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名单
- 格式:xls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2015-2016学年课程改革重点实验项目指南一、对象:全县中小学课程改革重点项目实验学校二、时间:2015-2016学年三、项目:(一)五位一体课程体系建设类概述:“五位一体”课程体系即学科拓展课程、文化素养课程、活动体验课程、1+x体育课程、1+x艺术课程,旨在引领全县中小学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基于国家课程实现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基于学科课程实现文化素养的积淀,基于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实现终身体育项目的自觉,基于艺术项目技能的掌握实现终身审美与陶冶情操的自觉,基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成长自觉的培育实现各类学习的活动化设计、游戏化实施,增进学生体验,丰富学生情感。
总之,通过持续的五位一体课程体系建设,丰富课程内涵,增加学生选择,增强学生认同,增进学生学习自觉性,增进学生成长内动力,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形成学校基于课程的特色建设,基于课程的品牌凝聚。
五位一体课程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开放体系,需要广大中小学不断结合本地本校资源创新思路、积累成果、丰富完善,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结合自身专业和班级实际创新开发、创新实施。
1.基于年级的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全面进行的二次开发,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的主体:学科任课教师及学生同为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的基本主体,强调在任课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共同开发,特别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要参与课程开发。
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是国家课程标准,在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研究国家课程标准本土化落实、校本化实施的基本途径。
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的基本目的是使国家课程更加符合校情、学情,能帮助老师和学生充分理解国家课程的意图,找准身边的课程载体,明确国家课程实施的合适步骤。
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是立足学生方便学习,其实学生参与开发的过程就是深入学习的过程,开发课程的本质就是学习。
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的基本特点是立足教材教法综合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发现学科教学规律,用学科教学规律统领学科教学资源配置,是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的需要,也是国家课程校本化落实的有效途径,综合性应是其基本特点。
附件1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一、总体要求为作好2015年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指南列出的内容供各单位参考。
二、立项指南目录1.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1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学校办学思想、办学体制、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2高等教育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1.3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1.3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影响因素研究1.4现代大学制度视阈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与实践1.5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2.1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及培养模式的研究2.2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研究与实践2.3各类卓越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2.4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2.5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7以学生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8基于毕业生入职条件调查(社会需求调查)的高校学生培养规格与标准研究2.9适应高考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3.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研究3.1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3.2专业建设标准、评价体系与预警机制研究3.3 专业结构优化研究与实践3.4构建特色专业群研究与实践3.5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高校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研究3.6高校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3.7高校各级各类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3.8交叉学科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3.9高校大型网络公开课(MOOC)平台研究与实践3.10微课在本科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3.11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4.教师教学素质提升研究与实践4.1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4.2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途径与方法研究4.3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体制与机制研究4.4发挥教学名师引领作用的研究与实践4.5 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4.6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4.7基于教学为中心的教师评价与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4.8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相关研究与实践4.9教师教学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研究与实践5.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5.1高校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建立和路径选择5.2实践教学体系、内容的改革研究与实践5.3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5.4实验教学中心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5.5面向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5.6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5.7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研究与实践5.8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5.9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5.10第二课堂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6.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6.1区域教学联合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6.2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与机制的研究6.3高校网络在线学习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6.4区域高校学分互认机制研究6.5高校联合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的研究6.6政府主导下的协同育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6.7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6.8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6.9高校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7.高校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7.1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与探索7.2“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与示范、推广、共享机制研究7.3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研究7.4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7.5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7.6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创新与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试验研究7.7学分制改革研究与实践7.8完善高校内部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7.9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估研究7.10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反馈机制研究8.其他申报者可结合本单位教学实际,自行确定其他选题。
附件: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
2015年度课题立项清单
一、单位申报类
(一)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重点课题)
一、单位申报类
(二)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专项课题)
一、单位申报类
(三)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青年课题)
二、个人申报类
(一)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重点课题)
二、个人申报类
(二)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专项课题)
二、个人申报类
(三)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青年课题)。
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申报表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申报表申报单位/申报人:责任单位(公章):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江苏省教育厅一、项目基本情况及建设内容线学习中打开通道,自我调控,自我纠正,最终达到自觉自育的境界。
3.服务取向:多元化的辐射整合教学中的各种“促进”要素,通过实践研究,提炼形成“促进式”教学的操作策略、课堂模型、课程系统和评价体系,整体建构九年一贯制学校“促进式”教学框架,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借助学校网站、微信平台、尚悦电子阅读终端等,把教学的受众延伸到家长、社区及省内兄弟学校,特别是苏北农村学校,真正做到促进学习、提升素质、凝成品格。
(三)革新内容1.以“立体阅读”联动“促进式”教学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是每位师生开始学习的源头,可以普照后续的各门功课的教学与学习。
因而,我们建设了省“立体阅读”课程基地,联动“促进式教学教学”,结合“尚悦"阅读APP”,带领师生开始以下五类阅读:(1)文学阅读。
每个假期开列师生暑假或寒假必读文学书籍。
对教师,要求边读边摘抄名言警句,参加书评大赛,举行读书报告,在读文学书的历程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积累教学的人生经验。
对学生,要求做到边读边批注,开展亲子共读、亲子旅读、读后感展评、读书故事演讲等,以此促进师生的深度思维与学习品质。
(2)哲理阅读。
每学年教师必读一本教育哲学名著,如《元教育学》《阐释学》等,借助名家哲理思维,促进教学视野的扩开及思维的强劲。
(3)时事阅读。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与学生,必读时事新闻,了解国家和国际大事。
每周借助微信平台推送时事要闻,培养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及文化胸襟。
(4)人物阅读。
一是阅读大师,特别是华罗庚、段玉载等精神内涵,树立“成为一个自觉的人”的人生目标;二是阅读典型,让典型人物的积极人生映照着自己的成长轨迹,使智慧的火花得以传递;三阅读身边的人,通过身边具有正能量的人物,来激励自我成长。
附件陕西省2015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奖名单一等奖(37项)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陕西省教育科研骨干体系建设实践研究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雷守学李智超王尚杰秦德增陕西省中小学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实践研究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同军咸王霞吴积军白珍马亚军基于学情差异的高中信息必修课有效教学研究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白珍李靖李辛梁萌蒋帅王宁基于电子书包的中小学教学应用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张文兰周榕胡军马立王彩琴万松灵中小学“学思维”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贾小娟武宝军衣新发隋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德育的实践机制陕西师范大学胡金木郝文武任凤芹程利民穆敏娟黄蓉发挥高师院校数学对中学数学教学指导作用的实践研究陕西师范大学李三平陕西省中小学和幼儿园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电化教育馆司晓宏赵晓声卢燕秦瑾若史晓荣白浩杨再峰柯楠陕西省小学学科带头人“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展中心牛文明王奂新杨帆李运福陈永福均衡发展背景下学区化办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西安市教育局田征魏振华周植辉郑兴潮杨永望徐世锋中学“好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西安惠安中学每世英黄涌郭美婷张社博王春荣赵东斌“导讲练提”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西安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孙鹏伟戴丽君吴建峰张春周萍李永伟网络环境下作文早起步的实践研究西安高新第一小学西安高新第一小学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学生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西安市莲湖区八一街小学党红梅高茜张利线3—6岁幼儿亲自然情感培养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王莉陈知君孟卫平杨静焦敏邹俊陕西省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兀静吴雨洪陈志辉富雅昕李昱英语课堂观察研究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任军利耿秀萍赵陶玲屈社明“三三”语文教学观实践研究宝鸡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阎红“4P”模式和“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宝鸡市新建路中学赵陶玲任军利赵娜“自合展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咸阳市教研室刘聪胜汪仁林袁义东姚利娟兰玉波小学语文古诗词启蒙教学研究咸阳市教研室曹有凡岳海江窦惠群陕西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渭南市教育研究所柏峰刘林林李涛涛张玲潘增潮多维视野下的有效物理课堂评价实践研究渭南市教育研究所郭九胜西部城镇中学开放教育的实践探索渭南高新中学王建学梁燕玲蒙宗宏魏雅鸿刘蕊蓉合阳县初中德育工作模式实践与研究合阳县实验中学党正民雷顺锁屈仲礼李占稳马萍李昕初中学段作业整体优化设计研究大荔县实验初级中学孙铁龙党纳素质教育“十三二一”贤能工程的实践与探索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宋盈张宓宓冯月梅陈晓宁何疆李渭侠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以苯和溴化学反应实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郭万良验方法改进为例“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耀州区教研室党全明张雅惠侯东平张茂全“创导式”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米脂县教研室张新奇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榆林市第二实验中学马利利常宁王彩虹李玲王晓丽郑晰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镇巴县教研室王大兴马玉春唐必春滕兴军陈刚李姚贵“短焦互动教学系统”与学科整合应用的模式及案例研究镇巴县泾洋中心小学赵国成刘从蓉王华张泽军康积冰晏莉小学数学低段直观教学策略研究城固县集灵小学黄慧君吕春陈晓霞周芳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安康市持续开展小课题研究例案安康市教学研究室王颖蒲耀才程玉林陈立润贾金叶李昊青春前期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有效引导研究商洛市教研室杨莉郭惠民郭辉刘占英陕西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四新四大”主题活动实践与探索陕西省教育厅王彬武相勇李燕妮二等奖(67项)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语言文字运用”内涵式课改理论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王元华孙明贤强新霞赵永平李冰王林波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孤独症儿童受教育权保障实践探索陕西师范大学兰继军程秀兰刘智慧王琳徐春晓张银环基于标准分的区间增值量化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李鸿毛翼龙李小强刘晓斌陕南地区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现状调查陕西师范大学柯西钢曾小梦李丽娟李茹欣邵发东王晓妮中学英语教师胜任力发展途径探索与实践咸阳师范学院赵婉莉依托师范院校教育技术专业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实践咸阳师范学院侯冬青孙洋张红娟成妮朱挺收西安中小学双语教学师资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西安文理学院李征娅杨红梅马惠萍魏青刘秀玲大河镇“以校带村”行为养成教育模式研究安康学院陈绍斌王晓霞何家理纪安玲邹雯雯李垚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安康学院杨哲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自主学习促进专业成长实效探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高媛王尚杰范铭郭荔宁赵文红单国孙郡霞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西安市创新初中毕业学生综合素质考试与评价研究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教科所张瑞解慧明贾玲王兰英中学历史学科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路径探索西北大学附属中学周宏程鹏刘岚马克华春勇中学生成长记录袋应用研究西北大学附属中学文晓琴弥微袁明雪高耀丽刘莉曹军玲于红梅物理实验教学“导”“研”模式研究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吕康社民间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西安市五十五中学张晓明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研究临潼区代王初级中学严小娟姚文辉门宏轩李锋娜安彦平展向娥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与实践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刘建君谢大慧陈锐王林波王萍利张卓星科学校本课程《做中学》开发实施与研究——以西工大锦园实验小学为视角西工大锦园实验小学西工大锦园实验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国韵系统’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幼儿科学素养及探究精神培养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研工作的实践研究宝鸡市渭滨区教研室赵宏兵邓拉林高效课堂学生学习工具单设计及应用研究岐山县教研室杨昌宏刘改红不同类型的游戏在英语课堂中应用效度研究扶风县初级中学扶风县教研室王西茸董红丽新建学校数字化校园特色建设和有效利用策略研究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实践陈仓区虢镇中学杨奎任建民刘宗博王瑜吴瑕胡伟萍班主任协助家长建立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研究咸阳西北二棉学校贾文萍田导会宋菊惠云涛郭晓贤小学低段学生音乐节奏培养的策略与研究咸阳空压学校马曼宁“瓢饮式”阅读教学临渭区教研室华荣张旭东任引红田礼张灵芝杨健小学略读课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白水县教研室刘宁杨娟娟鱼丽娜黄小娟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有效实施的研究大荔县教研室牛雪萍沈俊龙刘建红雷晓艳李娜马文辉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合阳县教研室党现芳以活动为载体的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研究合阳县城关中学关卫强侯晓玮党艳萍秦萍刘娜王琰张玉龙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形式创新的策略研究渭南市杜桥中学卢英李涛涛问题探究教学应用实践研究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任长安吴发锋张琛张红张琳爽“结对互讲法”的实践研究大荔县实验初级中学党纳郏京武初中学生自主管理实践与研究大荔县实验初级中学秦艳刚孙铁龙刘军民李圆武敬海水音乐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培养和提高途径研究华阴市黄河学校孙妮娜任亚妹王琳初中思品教师专业提升目标与策略研究华县城关中学王沛沟大鹏刘文涛张晓妮指向深度学习的多层次交互性乐学课堂的实践探索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南玉凤宋盈王艳张军会罗春萍刘红燕樊仙玲校本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铜川市教研室钱冬义张同牛宋杨琳贾慧刘丹基于“班班通”环境的教学应用模式与方法杨陵高新小学杨陵区高新小学中学生互评作文的方法实践研究榆林市教研室王艳芬杨森杨梅卜崇虎胡增发王瑞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绥德县教研室马润伟雷保利刘咏梅延雪莉“双轨制”县级课题管理机制研究横山县教研室杨森崔春冯晓斌周喜国杨滋江佘子东作文互动式评改的实践研究横山中学张斌胡瑞高东平竹玲孙虎山赵国峰高中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横山中学胡培斌刘普银王小波张光忠张楚斌李文虎王东赵虎山初中语文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定边县第六中学郭建治魏雪德育生活化教育实践榆林市第六小学王莹刘玉靖屈晓霞赵平叶晓宁张淼“学展导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吴堡县第二完全小学霍艳马进峰董润兰刘文丽王红艳李建娥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后进生转化方法研究吴堡县第三完全小学丁桂珍尚芳莲张肖艳宋艳军慕改利白彩霞以学案促进课堂互动以导学助力新知生成安塞县教研室庄虎平王艳马长姓王保成周奋强刘娅妮“自主高效”课堂的架构与实践延安中学呼延丽惠雪娥刘琛雁曹莉莉闫聪莉阮海霞“自主高效”课堂实践研究延安中学兰爱平李文军郭博张毛帝任海江刘汉军自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宜川中学宜川中学创新备课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安塞县第二小学李晓玲马荣“巧用情境,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研究南郑县教研室张仕德秦旭东彭崇武黄惠丽邹晓霞苏艾琴高中语文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城固县第一中学屈鑫熊莉李德彪柯希望李瑞龙文瑞“四环八步”教学模式洋县贯溪初级中学洋县贯溪初级中学初中数学“四环五课型”教学模式安康市教研室王能举叶繁张运林周自勤张永军李鸿杰平利县小学语文课堂“跨越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平利县教研师训中心胡义刚姜灵芝王明平魏薇吕国文姜济靖小学数学“分级·分类·互动式”评课方法探究安康市第一小学王斌王富军王国华刘廷琴罗先娥新“五环”教学课堂课程论商洛市教研室白帆谭建山王康敏王建宏贾莉莉林小平新课程背景下的山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商州区教研室胡和霞余智慧张艳华叶辛王克甲张惠玲初中化学有效探究问题的实践研究镇安县教研室丁吉念张新林陈锋张彩樊建东耿华平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有效衔接策略研究商南县鹿城中学胡瑞芳李金兰周忠汪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山阳县城区第二小学赵艳娜刘淑玲崔淑芳石晓霞闫淑芳三等奖(126项)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陕西理工学院刘凤娟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网络使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和实践研究安康学院李支其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石油普教中心礼泉分校陈拥军纸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长庆未央湖学校何胆孝李永辉李明芬母小玲长庆留守学生的现状调查和自主教育策略研究长庆七中黄甲甄永锋刘朝绚“三动一合六段式”健康课堂教学法探索与研究长庆泾渭小学长庆泾渭小学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研究西安中学刘卫考前心理调适体育干预计划研究西安中学徐仕岿灞桥区中学政治教师素质提升的实践研究灞桥区教师进修学校杨婉丽金亚洲王建平童海龙孙智红赵华“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研究蓝田县教研室蓝田县北关小学蓝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张锋张立娟岳蕾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王佩东刘珺任栋李欣陈超君实施初高中学制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化学学习评价方式研究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冯越南德慧郑博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创新研究临潼区北田初级中学陈彦荣小学生写字指导研究西安市沣东新城和平村小学蔡鸣刘云高小凤李楠王振锋有效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分段式”教学模式探究碑林区振兴路小学范振华安宝霞大学区背景下小学语文同步作文序列训练的方法探索碑林区建国路小学李宁何雅娟王宇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研究雁塔区航天小学岳军荣刘宏汉张鱼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现状及改进研究未央区明园幼儿园王朝瑞中学语文探究教学研究宝鸡市教研室曹公奇田玲文明珠张肖侠吴坤吴文博以虚拟实验为载体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研究宝鸡市金陵中学岳剑锋王林航崔平治虚拟实验在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宝鸡市金陵中学祁锐娟许润梅冯金文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太白地域文化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太白中学焦芳琴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凤翔县竞存中学常勃春杨宏亮王长林唐智军梁栋严永强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结构化预习实效性的策略和方法探索扶风县初级中学徐淑娟初中语文“四字”玩味教学模式探索千阳县南寨镇初级中学杨佳鹏初中学段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宝鸡市新建路中学宝鸡市新建路中学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实践研究金台区东仁堡小学金台区东仁堡小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金台区三迪小学刘晓维信息环境下思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渭滨区清姜小学李昕胡亚青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课时目标及基本教学模式探索渭滨区宝成小学渭滨区宝成小学小学语文“四环节导学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扶风县扶风小学王爱平中学语文高效课堂“三环一练”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永寿县中学贠瑞霞尚雪妮李铁军马萱李美荣左辉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研究陕西二印学校曾海燕基于WIFI的写作学习机制与策略研究渭城区塔尔坡学校渭城区塔尔坡学校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研究陕柴中学俎芳蕾“少教多学”课堂教学范式研究兴平市初级中学兴平市初级中学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渭城区周陵初级中学朱苏婷王立元高三年级生物学新课程教学模式模型建构实践研究泾阳县泾干中学泾阳县泾干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泾阳县姚家巷中学贾小敏胡全利高华胡小荣“36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旬邑县张洪中学旬邑县张洪中学“24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长武县巨家镇初级中学长武县巨家镇初级中学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教育的实验研究长武县昭仁中心小学剡小惠刘小华王娟赵鱼崔亚丽王素青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长武县彭公镇中心小学魏宝发高文艳尚茸郭宝娟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泾阳县先锋小学谢剑栾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一线四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三原县城关镇中山街中心小学三原县城关镇中山街中心小学幼儿园体育器械一物多玩实践与研究兴平市秦岭幼儿园兴平市秦岭幼儿园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渭南市教育研究所李涛涛卢英王桂宁李新刚杨献宁E时代背景下传统板图板画在地理课堂应用研究渭南市教育研究所程刚苏娟赵芳芳闫霞赵旭阳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指导研究渭南市教育研究所张登合阳县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方法与途径研究合阳县教研室李智锋雷晓林成鹏展马小艳雷芹芳苗红英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合阳县知堡中学辛晓玲张培娟梁继红孙变芹严文罡作文教学“四写”理念“三步”策略研究华县金堆中学魏碧荣陈宝珍田苗雷桂芹“真习作讲学案”的教改思路探究与实践华县毓秀小学刘鹤敏张文英毛永红程萍萍铜川市小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铜川市教研室寇君祥张惠萍王耿正中学语文课堂落实少教多学策略研究耀州区教研室张茂全杨娜冯丽雯冯晓萍杨芳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实验实施策略研究王益区教研室张照勇屈雪雅陈敏“以读促写”作文教学探究耀州区教研室曾桂芳阴秀丽李萌高敏杜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宜君县第一中学王娟陈妮林娜冀虹冯艳初中经典文学作品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研究宜君县太安中学邹俊鹏刘伟平冯韡刘改兴杨志鹏作业的科学评价与有效反馈研究耀州区孙塬中学陈静梅张春莲杨宁张涛焦安赵粉燕卢雪琴丁苏娟小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特点研究耀州区锦阳路寺沟中心小学任卫娟梁茂林袁娟莉左会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策略研究横山县教研室曹梅刘春梅肖甫梅贺艳丽高娟榆林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研究榆林育才中学石凯林韩鹏临胡建华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研究榆林市第七中学寇启霞许德耀邵广余朱继智林成德张慧珍“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与运用榆林高新区第一中学榆林高新区第一中学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探索与研究榆林市第七中学符洁林成德常迎利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榆林市第十中学刘志华陈宏伟郭卫安艾小慧孙彩霞卜耀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应用靖边县第四中学曹广泽张凤梅贾凤晔熊莉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靖边县第五中学沈进梁彩丽高海利杨志成景小军冯华鱼志勇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靖边县第六中学胡发金张海军张雄雄李伟基于高效课堂的现代学校建设研究定边县安边中学韩世权訾进前王广青冯小梅农村学校应用“模三”进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定边县白湾子镇学校付世明杨斌陈经国邹瑞蔡涛袁文术“一课多案”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米脂县第三中学周云刘海飞姜慧初中作文教学回归情感积淀的调查研究米脂县第三中学常小燕日记在小学作文起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米脂县北街小学高海东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评价的研究榆林市第二小学王敏冯光贵王亮荣高继艳党茜李玉梅学校课程特色与教学文化建设的研究榆林高新第五小学李胜芳高红艳张芬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研究榆林市逸夫小学王智李攀星方尚军“345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定边县定边镇学区东园子小学屈小娥冯世发刘志雄刘永峰王红艳张莉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高效的实验研究绥德县第四小学陈艳红李树国安李伟高润芳李占军胡强强以绘图阅读为载体提升幼儿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榆林市第五幼儿园高亚娜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榆林市第二幼儿园曹宁曹慧基于人人网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应用研究延川县教研室苗小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研究延川县教研室刘海燕“生本导学”模式导学案的编写和实施研究延安市实验中学刘亚陈小军张丽君吴天霞樊英林邹高峰“组长轮流”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宜川中学高培宁东红高红军宋杨教育软件易化物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深度应用研究安塞县高级中学曹盼任磊巩傅维高卫兵李继良学困生成因及教育对策的深化研究子长县齐家湾中学徐延成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与方法研究安塞县第二小学高彩云马荣名称申报单位申报人汉中市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的实践与思考汉中市教研室宋瑞宏张永刚谢敏何秋红中学数学变式教学与学生思维水平发展研究汉中市教研室冯云邓慧明王建华殷可丁刘再平新课程环境下乡镇小学习作教学质量提升研究西乡县教研室张永华小学数学课堂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西乡县教研室程艳菊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镇巴县教研室魏有民赵希文姚恒剑姚华安冯学全何金农村中学校园文学现状与发展研究——以宗营中学为例汉台区教研室郭荣王晓娟初中作文思维训练案例研究汉中市第八中学易朝芳汉中市城乡初中学生数学学情实证研究汉中经济开发区南区初级中学张庆辉“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的关系研究汉中市龙岗学校杨建平刘尊全向林张美东汪雪冰刘微吴霞汪媛小学生“家庭校园校外”三位一体阅读活动模式与策略洋县洋州镇中心小学王焕如任亚芬刘云侠赵云王文刚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研究汉滨区教研室张彬雷玉荣陈曦任毓萍丁桂玉陈光艳高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汉滨区高级中学徐敏《高中英语写作》MOOC课程旬阳中学李媚何昌锋屈晓慧向国群华开锋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实践研究紫阳中学李波汤光成成方远李丽王会燕蒋道玲覃承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宁陕县江口中学廖文志黎路郭英富吴肇锐冯延红杨书宝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效课堂构建研究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叶友培吴自红焦富云王艳张丽黄自立幼儿园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研究白河县幼儿园白河县幼儿园商州区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商州区教研室林小平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商州区教研室黄建民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评价技能的行动研究镇安县教研室徐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行动研究镇安县教研室李丽徐唐军姜秀菊齐长军岳地和刘顺社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的实践研究镇安县教研室丁仕全王平刘承惠袁仁仪姚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