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 格式:docx
- 大小:7.7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三.电教设计1.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光盘课件,运用ADOBE PHOTOSHOP等软件。
2.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3.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
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4.为启迪学生思维,布置练习,欣赏几幅唐代人物画,电脑媒体映示。
《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簮花仕女图》5.小结四.电教软件光盘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按技法分:工笔、写意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中国画的特点1.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2.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慢速播放长卷,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小学美术汉画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画像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对汉画像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1. 汉画像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难点:1. 汉画像的线条勾勒和色彩运用。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汉画像的图片和资料。
2.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汉画像的概念和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汉画像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欣赏和分析(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汉画像的图片,让学生自由欣赏和感受。
2. 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分析汉画像的艺术特点。
3. 讲解汉画像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三、创作和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汉画像,进行临摹或创作。
2. 引导学生注意汉画像的线条勾勒和色彩运用,注重细节和表现力。
3. 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完成作品。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会。
2. 引导学生从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交流。
3. 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强调创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汉画像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2.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艺术形式。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创作艺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汉画像,让学生了解其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在创作和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了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
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汉画像的艺术美,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教案第一节,引入。
欢迎各位同学来到本次的美术课程。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
传统美术作品是指那些古老的艺术作品,它们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是我们了解古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技艺,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聆听,积极参与,共同学习。
第二节,导入。
在开始具体的欣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统美术作品的特点。
传统美术作品通常包括绘画、雕塑、书法等形式,它们在内容上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景人物等为题材,表现手法上则注重线条、色彩、形态的表现。
传统美术作品在创作时往往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细致雕琢,艺术家们追求的是那种精雕细琢的艺术效果。
在欣赏传统美术作品时,我们需要注意作品的题材、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第三节,欣赏作品。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作品欣赏,来深入了解传统美术作品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幅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这幅作品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它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作品中描绘了繁忙的河岸、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种不同的建筑和交通工具,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细腻的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以及对形态的精准把握,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也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幅西方传统绘画作品《蒙娜丽莎》。
这幅作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它描绘了一个神秘而优雅的女性形象,给人一种神秘和超然的感觉。
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达·芬奇对人物形象的精湛表现,以及对光影效果的精准把握。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欣赏和分析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和特点。
2. 欣赏法: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和特点的讲解内容。
2. 准备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用于展示和欣赏。
3.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动手尝试绘制山水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欣赏: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巩固所学的技法和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品欣赏:评价学生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作品的评价和感受。
3. 绘画实践:评价学生在绘画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对技法和特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创作出有创意的山水画作品。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艺术家,了解他们的生平和作品。
2. 引导学生探索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诗词、文学的关系,理解山水画中的文化内涵。
3.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更多的古代山水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是否掌握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丨浙美版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五马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五马图》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美感。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五马图》的艺术特点,能够欣赏并分析其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1. 《五马图》的艺术特点和美感分析。
2.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五马图》的图片或投影仪,以及相关的介绍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五马图》的图片或使用投影仪播放,引导学生关注作品。
2. 学生自由发表对《五马图》的初步感受和印象。
二、作品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介绍《五马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五马图》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美感。
3.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三、实践与创作(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五马图》为灵感,进行一幅马的绘画作品。
2. 学生现场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1. 《五马图》2. 作者、创作背景3. 线条、色彩、构图美感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五马图》的艺术特点和美感。
2. 布置一道相关的绘画作业,让学生练习中国传统绘画技巧。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五马图》,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绘画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中国美术鉴赏(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美术鉴赏》教材的第三章节“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如唐代的山水画、宋代的工笔画、元代的写意画等,并着重分析各位大家的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审美品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绘画流派的区分及其代表作品的特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各位大家的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画笔、颜料(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古代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吗?它属于哪个流派?”2. 新课讲解:介绍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讲解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一幅作品为例,详细讲解其艺术特点及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材中的其他作品,并进行课堂分享。
7. 课堂作业布置:见第七部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程2. 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3. 鉴赏方法及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教材中选择一幅你喜欢的古代绘画作品,分析其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及鉴赏价值。
答案示例:作品:《溪山行旅图》作者:范宽创作背景:北宋时期,山水画达到鼎盛。
范宽作为北方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后人赞誉。
艺术特点:画面构图严谨,笔法粗犷,墨色浓重,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鉴赏价值:该作品展现了北宋山水画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课后拓展:收集其他古代绘画流派的作品,分析其特点,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单元主题一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宋代院体花鸟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花鸟画家对感觉真实的追求,体会其写生的精妙之处。
理解宋代院体花鸟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特点。
2、通过对宋代院体花鸟画的鉴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对宋代院体花鸟画中写真的认识,以及对神韵与画面意趣的理解。
2、理解西方绘画“视觉真实”和中国绘画“感觉真实”的区别。
教学过程及内容课程导入:虽然屋外秋风萧瑟,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
讲授新课:请同学们欣赏宋代著名画家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大家可以分享看到作品的第一感觉。
(学生讨论并回答)此画是作者为创作而收集的素材,画上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
鸟雀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显示了画家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将宋代花鸟画写生的精妙展现的淋漓尽致。
宋代花鸟画的繁荣和宋徽宗赵佶有绕不开的关系,赵佶酷爱书画,亲自主持“宣和画院”。
在花鸟画中他强调被描绘对象的真实性,形成了有别于文人花鸟画的院体花鸟画。
真实描绘客观对象的表现手法,在西方称为写实,在中国古代称为写真。
现在有些人认为中国没有写实的传统,这是一种误解和偏见。
事实上,看过宋代花鸟画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其逼真再现客观事物的高超水平。
那中西方绘画对再现客观事物方面有什么不同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两幅作品,让画作告诉我们答案。
(学生分组讨论并阐释观点)左图是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作品《水果篮》。
画面构图简练,所描绘的水果与果篮惟妙惟肖,鲜明而实在的葡萄、竹篮、干枯的叶子,还有如实刻画的苹果上的虫眼。
右图是宋代画家林椿的《果熟禽来图》,画中对树枝和苹果的勾画十分精致逼真,但画家并没有用同样的手法去描绘麻雀,而是用一种更加童趣的方式。
一只圆滚滚的小麻雀高昂着脑袋站在枝头,好像在叽喳的叫着。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绘画欣赏中国古代美术(绘画欣赏)教学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的概况,提高对古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铺垫1、美术的分类。
(美术大致分:绘画和工艺美术)2、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绘画的一些特点。
二、新授1、中国古代绘画从题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2、你了解中国古代哪位或哪几位画家?他们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纠正边补充。
4、教师把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容再疏理一遍:曹不兴(东吴)是第一位有记载的有影响的画家。
顾恺之(东晋)代表作有《洛神赋图》。
魏晋和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隋代历时不长,但绘画创作已出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
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
唐初有阎立本,盛唐时期有“画圣”吴道子,在仕女题材画方面有周肪(专门表现贵族阶层生活)。
五代两宋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
五代南唐有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宋代画风流派多样化,最具代表的是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
宋代山水继五代之后继续变得更为成熟,代表作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元代出现了“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明代后期有徐渭,多才艺,《黄甲图》便是代表作。
清代初期“清初四僧”之一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皇室后裔,笔墨功夫很有艺术魅力。
5、学生讲述自己对书本范图的理解及艺术魅力。
6、学生自习〈〈韩熙载夜宴图〉赏析〉7、师生共同分析〈韩熙载夜宴图〉第一段:听琵琶演奏第二段:观舞第三段:宴毕休息第四段:听笛子合奏第五段:送客作品在用笔设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人物造型线条准确流畅,色彩变化丰富,色调绚丽雅致。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投影:美术欣赏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世界美术领域之中,中国古代绘画独树一帜,自成为一个体系。
这里说到这个古代绘画,它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三大系科。
在座的同学们是否知道可分为哪三大系科?(让学生集体回答。
)出示画面:人物、山水、花鸟画。
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系科。
出示:中国古代花鸟画。
二、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看一幅作品。
出示:《五牛图》。
提问:这幅作品是不是中国画?(是)。
是不是人物画?那是不是山水画?那它是什么画?(花鸟画)。
是花还是鸟?(都不是)。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并非仅仅局限于花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
1、花鸟画可分为哪几个类别?中国花鸟画可以说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五牛图》。
[这里一共画了五头牛的形象,有的独立、有的回首、有的昂首嘶鸣、还有的做擦痒之状,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
尤其是把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征描绘的十分传神。
]同学们,看一下这幅作品是属于花鸟画中的哪一类绘画?(畜兽类)说明此时的畜兽画已相当成熟,由此开始,经五代至明清,中国古代花鸟画如同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主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的画法和艺术风格,A、画法和艺术风格: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笔画、一类是写意画。
(这种结构严谨、用笔工整细腻、设色艳丽、渲染精到的为工笔画;这种简练概括、粗放洒脱的画法为写意画。
)下面我们来看两幅作品,哪一幅为工笔画,哪一幅为写意画?这是从技法的不同分为工笔和写意。
B、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我们再从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可分为:出示:色彩划分的种类。
(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和没骨花鸟画。
)[设色花鸟画是相对“白描”而言的着色中国画;水墨花鸟画是指以墨色或以墨色为主加少许颜色的花鸟画;泼墨花鸟画是指纯以水、墨来表现水墨淋漓的那种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指纯以线条勾勒而不着色的花鸟画;没骨花鸟画是相对勾勒着色视线条形象为骨而言的,是不采用勾勒,全依靠晕染和色彩对比来进行造型。
岭南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源远流长的古代美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起源、发展过程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美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美术的起源和发展2. 中国古代美术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3. 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特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美术的起源、发展过程、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古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鉴赏和审美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美术的起源、发展过程、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欣赏法:展示古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古代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见解。
4. 实践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古代美术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中国古代美术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美术的兴趣。
2. 讲授:讲解中国古代美术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
3. 欣赏:展示古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古代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见解。
5. 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古代美术作品。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古代美术的价值和意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古代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创作的古代美术作品,关注他们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岭南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 图片:古代美术作品的图片。
3. 网络资源:关于古代美术的相关知识和作品介绍。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古代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优秀绘画作品,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悠久历史、辉煌成就和民族风格,并介绍中国绘画的门类划分以及传统技法的简单知识,在对名作的分析、欣赏过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提高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悠久历史、辉煌成就和民族风格,拓宽学生的知识提高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软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中国古代绘画有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就;中国画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强烈的民族风格,在世界上自成体系。
这节课就是欣赏中国古代优秀绘画作品。
二、指导学生根据中国画的特点欣赏:1、介绍中国画工具、材料、画幅的特点:2、各个时期绘画的特点:按编年顺序欣赏,抓住悠久、成就、画科、作者等方面指导学生欣赏,作品内容介绍参考教材分析,注意板书安排,便于归纳总结。
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的时候,应按作品的编年、画科和各时期的突出成就,有意识地加以系统归纳讲授,注意突出一个“最”字,使学生对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辉煌成就有概略的认识,以达到激发爱国主义感情的教学目的。
《簪花仕女图》是唐代中期著名画家周昉的作品,一人手持拂尘引逗小狗,另一个不胜夏热,举手提起衣领,是画家以反映宫廷贵族仕女生活为题材的代表作。
周昉笔下的仕女脸颊丰腴、圆润,创造了“以胖为美”的唐代妇女典型,被誉为“周家样”。
在表现技巧上是独到的,是工笔重彩人物画法的范例。
图中人物用细线勾勒,柔韧有力,重彩着色,在透明与不透明、深与浅、冷与暖等色彩对比的衬托下,使画面效果显得既含蓄又丰富。
《千里江山图卷》是宋代王希孟所作,绢本设色为大青绿设色(传统称之“青绿山水”),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再施重彩,以石青、石绿用没骨法烘染山峦顶部,更显叠翠厚重。
画卷中,丛树竹林、奇观庄院、茅舍瓦屋、桥亭舟楫以及各种人物等布置均井井有条,整幅画面以惊人的功力、绚丽夺目的色彩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的锦绣河山(原作全长51.5cm×1191.5cm)。
中国人物画教案【篇一: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较多,应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形式,着重从《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并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历史沿革贯穿其中。
通过对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的讲授,使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有一个既较为深刻,又较为全面的认识。
本节课课堂节奏应由“松”渐“紧”,再由“紧”入“松”,环环相扣。
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兴趣入手,大胆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标1、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2、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2、以点带面,着重鉴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讲授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探讨法相结合五、学生情况分析鉴赏是一种能力,是鉴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鉴赏艺术作品,鉴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
同时,鉴赏允许鉴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
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二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鉴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
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一)创设问题提问:同学们对于中国画了解多少呢?讲授: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传统的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人物画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具有中国古代人物画特点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2.难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技巧与表现手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图片、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颜料、纸张。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展示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起源与发展教师讲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起源,如先秦、汉代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初步阶段。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教师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的代表作品,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分析其艺术特点。
3.唐代人物画的繁荣教师讲解唐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如《步辇图》、《簪花仕女图》等,分析其艺术成就。
4.宋代人物画的变革教师介绍宋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如李公麟、梁楷等,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如《五马图》、《李白行吟图》等,分析其艺术特点。
5.元明清时期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教师讲解元明清时期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如赵孟頫、唐寅、仇英等,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如《十八学士图》、《百骏图》等,分析其艺术风格。
三、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2.学生挑选一幅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进行欣赏与评析。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教师展示中国古代人物画创作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技巧教师讲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技巧,如构图、线条、设色等。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教师讲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表现手法,如工笔、写意等。
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的概况,提高对古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美术的分类。
(美术大致分:绘画和工艺美术)
2、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绘画的一些特点。
二、新授
1、中国古代绘画从题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2、你了解中国古代哪位或哪几位画家?他们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回答。
)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纠正边补充。
4、教师把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容再疏理一遍:
曹不兴(东吴)是第一位有记载的有影响的画家
顾恺之(东晋)代表作有《洛神赋图》
魏晋和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隋代历时不长,但绘画创作已出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
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
唐初有阎立本,盛唐时期有画圣”吴道子,在仕女题材画方面有周肪(专门表现贵族阶层生活)。
五代两宋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
五代南唐有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宋代画风流派多样化,最具代表的是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
宋代山水继五代之后继续变得更为成熟,代表作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元代出现了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明代后期有徐渭,多才艺,《黄甲图》便是代表作。
清代初期清初四僧”之一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皇室后裔,笔墨功夫很有艺术魅力。
5、学生讲述自己对书本范图的理解及艺术魅力。
6、学生自习〈〈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7、师生共同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
第二段:观舞
第三段:宴毕休息
第四段:听笛子合奏
第五段:送客
作品在用笔设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人物造型线条准确流畅,色彩变化丰富,色调绚丽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