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名单
- 格式:xls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2015-2016学年课程改革重点实验项目指南一、对象:全县中小学课程改革重点项目实验学校二、时间:2015-2016学年三、项目:(一)五位一体课程体系建设类概述:“五位一体”课程体系即学科拓展课程、文化素养课程、活动体验课程、1+x体育课程、1+x艺术课程,旨在引领全县中小学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基于国家课程实现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基于学科课程实现文化素养的积淀,基于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实现终身体育项目的自觉,基于艺术项目技能的掌握实现终身审美与陶冶情操的自觉,基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成长自觉的培育实现各类学习的活动化设计、游戏化实施,增进学生体验,丰富学生情感。
总之,通过持续的五位一体课程体系建设,丰富课程内涵,增加学生选择,增强学生认同,增进学生学习自觉性,增进学生成长内动力,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形成学校基于课程的特色建设,基于课程的品牌凝聚。
五位一体课程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开放体系,需要广大中小学不断结合本地本校资源创新思路、积累成果、丰富完善,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结合自身专业和班级实际创新开发、创新实施。
1.基于年级的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全面进行的二次开发,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的主体:学科任课教师及学生同为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的基本主体,强调在任课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共同开发,特别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要参与课程开发。
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是国家课程标准,在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研究国家课程标准本土化落实、校本化实施的基本途径。
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的基本目的是使国家课程更加符合校情、学情,能帮助老师和学生充分理解国家课程的意图,找准身边的课程载体,明确国家课程实施的合适步骤。
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是立足学生方便学习,其实学生参与开发的过程就是深入学习的过程,开发课程的本质就是学习。
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的基本特点是立足教材教法综合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发现学科教学规律,用学科教学规律统领学科教学资源配置,是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的需要,也是国家课程校本化落实的有效途径,综合性应是其基本特点。
附件1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一、总体要求为作好2015年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指南列出的内容供各单位参考。
二、立项指南目录1.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1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学校办学思想、办学体制、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2高等教育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1.3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1.3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影响因素研究1.4现代大学制度视阈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与实践1.5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2.1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及培养模式的研究2.2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研究与实践2.3各类卓越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2.4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2.5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7以学生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8基于毕业生入职条件调查(社会需求调查)的高校学生培养规格与标准研究2.9适应高考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3.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研究3.1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3.2专业建设标准、评价体系与预警机制研究3.3 专业结构优化研究与实践3.4构建特色专业群研究与实践3.5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高校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研究3.6高校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3.7高校各级各类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3.8交叉学科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3.9高校大型网络公开课(MOOC)平台研究与实践3.10微课在本科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3.11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4.教师教学素质提升研究与实践4.1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4.2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途径与方法研究4.3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体制与机制研究4.4发挥教学名师引领作用的研究与实践4.5 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4.6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4.7基于教学为中心的教师评价与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4.8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相关研究与实践4.9教师教学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研究与实践5.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5.1高校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建立和路径选择5.2实践教学体系、内容的改革研究与实践5.3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5.4实验教学中心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5.5面向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5.6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5.7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研究与实践5.8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5.9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5.10第二课堂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6.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6.1区域教学联合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6.2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与机制的研究6.3高校网络在线学习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6.4区域高校学分互认机制研究6.5高校联合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的研究6.6政府主导下的协同育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6.7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6.8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6.9高校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7.高校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7.1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与探索7.2“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与示范、推广、共享机制研究7.3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研究7.4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7.5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7.6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创新与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试验研究7.7学分制改革研究与实践7.8完善高校内部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7.9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估研究7.10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反馈机制研究8.其他申报者可结合本单位教学实际,自行确定其他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