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的总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23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考点精讲】考点一、燃烧与灭火(1)定义: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
(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分类: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
例如:(1)乙炔:(2)碳: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C+O 2CO 2 ;氧气不充足2C+O 22CO ;(CO 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氧能力)2、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燃烧条件,就可灭火)。
方法:①隔绝氧气(如沙土覆盖); ②移走可燃物(如关闭煤气阀门);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3、爆炸(1)分类:①物理爆炸:如气球吹爆、爆胎、锅炉爆炸等;②化学爆炸:燃放鞭炮、甲烷爆炸等。
(2)化学爆炸的条件: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②遇明火燃烧;③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膨胀。
典例1 【2020云南】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乙炔 充分燃烧不充分燃烧 条件 氧气充足 氧气不充足现象 蓝色火焰、放热 黄色火焰、放热、浓烈黑烟 生成物 二氧化碳和水 一氧化碳(或炭黑)、水 方程式2C 2H 2+5O 22H 2O+4CO 2 2C 2H 2+3O 22H 2O+4CO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答案】C【解析】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错误,不符合题意。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导学案燃烧与燃料一、知识脉络二、知识梳理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物质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物质具有(2)与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移走(或隔离)____ __ (2)隔绝__ ___ (3)降低___________3、煤、石油、天然气是埋藏在地下的__________再生的化石燃料。
4、石油的分馏属于_________变化。
煤的气化、煤的焦化、煤的液化属于________变化。
5、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固体二氧化碳俗称6、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CO2不能,不能。
不能供呼吸(2)CO2跟水反应:试液由______色变_______色,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 2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 。
7、 CO 2 用途: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来_________。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没有毒性,可用作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_________。
在农业生产上,二氧化碳是最好的________。
二氧化碳还是生产尿素、甲醇、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等的_________。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________或________(主要成分_______)和_________。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发生装置类型 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____________,是利用了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不能用__________法收集,原因是________ _。
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将____的木条放在集气瓶___若木条______则证明已经收集满了;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将气体通入__________中,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是二氧化碳三、典例解析1.(2012肇庆市)鉴别O 2、CO 、CO 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A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 .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C .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D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2.(2013昆明市)根据下图回答问题:或 或(1)若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已知加热高锰酸钾KMnO4,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室若选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则需要改正的一点是,请你写出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023年中考鲁教版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一轮夯基题附答案鲁教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一、选择题。
1、下列自救措施中合理的是()A.厨房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油烟机通风换气B.火灾发生时,迅速乘坐电梯逃生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沿逆风方向跑离火灾区D.油锅着火时不要惊慌,立即用冷水浇灭2、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能源。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B.石油C.乙醇D.天然气3、21世纪初某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提倡使用私家车B.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C.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D.夏季空调温度尽量调低4、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CO2能灭火,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无色气体不一定是CO2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同一种元素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5、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天然气泄漏时开灯检查B.随意品尝实验室药品的味道C.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嘴吹灭D.汽油、柴油等引起的火灾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6、石油古称“洧水”,《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
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可燃性B.是一种黏稠状液体C.属于纯净物D.“其烟”的主要成分为炭黑7、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A.二氧化碳B.单质碳 C.碳元素D.所有含碳化合物8、运用下列方法或试剂区分各组物质,难以达到目的是()A.二氧化锰-水和双氧水B.带火星的木条-空气和氧气C.燃着的木条-二氧化碳和氮气D.看颜色-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9、“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C.分子不带电,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D.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10、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都属于化石燃料B.都只能做燃料C.都属于混合物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11、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把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内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看集气瓶口有无白雾生成12、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下列实验中木条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C.用燃着的木条证明不同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不同D.用小木条比较酒精灯火焰各层的温度13、建模型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法之一,下列模型正确的是()A.原子的构成B.地壳中的元素含量(质量分数)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D.灭火方法14、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能源危机日益严重。
鲁教版(五四制)初二全册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巩固练习题一、选择题1. “禁止燃放鞭炮”的图标是()A. B.C.D.2.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铁生锈B.酿酒C.食物腐烂D.蜡烛燃烧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使木柴燃烧得更旺要架空些。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多木材的用量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纸火锅”(如下图)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可不能燃烧。
对此现象,下列说明合理的是()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D.空气不充足,纸张可不能燃烧5.下列属于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是()A.B.C. D.6.公共场所的环境要靠我们一起来爱护.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B.C. D.7. 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定,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8.全球的进展面临严肃的能源问题,日前美国的科研人员领先突破了页岩气的开采技术。
页岩气和天然气有着相同的要紧成分。
页岩气中的要紧含有的是()A.H2B.COC.乙醇D.CH49.欲使燃着的酒精灯熄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只要使酒精灯隔绝空气B.只要把温度减低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C.必须使酒精灯隔绝空气同时降温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D.使酒精灯隔绝空气或者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0.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 B.室内着火,应赶忙开窗通风C.夜间室内有煤气泄露,可赶忙开灯检查 D.久末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11.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一种有毒气体B.不能溶于水C.密度比空气小D.二氧化碳水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变红13.下列措施不符合世博会“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是()A.“阳光谷”上采阳光、下蓄雨水,可给世博园区提供照明用电和生活用水B.主题馆的东、西两墙种植大面积的生态植物,以吸取二氧化碳C.用煤发电,以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D.在交通、建筑、生活设施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14.将一条纯棉的手帕用质量分数为60%的酒精溶液浸透后轻拧,用坩埚夹持并点燃,轻轻抖动手帕,燃后手帕安稳无恙,缘故是()A.水作为反应物参与了化学反应B.手帕的温度没有达到纯棉着火点C.纯棉的手帕不可燃D.坩埚钳有导热作用,手帕的温度较低二、填空题15.通常情形下,二氧化碳是________色、____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
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
→CO
2
+ heat
2.增加可燃物的表面积:木条燃烧比木块燃烧快。
3.提高可燃物的温度:用火机点燃纸张。
4.添加助燃剂:酒精灯用酒精作为助燃剂。
注意: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为了实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尝试。
同时,安全第一,防火防盗,保护生命财产。
如果发生火灾,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并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
7.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动植物在地层下经过漫长的、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
它们所含元素不同,煤主要含有碳、氢、硫、氧等元素,石油主要含有硫、氧、氮等元素,而天然气主要含有甲烷等元素。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动植物尸体的腐烂。
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它是温室气体之一,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极
端气候事件等问题。
因此,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植被覆盖,开发绿色能源等都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课时◆基础知识: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分别是①;②;③。
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常采取的方法有: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有:可燃物的性质、、。
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措施有:①;②。
3、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指的是可燃物在空间内发生,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如火药爆炸,煤气爆炸等。
注: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明火均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均必须。
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是指、和,它们都属于物,是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元素,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SO2、NO2、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元素。
(3)天然气:主要成分(化学式为),是较清洁的能源。
2、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1)石油:石油分馏(属于变化),石油化工(属于变化)(2)煤:煤的气化、液化和焦化(都属于变化)3、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乙醇 (俗称: , 化学式)化学性质: 可燃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考点梳理:1、知道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化石燃料的成分,认识其对人类的作用及燃烧产物的危害。
◆过程方法:例1:住宅或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解析:灭火通常从三个方面考虑:设法降低火焰温度,使之在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设法切断火与可燃物接触;设法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一、燃烧与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爆炸:可燃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如:瓦斯、汽油、天然气、氢气、面粉尘、棉尘等。
爆炸可能是____变化也可能是______变化。
如轮胎爆裂、锅炉爆炸(长期水垢附着导致受热不均匀)、气球爆炸等。
二、化石燃料及其利用1、三大化石燃料: ___、_____、______(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____”(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____”(主要含碳、氢元素);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_____),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_____甲烷的化学式:_____(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3、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三大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燃烧与燃料》期末复习提纲一. 燃烧基础知识1.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燃烧: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放出光和热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特征:火焰、放热、放光、产生新物质。
2. 燃烧的条件和过程•燃烧条件:燃料、氧气(空气)、着火温度。
•燃烧过程:初燃、燃烧、持续燃烧。
3. 燃烧产物和热能利用•燃烧产物:二氧化碳、水、氧化物。
•热能利用:直接和间接利用。
二. 燃料与热能1. 燃料的分类•燃料分类: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燃料。
•燃料的比较:来源、特点、利用情况。
2. 燃料的热值•燃料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大小。
•燃料热值计算公式。
•燃料热值与燃料利用效率的关系。
3. 不同燃料的利用方式与环境影响•化石燃料:高效利用、环境影响(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
•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优缺点、减少环境污染。
三. 燃烧与环境保护1. 燃烧的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
•水体污染:废水排放。
•土壤污染:废弃物处理。
2. 燃烧产生的其他污染物•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温室效应。
•有毒物质:例如一氧化碳。
3. 燃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和措施•燃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减少污染的措施:采用环保燃料、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四. 安全用火与火灾预防1. 安全用火知识•火源的选择和使用。
•用火注意事项:禁止夜间燃放烟花爆竹、注意电器的用火安全。
2. 火灾的成因和蔓延途径•火灾的成因:火源、燃料、氧气、着火温度。
•火灾的蔓延途径:传导、对流和辐射。
3. 火灾的预防与应对•火灾预防措施:消除火灾隐患、增强消防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火灾应对方法:扑灭初起火灾、报警、疏散逃生。
五. 燃料与社会发展1. 燃料与能源问题•能源需求与燃料供应的关系。
•能源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燃料的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利用燃料资源。
燃烧1、着火是指: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后,由无化学反应、缓慢的化学反应向稳定的强烈放热状态的过渡过程,最终在某个瞬间、空间中某个部分出现火焰的现象。
2、热自燃孕育期即为着火延迟期:它的直观意义是指可燃物质由可以反应到燃烧出现的一段时间,更确切的是在可燃物质已达到着火条件下,由初始状态到温度骤升的瞬间所需时间。
3、火焰传播是指:当混合气的某一局部点燃着火时,将形成一个薄层火焰面,火焰面产生的热量将加热临近层的可燃混合气,使其温度升高至着火燃烧,这样一层一层的着火燃烧,把燃烧逐渐扩展到整个可燃混合气的现象。
4、燃烧温度:燃料在炉内实际燃烧后烟气所达到的温度(有散热),它是在边燃烧边传热的情况下烟气达到的温度,在高度方向和炉膛截面的不同处,其燃烧温度是不相同的;此外还与燃烧完全程度及燃料是否热解有关。
5、理论燃烧温度(绝热燃烧温度):假定炉膛边界不传热(绝热系统)时,燃料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为零)时炉内烟气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不等于1,燃料和空气均可预热)。
理论燃烧温度是燃料燃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某种燃料在某一燃烧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其对于炉内过程分析和热工计算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依据,对于燃料与燃烧条件的选择,温度水平的估计和炉内换热计算,都有实际意义。
6、理论发热温度:假定炉膛边界不传热(绝热系统)时,燃料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为零),燃料和空气均不预热时,空气消耗系数为1时,炉内烟气能达到的温度称为理论发热温度。
理论发热温度只和燃料性质有关,是从燃烧温度的角度评价燃料性质的一个指标。
7、均相燃烧:燃料和氧化剂的物态相同,如气体燃料在空气中的燃烧,燃料和氧化剂都是气体,属于同相燃烧。
8、异相燃烧:燃料和氧化的物态不同,如固体燃料在空气中的燃烧属于异相燃烧.9、动力燃烧:燃料与氧化剂混合时间远小于燃料与氧化剂的混合物为达到开始燃烧反应的温度时所需的加热时间和完成化学反应所需时间之和,扩散性能远远超过化学反应性能,燃烧速度取决于化学反应性能,而与扩散性能无关.此时,扩散性能很强,燃料表面有足够的氧气,阻碍燃烧的是不能迅速进行化学反应。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必背)一、燃烧与灭火1、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3、灭火的方法:(1)隔绝氧气(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3)移走可燃物易错点:物质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
二、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1、(1)氧气不充足(不充分燃烧)产生黑烟、一氧化碳和水(2)氧气充足(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3)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优缺点充分燃烧能充分利用资源,放热多;不充分燃烧浪费资源,放热少2、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1)一氧化碳的产生点燃点燃高温C+O2 ====CO2(碳充分燃烧) 2C+O2====2CO (碳不充分燃烧) C+CO2====2CO(2)中毒的原因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吸入人体,便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减弱。
(一氧化碳有毒,是化学性质)(3)预防: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1、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失,气体体积受热膨胀。
2、分类物理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轮胎爆炸化学爆炸:火药爆炸、瓦斯爆炸、氢气燃烧爆炸3、易燃易爆物及图标一、化石燃料的燃烧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新型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
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知识点成分或概念要点归纳能源利用说明化石燃料煤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煤的气化、焦化、液化,属于化学变化分解的产物有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石油混合物,主要含碳、氢元素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产品为汽油、煤油等天然气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燃料的充分燃烧1.节约能源2.减少对环境污染充分燃烧的条件:有适当过量的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三、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知识解读】(1)探究燃烧的条件①操作: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小木条能燃烧而石头不能燃烧。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操作: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现象: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团容易点燃,而蘸有水的小棉花团难以点燃。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二——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
③操作: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现象:在空气中的蜡烛能持续燃烧,而用玻璃杯罩住的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三——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的现象。
2.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知识解读】(1)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反应剧烈。
(2)燃烧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燃烧的反应物: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但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参加。
例如,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 点燃 C + 2MgO;钠能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4)燃烧的反应条件:点燃(5)燃烧的分类及燃烧的产物注意:①“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又叫“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②要掌握含C、H、O等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例,写出乙炔(C2H2)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根据“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可知,反应物应该是乙炔与氧气;b.根据“燃烧的反应条件是点燃”可知,乙炔燃烧的条件是“点燃”;c.根据完全燃烧的产物,因为乙炔(C2H2)含有C、H,所以乙炔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 所以,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点燃4CO2 + 2H2O二、灭火的原理1.移走可燃物2.隔绝氧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知识解读】1.灭火原理实质就是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即可灭火。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1、【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条件】(缺一不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充足的O 2接触; ③可燃物温度达到自身着火点。
3、【影响燃烧的因素】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可燃物与O 2的接触面积。
③O 2的浓度。
4、【促燃方法】①增大可燃物与O 2的接触面积。
例:工厂锅炉煤加工成粉末状、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②增大O 2的浓度。
(或加快空气流动)例: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炉内鼓入空气、炼钢时不断向炉内鼓入富O 2空气Fe 在纯O 2种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5、【爆炸】①原因: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
化学爆炸四要素:可燃物、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在有限的空间内。
②分类: 注意:锅炉的爆炸是因为炉内循环不畅通,使热量聚积,导致气体膨胀,达到锅炉无法承受的高压,最后产生爆炸。
属于物理变化引起的。
6、【灭火原理】(一条即可)①移除可燃物。
例:森林失火,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伐木,以形成隔离带②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例:高压水枪喷水灭火③隔绝空气(或O 2)。
例: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灭火器灭火7.【注意】: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例如镁条既可以在O 2中燃烧,也可以在N 2和CO 2中燃烧。
【实验探究题】1.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