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诗歌鉴赏 艺术手法 答题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78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设题方式:1 、 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 、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总结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明手法】(步骤一)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如何运用这种手法。
【阐运用】(步骤二)3、这种手法的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
【析效果】(步骤三)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技巧: 1 表达方式 2 修辞方法 3 表现手法 4 结构技巧(一)第一类:表达方式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是语文试卷中一道必考题,很多学生都在这道题上栽过跟头,但是诗歌鉴赏也不是特别难的题,应对它,也是有方法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诗歌鉴赏答题技巧1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设问方式: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信息;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拨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出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应答步骤:1、性格+身份2、分条列举出性格而后点明身份。
答题示例: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答:塑造了一个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请赏析这首诗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
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技巧一: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鉴赏技巧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诗歌鉴赏技巧三: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技巧四:炼字型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一)把握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 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1 、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
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
这些都能帮助考生答题。
2 、看作者,知人论世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
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
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理解其“豪放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因为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
3 、品局部,抓住关键高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提摄全篇,这其实正好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
上文已谈及,此不赘述。
4、看注释,破解难点高考试卷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命题者往往有意识的在诗歌后面给出一些注释。
一方面是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解释,一方面对诗歌所涉及的历史环境进行必要的说明。
对这些内容,学生们在做题时,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这往往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
5 、抓整体,全面参照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上文已谈)。
二抓尾联末句。
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
尾句(联 )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最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
三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怎样写的 )第一,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分析技巧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①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作品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引人共鸣。
直抒豪情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直抒愤世嫉俗之情:“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
”(清?诗丐《绝命诗》)直抒悲思愁绪:“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晚唐?罗隐《自遣》)直抒欢快喜悦之情:“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无名氏《四喜诗》)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明?文嘉《明日歌》。
②间接抒情(1)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诗人的心志。
(2)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理解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秋季课程·搭建体系,全面学习2021-2022学年度9月第 2 节授课内容诗歌鉴赏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解决问题诗歌鉴赏赏析题-艺术手法角度学生类别A1□A2☑B1□教学重难点古代诗歌鉴赏常考技巧类型的区别记忆与分析运用前序回顾诗歌鉴赏-意象意境鉴赏一.前序回顾二.课程引入秋季课程·搭建体系,全面学习三.基础知识基础概念分类要清——表达技巧题四类型通法要明——表达技巧题解题三步骤(一)准确分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重点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加以讲解。
(一)精准审题1.审题型。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型和暗考型。
(1)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2)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
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区间)。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
依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
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片)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指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
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
“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表达方式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动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绘声绘色绘形)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表现手法比兴、象征、烘托、对比、照应、联想、想象、用典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借代、排比、设问、反问等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说明:因各种版本对有些技巧的分类并不一致,例如,有的把动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托物言志等归入了表达方式,而有些图书则将其归入了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1一、明确意象,辨析意象的特征、冷暖色调、季节色彩、虚实动静等存在状态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
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歌描绘的是初春季节的景物。
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芳香浓郁: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青日和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春天的温暖,在溪边沙洲上静睡不动。
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色彩鲜明,生意勃发,流露出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的欢悦情怀。
而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写的是暮春之景。
前两句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又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无言而又独上,见出了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月如钩,缺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
无言独上是寂寞,梧桐深院是寂寞,锁清秋是寂寞,眼前一切都着上了冷落凄清的色彩,抒发出幽囚生活的愁苦。
牛峤《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
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描写边塞风物。
下阕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漫漫飞雪中乡关迷茫,戍楼之间回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愁人听来,真是如泣如诉。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答题总那么: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根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那么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那么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那么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那么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构造上答复〔即在构造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那么可按2的方式答复。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
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1、写景抒情类。
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察。
2、即事感怀类。
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
如咏物诗,那么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比照、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
这类诗,那么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比照、衬托、扬抑、挖苦〔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
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
喜用术语:豪迈、大方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衬托、渲染、比照、双关、挖苦等等〔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