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
- 格式:docx
- 大小:68.71 KB
- 文档页数:8
精编资料 简介: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1目的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用电导法测定乙酸 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由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求反应的活化能.… 关键词:动力学 骑大象的蚂蚁搜集整理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 1目的 1) 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2) 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3) 由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求反应的活化能。
2原理 乙酸乙酯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即皂化反应,其反应式为 CHCOOCi + NaOH CHhCOONa + CH 5OH或 CH 3COOC 5 + OH - T CH 3COO+ C 2H5OH 反应是二级反应,反应速率与 CHCOOC 5及NaOH 的浓度成正比。
用 a 、b 分别表示乙 酸乙酯和氢氧化钠的初始浓度, x 表示在时间间隔 t 内反应了的乙酸乙酯或氢氧化钠的浓 度(亦为生成物浓度)。
反应速率 空=k(a -x)(b -X )dtk 为反应速率常数,当 a = b 时,上式为 dx , z 、2 ——=k(a -X) dt反应开始时t = 0 ,反应物浓度为 a ,积分上式得 1 x (C19.1) (C19.2) (C19.3) k = ta (a - x)在一定温度下,由实验测得不同 t 时的x 值,由(3)式可计算出k 值。
改变实验温度,求得不同温度下的 k 值,根据Arrhenius 方程的不定积分式 In k =-且 +C RT 以ln k 对1/T 作图,得一直线,从直线斜率可求得 E a 。
若求得热力学温度 T 1、T 2时的反应速率常数 k 1、k 2,也可由Arrhenius 方程的定积分 式变化为下式求得 E a 值 (C19.4)E a =仏门0 / V k 2 / 本实验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 K 乙醇是非电解质。
在稀溶液中,强电解质电导率与浓度成正比, y 、1 1 1 E T1丿 代替测量生成物浓度 x (或反应物浓度)。
uC19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一目的(一)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二)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二、原理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或 CH3COOC2H5+OH-;→CH3COO-+C2H5OH反应式是二级反应,反应速率与CH3COOC2H5及NaOH的浓度成正比。
用a,b分别表示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的初始浓度,x表示在时间间隔t内反应了的乙酸乙酯或氢氧化钠的浓度。
反应速率为:dx/dt=k(a−x)(b−x) (C19.1)k为反应速率常数,当a=b时,上式为:dx/dt=k(a−x)2 (C19.2)反应开始时t=0 ,反应物的浓度为a,积分上式得:k=x/[ta* (a−x)] (C19.3)在一定温度下,由实验测得不同t时的x值,由式(C19.3)可计算出k值。
改变实验温度,求得不同温度下的k值,根据Arrhenius方程的不定积分式有:lnk=−E a/RT+c(C19.4)以lnk对 1/T作图,得一条直线,从直线斜率可求得E a。
若求得热力学温度 T1 ,T2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 k1 ,k2 ,也可由Arrhenius方程的定积分式变化为下式求得E a值:Ea=(Rlnk1/k2)/(1/T2−1/T1) (C19.5)由于在反应中,生成物浓度x无法即时测量,所以本实验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κ代替测量生成物浓度x。
乙酸乙酯、乙醇是非电解质。
在稀溶液中,非电解质电导率与浓度成正比,溶液的电导率是各离子电导之和。
反应前后 Na: 离子浓度不变,整个反应过程电导率的变化取决于 OH-与 CH3COO-浓度的变化,溶液中 OH-的导电能力约为 CH3COO-的五倍,随着反应的进行,OH-浓度降低, CH3COO-的尝试升高,溶液导电能力明显下降。
一定温度下,在稀溶液中反应,κ0,κt,κ∞为溶液在t=0,t=t,t=∞时的电导率,A1,A2分别是与NaOH、CH3COONa 电导率有关的比例常数(与温度、溶剂等有关),于是:t=0 ,κ0=A1a ;t=t,κt=A1 (a−x)+A2x ;t=∞,κ∞=A2a ;由此得κ0−κt=(A1−A2)x即x=(κ0−κt)/(A1−A2)κt−κ∞=(A1−A2)(a−x) 即 (a−x)=(κt−κ∞)/(A1−A2)则由式C19.3可写成k=1ta x(a−x) 即(κ0−κt)/(κt−κ∞)=kat(C19.6)以 (κ0-κt)/(κt-κ∞)对t作图,由斜率ka可求得k。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一、实验目的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并求出反应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酯的水解为二级反应,酯和碱浓度相同时k=x/[t×a×(a-x)],x为酯反应了的浓度。
求得不同温度下的κ,由Arrhenius方程lnk=C-E a/RT,作lnk-T-1图,求得斜率可求出E a,也可由定积分求得E a=RT1T2ln(k1/k2)/(T1-T2).用电导率κ代替x,则为κt=(κ0-κt)/k a t+κ∞,作κt-(κ0-κt)/t图,斜率即为1/ka。
三、仪器与试剂恒温槽、电导率仪、电导电极、叉形电导池、秒表、10、25ml移液管、50、100ml容量瓶、100ml磨口塞锥形瓶、0.04mol/l NaOH溶液、乙酸乙酯(AR)四、实验步骤与现象1.调恒温槽温度25℃,往100ml容量瓶中加少许水,称0.1767g乙酸乙酯并定容100ml,用25ml移液管和50、100ml容量瓶配出0.01、0.02mol/l NaOH溶液,密封保存。
2.倒少许0.01mol/l NaOH溶液于叉形电导池,25℃恒温10min,测κ,塞塞子保存。
分别移取10ml0.02mol/l NaOH溶液与10ml0.02mol/l 乙酸乙酯溶液于两叉管,恒温10min后在恒温槽中混匀,同时开始计时,每3min读一次数并记录,共计10组数据。
3.升恒温槽温度至35℃,同样步骤测κ。
每测之前都要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并擦干。
实验结束后,将电极在装去离子水的烧杯中保存。
五、数据处理t/min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kt(25℃)/us 1875 1626 1498 1400 1325 1266 1215 1169 1134 1103 1077 (k0-kt)/t 25℃0 74.02 62.83 52.78 45.83 40.60 36.67 33.62 30.88 28.59 26.60 kt(35℃)/us 1629 1398 1260 1165 1094 1042 1000 964 937 915 894 (k0-kt)/t 35℃0 77.00 61.50 51.56 44.58 39.13 34.94 31.67 28.83 26.44 24.50 m=0.1767g a=0.1767/(88.11×0.1)mol/l=0.02005mol/lk t-t图:κt-(κ0-κt)/t图:由图可得25℃的斜率为11.638s,35℃的斜率为9.679s斜率=1/ka得25℃ k=1/(0.02005×11.638)l·mol-1·s-1=4.28L·mol-1·s-135℃ k=1/(0.02005×9.679)l·mol-1·s-1=5.15L·mol-1·s-1E a=RT1T2ln(k1/k2)/(T1-T2)=8.3145×298.15×308.15×ln(5.15/4.28)/10J=14.135kJ六、实验分析本实验结果较好,误差主要出现在仪器误差和乙酸乙酯可能的挥发导致。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及其动力学研究引言: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酯化反应产物,其实验研究和动力学分析对于了解酯化反应的机理和探究实际反应条件下的速率变化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的步骤和条件,并分析实验数据以得到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准备容器和设备:取一个干净的反应容器,并配备连续搅拌设备。
b. 准备试剂:准备足够的乙酸乙酯、稀硫酸、酚酞指示剂以及适量的水。
c. 搅拌控制:调整搅拌设备的速度,使其保持恒定。
2. 实验过程:a. 制备试验溶液:将一定量的乙酸乙酯加入反应容器,并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
然后,通过加入恰当浓度的稀硫酸溶液来触发反应。
b. 记录时间:在反应开始后,立即开始计时,并记录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乙酸乙酯的消耗量。
c. 数据收集: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取出一定量的反应液样本,并使用适当的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法)来测定乙酸乙酯的浓度。
d. 实验复制: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以增加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e. 实验终止:当乙酸乙酯完全消耗后,可以终止实验。
动力学分析:根据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对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并得到反应速率常数。
1. 反应速率常数计算:a. 初始速率:根据实验数据图表的斜率,可以计算出反应开始时的初始速率。
b. 反应速率常数k: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动力学方程,例如一阶反应动力学方程:ln([A]t/[A]0) = -kt,其中[A]t是反应物浓度在时间t处的值,[A]0是反应开始时的浓度。
通过拟合曲线并计算斜率k,可以得到反应速率常数。
2. 动力学方程的拟合:a. 利用实验数据,可以用不同的动力学方程来拟合皂化反应的速率变化。
常见的拟合方程包括零阶反应、一阶反应、二阶反应等。
b. 拟合曲线可以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或Origin等。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动力学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有关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结果和讨论。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及机理研究动力学研究是化学反应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揭示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合成的重要反应,其动力学特征和机理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该反应的速率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乙酸乙酯(CH3COOCH2CH3)的皂化反应是指乙酸乙酯与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如乙酸乙酯钠或乙酸乙酯钾)和醇(乙醇)。
该反应是一种酯的加水分解反应。
在实际应用中,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常用于生产肥皂、酯类溶剂以及乙醇的合成等领域。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首先需要确定反应的速率常数。
通常情况下,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可分为饱和性反应和非饱和性反应两种情况。
饱和性反应是指反应中产生的产物与反应物之间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不再发生变化的反应。
非饱和性反应则指反应中产物与反应物之间未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仍然会发生变化。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定。
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研究不同温度下反应的速率,测定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等。
根据动力学理论,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可用速率方程来描述。
一般情况下,速率方程的形式可以表示为:r = k[A]^m[B]^n,其中r表示反应速率,k表示速率常数,[A]和[B]分别表示反应物A和B的浓度,m和n为反应阶数。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机理是指反应中的各个步骤和中间产物的转化关系。
在实验室中,研究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机理常采用核心化合物法(kinetic core model)。
该方法通过研究实验数据中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物浓度变化,推导出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以及反应的转化步骤。
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机理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乙酸乙酯被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攻击,生成中间产物乙酸乙酯根离子。
随后,乙酸乙酯根离子进一步水解生成乙醇。
最后,乙醇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乙醇根离子。
这个过程中,水和乙醇根离子是最终生成物。
实验十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化学动力学的某些概念。
2、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度常数。
3、 熟悉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 预习要求:1、 了解电导法测定化学反应速度常数的原理。
2、 了解DDS-型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方程式为:CH 3COOC 2H 5+Na ++OH - ══ CH 3COO -+Na ++C 2H 5OH在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而改变(注:Na +离子在反应前后浓度不变)。
若乙酸乙酯的初始浓度为a ,氢氧化钠的初始浓度为b ,当时间为t 时,各生成物的浓度均为x ,此时刻的反应速度为:dxdtk a x b x =--()() (10-1) 式中,k 为反应的速率常数,将上式积分可得:kt a b b a x a b x =---1ln ()()(10-2)若初始浓度a =b ,9-(1)式变为dxdtk a x =-()2,积分得:kt xa a x =-()(10-3)不同时刻各物质的浓度可用化学分析法测出,例如分析反应中的OH -浓度,也可用物理法测量溶液的电导而求得。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后一种方法,即用电导法来测定。
电导是导体导电能力的量度,金属的导电是依靠自由电子在电场中运动来实现的,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是正、负离子向阳极、阴极迁移的结果,电导L 是电阻R 的倒数。
L R L A lg ==1 式中A 为导体的截面积,l 为导体的长度,L g 称电导率。
它的物理意义是:当l =1m ,A =1m 2时的电导。
对一种金属,在一定温度下,L g 是一定的。
对电解质溶液的L g 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在有多种离子存在的溶液中,L g 是各种离子迁移作用的总和,它与溶液中离子的数目,离子所带电荷以及离子迁移率有关。
在本实验中,由于反应是在较稀的水溶液中进行的,我们可以假定CH 3COONa 全部电离,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数目和离子所带电荷不变,但由于CH 3COO -的迁移率比OH -的迁移率小,随着反应的进行,OH -不断减少,CH 3COO -的浓度不断增加,故体系电导率值会不断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认为体系的电导率的减少量和CH 3COO -的浓度x 增加量成正比,在t =t 时x K L L t =-()0 (10-4)式中L 0为起始时的电导率,L t 为t 时的电导率。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及反应动力学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酯水解反应,也是化学实验中常用来进行反应动力学测定的实验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来确定反应的速率方程,并进一步测定反应的速率常数。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试剂和仪器设备,包括乙酸乙酯、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烧杯、计时器等。
2. 实验操作:(1) 取适量的乙酸乙酯和NaOH溶液,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
(2) 在容量良好的实验室中,将一烧杯放入恒温水浴中,同时记录初始时间。
(3) 在水浴中保持恒温的条件下,将NaOH溶液缓慢滴加到乙酸乙酯中,并用酚酞指示剂标记滴加开始。
(4) 每隔固定时间间隔,记录溶液颜色转变的时间,直到反应结束。
(5)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别改变乙酸乙酯和NaOH的浓度,多组数据的记录将有助于测定反应的速率方程。
3. 数据处理:(1) 根据记录的颜色转变时间,得到一系列反应速率与实验条件(浓度变化)的数据。
(2) 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绘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曲线图,并根据实验数据拟合速率方程。
(3) 利用实验条件的变化,如改变温度或浓度,进一步测定反应的速率常数。
(4) 根据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分析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如反应级数、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曲线图。
通常情况下,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个一级反应,即反应速率与乙酸乙酯的浓度成正比,可以表示为以下速率方程:v = k[A]其中,v表示反应速率,k表示速率常数,[A]表示乙酸乙酯的浓度。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和浓度的变化,我们可以进一步测定反应的速率常数k,并根据速率方程分析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考虑调整乙酸乙酯和NaOH的初始浓度,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从而确定速率常数k的数值。
反应动力学研究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预测反应速率具有重要意义。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的机理及反应动力学研究1.引言皂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它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于肥皂、洗涤剂和化妆品等领域。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其中一种典型的皂化反应,其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反应的基本过程和优化反应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2.皂化反应机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酯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相应的酸盐的过程。
具体而言,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反应如下:CH3COOC2H5 + NaOH → C2H5OH + CH3COONa其机理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碱解过程:氢氧化钠在水中离解生成氢氧根离子OH-。
(2)乙酸乙酯与氢氧根离子的酯键断裂,生成乙酸乙酯负离子。
同时,对称的乙酸乙酯分子也可以生成乙酸乙酯负离子。
(3)乙酸乙酯负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相应的酸盐。
3.反应动力学(1)化学动力学研究方法和原理化学动力学研究反应速率和其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物(乙酸乙酯或氢氧化钠)消耗的速率和生成物(乙醇或乙酸钠)产生的速率来确定反应速率。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通过速率方程进行表示。
- 温度: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速率,因为增加温度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
- 催化剂:加入适当的催化剂可以显著加快反应速率。
(3)反应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v = k[A]^m[B]^n其中,v为反应速率,k为速率常数,[A]和[B]分别为反应物A和B的浓度,m 和n分别为反应物A和B的反应级数。
4.实验方法(1)实验步骤①准备实验所需的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
②将一定量的乙酸乙酯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同时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取样并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乙酸钠生成量。
③利用滴定数据计算反应速率,并利用速率方程拟合数据,求解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
(2)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戴好实验眼镜和手套。
实验报告: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2•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3.由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求反应的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方程式为:
CH 3COOC2H5+ Na + + OH - H3COO - + Na + + C2H5OH
在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而改变(注:Na +离子在反应前后浓
度不变)。
若乙酸乙酯的初始浓度为a,氢氧化钠的初始浓度为b,当时间为t 时,各生成物的浓度均为x,此时刻的反应速度为:
dx
ka
dt它
k为反应的速率常数,当a=b时,
dx
dt
反应开始时t=0,反应物浓度为
x)(b x) 上式为:
k(a x)2
k
t 改变实验温度,求得不同温度下的a,积分上式得:
x
a(a x)
k值:
I n E a
C RT
若求得热力学温度T1,、T2,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1,、k2,可得:
k1 1 1
E a (Rln )/( )
k2 T1 T2
令0、t和分别为0、t和x时刻的电导率,贝U:
t=0 时,0 = A1a
t=t 时,t = A1(a x) A2X
联立以上式子,整理得:
恒温槽、电导率仪、电导电极、叉形电导池、秒表、滴定管(碱式)、移 液管10ml 25ml 、容量瓶100ml 50ml 、磨口塞锥形瓶100ml 、NaOH 溶液 (约 0.04 mol ?dm -3
)、乙酸乙酯(A.R.)。
四.实验步骤
1•实验装置如图C19.1所示,叉形电导池如图C19.2所示,将叉形电导池洗净 烘干,调
节恒温槽至25 C 。
2.配希9 100ml 浓度约0.02 mol ?dm -3
的乙酸乙酯水溶液: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 质量为88.12,配制100ml 浓度0.02 mol ?dm -3的乙酸乙酯水溶液需要乙酸乙 酯0.1762g 。
在
洁净的100ml 容量瓶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使用 0.0001g 精 度的天平,通过称量加入乙酸乙酯 0.1762g 左右。
加入去离子水至刻度,根据 加入的乙酸乙酯的质量,计算乙酸乙酯溶液的精确浓度。
注意在滴加乙酸乙酯 之前,应在容量瓶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以免乙酸乙酯滴加在空瓶中容易挥 发,称量不准。
在滴加乙酸乙酯时尽量使用细小的滴管,使加入的乙酸乙酯的 质量尽量接近0.1762g ,但小于0.1762g 为宜。
滴加乙酸乙酯时不要滴加在瓶 壁上,要完全滴加到溶液中。
3.配制100ml 与上面所配乙酸乙酯溶液浓度相同的 NaOH 水溶液:根据实验
室所提供NaOH 溶液的精确浓度,计算所需该 NaOH 溶液的体积,用滴定管 将所需该
NaOH 溶液加入到洁净的100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 度。
4
的测量:用移液管取与乙酸乙酯浓度相同的 NaOH 溶液25.00ml ,加入到
洁净的50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用于测量 °。
取此溶液一部
分放入到洁净干燥的叉形电导池直支管中,用部分溶液淋洗电导电极,将电导 电极放入到叉形电导池直支管中,溶液应能将铂电极完全淹没。
将叉形电导池 放入到恒温槽中恒温。
10min 以后,读取记录电导率值。
保留此叉形电导池中 的溶液(加塞),用于后面
35 °C 时测量°。
5
t
的测量:用移液管取所配制的乙酸乙酯溶液 10ml ,加入到洁净干燥的叉形 电导池直支
管中,取浓度相同的 NaOH 溶液 10ml ,加入到同一叉形电导池侧 支管中,注意此时两
t= X 时,
=A 2a
.仪器与试剂
1 ka
种溶液不要互相污染。
将洁净的电导电极放入到叉形电导池直支管中,将叉形电导池放入到恒温槽中恒温。
10min 以后,在恒温槽中将两支管中的溶液混和均匀,溶液应能将铂电极完全淹没,混和溶液的同时启动秒表开始计时,注意秒表一经启动,中间不要暂停。
在第3min 时读取溶液电导率值,以后每隔3min 读取一次电导率值,测量持续30min 。
6. 调节恒温槽至35C。
7. 测量35 C时° :在放入电导电极到叉形电导池时,注意电导电极的洁净,可以用待测溶液淋洗电导电极。
8•参照步骤5)测量35 C时t。
9.测量完毕,洗净玻璃仪器,将电极用去离子水洗净,浸入去离子水中保存。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1. 测量数据:
初始浓度a=9.9410e-3mol/L
t/mi 25C 25 C (K o-K t) t- 35C 35 C (K0-K t)
t-
n K t/us 1/us min-1 K t/us 1/us min-1
0 187.8 190.4
3 170.5 5.767 153.
4 12.333
159.2 4.767 136.4 9.000 6
9 150.2 4.178 123.9 7.389
12 141.8 3.833 115.6 6.233
15 134.4 3.560 109.1 5.420
5£ DE SE ■ i 」 1 ・i
:呦>191/002乙丄床
UJUJA
0E 0L 9 0 亍
1 ■ I 」I 丨 I ■ I 丨|阿
A
-czi
*
■
, -otl w
«
•-09^
«
-Oil
■
Sn/1M 92 *
:呦>191/06乙9丄床
厂66 •乙9L6 乙片乙280L ee ZS2S SS6 "7乙XI4 OS Z09S Z'96 VVLZ9PI4 z乙Z98S 9Z6 9682 ££14
庇P 900 L L80S 1/個
厂6ZP W 乙乙眈082L 8L
* 35 K呼2巧V V
180
160 -
■
140-
t
120-
■
1 O I = r d E 二■和…•
too - *
■
■
・•
-
J O I I i ' i 1i r i * i 1i 1i * i 1击0 5 10 15 2C 25 30 35
t/min
3.
当T i=298.15K 时:
-25^jKUus
L
i
n
e
a
r
F
r
t
o
f
2
5
^
Kt/us
170 -
sn/brLnz 160
-
150 -
■
140亠
130-
12Q -
-
1 10-
100=
2 0 2.5
3 0 3.5 4Q 4.5 5.0 5.5 6 0
25', (KO-Kl)Mt-l /us*Hmin-1
G
Equabon y = a + b*x
Adj. R-S
0.993
Value Standard
35 KVu Interc 7173
1J0743
Slope 6352
0,17432
1/ (a*k ) =19.768 , k i =5.089L/(min*mol)
当 T 2=308.15K 时
2
4
6
8
10
12
14
35^(K0-Kthnt-1/us+pmin-1
1/ (a*k ) =6.852 , k 2=14.681L/(min*mol) 4.
当 T i =298.15K 时 k i =5.089L/(min*mol) 当 T 2=308.15K 时 k 2=14.681L/(min*mol)
E a =80.97kJ/mol
六.误差分析
可查常温下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活化能为 E a =47.3kJ/mol ,与实际测算的
结果相差较大,及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1. 并没有如预想的保持恒温。
*
35*j Kt/us
Linear Fit of 35* j Kt/us
50 41 30
2. NaOH溶液暴露空气中的时间较长,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使浓度降低。
3. 配置的溶液的浓度并不是完全相等而导致反应速率常数计算公式变化,但仍按原公式计算而产生误差。
七.思考题
1.在本实验中,使用DDSJ-308 型电导率仪测量溶液的电导率,可以不进行电极常数的校正,为什么?
答:因为本实验中,计算k 值和E a 值时所需的数据都是等时间间距下测量的电导率值的拟合直线斜率,它只与等时间间距下电导率的差值有关。
不进行常数校正,在等时间间距下测量的电导率数据都有着相同的系统误差,而不会改变不同时间下电导率数据的差值。
故不必校正。
2. 为什么溶液浓度要足够小?
答:⑴溶液浓度越高,反应越快,则数据的测量不易把握,会影响测量数据的精确度。
⑵乙酸乙酯是易挥发物质,浓度高会加快挥发,使实验测量的数据不准确。
3. 利用反应物、产物的某物理性质间接测量浓度进行动力学研究,应满足哪些条件?答:⑴易于测量,并能用数据表示。
⑵该性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是稳定的。
⑶该物理性质和反应物、产物的浓度之间有一个明确的推导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