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和1875年宪法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6
(封面)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建立
1870年的法国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1年经普选选出的国民议会承担起制定新宪法的任务。
经过议会内部一系列的激烈斗争,1875年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
(1)行政权:根据1875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行政权由总统和部长行使。
总统经国民议会选举产生,除叛国罪之外,议会不得强迫总统辞职,总统在政治上不对任何人负责。
总统负责法律的执行,并拥有为此目的颁布法令的权力。
总统还可以任命一切文职及军事官员。
部长由总统进行任免。
同时设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部长会议,由总统主持。
(2)立法权:立法权方面采取了两院制,包括众议院和参议院。
参议院的主要作用是成为众议院和行政权的制衡力量。
参议院与众议院共同行使立法权。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出台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
①共和派掌握实权;
②共和体制的最终确立;
③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④随着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上升,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三民主政治的扩展课标分析●课标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法兰西与德意志是欧洲大陆的两个重要国家,随着这两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别讲述了法国与德国代议制的确立,两部分是并列关系。
具体的内容安排则是分别从两部宪法的背景、内容和评价三大方面讲述的。
最后,教材通过英、美、法和德四国代议制的确立概况,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进行了总结。
●学情分析由于法兰西、德意志代议制确立过程是艰难曲折的,特别是法国大革命过程中,政权更迭频繁。
所以学习中学生容易感到头绪烦多,应注意理清线索,搭建知识框架。
最后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总结,应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能力有待培养。
●教学建议1.教法:启发引导法2.学法:(1)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基本内容。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3.比较两部宪法出台的背景,内容,找出异同点,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参照,认识法国、德国法治化的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分析材料。
2.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结合法德两国在当时的国内形势、阶级力量的对比以及当时欧洲的民主思潮等多方面因素去探寻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历史渊源,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学习过程由简单记忆到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法兰西共和历程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学习法国人民为进步事业勇于斗争的精神。
2.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并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的民主实践中去,正确积极地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历史简介法兰西第三帝国实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第二帝国因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镇压后而建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历史简介,供大家阅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历史简介1852年,拿破仑三世跟随他的叔叔拿破仑一世的脚步,成为法国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但由于德国的崛起,改变了欧洲的势力平衡,第二帝国只维持了18年。
普鲁士总理俾斯麦,带领普鲁士成为德意志地区的领导者。
为了激起德意志地区的民族情绪而成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俾斯麦借由埃姆斯密电事件,使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于1870年引发了普法战争。
1870年9月色当会战后,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9月4日,法国国内发生政变,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拿破仑三世政权倒台后,大部分的法国人及占大多数的国民议会倾向实行君主立宪制,因而出现两派王位继承者。
正统派(Legitimists)倾向支持查理十世的后裔-亨利(Henri,ComtedeChambord),别名亨利五世。
而奥尔良派(Orléanists)则支持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ofFrance)的后裔-路易·菲利普。
1871年,正统派和奥尔良派达成共识,由亨利就任国王而路易·菲利普为其继承人,亨利本身并不想实行君主立宪制,而倾向效法其祖父查理十世实行的半君主专制。
甚至,他拒绝采用象征法国大革命及七月革命的三色旗来代表法国。
在想恢复君主立宪的同时,法国人却不想放弃三色旗。
而后,较倾向自由思想的路易·菲利普继位。
1870年9月4日巴黎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宣布建立共和国,史称第三共和国。
新政权开始时,由资产阶级共和派与保王派联合组成国防政府。
1871年1月28日国防政府与德意志帝国签订停战协定。
2月选出由保王党人占绝大多数的国民议会,L.-A.梯也尔被选为政府首脑,后任总统。
令人烦恼的法国共和政体[ 2012-2-15 7:33:00 | By: 陈登鹏的博客]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议会制还是总统制的争论较多,各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对此知识点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有教材采模糊说,只说是共和政体,不再细分,比如人教版和人民版。
有明确指出是议会制共和政体,比如岳麓版必修一《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一课,对于第三共和国政体这样叙述:“按照宪法,第三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
在实践中,由于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
……法国实际上成为议会制共和国。
”大象版也认为应是议会制。
该教材尽管没有明确提出,但在《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的“学术窗口”介绍第五共和国的半总统制时写道:“后来,法国的政治制度又有新的发展,1958年建立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的政治制度,既不是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国,也不是原来的法兰西第三和第四共和国时期的议会制共和国,而是介于总统制和议会制之间的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有人也称它为半议会制半总统制。
”从这段叙述来看,该教材实际上对第三共和国持议会制政体的观点。
不过,在目前的四种版本教材中尚未见到持总统制共和政体的观点,但一些辅导资料却别出心裁,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明确表述为总统制,比如笔者手中的一本复习资料就是如此。
所以,尽管已有论者对此做过探讨和阐述,鉴于仍然存在错误认识,笔者认为还有进一步讨论和梳理的必要。
一、政体和政体的类型划分1、政体是什么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以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统治。
在我国,人民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力即采取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来行使国家权力呢?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从而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一般认为,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的政体基本表现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包括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节选)[ 2011-10-26 21:12:00 | By: 通通是宝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简介:由1875年通过的3个宪法性文件——即《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组成,是法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并非系统完整的宪法典的宪法,也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1875-1940年)的一部宪法。
它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议会又对该宪法做了若干修改和补充,从而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1875年2月25日通过)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众议院依选举法规定的条件、用普选方式选出,参议院的组成、选举方式和职权将由一项特别法规定。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
第三条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
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总统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
总统统率武装部队。
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
总统主持国家典礼;接受外国的公使和大使。
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第四条自本法颁行之日起,如国家参事职位出现空缺,共和国总统得在内阁会议上任命从事日常事务的国家参事。
以此方式任命的国家参事,只能由在内阁会议上宣布的法令罢免。
……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在这种情况下,应在三个月的期限内召集选民团进行新的选举。
第六条各部部长,关于政府的一般政策对两院负连带责任,关于他们的个人行为则负个别责任。
第七条共和国总统如因死亡或其他原因出缺,两院须立即联合选举新总统。
在此期间,内阁将被授予行政权。
第八条两院有权根据各自依绝对多数票分别作出的决议,或自动地、或经共和国总统之要求,宣布有必要修改宪法。
当两院都作出这一决议后,两院将组成着手修改宪法的国民议会。
典型剖析一票共和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法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即1875年宪法),共和政体得以最终确立。
1875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实施达65年之久,是法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并非系统完整的宪法典的宪法。
1.法兰西共和国之路如此艰难的原因(1)内因:第一,法国的封建势力强大,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
在这78年间,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共和派和帝制派之间斗争不断。
第二,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缺乏威信,引起人民不满。
第三,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传统还很浓厚。
第四,由于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致使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法国同一时期的大资产阶级与金融贵族的力量比较强大,所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相当不易。
(2)外因:周边国家都是君主制,法国率先废除君主制,必然遭到反对,甚至外来武装干涉。
2.1875年宪法的进步性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帝制的道路,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它是工业革命完成后的必然结果,符合时代的潮流,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1875年宪法的局限性宪法中规定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法国共和政体没有因为1875年宪法的颁布而巩固,为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人士还需进行长期顽强的斗争。
4.“一票共和”长寿的原因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中潜入的共和国”,甚至有人预言她会很快夭折。
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历史上存在了70年,称为法国最“长寿”的共和国。
其主要原因有:(1)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
(2)法国人民包括资产阶级为民主共和而进行的不懈的斗争。
(3)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典型例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
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2007年第6期No.6,2007历史教学(中学版)HistoryTeaching总第528期SumNo.528三本教材引发的思考——我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鼋产拳(山东临沐一中,山东临沐276700)从事高中新课改教学已两年有余,新教材出现的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令人关注和思考。
在这里我要探讨的问题是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是总统制还是议会制?人教版历史必修1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意即总统不仅仅是国家元首还是政府首脑。
而人教版选修2讲述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时说:“宪法规定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总理由总统任命在议会两院获得多数支持的政党领袖担任,由内阁总理组织内阁。
”很明显,是行政权力归总理领导的责任内阁,和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颇为相似。
同一内容,两本书的不同观点引起了我的关注。
岳麓版历史必修I则写道:“经过几番激烈的斗争,在1875年1月,国民议会终于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
”人教版历史必修1和岳麓版历史必修I观点基本一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总统制,总统掌握行政实权;而入教版选修2则明确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议会制,即国家行政实权归总理领导的责任内阁。
矛盾的焦点就在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到底是议会制还是总统制?要弄懂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清政体中议会制和总统制的区别;其次,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查阅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原文,依据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得出结论;最后考察一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到1940年政治实践(主要是1875--1940年),检验结论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政体是政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管理国家。
当今世界,政体主要分为两种——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又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前者如1871一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和1889--1945年的日本帝国;后者如当今的英国。
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和1875年宪法(2011-08-20 16:14:32)转载▼标签:杂谈关键词:政体国家元首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责任内阁制新一轮课改2004年从山东、吉林等省开始后,河南省于2008年也加入了行列中,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和知识的扩展,师生们在教学中不断遇到一些新问题。
一些教师或在刊物上和博客里发表文章,或在网络论坛中交流: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是议会制还是总统制?如:山东省临沭县第一中学的曹广举老师在《三本教材引发的思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一文中对此问题作了探究,文章发表在《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第6期上。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的郭金柱老师在《试论1875年的法国政体》一文中也试图说明此问题。
然而,遗憾的是,他们无论是从教材进行分析,还是从政治学的基本原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以及1875年——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最后得出结论,都有不能令人信服之处。
还有网友提问:(2010-08-05 18:08:1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第47页本课要旨中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课本没有交待清楚,许多同学有疑问。
这些问题也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和继续探索。
笔者查阅了目前发行的人教版、人民版、大象版、岳麓版教材,四种教材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的介绍言辞出入比较大。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45页明确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后,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终于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只是指明共和制政体,而没有说明是议会制还是总统制。
而人教2007年3月第2版选修2第五单元第3课第69-70页在“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一目中写到:“宪法规定法国的议会实行两院制,下议院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上议院实行间接选举;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共同选出,拥有统帅军队、任命文武官员,宣布特赦等大权。
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总理由总统任命在议会两院获得多数支持的政党领袖担任,由内阁总理组织内阁”。
也没有明确指出是议会制还是总统制。
岳麓2008年版《历史必修1》第37页写道:“1875年,议会陆续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1875年宪法的主要规定1.参议院……(省略的为与其它版本相同的内容,下同),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
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按照宪法,第三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
在实践中,由于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
除第一年外,总统再也没有行使解散议会的权力。
法国实际上成为议会制共和国。
”由此,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可明确概括为:共和制---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 议会制共和国。
大象2004年版《历史必修1》第148页写道:“内阁起初由总统任命组成,后来改由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它对议会(参议院)负责。
”“这部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
”“甚至没有指明国家政治体制的条文。
”在“学术窗口”中介绍“法国半总统制”时讲到:“1958年建立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的政治制度,既不是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国,也不是原来的法兰西第三和第四共和国时期的议会制共和国……指出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的发展变化,以“学术观点”的形式介绍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议会制共和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到底是共和制,还是总统制,还是议会制,还是……?我又参考了《法国通史》⑴等资料。
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和1875年宪法的产生,兼答“为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1870年9月1日,法兰西第二帝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
9月3日晚,一批巴黎市民率先自发走向街头,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废黜被俘的、应对战败负责的皇帝,实行共和制度。
9月4日凌晨,更多的市民涌向了街头。
当政的波拿巴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展开争斗,拥护共和的一些布朗基派成员和新雅各宾党人拟就了临时政府成员名单,共和派主要人物甘必大等人见状,立马也拟定了自己的临时政府成员名单,并巧借小资产阶级政治家罗什福尔声望,在市政厅宣布第三共和国诞生了。
这在法国历史上称为“9月4日革命”。
临时政府基本上由共和派议员组成。
他们在《致法国人民书》等公告中声称自己是“国防政府”,可是,对长驱直入的普鲁士军队却消极抵抗,谋求和谈。
1871年2月8日,法国举行了国民议会选举,老谋深算的投降派梯也尔当选并被国民议会任命为“行政权力的首脑”。
2月26日,梯也尔与普鲁士签订了割地、赔款的条约。
3月1日,国民议会批准了这一和约。
3月17至18日的夜间,梯也尔派兵去蒙马特尔高地夺取国民自卫军的大炮,引发了巴黎人民起义,并建立了巴黎公社。
5月底,梯也尔“成功地”制服了革命的巴黎。
8月31日,议会通过“里韦提案”,授予梯也尔“共和国总统”职务,至此,梯也尔同时集议员、政府首脑和总统三职于一身,显赫至极。
然而,早在6月份,君主派就开始谋划并掀起了第三共和国时期第一次复辟活动的浪潮。
1873年5月24日,在君主派、奥尔良派等反对派攻讦下,议会以多数不信任票迫使梯也尔挂冠而去,并把被恩格斯称为“法国最大的笨蛋”的麦克马洪元帅推上了总统宝座。
麦克马洪授权布罗伊公爵组阁,很快就组成了清一色的君主派内阁。
1874年5月16日,该内阁在共和派与正统派的夹击中倒台,西塞依将军领衔组阁。
在政治权力争夺斗争中,正统派与奥尔良派的自相残杀,为原在君主派中处于边缘地位的波拿巴派死灰复燃创造了条件。
波拿巴派的重新崛起使共和派与君主派中的奥尔良派、正统派都意识到,在“9月4日革命”中被推翻的第二帝国完全有可能复辟,而这又是此三派中任何一派均不能接受的,于是,制止第二帝国复辟成了共和派与波旁两派的共同政治需要。
确立共和制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完成制宪工作。
为了换取一部分奥尔良派议员对共和制的承认,共和派(分为温和与激进两派)同意了奥尔良派提出的建立参议院等要求。
由此,在议会中开始形成了一个由温和共和派和奥尔良派组成的多数。
当要求在宪法条文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数度被君主派议员否决后,温和共和派议员瓦隆巧妙地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
总统任期7年,连选后连任。
”⑵1875年1月30日,该议案在议会以353票对352票,即一票之差获得通过,共和制终于被议会承认了。
从同年2月至7月,议会又先后通过了《关于参议院组织的法律》、《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关于政权机关间组织的法律》三个宪法性法律⑶,瓦隆宪法修正案和这三个宪法性法律等统称为1875年宪法,亦称第三共和国宪法。
从以上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和1875年宪法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导致法国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民主共和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工业无产阶级的觉悟不断提高和实际推动;保皇党(君主派)内部矛盾复杂且争夺激烈;法国政局动荡。
经过共和与帝制长期激烈的斗争⑷,虽然当时君主派的势力还很强大,但在法国特别是巴黎街头经常发生政变的情况下,共和派与君主派为制止波拿巴派第二帝国复辟,以超出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承认共和制的宪法,所以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
关于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由于所能查找到和接触的资料有限,我们不能看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所有原件文字内容,只能将几种版本的教材和手头的资料片断进行比对,以期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概貌。
目前发行的四种教材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叙述言词各有差异(多一句或少一句,前后顺序不同等),但归纳起来,基本内容一致。
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单的一部宪法。
它一无序言,二无理论说明,共有34条⑸,所有法律内容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
①行政权归于总统(产生方式和职权)宪法规定: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秘密投票选举产生,可以连选连任。
总统任期七年。
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总统有权缔结和批准对外条约,经众议院同意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
总统有立法创意权,可以任免高级文武官员,有特赦权。
②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产生方式和职权)宪法规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参议院议员由地方议会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三分之一)。
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举(普选)产生(选举资格有一定的限制)。
众议院议员任期四年。
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总统和参议院控制。
1875年宪法的颁布,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共和派力量壮大的必然结果和反映,是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是工业革命后日益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统治的开始。
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实施后政体的发展,兼答“是议会制还是总统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存在时间是在1870年到1940年间,其宪法颁布后的1875—1940年政治实践中,政体得以发展、完善,其中,下列这些事情特别值得关注。
1875年12月31日,君主派占多数的国民议会在完成其制宪使命后自动解散,而共和国总统麦克马洪却要到1880年才任期届满。
在此时法国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以代表保守势力的总统和参议院为一方,以共和派占压倒多数的众议院为另一方的对峙局面。
当时,共和总统麦克马洪的实际权力是相当大的,大到几乎和德意志帝国皇帝权力差不多。
然而,总统与议会的权力关系却很微妙。
1876年3月8日,新选出的参议院正式集会。
按照议会制惯例,众议院或下议院中多数派首领是内阁总理的当然人选,然而,麦克马洪却拒不授命共和派的首领甘必大组阁,而是从奥尔良派左翼中挑选了年近八旬的杜福尔当内阁总理。
受制于总统的杜福尔内阁受到众议院共和派多数和参议院君主派多数的夹攻,硬撑到当年12月初被迫交权。
12月13日,麦克马洪又责成与甘必大有嫌隙的温和共和派茹尔·西蒙组阁。
西蒙成为第三共和国以共和派身份执掌内阁的第一人,由于他没有按照麦克马洪的意图拨动算盘,1877年5月16日, 麦克马洪为了保障皇朝制而迫使西蒙辞职, 史称“5·16危机”。
5月17日,麦克马洪起用布罗伊公爵再度组成君主派内阁。
随后又解散议会并于10月14日进行新众议院选举。
在新众议院选举中,共和派获得了的胜利。
1877年11月7日,新众议院集会,甘必大担任了众议院议长。
12月13日,共和派再次组阁,夺回了行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