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 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 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 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 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 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 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自由诵读
即使
表否定:不
代:嘉肴
吃,品尝
味美
虽 有 嘉 肴,弗 食,不 知 其 旨 也
最好的道理
好处
虽 有 至 道,弗 学,不 知 其 善 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 的味道鲜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 它的好处。
因此
教学
困惑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自我反思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参考答案: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
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 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 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
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多使用对偶句,句式整齐, 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颇有韵律美,其间道理易 于让人理解、接受。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 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 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 它的益处”。
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 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 严密,有条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