来说,生物防治方法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病害和杂草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生物防治方法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希望人们能够更加重视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害虫生物防治复习资料李静老师部分一、名词解释1、害虫生物防治(传统的):利用害虫天敌控制害虫(害螨)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包括以虫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鸟治虫、以其他动物或植物治虫等。
2、害虫生物防治(扩展后):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天然(无毒)产物控制有害物种群的发生、繁殖或减轻其为害的方法。
3、寄生性天敌:有些昆虫一个时期或一生都附着在其他昆虫或动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以摄取寄主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样的昆虫叫寄生性昆虫。
4、跟随现象:就单个的生态系统来说,如果天敌的寄主害虫单一,那么该天敌种群的消长,总体上滞后”于寄主害虫之后。
这种现象叫天敌的跟随现象”。
5、单期寄生:寄生昆虫只寄生在其寄主的某一虫期并能完成发育。
6、助迁:从较近的生物环境人为的将害虫天敌进行迁移。
7、移植:本国范围内天敌的异地繁殖。
8、半合成人工饲料:成分多数是纯化学物或是经过提纯的产品,但含有一种或几种未经提纯的粗制物,如叶子粉、酵母等。
9、主要害虫:平衡位置处在经济损害水平EIL以上的害虫。
10、次要害虫:平衡位置经常处在经济阈值以下的,又称为潜在害虫。
二、填空1、列举常见的3种寄生性天敌昆虫:1、寄生性膜翅目:①姬蜂总科:姬蜂科、茧蜂科,② 小蜂总科:小蜂科、赤眼蜂、姬小蜂科,③青蜂总科:肿腿蜂科---管氏肿腿蜂、青蜂科;2、寄生性膜翅目:①胡蜂总科:蜾赢科,②蜜蜂总科;3、寄生性双翅目:麻蝇科、寄蝇科;4、其他寄生性昆虫:捻翅目、寄生性鞘翅目、寄生性鳞翅目。
2、列举常见的3种捕食性天敌昆虫:1、蜻蜓目;2、捕食性半翅目:猎蝽科、蝽科、花蝽科;3、脉翅目:草蛉科;4、捕食性鞘翅目:虎甲科、步甲科、瓢甲科、芫菁科;5、捕食性双翅目:食蚜蝇科、盗虻科、虻科、蜂虻科;6、捕食性膜翅目:胡蜂科、蜾赢蜂科、蚁科。
3、农药并不是万能的,长期大面积大量施用化学农药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分别是①引起害虫抗药性,②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引起害虫再增猖獗或次要害虫爆发成灾,③污染环境,产生残留问题,④农业成本增加。
生物防治的措施
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利用生物学的手段控制和减少害虫、病害和杂草对农业、林业和园艺业的危害。
生物防治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防治的根本措施是预防,即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控制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发生,减少损失。
这包括科学合理的种植结构、施肥、灌溉、采收等措施,使作物生长健康,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滋生条件。
2. 利用天敌和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
天敌是指食肉性昆虫、鸟类、蜘蛛等,它们吃掉害虫,对害虫的生物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微生物是指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抑制害虫、病害和杂草的生长繁殖,如斑点病病菌、苦草碱菌等。
3. 利用化学调节剂和生物制剂进行生物防治。
化学调节剂是指有机合成的化合物,它们可以影响害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生物制剂是指利用生物制备的制剂,如杀虫菌、杀菌菌、拮抗细菌等,它们与害虫、病菌等具有专一性,对环境污染小,对生态系统影响小。
4. 利用遗传改良和育种培育抗病虫品种。
遗传改良和育种培育抗病虫品种是长期而持久的生物防治措施。
这种方法通过选育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增强作物的自身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和园艺业中,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给农民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传统的化学农药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生物防治方法以其环境友好、可持续性等特点,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病虫害生物防治方法,帮助农民更好地保护作物。
一、有益微生物有益微生物是一种对作物有益的微生物群体,可以有效地对抗病原微生物和害虫。
常见的有益微生物有枯草杆菌、赤霉素产生菌等。
枯草杆菌可以产生有效的抗真菌物质,对抗作物病害有显著效果。
赤霉素产生菌则可以产生赤霉素,该物质具有生长调节特性,可以抑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农民可以通过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来控制病虫害。
有益微生物制剂经过科学研发,可在作物上形成有益微生物群体,增强作物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病菌和害虫的侵害。
有益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对环境无害,不会对人畜造成危害,因而备受农民和环保人士的青睐。
二、天敌昆虫天敌昆虫是指对害虫具有捕食作用的昆虫。
它们靠食用害虫来维持生活,可以对农作物产生积极的保护作用。
常见的天敌昆虫有瓢虫、捕蝇草等。
瓢虫是一种常见的天敌昆虫,可以食用多种害虫,如蚜虫、白粉虱等。
捕蝇草是一种独特的植物,它能通过陷阱叶片捕食害虫。
在生产中,农民可以通过培育和引入天敌昆虫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这种生物防治方法无需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友好,并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但是,使用天敌昆虫需要谨慎,要了解各种天敌昆虫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避免因误引或引入过量导致新的生态问题。
三、拮抗细菌拮抗细菌是一种通过竞争或产生抑制物质来对抗病原菌的微生物。
它们可以在作物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和生长,从而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
常见的拮抗细菌有木霉菌、链格孢等。
木霉菌能够分泌有害真菌的抑制物质,有效地控制作物病害的发生。
链格孢则可以感染害虫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对害虫产生致死作用。
使用拮抗细菌制剂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农民可以在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喷洒拮抗细菌制剂,在不同的病害防治中选择适合的拮抗细菌。
生物防治病虫害病虫害给农作物的生产和质量带来了重大威胁,传统的化学农药虽然能有效控制病虫害,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农产品残留、生态平衡破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物防治病虫害成为了一种可持续的替代方案。
本文将就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和优势进行探讨。
一、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 天敌引入法天敌是指天然界中的益虫或捕食性动物,它们以害虫为食,能够有效控制害虫种群的数量。
通过引入天敌,可以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控制病虫害。
2. 病原微生物防治法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或病毒等,来攻击病虫害。
这些微生物能够感染害虫体内,破坏其生理代谢过程,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3. 植物抗病虫害通过选择培育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自身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这种方法不仅不会产生农药残留,还可以降低环境污染。
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优势1. 环境友好生物防治病虫害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生物防治病虫害还能够保护农作物周围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2. 无残留物残留传统的化学农药在使用后,会在农产品上留下残留物,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而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由于不使用化学农药,农产品不会残留有害物质。
3. 可持续性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引入天敌、利用微生物等自然方式来控制病虫害,能够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长期使用。
4. 经济效益尽管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但从长期来看,它能够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病虫害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挑战和发展方向1. 技术研发目前,生物防治病虫害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如天敌引入后的生存能力、适应性问题;微生物防治方法的研发和应用等。
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2. 宣传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在我国的推广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农民不了解或不愿意尝试。
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是指以生命体为主要杀虫剂,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昆虫、微生物等方法防治害虫、杂草和病害的技术。
相比较传统的化学农药,生物防治技术的优点在于环保、安全、持久、高效等方面。
因此,在现代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生物防治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农业生产中,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害,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其中,昆虫和微生物是生物防治技术的两个主要防治对象。
利用昆虫防治害虫是一种叫做“生物削减法”的技术。
比如,将蚜虫等害虫自然的天敌放入农作物中,让它们与害虫相互猎食,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而且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此外,分析昆虫的行为习性和食性,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害虫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例如,针对一些地下害虫,如蚜虱、粉蝨等,可以采用深翻土壤的方法将它们暴露在地面上,使它们失去生存的条件从而控制其数量。
而微生物防治则是通过微生物对害虫或者病原体的生物学的防控的技术。
这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将其与害虫或者病原体进行竞争或杀死它们。
例如,在防治蔬菜病害方面,利用一些菌株来进行防治,这些菌株可以与植物共生有益,同时也可以产生一些有效物质杀死病菌,防止蔬菜被感染。
除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
例如,在城市的绿地建设中,可以利用昆虫和植物配合进行生态绿化。
对于一些益处可观、周期长的昆虫来说,建造蜂箱,培育一批蜜蜂进行绿化工作是十分可行的。
蜜蜂可以采集花蜜和花粉,帮助植物传播花粉、生长和繁殖,控制那些破坏植物的病虫害。
此外,生物防治技术还可以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
在水环境中,利用水生生物比如细菌、甲藻进行净化,则是以生物防治技术为基础的水质净化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一些无法通过传统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的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
总之,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可以缓解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实现对农业生产害虫危害和环境污染的控制和减少。
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特性来控制和减少害虫、病害和杂草的方法。
它基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引入或增加天敌、病原体或竞争者等生物因子来实现农作物保护和害虫控制。
本文将介绍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敌控制:天敌是指天然存在的能够捕食或寄生害虫的生物。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或增加天敌种群来减少害虫的数量。
天敌控制的原理是建立一个生态平衡系统,使害虫的数量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病原体控制: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植物病害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或增加对植物病害具有杀伤作用的病原体,来消灭或抑制病害源。
这种方法常用于防治一些难以用化学农药控制的病害,例如土传病害和根腐病。
3. 细胞免疫防御:生物防治技术还可以通过增强作物本身的免疫能力来控制病害。
这种方法利用植物对病原体的特异性防御反应,增加植物自身的抗病机制。
例如,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些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导入植物中,使其具备对特定病害的抵抗能力。
二、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 害虫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害虫防治。
通过引入天敌或病原体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可以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还可以避免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2. 病害防治:生物防治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病害的防治。
通过引入对植物病害具有杀伤作用的病原体,可以降低植物病害的发生率,并减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此外,利用细胞免疫防御的方法,也可以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抵抗性,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生物防治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除了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也被广泛用于环境保护。
例如,在城市园林和公园中,常常使用生物防治技术来控制害虫和杂草。
害虫的生物防治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09级生物科学汉班学号:20091103649姓名:范丽红指导老师:吕秀华害虫生物防治一、害虫生物防治的定义广义:利用生物机体或者其天然无害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害的方法。
传统:通过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及病原菌的引入增殖和散放来压制另一种害虫。
二、生物防治的方法1、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1.1以虫治虫的来源《梦溪笔谈》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北宋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在成为秋天田野里的庄稼的危害。
忽然又有一种虫子出现了,像泥土中的“狗蝎”,它的嘴上长有钳子,千千万万,遍地都是。
(它们)遇见子方虫,就用钳子搏击它,(子方虫)全都被砍成(成为)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都死了,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子过去曾经有过,当地人称它为“傍(旁)不肯”。
视频1:以虫治虫,北京放飞200亿头赤眼蜂视频简介:7月29日,由200名植保人员组成的9支专业放蜂队,29日分赴北京郊区田间地头统一放飞赤眼蜂等害虫天敌200亿头,其中用于玉米作物防治玉米螟100亿头、用于板栗防治桃蛀螟100亿头。
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天敌,体长只有0.5毫米。
一般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始期,由人工向田间释放赤眼蜂,其雌性成蜂将卵产在害虫卵内,并孵化变为幼虫,以害虫卵液为营养,破坏害虫的胚胎发育。
赤眼蜂幼虫发育成蜂后,咬破害虫卵壳羽化,再去寻找新的害虫卵寄生。
如此循环不断,将害虫消灭在卵期,达到防治农作物害虫的目的。
1.2以虫治虫的事例2005年兰州市引进的150万头管氏肿腿蜂,主要针对近几年南北两山林区柏树双条杉天牛和杨树青杨天牛严重危害树木,且有蔓延之势所采取的生物防治措施,是利用天敌昆虫消灭林木害虫,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生物防治的名词解释是什么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广泛使用已经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因此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在这个背景下,生物防治逐渐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话题。
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寄生虫、微生物和植物抗性等生物因素来控制农作物害虫、病害和杂草的方法。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天然的控制手段,不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其次,生物防治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对农民和消费者来说更加安全可靠。
此外,生物防治还具有长期效果,可以帮助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生物防治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天敌控制害虫。
天敌可以是其他昆虫、鸟类、蜘蛛、田鼠等。
它们以害虫为食,通过捕食害虫来控制其种群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害虫,同时也不会对周围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利用瓢虫控制蚜虫,塔蜘蛛控制害虫等。
另一个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寄生虫来控制害虫。
寄生虫是指利用宿主作为其生活史发育阶段的场所,并对宿主造成伤害或杀死宿主的生物。
寄生虫通常选择与其生活史需求相适应的宿主。
当宿主数量过多时,寄生虫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的目的。
这种方法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可以实现连续控制害虫,确保高产量和质量。
除了天敌和寄生虫,生物防治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来控制农作物病害。
微生物防治是通过利用一些具有对病原微生物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这些微生物可以是细菌、真菌、病毒等。
例如,利用拮抗性细菌、肥料细菌和毒素分泌真菌等来控制农作物病害。
生物防治还可以利用植物抗性来控制杂草的生长。
植物抗性是指通过选择和培育对杂草具有抗性的农作物品种来减少杂草的发生。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对除草剂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的来说,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寄生虫、微生物和植物抗性等生物因素来控制农作物害虫、病害和杂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