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前列腺炎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15.26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治疗前列腺炎【导读】中医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很常见的一种男性疾病,很多男人都会得这个病,这个病只要及时治疗就不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看看用中医如何治疗?中医治疗前列腺炎中医治疗前列腺炎确实很不错,因为没有副作用,而且还治根,那么中医治疗前列腺炎有什么方法呢?以下我就来为您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医治疗前列腺炎吧?中医治疗前列腺炎的方法:1、气滞瘀阻型的前列腺主要是患病的时间比较长,比较难治愈,症状就是小腹或者是会阴感觉不适,疼痛,尿道刺痛。
治疗以活血化换,理气导滞为原则。
常用复元活血汤加减。
2、前列腺炎属于湿热壅滞型的多是慢性前列腺炎的急性发作原因,治疗的方法主要以清热解毒为主,利湿渗浊为原则。
3、中气不足的类型的表现为小便清长或尿频但是不会痛,会阴胀痛,神疲乏力、没有食欲。
治疗的方法主要以补中益气、升清降浊为原则。
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4、肾阳虚损型的前列腺炎的表现为尿频,形寒肢冷、小腹会阴胀痛不适、早泄遗精、头昏头晕。
治疗以温补肾阳为原则。
常用桂附八味丸加减。
5、属于阴虚火旺的患者,主要的表现就是手淫过频或者是性生活过多,腰酸腿软、周身乏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这种类型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滋补肾阴为原则。
可以选择用六味地黄丸。
建议您还是需要到正规的医院做治疗,医生会根据您的需求为您做中医治疗的,愿您早日摆脱前列腺炎为您带来的困扰。
前列腺炎的症状前列腺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呢?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分类来看具体的症状:1、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突然,有寒战和高热,尿频、尿急、尿痛。
可发生排尿困难或急性尿潴留。
临床上往往伴发急性膀胱炎。
前列腺肿胀、压痛、局部温度升高,表面光滑,形成脓肿则有饱满或波动感。
2、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灼热。
排尿后和便后常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流出。
有时可有血精、会阴部疼痛、性功能障碍、精神神经症状。
前列腺呈饱满、增大、质软、轻度压痛。
病程长者,前列腺缩小、变硬、表面不完整,有小硬结。
前列腺炎按照病程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
对于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慢性前列腺炎西药抗生素已经产生耐药性,抗生素治疗治疗效果不理想,所以慢性前列腺炎多采取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主要是缓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合并有尿等待、尿线细无力、尿不净推荐服用有抑菌、抗炎、利尿和提高免疫力功效的中药利尿消炎丸对症治疗,疗效确切,纯中医治疗绿色安全无副作用,能避免后期复发,纯中医治疗价格相对较低,性价比高,是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理想的选择。
从中医角度看,急性前列腺炎属于热淋范围,慢性前列腺炎属于精浊、淋浊范围。
前列腺炎的中医治疗需要辨证施治。
对于湿热下注型,宜清利膀胱,导泄湿热;对于实热型,宜清热泻火,解毒利尿;对于气血瘀滞型,宜行气活血,解毒止痛;对于阴虚火动型,宜滋养肾阴,清泄相火;对于肾阳虚弱型,宜温肾固精。
前列腺炎中医辨证论治1.热毒壅盛型:多见于急性前列腺炎。
表现为持续高热,口渴喜冷饮,会阴部热痛,常向两侧股骨沟或药物放射,尿道灼热疼痛,小便淋漓涩痛,可见脓尿或血尿,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脉洪数,前列腺肿大,表面光滑,可有波动感,有明显触痛治法:泄热解毒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木通、泽泻、甘草、黄柏、生大黄、野菊花、败酱草2. 阴虚火旺型:多见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主要表现为小便频数,排尿灼热,遗精早泄,尿末滴白或有血精,头昏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前列腺体积不大,表明欠规则,质地偏硬,无压痛。
前列腺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或消失。
治法:滋阴清热知柏地黄汤: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知母、黄柏。
3. 湿热下注型:可见于各型慢性前列腺炎。
表现为小便短赤、浑浊、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滴白量多,会阴部胀痛,口苦而黏,大便黏腻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前列腺体积可有肿大,表面欠光滑,常有压痛。
前列腺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多,严重者成堆出现,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治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会比西医更加有效,现如今就有越来越多的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将专利中药利尿消炎丸视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那么中医究竟是如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分析一下。
中医治病讲究整体演绎和辩证论治,因此中医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会从患者的全身出发并结合患者体征的变化和疾病的外在表现来辩证施治。
中医从整体出发,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阴阳:一般疾病的发生,从中医角度看就是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胜偏衰的结果。
因此,促进身体阴阳的相对平衡,是身体恢复的根本基础。
2、调整脏腑功能: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在生理上是存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作用的,但在病理上也会相互影响。
因此,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使其功能协调,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调理气血关系:气血是各脏腑及其它组织功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气血各有其功能,又相互为用。
调理气血是以“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为原则,使它们的关系恢复协调。
中医从患者的体征和疾病的外在表现辩证施治: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胀、腹股沟痛及会阴坠胀等症状。
在中医看来患者出现的尿频、尿急、排尿不适等症状是中医“淋证”的表现,而对于患者出现的下腹胀、腹股沟痛及会阴坠涨的症状,中医则认为是由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不通则痛,此外加上西医检查发现有致病菌的存在,因此中医为了能够达到针对性治疗的效果,就要求药物必须具有利尿通淋、活血行气止痛和清热解毒的功效,而利尿消炎丸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正因为中医强调整体观、讲究辩证论治,才使得中药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也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患者的信赖。
冯世纶运用经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冯世纶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师承于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经方家胡希恕等人,四十余年来一直专注于经方研究。
曾在国内率先提出《伤寒论》是中医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著有《经方传真》、《张促景用方解析》、《中国汤液经方》等书,在运用经方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证处方常药简效速。
现将冯教授运用经方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简介如下。
冯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非特异性感染所致的慢性炎症,是20~40岁青壮年的常见病,具有起病缓慢、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的特点。
中医若能准确辨证论治,多有较好的疗效。
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或因纵欲不节或所愿不遂,气滞血瘀与相火灼伤精血,败精流注,而成精浊;或因体内湿热蕴积流注下焦或病后气弱阴虚,余邪引动下焦湿热,精室被扰;或因不洁性交,淫毒经生殖道逆行内侵,精室受犯,气机被遏,分清泌浊功能失调,精离其位,造成精浊等等。
冯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复杂,从独特的经方理论来看,临床辨证不是从病因病机推理,而是分析临床症状得出辨证,从所辨之证中方中测得病机。
前列腺炎的辨证亦是如此,即要详审其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从客观的症状来进行六经八纲辨证,也就明确了具体的病因病机,继而细拟方药,则疗效多能满意。
2、辨证施治2.1 猪苓汤方证适应症特点:小便不利,尿时尿道灼热或涩痛,口干思饮,心烦失眠等。
此证乍看是湿热下注,或肾阴虚相火旺,且黄柏、苦参、木通等苦寒清热利湿,又加以知母、地黄等滋阴补肾,则必致阳气、津伤而湿饮更盛。
冯师认为此为病久津血阴液虚而水湿盛,治疗唯有用甘淡渗湿、养血生津之法,才能使邪去正复。
药用:猪苓10g、茯苓15g、泽泻10g、阿胶10g、滑石12g。
2.2 桂枝龙骨牡蛎白薇附子汤合猪苓汤方证适应症特点:小便不利,欲尿不尽,尿后或大便时尿道有蛋清样粘液溢出,时伴见心悸、盗汗、眠差、遗精、早泄等,用肾气丸治疗常无效,而用苦寒药治疗后常加重。
前列腺炎中医辨证论治据统计,我国男性的前列腺炎患病率高达近50%,是一种病发率非常之高的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为尿频、尿急等排尿不适症状,会给人们带来非常大的困扰,而且由于前列腺炎病因复杂多样,病程较长,西医治疗一直反反复复,副作用不断,所以很多人都将希望放在了中医上,希望中医能够彻底治好前列腺炎。
那么,前列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有哪些呢?1、湿热下注型:湿热下注是产生前列腺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湿热止血,可以从外部侵入,也可以从内部产生。
外感湿热火毒,蕴结不散,湿热秽浊之邪下注;或者外阴不洁,包皮过长,藏污纳垢,或者房事不洁,湿热之邪从下窍侵淫,留于精室,清浊混淆,精离其位而成本病。
内生者可由嗜食肥甘酒酪和辛辣之品,积湿生热,下注膀胱,导致本病的发生,多以小便淋涩疼痛,小腹拘急,会阴部胀痛,尿道口滴白浊液,舌苔黄腻,脉滑数为主要表现症状,调理:宜清热利湿,方选八正散加减调治: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栀子,大黄,甘草。
2、气滞血瘀型:湿热之邪长期不得清利,相火久遏不泄,精道败精瘀阻;或由情志不调,抑郁伤肝,肝失疏泄;气血流行不畅,经脉受阻,气血瘀滞;或由感受寒邪,与血博结,厥阴之络受损,气滞血瘀,运行不畅,故而发生本病,常见症状为小便涩滞会阴及小腹下坠胀痛,前列腺肿大坚硬,舌紫暗,脉弦涩。
调理: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调治:桃仁,红花,当归,小茴香,川楝子,乌药,赤芍,泽兰,蒲公英。
3、阴虚火旺型:房事过度,或忍精不泄,酒色劳倦,劳伤精气,以致肾精亏损,相火妄动;久病伤肾或素体阴虚,水火失济,阴虚火旺,扰动精室,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会有尿道口常有白浊、会阴坠胀,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出现。
调理:宜滋肝肾,清泄相火。
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调治:知母,黄柏,土地黄,泽泻,丹皮,茯苓,制首乌,黄精,白藤,丹参。
4、脾虚湿盛型:脾肾素虚,或病久伤及脾肾,脾主升清,肾主封藏,脾气虚则湿愈难化,肾气虚则精易下泄,以至升清降浊功能失常,清浊不分,湿浊下流而发生本病,症见小便流浊,面色不华,肢体困倦,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虚。
中医是怎么治疗前列腺炎的*导读:前列腺炎男科常见疾病,是一种多发病,像感冒一样多发于男性朋友,前列腺炎会严重影响男性生殖健康,严重会导致男性不育,下面看下中医是怎么治疗前列腺炎的。
……中医是怎么治疗前列腺炎的,前列腺炎男科常见疾病,是一种多发病,像感冒一样多发于男性朋友,前列腺炎会严重影响男性生殖健康,严重会导致男性不育,下面看下中医是怎么治疗前列腺炎的:中医是怎么治疗前列腺炎的内治即口服中草药治疗法,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一般将慢性前列腺炎分为五型:1、湿热壅滞型多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渗浊为原则。
如热偏重,则以八正散加减治疗;若湿偏重,则用八正散加榆白皮、冬葵子等。
如湿热并重,则以三妙丸合碧玉散加减治疗。
也可用八正合剂。
不过,上述清热利湿之剂不宜久服重用,以免损伤脾胃,伤阴伤津。
2、阴虚火旺型表现为手淫过频、房劳过度、腰酸腿软、周身乏力、五心烦热、尿末滴白、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治疗以滋补肾阴为原则。
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3、肾阳虚损型表现为尿频,尿道滴白、形寒肢冷、小腹会阴胀痛不适、阴囊湿冷、早泄遗精、头昏头晕。
治疗以温补肾阳为原则。
常用桂附八味丸加减。
4、气滞瘀阻型为病程长,经久难愈的患者。
表现为小腹、会阴、腰骶不适,疼痛,尿道刺痛。
治疗以活血化淤,理气导滞为原则。
常用复元活血汤加减.5、中气不足型表现为小便清长或尿频而不痛,尿末滴白,会阴胀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食不香。
治疗以补中益气、升清降浊为原则。
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外治为非口服药物的治疗方法,常为中药内服的辅助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1、针刺疗法常用穴位有两组。
第一组有关元、膀胱俞、合谷穴;第二组为中极、肾俞、尺泽穴。
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十次为一疗程。
针刺这些穴位有补肾利水、理气活血之功效。
治疗时以中强度刺激,采用提插捻转手法。
针刺关元、中极穴时以患者阴茎头或尿道口出现酸胀感为好.2、灸法对肾阳虚型选灸肾俞、三阴交等穴位;对中气不足型选灸脾俞、肾俞、足三里、气海等穴位;对气滞淤阻型选灸血海、气海、阳陵泉等穴位。
古传中医里对治前列腺炎的简单方法...
古传中医里对治前列腺炎的简单方法
其一是简单的“和于术数”的“九九还阳术”。
口诀:一兜二兜,左右换手。
九九之数,真元不走。
具体方法:右手放于肚脐顺时针揉圈,左手托起阴囊并摩、揉会阴81次。
换手再做81次(同样顺时针)。
稍微复杂点的“呼吸导引术”。
具体做法:站坐卧均可,全身放松,安神,左手贴着肚脐,右手贴在左手背上,自然呼吸,想着肚脐内有一温热的“气”,这股气在手掌带动下顺时针转24圈,再逆时针转24圈,这样顺、逆各24圈后,引气入会阴穴,等到会阴有温热、跳动等气感时,再把气收回肚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导语: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它的病情较为复杂,且治疗后容易复发。
在中医领域,治疗男性慢性前列腺炎主要是分型治疗,根据不同的类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它的病情较为复杂,且治疗后容易复发。
在中医领域,治疗男性慢性前列腺炎主要是分型治疗,根据不同的类型的前列腺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一:分型治疗1:湿热型可见发病急,会阴及小腹胀痛、抽痛,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宜清热除湿,理气活血。
常用方药为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 黄柏10g 山栀子10g 车前子10g 木通10g 川楝子10g 赤芍10g 丹皮10g 茯苓10g 生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
2:气滞血瘀型病程较长,以疼痛为主,牵掣小腹和睾丸疼痛。
治疗宜活血化瘀。
常用的处方为:丹参30g 赤芍10g 红花10g 王不留行10g 乳香10g 没药10g 青皮10g 川楝子10g 小茴香10g 水煎服,每日1剂。
3:肾气亏虚型见于慢性前列腺炎。
有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及阳痿早泄等症状。
治疗宜滋补肝肾。
常用的药物为:黄柏10g 知母10g 生熟地各10g 山药30g 山萸肉10g 茯苓20g 泽泻10g 王不留行10g 丹皮10g 川楝子10g 水煎服,每日1剂。
如有肾阳虚的情况,可加入制附子10g,蛇床子 20g,仙灵脾10g。
二:中医偏方1:知母车前子治慢性前列腺炎【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偏方组成】知母12克,车前子12克,柴胡12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前列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精室(前列腺炎)<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属淋症,慢性前列腺炎以尿道口凉白色分泌物,轻度尿频或尿道灼痛,少腹,会阴,搞完,胀痛不适,腰骶部疼痛为主的主要症状,属于精浊,白浊,膏淋等范畴,中老年人肾气渐虚,下元不固,复因湿热浊邪蕴结下焦,气血瘀堵不畅而发病。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病因病机1.<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湿热下注,在前列腺疾病初起,急性期较为突出,外界气候,比如夏天湿热也会影响人体内部的环境,产生各种疾病,出现血尿。
前列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一、前列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导读:前列腺炎是指各种因素导致前列腺急性或慢性的炎症,是中医男科学领域的常见病【概述】前列腺炎是指各种因素导致前列腺急性或慢性的炎症,是中医男科学领域的常见病,青壮年、老年皆可罹病。
其特点是起病缓慢,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属中医学“淋证”、“尿浊”等病症范畴。
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腰骶部疼痛,乏力,泌尿系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尿混浊,尿后滴白,(尿道口有白色黏液溢出,尤以大便之后),严重者伴生殖系症状,如阳萎、早泄、遗精、滑精、性欲减退、神疲乏力等。
疼痛症状,如会阴部胀痛,坠痛,腰骶部疼痛,下腹部疼痛,睾丸胀坠痛。
诊断主要依据为直肠指诊;指检时,前列腺,腺体略增大,质地软硬不一、压痛明显,表面欠光滑,前列腺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HEE(白细胞)大于10个以上;或查见脓细胞磷脂小体极少或无;前列腺液细菌培养检出致病菌者。
【病因病机】前列腺炎属中医淋证,尿浊范畴。
本病多因过食醇酒厚味,生活起居不慎,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蕴,下注膀胱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下焦湿热表现,由于肝失条达,气血失和,经脉不利,膀胱气化失司,而致水液运行失常。
急性期以实证为,,,多。
若急性前列腺炎日久失治,或因房劳不节,忍精不泄,或有手淫恶习,劳伤肾精,而转成慢性者,多属肾阴耗伤,阴损及阳亦可导致命门火衰。
【辨证论治】本病初起以清热利湿为主,后期则以滋补肾阴或温补肾阳为主,亦须兼顾肝脾。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辨治、分急性和慢性辨治。
(一)分型辨治1.湿热型症状:可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尿道灼热不适,终末尿混浊,或大便努挣后尿道有较多乳白色分泌物流出,甚或流出脓性分泌物。
或伴血尿,小腹或会阴部酸胀掣痛,或有烧灼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利湿热,化浊解毒。
方药:方取八正散合三妙丸加减。
处方:忍冬藤30克,川萆薢15克,扁蓄瞿麦各15克,蒲公英。
败酱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0克,川牛膝15克,木通10克,甘草8克。
传统中医疗法治疗前列腺炎的实践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的疾病之一,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前列腺炎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前列腺炎方面的实践经验,并探讨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一、中医病因辨析传统中医疗法治疗前列腺炎首先需要进行病因辨析。
中医认为前列腺炎多由湿热瘀滞、肾气亏损等因素引起。
湿热瘀滞主要表现为尿道灼热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
肾气亏损则表现为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症状、观察舌苔、脉象等,中医医生可以辨析出具体的病因。
二、中医治疗1. 清热利湿:根据湿热瘀滞的病因,中医通常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茵陈蒿汤、龙胆石斛汤等,这些药物可以清热解毒、祛湿利尿,起到缓解患者症状的作用。
2. 补益肾气:对于肾气亏损引起的前列腺炎,中医治疗注重补益肾气。
常用的中药有六味地黄丸、当归四物汤等,这些药物可以滋养肾脏、壮阳补气,改善患者的性功能和提高免疫力。
3. 推拿按摩:中医治疗前列腺炎还注重通过推拿按摩来调理患者的身体。
适当的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有助于缓解前列腺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三、实践效果传统中医疗法治疗前列腺炎的实践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疗效。
许多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中医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适用性分析传统中医疗法治疗前列腺炎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这种治疗方法注重整体调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而且传统中医疗法是一种温和的治疗方式,相对较少产生副作用。
对于一些长期使用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中医治疗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然而,传统中医疗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中医治疗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时间,因为中药治疗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
其次,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前列腺炎方面的科学性和标准化尚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验证。
中医辨证要点
1.抓住病机特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湿热为病,腺体瘀浊阻滞,腺液排泄不畅。
故治疗过程中需紧紧围绕瘀浊阻滞这一特点来辨证用药,无论何证都要选用祛瘀排浊之品,如穿山甲、皂角刺、天花粉、败酱草、薏苡仁、冬瓜仁、浙贝母、石菖蒲等。
2.注重局部辨证辨证过程中除全身整体辨证外,还要注重前列腺指检及各种理化检查的局部辨证。
湿热证者,前列腺多肿大,可有灼热感,白细胞多有成堆;瘀血证者,前列腺质地偏硬,可有结节但结节光滑,EPS按出较困难,可见红细胞,卵磷脂小体减少明显。
3.分清寒热虚实湿热为病,常易阻遏阳气和伤阴、伤阳,故治疗时需分清寒热虚实。
湿热阻遏阳气者,临床除见湿热证外,还有会阴、睾丸、下腹部畏寒怕风感;湿偏胜易伤阳,而见足心凉、大便溏或全身怕冷等阳虚症状;热偏胜易伤阴,而感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口干等阴虚症状。
中医论治
1.总的治疗原则清利湿热,祛瘀排浊是本病的治疗原则。
临床治疗,可根据辨证情况,或以清热利湿为主,或以活血祛瘀为主,或偏于排泄为主。
病程日久,还可出现寒热错杂之象。
或伤于阴,或伤于阳,治疗需寒热之品并投,伤阴加二至丸,伤阳加附、桂等。
2.辨证论治
(1)湿热证
①临床表现本型病程较短。
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有余沥,小便有灼热感,尿黄赤,会阴部、肛门、后尿道坠胀不适或疼痛,排尿终末或大便时尿道口有乳白色分泌物,伴口苦口干,肛门灼热,大便或干或溏。
前列腺略肿大,有压痛,多有热感;EPS镜检,白细胞多有成堆现象,或满视野,卵磷脂小体减少可不明显;EPS细菌培养阳性率高。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稍数。
②证候分析湿热为病,排出物及分泌物多且滞涩而不畅。
故湿热之邪留滞前列腺,前列腺液分泌较多且排泄不畅,见排尿终末或大便时尿道口常有乳白色分泌物。
前列腺导管直接于前列腺尿道底精阜两侧,与后尿道相通,湿热波及尿道,则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感及排尿不尽等症状;前列腺与直肠毗邻,湿热波及直肠则出现肛门坠胀不适或疼痛、灼热感等直肠刺激征;湿热入络,阻碍气血,故见前列腺略肿大、压痛,且有发热感。
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溏滞,舌苔黄腻,脉弦滑稍数,是湿热常见之象。
③治法清热解毒,祛湿排浊。
④方药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方取黄柏清热解毒燥湿;萆薢、车前子清利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一测血压眼部检查湿热;石菖蒲祛湿排浊;丹参凉血活血。
加虎杖、败酱草、红藤、金银花清热解毒、活血消痈之品,有助前列腺湿热清、气血通;土茯苓、瞿麦清热解毒、利水渗湿之品,有助于尿道湿热去而不流注前列腺,且前列腺湿热亦有去路,即从尿道去之。
大便干者,配大黄;刺痛明显者,加桃仁、赤芍、穿山甲等祛瘀之品;口干者,合天花粉,既可养阴生津,又可祛瘀排浊。
以上药物一般用量为:黄柏12克,萆薢15克,车前子15克,石菖蒲12克,丹参15克,虎杖12克,败酱草15克,红藤15 克,金银花15克,瞿麦15克,大黄6~9克,桃仁15克,赤芍12克,穿山甲15克,天花粉15克。
(2)瘀血证
①临床表现本型病程较长,接受过前列腺注射治疗史者多见。
疼痛明显,常见会阴部、后尿道刺痛,痛引睾丸、阴茎、腹股沟或小腹,尿频,排尿不适,尿有余沥,排尿时尿道刺痛,尿道口乳白色分泌物反不常见,性生活次数常因疼痛而减少(主要是射精疼痛)。
伴忧愁思虑,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精神抑郁症。
前列腺触摸质地偏硬,大小正常或偏小,或有结节,但结节光滑;EPS较难按出,镜检白细胞可出现成堆,但不似湿热型大量成堆,亦可见红细
胞,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
舌质偏暗,脉弦涩。
②证候分析前列腺湿热久郁不清,入络不散而血络不通,瘀血阻滞,故前列腺质地偏硬,甚则出现结节。
瘀血阻滞,不通则痛,出现会阴部、后尿道刺痛,痛引睾丸、阴茎、腹股沟或小腹,排尿时尿道刺痛;性生活亦因前列腺瘀血阻滞,射精收缩不利而疼痛。
前列腺由于血脉瘀滞,腺液分泌减少且腺管排泄不畅,故尿道口乳白色分泌物反不常见,EPS较难按出。
由于前列腺部位疼痛不解,导致患者烦躁不安,忧愁思虑,失眠多梦。
瘀阻络伤,EPS镜检常可见红细胞,舌质偏暗,脉弦涩,为瘀血之舌脉。
③治法祛瘀排浊,软坚散结。
④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
大黄(多用熟大黄)、穿山甲、桃仁、红花、当归祛瘀通络、软坚散结,且穿山甲有排浊之功;为加强排泄之力,恢复腺体分泌功能,加冬瓜仁、浙贝母、红藤、败酱草,并有清解毒的作用;柴胡引诸药入肝经,疏肝解郁,天花粉清瘀热、排浊。
前列腺结节者,合桂枝茯苓丸加水蛭、莪术破瘀消坚;刺痛明显者,加三七粉;尿道刺痛明显者,加琥珀粉;精神抑郁症者,加龙骨、牡蛎,或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交替服用,或适当服用羚羊角粉。
以上药物一般用量为:大黄6~9克,穿山甲15克,桃仁15克,红花9克,当归15克,冬瓜仁20克,浙贝母9克,红藤15克,败酱草15克,柴胡9克,天花粉15克,水蛭6克,莪术12克,三七粉3克,琥珀粉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羚羊角粉0.6克。
(3)寒热错杂证
①临床表现本型病程长,常达数月或数年,尿道不适、尿频、尿有余沥,会阴部、睾丸不舒或疼痛,疼痛有时游走不定,或在小腹、少腹,或在腰背、骶部。
伴腰膝酸软,下腹部、会阴、睾丸怕冷,足心发凉,或手足心发热,潮热盗汗,口干;遗精,性欲减退,阳痿,早泄。
全身乏力,精神不振,忧愁思虑,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健忘,甚则恐惧、自卑、愤怒,严重者自杀倾向;大便或干或溏,小便时清时黄。
前列腺触诊正常或偏大、偏小、偏硬,EPS 按取时易时难,镜检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白细胞时多时少,反复不定,舌质偏暗,脉弦细或细数。
②证候分析本型症状复杂,既有寒证又有热证,既有阴虚证又有阳虚证,且精神抑郁症明显。
这些症状时有时无,临床辨证需抓住病机特点。
湿热阻遏阳气,则见睾丸、会阴、下腹部怕冷;伤阳,则足心发凉、大便溏;伤阴,则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口干;尿频、尿有余沥、排尿不适仍湿热未清之象;疼痛游走不定是瘀阻气滞不畅之症;精神抑郁、性功能障碍皆是病程日久,前列腺炎症状未改善所带来的一系列忧郁伤神症状。
舌质偏暗,脉弦细或细数是病程日久之舌脉。
③治法寒热并用,祛瘀排浊。
④方药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
方用薏苡仁利湿排浊,附子通阳化气,败酱草清热解毒、祛瘀排浊。
加金银花、蒲公英、土茯苓、丹参、赤芍、当归、鸡血藤清热解毒、养血活血;冬瓜仁、穿山甲祛瘀排浊。
阴虚者,合二至丸;阳虚者,加桂枝、附子温补命门、通血脉;疼痛明显者,合复元活血汤或加三七粉;精神抑郁症者,急则治其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百合地黄汤、厚朴半夏汤、甘麦大枣汤、甘麦大枣汤、四逆散等辨证化裁,待精神抑郁症缓解后,再治前列腺炎。
以上药物一般用量为:薏苡仁20克,附子10克,败酱草20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20克,土茯苓20克,丹参15克,赤芍12克,当归12克,鸡血藤15克,冬瓜仁20克,穿山甲15克,二至丸18克,桂枝10克,附子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