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护理在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57.68 KB
- 文档页数:2
眼科学(中级)专业知识-试卷9(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B1型题(总题数:1,分数:8.00)A.金黄色葡萄球菌B.肺炎球菌C.摩-阿双杆菌D.单纯疱疹病毒E.带状疱疹病毒(分数:8.00)(1).睑腺炎的主要致病菌(分数:2.00)A. √B.C.D.E.解析:(2).溃疡性睑缘炎(分数:2.00)A. √B.C.D.E.解析:(3).眦部睑缘炎(分数:2.00)A.B.C. √D.E.解析:(4).热性疱疹性睑皮炎(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睑腺炎和溃疡性睑缘炎主要的致病菌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眦部睑缘炎的主要致病菌是摩-阿双杆菌,热性疱疹性睑皮炎的主要病原体是单纯疱疹病毒。
因此所选的答案分别是A、A、C和D。
二、 A3/A4型题(总题数:2,分数:10.00)男性新生儿,经产道分娩后3天,双眼睑红肿,畏光明显,结膜高度充血,不断分泌大量黏脓性分泌物,呈“脓漏眼”。
(分数:4.00)(1).此时首先要考虑的疾病是(分数:2.00)A.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结膜炎B.肺炎球菌性结膜炎C.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D.链球菌性结膜炎E.流感嗜血杆菌性结膜炎解析:(2).以下措施中不符合治疗原则的是(分数:2.00)A.冲洗结膜囊B.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C.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药膏D.包扎患眼,避免强光刺激√E.全身使用抗生素解析:解析:这是一道临床诊断和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性题目,从题干提供的信息,根据所学结膜炎章节中的内容进行分析,首先患儿经产道分娩,具备了被致病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条件,其次起病的潜伏期短,3天后出现症状,且体征重,同时大量黏脓性分泌物持续产生,表现为“脓漏眼”,均符合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因此第一问的正确答案为C。
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是重症急性结膜炎,因此在明确诊断后,应积极地给予治疗,冲洗结膜囊可减少分泌物和细菌,便于药物起效,局部滴用抗生素眼药水和眼膏可杀灭结膜囊的致病菌。
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23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术后视力恢复。
标签:视网膜脱离;手术;护理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脱离,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及渗出性三类[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比较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中老年人(不论有无近视)、高度近视、有家族史及眼外伤史、白内障手术后的人群。
有些人甚至无明显诱因也可发生视网膜脱离。
1982年Lena等[2]首次试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后临床上逐渐广泛运用这一手术方式治疗视网膜脱离,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解剖复位和视功能。
2012年5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了视网膜脱离患者28例,其中手术23例,对这23例患者提供了优质护理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3例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女8例,男15例,年龄18~62岁,其中眼外伤6例,高度近视10例,糖尿病7例。
全麻下行玻璃体切除术。
1.2 手术方法标准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切除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灶,做玻璃体后脱离。
对玻璃体后皮质仔细清除,寻找视网膜裂孔,气液交换,重水注入及内引流等至视网膜平伏。
视网膜裂孔及病变处行激光封闭。
依视网膜病变程度,视网膜裂口位置及大小,给予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或长效气体填充。
1.3 术前护理1.3.1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突然的视力骤降,心中一时难以接受,对手术抱有极大的期望,应针对患者的心理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手术目的及预后,帮助患者面对现实,配合手术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1.3.2 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将患者的常用物品按方便取用的原则放置,并协助患者的日常生活,解决患者生活上的顾虑。
术前充分散瞳,详细查明视网膜脱离区及裂孔。
病程短且视网膜下积液较多,不易查找裂孔时,应卧床休息,戴小孔眼镜,使眼球处于绝对安静状态,2~3 d后再检查眼底。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表3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对比3讨论青光眼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双眼或单眼的眼内压升高,且压力水平超过眼球耐受程度,导致患者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随着病情发展,可丧失视力。
经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眼内压,保护视神经,控制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等。
但是在手术治疗期间,患者易出现情绪激动、焦虑等情况,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其生活质量。
多项研究指出[8],临床护理路径的合理应用,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为护理制定计划,临床护理路径可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医护关系从原有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路径内容的指导下,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以给予正确指导,在融洽护患关系的同时,可转变护理人员的工作观念,提升工作成就感,增强工作积极性。
临床护理路径由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
临床护理路径中提倡的高效率、高质量、低费用,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及住院时间。
在孙银学者[9]的研究中,回顾性选取了107例青光眼手术患者,并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4例,通过研究发现,研究组的住院天数为(4.56±1.38)d,对照组为(7.47±2.26)d,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该次研究数据显示,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23±1.22)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7.66±1.33)d,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P<0.05)。
此外,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二者研究方向均具备一定相似性,但孙银学者的研究中着重于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分析,缺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合理安排住院时间的同时,可在相应时间段内完成检查、手术、护理等多项措施,使患者在有限时间内,运用医疗资源快速获得治疗及康复,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
眼科手术围手术期的管理眼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眼部疾病和改善视力。
在进行眼科手术之前,围手术期的管理非常重要,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眼科手术围手术期的管理的几个关键方面。
第一、眼科手术前的管理1.术前评估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测量眼压、检查角膜和眼底等。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2.术前准备是围手术期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手术前,患者通常需要停止使用某些药物,如抗凝血药物,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此外,患者还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如禁食和禁止使用化妆品等。
3.手术室环境的准备也是围手术期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手术室应该保持清洁和无菌,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医生和护士需要正确穿脱手术衣和佩戴手套,进行术前准备和消毒,并使用消毒灭菌的手术器械.4.麻醉的选择是眼科手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根据手术的类型和患者的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而全身麻醉可以使患者在手术期间处于无意识状态。
第二、眼科手术中的管理眼科手术中的管理是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眼科手术中的一些重要管理方面:1.麻醉管理: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情况,医生会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常用于眼科手术,可以通过眼药麻醉或局部麻醉注射来实现。
全身麻醉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被使用。
2.感染控制:手术室和手术器械必须保持清洁和无菌,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医生和护士需要正确佩戴手术衣和手套,并使用消毒剂清洁手术器械和设备。
患者的眼部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消毒和准备。
3.手术技术和仪器:眼科手术需要使用特定的手术技术和仪器。
医生必须熟悉这些技术和仪器的操作,并确保其正确使用和维护。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仔细操作,以避免损伤眼部结构。
4.监测和记录:在手术期间,医生和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眼部状况。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康焕君;辛柳青;贾金辰;刘芳【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年(卷),期】2023(43)2【摘要】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CP)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河北省眼科医院眼外伤科收治的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患者55例(55眼)作为研究对象。
取其中35例(35眼)患者作为观察组,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联合ECP+Ⅰ期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进行治疗;另20例(20眼)作为对照组,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人工晶状体悬吊联合其他抗青光眼手术。
对照组患者中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人工晶状体悬吊联合小梁切除术10例,联合引流物植入术7例,联合睫状体分离术3例。
术后1个月根据眼压降低情况评估手术效果,分析患者手术疗效、眼压、视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完全成功24眼,部分成功8眼,失败3眼,手术成功率为91.43%;对照组完全成功8眼,部分成功6眼,失败6眼,手术成功率为70.00%。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眼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力进步32眼(91.43%),无变化3眼(8.57%);术后观察组有26眼(74.29%)视力>0.1。
观察组患眼视力明显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联合ECP+Ⅰ期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操作较为简单,在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方面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眼压与视力,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4页(P147-150)【作者】康焕君;辛柳青;贾金辰;刘芳【作者单位】河北省眼科医院眼外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5.3【相关文献】1.内窥镜下激光睫状体光凝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2.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经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置入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4.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睫状体光凝术与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对比5.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眼挫伤继发青光眼临床分析作者:相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眼挫伤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及治疗。
方法对30例30眼我院眼挫伤后继发青光眼的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前房出血19例,前房角受挫7例,晶状体脱位4例,经治疗后,眼压控制正常,视力不同程度提高。
结论眼挫伤继发青光眼,要针对病因采用相对的治疗方法,是控制眼压,挽救视力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眼挫伤;青光眼;临床分析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15-02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均为单眼,入院时视力(矫正):光感者3眼,眼前手动—指数的7眼,0.1-0.3之间的、11眼,大于0.3的9眼。
眼压在25-39mmHg范围,高眼压发生于伤后1小时-1周之间。
1.2 病因眼挫伤中大多数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儿童的眼挫伤发生率为27%-48%,男性多见,男:女为34:1-13.1:1。
眼前段损伤多为体育运动和室内活动所致[1]。
交通车祸和生产事故以及打架斗殴也是主要的原因。
我院30例30眼中,前房出血为19例,前房角受挫为7例,晶状体脱位为4例。
1.3 治疗方法1.3.1 前房出血治疗的目的和原则是:制止初期出血;防止复发性出血;清除前房内的血液;控制继发性青光眼;治疗并发的创伤[2]。
常规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头位,使前房血液下沉,不安静的病人可给予肌注镇静剂。
同时给予患者应用止血药物和促进积血吸收的药物,如:口服云南白药、局部点用百力特眼药水等。
对高眼压患者可加用降眼压药物,包括噻吗心胺、阿法根、适力达等眼药水,必要时给予口服醋甲唑胺,静脉滴注甘露醇。
前房积血过多并有血凝块;眼压大于60mmHg持续48小时;眼压大于25mmHg前房积血时间超过5天的,应极时行前房穿刺冲洗术。
术后仍持续高眼压,并伴有小梁严重损伤,已危及视功能的前房出血,需联合小梁切除手术。
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许银霞;王胜良;贾亮;崔馨【摘要】目的探讨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依据21例(21只眼)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针对性地采用品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或囊袋植入及房角分离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术后眼压控制理想,随访6个月至半年,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或保持不变,16只眼视力提高,3只眼视力保持不变,2只眼视力因并发症轻度下降.结论充分认识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并与其它类型青光眼加以鉴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均可取得满意疗效.【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6(024)002【总页数】3页(P121-123)【关键词】晶状体不全脱位;青光眼;超声乳化术【作者】许银霞;王胜良;贾亮;崔馨【作者单位】472000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472000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眼科;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眼科【正文语种】中文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前房浅、高眼压,易与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表现相混淆,特别是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晶状体不全脱位比较隐匿时,更难与继发青光眼鉴别,容易造成误诊,一旦误诊,手术治疗方式亦随之改变,治疗效果差,增加患者痛苦,降低生活质量。
我院眼科于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21例(21只眼),现对其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21例(21只眼),男性8例(8只眼),女性13例(13只眼),年龄30~75岁,平均65岁。
围术期护理在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0-23T14:56:34.2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8期作者:黄俞梅
[导读] 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对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围术期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
用。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效果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为例,对其临床治疗及护理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60例。
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在39至76岁之间不等,平均为(56.7±6.4)岁,其中,左眼患者31例,右眼患者29例,患者眼压平均为(31.1±1.4)mmHg;对照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年龄在40至76岁之间不等,平均为(56.8±6.5)岁,其中,左眼患者32例,右眼患者28例,患者眼压平均为(31.2±1.3)mmHg。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症部位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临床治疗中,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手术准备以及病理知识健康教育、病情变化监测、术后并发症预防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包括:手术治疗前,使用纱布将患者双眼进行包扎,避免受到光线刺激或因眼球转动引起眼压增加等,嘱咐患者多闭眼休息,做好手术准备,同时对患者进行眼压以及体温等变化监测护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治疗期间与患者多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出现不良心理或情绪反应,及时给予疏导、消除,帮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疗的信心,鼓舞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手术麻醉实施过程中,注意通过聊天沟通方式,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减少对手术治疗的恐惧心理,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医师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多进食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常,同时注意营养补偿,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加快治疗恢复;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对患者进行卧床休息指导,嘱咐患者尽可能的减少头部活动,不要揉眼、挤眼,尽量减少咳嗽,以避免对创口恢复造成影响;此外,及时进行患者创口敷料更换,保持创口部位干燥整洁,并注意定期检查,避免发生感染等,影响患者恢复;最后,结合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注意进行疼痛注意力转移,并适当给予镇静治疗,避免应疼痛引起焦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病症恢复,同时,患者出院后还要嘱咐患者按时来医院复诊检查,一旦发生不适症状及时来医院就诊,对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以及恢复锻炼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作息,促进治疗恢复。
1.3疗效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
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满分设置100分,85分以上表示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3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或水肿等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13患者术后发生黄斑水肿以及切口渗漏或感染等不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此外,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下表1所示,为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3讨论
临床中,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晶状体发生脱位后,眼压受到影响忽然升高,导致继发青光眼可能性增加,从而引起患者疾病情况发生[1],对患者视力以及正常工作、生活等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由于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房角粘连以及瞳孔阻滞、房水流出受阻等症状反应,再加上患者疾病发生期间多合并有患眼玻璃体积血以及视网膜脱离、视神经损伤等症状[2],进行患者病症治疗需要多种手术联合或者多次手术治疗后,才可能痊愈,不仅对患者身体,同时容易对患者心理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因此,临床治疗中,为减少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同时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多需要根据手术需求对患者开展围术期护理,以加强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
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这一结果也充分表明,对晶状体脱位激发青光眼患者开展围术期护理,有利于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对于患者容易产生外源性刺激影响,造成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或者是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3],对患者病症治疗开展以及手术治疗后的积极恢复等,都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临床护理中,尤其是要重视患者心理的辅导与干预,从手术治疗必要性以及患者病理知识等层面,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与宣教开展,及时给予患者必要的鼓舞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总之,围术期护理在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中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鄢俊杰,陈晓,丁怡,肖艳霞.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03):573-574.
[2]李春梅.2种联合术式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0):3340-3341.
[3]苏亚丽,牛松涛,陈瑞合.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的手术治疗效果[J]. 眼科新进展,2012,32(07):673-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