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 格式:docx
  • 大小:20.04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产权性质趋同,国有化程度高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来说,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市场份额稳定,占据市场竞争垄断地位,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比较单一,国有化程度较高。而一个成熟的市场竞争必然是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展开,只有打破垄断格局,才能籍以提高银行业的效率效能。

(二)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以层级授权的方式作为经营管理和信息传递的纽带,以分支行作为资源配置中心来开展各项业务。由于层级设置复杂,使得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总行对可使用资源的掌握和调配能力严重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决策滞后、反应迟钝。即使总行能够及时下达决策指令,往往也缺失权威性,有令不行或者执行而不到位比比皆是。

(三)核心业务单一,经营范围较窄

与外国金融机构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业务品种单一、业务范围较窄,无法满足高端客户快捷、多样、高效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着重于大力拓展业务规模、扩充目标客户,应该说在业务数量上有了呈几何倍数的规模。近些年,虽然不少商业银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进行业务创新,例如挖潜私人银行业务市场、理财产品开发、建立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等,但是在深层次的衍生金融产品发掘方面受到人才和技术资源匮乏的限制,短期之内也很难获取显著成效。

(四)混业经营受限,市场资源割裂

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规定使商业银行面临风险集中的境况,这与全球商业银行混业和全能化发展的潮流是相悖的。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分业经营使其业务被限制在很窄的范围内,服务对象就难以跳出固定的框架范畴,而且分业经营直接导致金融市场资源的割裂,市场效率大大降低。

(五)不良资产巨大,金融安全堪忧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因历史原因产生的不良资产包袱是沉重的。尽管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扶持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对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剥离,平时商业银行也通过自身提取拨备准备对诸多不良资产进行了核销处置等,但是旧的不良资产尚未完全剥离,新的不良资产已开始不断生成。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虽然外部的一些体制性的因素,例如国有企业破产等,正在逐步减少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但是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却在加剧,并且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善,包括经济案件,也直接影响到不良资产的生成。正是出于银行内部监督控制不力以及外部信用制度缺失、经济体制转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既要承担违规经营的成本,又要承担经济大幅度波动的成本,而且还要间接承担宏观调控的成本。

(六)管理控制失效,风险防范不足

我国的商业银行因为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及时对利率、汇率或其他宏观政策变化引起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进行主动预警、精确定价和内在自我调节的机制,所以防范风险的能力有限,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也无法达到与外部经济环境有机融合的状态。伴随外部经济周期的变化,商业银行会因此积聚各种潜在的风险,甚而爆发不可逆转的危机。从内部体制分析,不论是体制建设还是技术能力都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对管理控制的不力,一方面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定价管理体系的缺失,使得银行管理控制能力以及定价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使用的管理会计系统与业务统计管理模块数据是割裂运行的,无法与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很难对客户、产品、部门、区域做到精准核算。事实上,我国对风险防范的金融

制度研究和衍生金融工具研究都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例如对市场风险的管理才刚刚开始,以市场价格计量的交易类账户的风险作为计量、监控对象,相关的会计、税收配套政策也未确立。而国际会计组织IASB和FASB已针对各种风险工具在全球金融机构中推广应用“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披露与列报”等约束条款,对我国已经上市和即将改制上市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的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都是极大的挑战。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一)商业银行体制自由化

商业银行体制自由化作为一种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金融市场自由化。主要是放宽有关税收限制或取消外汇管制,允许资金在国内及在各国间自由流动。二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自由化。主要体现为商业银行业务的多样化和一系列金融新业务的产生,出现了许多新的金融资产形式、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支付转帐媒介。

(二)金融服务网络化

金融服务网络化,其内涵有二:一是金融服务日益利用网络进行;二是银行客户网络化。科技手段的发展及在银行的应用,使商业银行的交易系统、清算系统、服务网络日新月异,银行经营的商品--货币由现金转向电子货币,传统的银行服务产品--存款、贷款和结算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惊人的发展和革命;随着电子化手段的发展,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作为二十世纪的新兴事物,在二十一世纪将产生革命性的结果,据美国商务部报告,电子商务正在以每 100 天1倍的速度增长,到 2002 年将达到 3000 亿美元的规模;国际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用户最多、影响最大的互联系统。与网络繁荣相适应并支撑网络繁荣的,是金融电子化及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二十一世纪,网络银行将以其拥有的广泛信息资源、独特运作方式,为金融业带来革命性变革,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网上消费、网上理财、网上储蓄、网上信贷、网上结算、网上保险等将成为未来银行市场竞争的热点。在国内,1999 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相继推出网上银行业务,网上银行将迫使银行业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战略、经营手段发生革命性变革。金融服务网络化的另一重要方面是银行客户的网络化,这一变革对银行业务及发展具有革命性:一是银行的客户--企业规模将不断扩张,且

更注重于与1-2家银行作为自己的长期合作伙伴,从而使银行客户具有网络化倾向;二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对银行服务的资金规模、服务品种要求较高,要求银行所有分支机构作为整个网络为其提供全面服务,从而使银行对客户的服务网络化;三是银行发展过程中将逐渐形成行业性和区域性关系客户,客户群逐渐网络化;四是银行产品营销的网络化将银行的客户群网络化。二十一世纪,银行业务扩张能力将取决于客户网络的发展能力。

(三)金融服务人性化

银行业务摆脱了客户与柜台人员面对金融服务人性化随着金融电子化和网络银行的发展,面的业务办理方式,而代之以电子屏幕和银行产品营销网络。有人据此认为金融服务将越来越趋向于非人性化。实际上,金融服务将更加人性化:一是对客户的人性化服务。客户将不再面对银行营业机构的员工整体,而是直接面对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银行的客户经理,一人进厂,全面服务;也可能是银行为企业提供的财务顾问,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投资、理财顾问服务;也可能是职业投资经理,为企业提供投资代理、委托服务。这是因为,市场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使一般企业和投资者专业知识、投资规模、时间和精力不足,网络银行与人性化服务并不排斥,相反在技术上可以相互促进,使其与客户的沟通效率和速度大大提高。通过人性化服务,促进与客户的相互了解,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使这些客户与银行形成长期依赖。目前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项目经理将是未来银行服务人性化的雏形。二是金融产品的人性化。随着社会资金、资源由国家、政府、企业向个人主体转移,金融产品将更多向个人倾斜,个人金融产品将异军突起,针对个人投资者的特色产品将大量涌现,金融产品个性化、多元化、居民化将成为未来社会的竞争焦点。

(四)银行机构集中化

银行的规模化经营以及科技手段的运用导致的经营管理手段的加强,一世纪的银行业将发生银行机构集中化的革命:一是银行机构日益大型化。在未来的金融市场竞争中,随着竞争的加剧,各银行为增强竞争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降低经营成本,必然向大型化、规模化扩展,以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的新的需求,提高技术创新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