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贾谊论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
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注]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超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选自苏轼《贾谊论》,有删改)[注]痛哭,贾谊《治安策》中有这样的话:“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贾谊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材料一:贾谊论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⅜才而至不熊什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一心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①,犹日:“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日:“夫子何为不修?”孟子日:“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纾郁闷,超然②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昼:地名,今山东临淄。
②耀然:超然远去的样子。
材料二: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
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弹冲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稗坠耳。
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
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
古诗贾谊论翻译赏析《贾谊论》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贾谊论》,出自《古文观止.卷十·宋文》,作者宋代苏轼.论述如何施展抱负才能的文章。
【原文】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hù)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xǐ)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ù)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贾谊论》阅读答案及翻译《贾谊论》阅读答案及翻译《贾谊论》〔宋〕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行:实施B.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去:到……去C.夫子何为不豫豫:高兴D.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得:投合1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犹且以不用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B.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C.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D.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用其才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在贾谊论中,首段即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一个人要有才能并不难,怎么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却是很难。
苏轼《贾谊论》与《汉书贾谊传》原文及译文赏析苏轼《贾谊论》与《汉书·贾谊传》(甲)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节选自苏轼《贾谊论》)(乙)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
文帝谦让未皇也。
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遂自投江而死。
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其辞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
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造话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
丽茸尊显兮,谗谀得志。
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谓随、夷溷兮,谓跖、蹯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锯。
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
斡弃周鼎,宝康瓠兮。
腾驾罢牛,骖蹇驴兮。
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已矣!国其莫吾知兮,子独壹(抑)郁其谁语?……”(节选自《汉书·贾谊传》)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庶几:或许可以,表希望B.夫子何为不豫豫:犹豫不定C.文帝谦让未皇也皇:通“遑”,闲暇D.独离此咎兮离:遭受,受到娆雪语文网2.下列各组选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A.申之以子夏既窈窕以寻壑B.三宿而后出昼而君幸于赵王C.乃草具其仪法度我至军中,公乃人D.子独壹郁其谁语其孰能讥之乎3.所选《汉书》中的材料,能直接说明苏轼“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观点的一项是BA.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B.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C.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D.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A.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B.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C.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D.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5.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苏轼贾谊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贾谊论》,出自《古文观止.卷十·宋文》,作者宋代苏轼.论述如何施 展抱负才能的文章. 原文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 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1]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 国,皆欲勉强扶持,庶(shù)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 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 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 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 “夫子何为不豫?” 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 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 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 (xǐ) 而授之文帝, 灌婴连兵数十万, 以决刘、 吕之雌雄, 又皆高帝之旧将, 此其君臣相得之分, 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 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 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 而唯吾之所欲为, 不过十年, 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 而遽 (jù) 为人“痛哭” 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 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 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 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苏轼贾谊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贾谊论》,出自《古文观止.卷十·宋文》,作者宋代苏轼.论述如何施展抱负才能的文章.原文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1]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shù)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xǐ)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jù)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苏轼《贾谊论》原文|译文|赏析《贾谊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文帝时期的政治家贾谊。
全文紧扣贾谊失意而终展开,对贾谊的人格特质进行了深入分析。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贾谊论》原文宋代: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导语】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凡的成就,就⼀种⽂体⾃⾝的发展⽽⾔,苏词的历史性贡献⼜超过了苏⽂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了全⾯的改⾰,提⾼了词的⽂学地位,使词从⾳乐的附属品转变为⼀种独⽴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向。
苏轼对词的变⾰,基于他诗词⼀体的词学观念和“⾃成⼀家”的创作主张。
下⾯是为⼤家带来的苏轼《贾谊论》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贾谊论 宋代:苏轼 ⾮才之难,所以⾃⽤者实难。
惜乎!贾⽣,王者之佐,⽽不能⾃⽤其才也。
夫君⼦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皆负可致之才,⽽卒不能⾏其万⼀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取也。
愚观贾⽣之论,如其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犹且以不⽤死。
然则是天下⽆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历试于天下,苟⾮⼤⽆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得⾏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夏。
君⼦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去齐,三宿⽽后出昼,犹⽈:“王其庶⼏召我。
”君⼦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夫⼦何为不豫?”孟⼦⽈:“⽅今天下,舍我其谁哉?⽽吾何为不豫?”君⼦之爱其⾝,如此其⾄也。
夫如此⽽不⽤,然后知天下果不⾜与有为,⽽可以⽆憾矣。
若贾⽣者,⾮汉⽂之不能⽤⽣,⽣之不能⽤汉⽂也。
夫绛侯亲握天⼦玺⽽授之⽂帝,灌婴连兵数⼗万,以决刘、吕之雌雄,⼜皆⾼帝之旧将,此其君⾂相得之分,岂特⽗⼦⾻⾁⼿⾜哉?贾⽣,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朝之间,尽弃其旧⽽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深交之,使天⼦不疑,⼤⾂不忌,然后举天下⽽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年,可以得志。
安有⽴谈之间,⽽遽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伤哭泣,⾄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不见⽤,则安知终不复⽤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残⾄此。
呜呼!贾⽣志⼤⽽量⼩,才有余⽽识不⾜也。
古文观止——贾谊论(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贾生:即贾谊。
汉代的儒者称为“生”,如贾生、董生。
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人。
《贾谊论》原文、译文及赏析全文紧扣着贾谊之失意而终,对贾谊的人格特质分析得非常深入,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剖析也令人信服,用这样的方式与坚定的语气来凸显贾谊的个性与强调“有所待”、“有所忍”的生命修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贾谊论》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贾谊论宋代: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苏轼《贾谊论》“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贾谊论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荀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再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①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赤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符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②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注】①趯然:超然远去的样子。
《贾谊论》文言文3篇《贾谊论》文言文3篇《贾谊论》文言文1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舜尧,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翻译: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把才能施展出来]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辅佐帝王的人才],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要达到长远的目标],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接负可致之才,而卒[最终]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
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因不被重要]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於天下;苟[只要]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希望]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离开]齐,三宿而後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大概]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高兴]?”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後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果真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绦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
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
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降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後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覆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後以自伤哭泣,至於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符坚得王猛於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
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以仅其所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