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525.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课时乙酸酯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乙酸分子的结构特点,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设计、实验验证,锻炼学生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本课时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和提问、启发式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原理、酯的水解。
课前准备药品:无水乙酸、石蕊试液、生石灰、NaOH溶液、镁粉、饱和Na2CO3溶液、乙醇、浓硫酸、稀硫酸、乙酸乙酯、蒸馏水。
仪器:试管、滴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单孔塞、导管、烧杯。
教具:乙酸的球棍模型。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乙醇的结构,了解了乙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乙醇的燃烧、乙醇的催化氧化等化学性质,知道了乙醇的工业制法.乙醇还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燃料,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导入新课醋是东方最古老的调味品之一,醋又称食醋。
人类食用醋的历史非常悠久,有人认为约有一万多年。
有关醋的文字记载的历史,至少也有三千年,它和食盐一样,都属于最古老的调味品。
我国在数千年前已经能够掌握谷物酿醋的技术,晋阳(今太原)是我国食醋的发祥地之一。
醋有米醋、陈醋、香醋、白醋等等,它是一种含乙酸的酸性调味料.每100 mL醋中的乙酸含量,普通醋为3。
5 g以上,优级醋为5 g以上。
所以乙酸又称醋酸。
推进新课[观察] 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学生观察后写出它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板书]一、乙酸的组成和结构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OOH[分析]乙酸中的-COOH原子团称为羧基,乙酸可以看作是由甲基和羧基组成。
[观察]展示乙酸样品,请大家观察,打开瓶盖,让同学闻其气味,总结出乙酸的物理性质。
[回答]乙酸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总结]乙酸俗名为醋酸,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无水乙酸又叫冰醋酸,在16.6 ℃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板书]二、乙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讨论】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
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1. 理化性质:(1)分子式C2H6O(2)相对分子质量46.07(3)结构式CH3CH2OH(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114.1(6)沸点(℃):78.3(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59(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然后抑制。
(3)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黏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机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防护。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5.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12(3)引燃温度(℃):363(4)爆炸下限(%):3.3(5)爆炸上限(%):19.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乙酸乙酯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4H8O2。
它通常是无色液体,具有水果的气味。
乙酸乙酯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和良好的溶解性,在实验室常被用作溶剂或反应中的底物。
乙酸乙酯的合成可以通过酯化反应来实现。
酯化反应是一种醇与酸酐发生酯键形成的化学反应。
在乙酸乙酯的合成中,乙醇和乙酸酐作为反应物,反应物按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后,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反应。
酯化反应的机理如下:
1. 首先,酸催化剂(例如硫酸、偏磷酸等)将形成氢键,将羟基氧原子上的负电荷稳定化。
同时,酸催化剂能够促进醇与酸酐之间的质子转移。
2. 第二步是酯键形成。
酸酐的羧基上的氧原子亲电性较高,容易攻击醇分子中氢原子上的电子。
这种电子亲合性较强的氧原子被称为亲电试剂。
3. 最后,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后,通过提高温度或蒸馏水的形式可以去除生成的水,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乙酸乙酯可通过仪器分析方法进行检测和测量,例如红外光谱和质谱。
乙酸乙酯在实验室中具有广泛应用,可用作有机合成反应中的溶剂、涂料和油墨中的稀释剂,以及食品、香精中的添加剂。
总结起来,乙酸乙酯的合成是通过酯化反应实现的,该反应需
要酸催化剂的参与。
乙酸乙酯具有良好的挥发性和溶解性,在实验室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2课时羧酸衍生物——酯[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知道酯的主要化学性质。
一、酯类概述1.酯的概念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甲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乙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
从这三种酯的结构看,酯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简写为,R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官能团结构简式为,官能团名称为酯基。
2.酯的物理性质酯的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低级酯是具有香味的液体。
酯可以做溶剂,也可做香料。
3.酯的类别异构(1)饱和一元羧酸与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组成通式为C n H2n O2(n≥2),与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2)写出分子式为C2H4O2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已知与—OH相连不稳定)CH3COOH、HCOOCH3、HOCH2CHO。
(1)油脂的组成与结构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所生成的酯,其结构可表示为(2)酯的同分异构体酯的同分异构体包括:①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类别的)同分异构;②不同类别的同分异构,包括羧酸、羟基醛、醚醛等。
例1(2017·河南部分学校高二联考)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且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 A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苯环上有—CH3和HCOO—两个取代基,应有邻、间、对三种同分异构体,故选A。
【考点】酯的组成、结构及分类【题点】酯的同分异构现象规律总结芳香酯的同分异构体有酯、羧酸、羟基醛、醚醛、酚醛等,如与等互为同分异构体。
例2化学式为C5H10O2的羧酸A可由醇B氧化得到,A和B可生成酯C(相对分子质量为172),符合此条件的酯有()A.1种B.2种C.3种D.4种答案 D解析羧酸A可由醇B氧化得到,则醇B结构简式为R—CH2OH。
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2,故化学式为C10H20O2,即醇为C4H9—CH2OH,而—C4H9有4种同分异构体,故酯C 可能有4种结构。
考点20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2(乙醇 乙酸 酯 营养物质)【学业要求】1.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
2.了解乙醇的可燃性、与金属钠的反应、催化氧化等性质,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乙酸的酸性、能发生酯化反应等性质,认识乙醇、乙酸、酯、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乙醇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乙醇的组成与结构乙醇的分子式:C 2H 6O ,结构式:,结构简式:C 2H 5OH 或C 2H 5—OH 。
2.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乙醇有特殊香味,易挥发,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3.乙醇的化学性质 (1).与Na 反应化学方程式: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2).氧化反应①燃烧:化学方程式:CH 3CH 2OH +3O 2――→点燃2CO 2+3H 2O 。
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②催化氧化:铜在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乙醇被氧化成乙醛;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CH 3CH 2OH +O 2――→催化剂△2CH 3CHO +2H 2O 。
4.乙醛的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
乙醛有较强的还原性。
在适当条件下,乙醛可以进一步被氧化为乙酸,化学方程式为2CH 3CHO +O 2――→催化剂2CH 3COOH 。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二、乙酸的组成、结构与性质1.组成与结构2.乙酸的物理性质俗名 颜色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挥发性 醋酸无色液体强烈刺激性易溶于水和乙醇易挥发3.乙酸的化学性质(1)乙酸是一种弱酸: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2CH 3COOH +Na 2CO 3―→2CH 3COONa +H 2O +CO 2↑。
利用食醋清除水垢是利用了醋酸的酸性,它之所以能清除水垢是因为CH 3COOH 能与CaCO 3发生反应:2CH 3COOH +CaCO 3―→(CH 3COO)2Ca +H 2O +CO 2↑;该反应的发生可以说明CH 3COOH 的酸性比H 2CO 3的酸性强。
酯 学案 宋清冬学习目标: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乙酸乙酯水解的基本规律。
温故知新:酯的定义。
写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方程式。
学习内容: 一、酯1、酯的一般通式: 。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的分子式为 ,所以这种酯与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2、酯的通性物理性质:酯 溶于水,易溶于 ,密度比水 ,低级酯有果香味。
这种特殊的性质往往被用来鉴别酯类化合物。
3、酯的命名:酯类化合物是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的,例如:4、酯的化学性质:乙酸乙酯在 条件下完全水解; 乙酸乙酯在 条件下部分水解; 乙酸乙酯仅在加热的条件下不水解或几乎不水解。
总之在有酸(或碱)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酯类水解生成相应的酸(或盐)和醇。
RCOOR ` + H 2O RCOOR ` + H 2O RCOOH + NaOH →或合并为 二、酯化反应1、一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CH 3COOH + HOC 2H 52、一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2CH 3COOH + CH 2OHCH 2OH3、多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COOHCOOH + 2CH 3CH 2OH 三、思考交流1.为什么酒存放时间越久越香?2.喝醋不能解酒?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热的纯碱水溶液(显碱性)洗涤炊具上的油污,分析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当堂练习1.下列分子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 3H 7Cl B.CH 2Cl 2 C.C 2H 6O D.C 2H 4O 22.下列基团:-CH 3、-OH 、-COOH 、-C 6H 5,相互两两组成的有机物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3、尼泊金甲酯可在化妆品中作防腐剂。
结构简式为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属于芳香烃 B 、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 8H 8O 3 C 、该物质能够和FeCl 3反应,使溶液呈紫色 D 、在一定条件下,1mol 该物质最多能和2molNaOH 反应 4.下面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 .CH 3CH 2OH + CH 3COOHCH 3COOCH 2CH 3 + H 2O B .CH 3CH 2OH 浓硫酸170℃ CH 2=CH 2↑+H 2O C .2CH 3CH 2OH浓硫酸 140℃CH 3CH 2OCH 2CH 3 + H 2OD. CH 3CH 2OH + HBr CH 3CH 2Br + H 2O 5. 甲组中的 能跟乙组中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乙组中的 也能跟甲组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6、图为实验室制乙酸乙脂的装置。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三节羧酸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酯的结构及性质。
2.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的实验教材,认真观察装置设计的特点,研究装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促进观察能力的提高。
(2)通过分析酯的水解实验中试剂的用量、水解的条件、水解程度的大小,推断影响水解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酯等化合物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应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重点、难点:重点: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引言】羧酸的重要性质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
自然界如苹果和香蕉等中也存在一类具有香味的酯类物质,这类物质有什么结构特点?有什么重要的性质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酯(一) 酯1.概念:酯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简写为RCOOR’,其中R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通式:羧酸酯的一般通式写为RCOOR’。
由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酸酯化反应得到的酯,可以用通式C m H2m+1COOC n H2n+1(或C n H2n O2)表示。
与饱和一元羧酸为同分异构体3.分类:根据生成酯的酸的不同,酯可分为有机酸酯和无机酸酯,通常所说的酯是指有机酸酯。
4.物理性质:低级酯是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酯的密度一般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5.化学性质:水解反应――与乙酸乙酯相似(二)乙酸乙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方案】实验探究,对比思考,迁移提高情景创设:用计算机课件展示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模型。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开展探究实验,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规律对比思考、讨论提高:(1)对比乙酸和乙酯的物理性质差异,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羧基—COOH为亲水基,乙酯基—COOC2H5为疏水基,所以乙酸易溶于水,乙酸乙酯微溶于水、密度比水小)(2)乙酸乙酯在酯性、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为可逆反应、水解速率较慢;而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为不可逆反应,水解速率较快。
乙酸乙酯的化学式和分子量乙酸乙酯的化学式为C4H8O2,其分子量为88.11 g/mol。
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具有水溶性较差、挥发性强和具有水果香味等特点。
它是通过乙酸与乙醇经酯化反应得到的酯类化合物。
乙酸乙酯的化学式C4H8O2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即乙酸基团(CH3COO-)和乙醇基团(C2H5)。
乙酸基团由乙酸中的一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C=O)组成,其中碳原子连接着一个甲基基团(CH3)。
乙醇基团由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组成。
乙酸乙酯的分子量为88.11 g/mol,是通过将碳、氢和氧三种原子的摩尔质量相加得到的。
具体计算如下:
C4H8O2的摩尔质量 = 4×碳原子的摩尔质量(12.01 g/mol)+ 8×氢原子的摩尔质量(1.01 g/mol)+ 2×氧原子的摩尔质量(16.00 g/mol)= 48.04 g/mol + 8.08 g/mol + 32.00 g/mol
= 88.11 g/mol
乙酸乙酯常用于溶解树脂、油漆、涂料以及作为工业溶剂。
此外,由于乙酸乙酯具有较低的沸点(77℃)和挥发性,常被应用于印刷和染料工业中,用于快干油墨和染料的制备。
在实验室中,乙酸乙酯常用于有机合成反应的溶剂,特别是酯化反应。
由于其无色、透明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使其成为有机化学试剂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而言,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其化学式为C4H8O2,分子量为88.11 g/mol。
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较低的沸点,在工业和
实验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用溶剂中的碳谱峰特征分析溶剂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常用的溶剂具有对样品有良好的溶解性、不影响待测物的性质以及易于分析的特点。
溶剂中的碳谱峰特征分析,能够为化学家提供重要的结构信息,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一、常用溶剂简介1. 乙酸乙酯(EtOAc)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的液体,是常用的溶剂之一。
它的特征碳峰为δ 170-175 ppm,与苯环C-H化学位移范围重叠。
2. 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甲酰胺是无色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它的特征碳峰为δ 166-168 ppm,与苯环C-H化学位移范围重叠。
3. 二氯甲烷(DCM)二氯甲烷是一种揮发性的无色液体。
它的特征碳峰为δ 53-57 ppm,有较好的分辨能力,特别适用于研究低参与度的化学物质。
4. 甲苯(Tol)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它的特征碳峰为δ 128-133 ppm,可与苯环C-H化学位移范围区分开来。
二、碳峰特征分析的意义溶剂中的碳谱峰特征分析对于结构确定和化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供以下信息:1. 化合物的结构碳谱峰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揭示化合物的结构。
相邻的碳原子之间的化学位移差异可以提供有关它们的电子密度和化学环境的信息。
2. 化合物的纯度碳谱峰的强度可以用来判断化合物的纯度。
纯度高的化合物会有明显的碳谱峰,而杂质通常会产生额外的峰。
3. 化合物的官能团碳谱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指示化合物中存在的官能团。
例如,羰基、羧基和氨基等官能团都有特定的碳谱峰位置和化学位移范围。
三、样品制备与测量条件在进行溶剂中的碳谱峰特征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制备样品并确保合适的测量条件。
下面是一般示意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化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通过旋转蒸发浓缩或溶剂萃取等方法,得到纯净的样品。
2. 选择合适的溶剂根据待测化合物的特性,选择适合的溶剂。
溶剂的选择应符合前述常用溶剂的特点,以确保样品的溶解性和测量的可靠性。
乙酸、乙酰氯、乙酸乙酯和乙酰胺是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化工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用途。
然而,由于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对它们进行辨识和鉴别。
本文将从化学性质、实验特点和检测方法等方面对乙酸、乙酰氯、乙酸乙酯和乙酰胺进行详细比较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区分这些化合物。
一、化学性质1. 乙酸乙酸,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
它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能够与碱、碱土金属等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对应的乙醇盐。
乙酸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也可以被氧化成乙酰氯。
2. 乙酰氯乙酰氯,化学式CH3COCl,是一种挥发性液体,有刺激性烟雾。
它是一种强烈的酰化试剂,可以与醇、酚等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乙酸酯。
乙酰氯对水、醇和碱有强烈的腐蚀性,需要在实验中小心使用。
3. 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化学式CH3COOC2H5,是一种常见的酯类溶剂,具有水无溶性、有机溶剂可溶性,可用于溶解树脂、油漆等。
乙酸乙酯的蒸气有麻醉作用,易燃,需远离明火和高温。
4. 乙酰胺乙酰胺,化学式CH3CONH2,是一种无色结晶或液体,具有吸湿性。
乙酰胺可与酸酐、酰氯等反应,生成相应的酰胺类化合物。
在实验室中,乙酰胺常用作有机合成试剂。
二、实验特点1. 乙酸乙酸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常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
在实验室中,常用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来生成气体,并用该气体检测乙酸的存在。
2. 乙酰氯乙酰氯易挥发,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皮肤和粘膜有腐蚀作用,需在通风下进行操作。
实验室中,常用乙酰氯进行酯化反应,并通过生成的气味和颜色变化来鉴别乙酰氯。
3. 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具有醉人的芳香味,易燃,在空气中有爆炸性。
在实验室中,常用乙酸乙酯进行有机合成、提取等反应,需要防止其接触明火和高温。
4. 乙酰胺乙酰胺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易溶于水,对皮肤和粘膜无腐蚀作用。
乙酸乙酯与苯乙酮的碳谱峰位置特点分析碳谱峰位置特点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物质的碳谱峰位置,可以了解其分子结构及功能团的存在情况。
本文将对乙酸乙酯和苯乙酮的碳谱峰位置特点进行分析。
一、乙酸乙酯的碳谱峰位置特点分析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酯类化合物,在碳谱图上呈现出特定的碳峰位置。
乙酸乙酯的碳谱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峰:1. 甲基碳峰:位于20-30 ppm,由乙酸乙酯分子中的甲基基团引起。
2. 乙基碳峰:位于60-70 ppm,由乙酸乙酯分子中的乙基基团引起。
3. 羧基碳峰:位于170-180 ppm,由乙酸乙酯分子中的羧基引起。
以上三个峰的位置特点明显,可以通过碳谱图准确确定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以及功能团的位置。
二、苯乙酮的碳谱峰位置特点分析苯乙酮是一种芳香酮类化合物,其碳谱峰位置具有一定的特点。
苯乙酮的碳谱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峰:1. 苯环碳峰:位于110-140 ppm,由苯乙酮分子中的苯环基团引起。
2. 乙酰基碳峰:位于190-200 ppm,由苯乙酮分子中的乙酰基引起。
3. 甲基碳峰:位于20-30 ppm,由苯乙酮分子中的甲基基团引起。
苯乙酮的碳谱峰位置特点明显,能够准确确定其分子结构以及功能团的位置。
三、乙酸乙酯和苯乙酮碳谱峰位置的对比分析乙酸乙酯和苯乙酮虽然都属于酯类化合物,但其碳谱峰位置存在明显的差异。
乙酸乙酯主要的碳峰为甲基碳峰、乙基碳峰和羧基碳峰,而苯乙酮主要的碳峰为苯环碳峰、乙酰基碳峰和甲基碳峰。
通过对比分析乙酸乙酯和苯乙酮的碳谱峰位置,可以清晰地区分这两种化合物。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应用提供参考。
结论乙酸乙酯与苯乙酮在碳谱峰位置上存在明显的特点差异。
乙酸乙酯的碳谱主要包括甲基碳峰、乙基碳峰和羧基碳峰,苯乙酮的碳谱主要包括苯环碳峰、乙酰基碳峰和甲基碳峰。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准确确定乙酸乙酯和苯乙酮的分子结构,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乙酸乙酯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乙酸乙酯的概述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化学式为CH3COOC2H5。
它具有无色、挥发性强、有特殊气味等特点,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
除了作为溶剂,乙酸乙酯还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主治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
2. 乙酸乙酯的作用乙酸乙酯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的作用:2.1 溶剂乙酸乙酯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在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
它可以溶解许多有机化合物,如油脂、树脂、药物等。
由于乙酸乙酯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使得它成为制备和提取多种化学物质的理想选择。
2.2 化学合成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作为酯交换反应的反应溶剂,促使酯与醇之间发生反应,生成需要的酯化产物。
此外,乙酸乙酯还常用于酯化反应、醚化反应等有机合成反应中,加速反应的进行,提高产率。
2.3 人工合成香料乙酸乙酯广泛应用于人工合成香料的制备过程中。
它可以作为香料的溶剂,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具有特定芳香的香料物质。
乙酸乙酯所合成的香料被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品等领域。
2.4 印刷和油墨工业乙酸乙酯在印刷和油墨工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可以作为油墨的稀释剂,将颜料和树脂等物质以适当的比例溶解,形成稳定的油墨体系。
乙酸乙酯的挥发性和良好的流动性,有助于印刷墨水的均匀涂布和干燥。
3. 乙酸乙酯的功能主治除了上述的作用外,乙酸乙酯还具有一些功能和主治作用,如下所示:3.1 麻醉作用乙酸乙酯可用于临床手术中的全身麻醉。
它具有快速麻醉作用,通过吸入进入肺部后迅速进入血液,使患者迅速进入无意识状态。
然而,由于其副作用较大,使用时需要小心控制剂量和监测患者的呼吸等生命体征。
3.2 去污剂乙酸乙酯可以作为一种去污剂,用于去除一些难以清洗的油污、树脂和胶水等。
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快速溶解污垢并将其从表面清除。
3.3 药物辅料乙酸乙酯常用作药物辅料,用于制备口服液、乳剂、霜剂等剂型。
乙酰乙酸乙酯络合能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乙酰乙酸乙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6H10O3。
它是乙酸和乙醇反应得到的酯类化合物,具有无色液体状。
乙酰乙酸乙酯常用作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乙酰乙酸乙酯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特点。
首先,它具有较低的沸点和闪点,使其能够快速挥发。
这使得乙酰乙酸乙酯成为一种理想的溶剂,特别是在涂料、胶水和清洁剂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中。
其次,乙酰乙酸乙酯也表现出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它在一般的储存和使用条件下不易发生分解,这使得它可以长时间保存并广泛使用。
此外,乙酰乙酸乙酯在常温下相对不溶于水,但与许多有机溶剂相容性良好,这进一步增加了其实际应用的便利性。
除了上述基本性质外,乙酰乙酸乙酯还具有一定的络合能力。
络合是指化合物之间形成稳定化合物的过程,其中一个化合物称为配位剂,另一个称为配位体。
乙酰乙酸乙酯能够与一些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作用常常呈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乙酰乙酸乙酯的络合能力在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有机合成中,乙酸乙酯络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或反应中间体,参与并促进一系列有机反应的进行。
此外,在环境监测和药物研发领域,乙酸乙酯络合物的分析和检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乙酰乙酸乙酯的络合能力及其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对其性质和特点的介绍,我们将深入了解乙酰乙酸乙酯络合能力的原理和机制,以及其对化学反应和分析的影响。
最后,我们还展望了乙酰乙酸乙酯络合能力的未来发展和潜在应用领域。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文章将按照以下顺序组织和展开。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乙酰乙酸乙酯络合能力的背景和意义,引发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
接着,正文部分将从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入手,介绍其化学结构、物理性质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
然后,重点探讨乙酰乙酸乙酯的络合能力,包括其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配合物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乙酸乙酯的组成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乙酸乙酯的组成。
乙酸乙酯啊,这可真是个神奇的玩意儿!你说它像啥呢,就好像是一群小伙伴齐心协力组成的一个小团队。
乙酸和乙醇这俩,就像是团队里的核心成员。
乙酸呢,带着它那独特的性格,而乙醇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它们俩凑到一块儿,经过一番奇妙的反应,就诞生了乙酸乙酯。
你想想看,这多有意思啊!就好像是两个不同风格的人合作,创造出了全新的东西。
乙酸就像是个活泼的家伙,而乙醇则相对稳重一些,它们一结合,就产生了乙酸乙酯这个独特的存在。
咱平常生活里也能经常碰到乙酸乙酯呢!比如说在一些水果的香味里,说不定就有它的身影。
它就像是隐藏在其中的小惊喜,等你去发现。
那乙酸乙酯有啥特点呢?它有一种独特的气味,说不上来特别香,但就是能让你记住。
这就好比有些人,可能不是那种让人一眼惊艳的,但就是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你忘不了。
而且啊,乙酸乙酯在很多领域都有它的用武之地呢!在化工行业,它可是个重要的角色。
它能帮忙制造各种东西,就像一个多面手,啥都能掺和一下。
咱再从分子结构来看,乙酸乙酯的组成那可真是精巧啊!那一个个原子排列得整整齐齐,就像是排兵布阵一样。
这可不是随便乱来的,这里面有着大自然的奇妙规律呢!你说,这世界多神奇啊,就这么几种简单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乙酸乙酯这么个特别的东西。
这难道不让人惊叹吗?咱平时用的好多东西里都有乙酸乙酯的功劳呢!你要是仔细去研究研究,肯定会被惊到。
它就像是一个默默奉献的小英雄,在背后为我们的生活添彩。
所以说啊,乙酸乙酯可真是个宝贝!别小看了它,它的作用可大着呢!它的组成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和惊喜。
大家以后再看到乙酸乙酯,可别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化学物质啦,要多想想它背后的故事和神奇之处啊!这就是乙酸乙酯,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的存在!。
酯 学案 宋清冬学习目标: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乙酸乙酯水解的基本规律。
温故知新:酯的定义。
写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方程式。
学习内容: 一、酯1、酯的一般通式: 。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的分子式为 ,所以这种酯与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2、酯的通性物理性质:酯 溶于水,易溶于 ,密度比水 ,低级酯有果香味。
这种特殊的性质往往被用来鉴别酯类化合物。
3、酯的命名:酯类化合物是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的,例如:4、酯的化学性质:乙酸乙酯在 条件下完全水解; 乙酸乙酯在 条件下部分水解; 乙酸乙酯仅在加热的条件下不水解或几乎不水解。
总之在有酸(或碱)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酯类水解生成相应的酸(或盐)和醇。
RCOOR ` + H 2O RCOOR ` + H 2O RCOOH + NaOH →或合并为 二、酯化反应1、一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CH 3COOH + HOC 2H 52、一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2CH 3COOH + CH 2OHCH 2OH3、多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COOHCOOH + 2CH 3CH 2OH 三、思考交流1.为什么酒存放时间越久越香?2.喝醋不能解酒?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热的纯碱水溶液(显碱性)洗涤炊具上的油污,分析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当堂练习1.下列分子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 3H 7Cl B.CH 2Cl 2 C.C 2H 6O D.C 2H 4O 22.下列基团:-CH 3、-OH 、-COOH 、-C 6H 5,相互两两组成的有机物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3、尼泊金甲酯可在化妆品中作防腐剂。
结构简式为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属于芳香烃 B 、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 8H 8O 3 C 、该物质能够和FeCl 3反应,使溶液呈紫色 D 、在一定条件下,1mol 该物质最多能和2molNaOH 反应 4.下面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 .CH 3CH 2OH + CH 3COOHCH 3COOCH 2CH 3 + H 2O B .CH 3CH 2OH 浓硫酸170℃ CH 2=CH 2↑+H 2O C .2CH 3CH 2OH浓硫酸 140℃CH 3CH 2OCH 2CH 3 + H 2OD. CH 3CH 2OH + HBr CH 3CH 2Br + H 2O 5. 甲组中的 能跟乙组中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乙组中的 也能跟甲组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6、图为实验室制乙酸乙脂的装置。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H 2SO 4混合液的方法为:然后轻轻的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装置中通蒸汽的导管要插在饱和Na 2CO 3溶液的液面以上,不能插在溶液中,目的是3)浓H 2SO 4的作用: (1) (2) 4)饱和Na 2CO 3的作用:(1) (2)5)试管中加入沸石的作用: 6)实验室生成的乙酸乙脂,其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有 的气味。
浓H 2SO 4小知识:一、酯化反应的特点:1.酯化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得很慢,为了使反应加快,使用了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
2.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它会达到平衡状态,如何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呢?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为了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我们加入的乙醇、乙酸是无水的,且乙醇是过量的,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将生成的产物乙酸乙酯蒸出,水可以被浓硫酸吸收,由此使生成物的浓度减少,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
所以浓硫酸在反应中既是催化剂又是吸水剂.为了使蒸发出的乙酸乙酯蒸气迅速冷凝,加长了导气管,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碳酸钠溶液倒吸,所以导管口位于接近液面的上方。
3.为什么必须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呢?因为:①碳酸钠能跟蒸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所以反应完毕后振荡试管酚酞的红色变浅,液层变薄;它还能溶解蒸发出的乙醇,由此可以提纯乙酸乙酯。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4.反应混合液的混合顺序:先加无水乙醇,再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边加边振荡。
大试管内反应混合液体积不超过1/3。
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二、油脂是组成复杂的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
油脂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工业上根据这一反应原理,来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制造肥皂。
三、在有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有香味的乙酸乙酯。
这种酯化反应在常温下也能进行,但速率很慢,几乎看不出反应:有人错误地认为,乙醇和乙酸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发生酯化反应,当遇到有人喝醉酒时,就让其喝一些醋,以便发生酯化反应而解酒,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在人体器官中。
短时间内不可能发生酯化反应;这样做不但没有达到解酒的目的,反而又增加了对胃肠有利激作用的醋酸。
O【讲述、板书】像这种有机酸和醇起反应所生成的像乙酸乙酯那样一类有机化合物叫做酯。
1.酯的结构式:R —C —O —R ,(其中两个烃基R 和R ,可不一样,左边的烃基还可以是H )【提问】根据在乙酸乙酯的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推测乙酸乙酯具有哪些性质? 【讨论、板书】2.酯的物理性质⑴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 ⑵密度比水小 ⑶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讲述】酯可做溶剂,并用于制备食品工业的香味添加剂。
【过渡、练习】酯化反应是可逆的。
根据酯化反应,写出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讨论、板书】由实验得出在有酸、碱存在和加热条件下,酯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对应的有机酸和醇。
浓H 2SO 4 的作用是催化剂,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考虑,在酯的水解反应中,用稀硫酸和NaOH 溶液哪种做催化剂更好? 3.酯的水解 酸或碱CH 3COOCH 2CH 3+H 2O CH 3COOH+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NaOH →CH 3COONa+ CH 3CH 2OH【分析】在该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什么?水浴加热受热均匀,且易控制温度,防止高温下乙酸乙酯挥发。
【讲述】酯化和水解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向哪个方向进行的程度大小决定于外因,是用浓硫酸还是用NaOH 作催化剂,体现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理论。
【过渡】酯化和水解是可逆的,不同的羧酸与醇作用得到不同的酯,比如高级脂肪酸硬脂酸(C 17H 35COOH )和甘油[C 3H 5(OH)3]在浓硫酸作用下也可以生成酯。
【交流、讨论、板书】请同学们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讲述生成的硬脂酸甘油酯也成为油脂,像这种高级脂肪酸与丙三醇经酯化反应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称为油脂。
4.油脂油(液态) 油脂(混合物) 脂肪(固态) 【讲述】【交流、讨论、板书】讨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以及油脂的生理功能和用途。
结合油脂的生理功能教育学生注意膳食平衡,既要避免过多食用洋快餐导致脂肪堆积,也要避免单纯最求减肥、体形,导致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
板书:油脂水解【迁移、应用】 19、(10分)图为实验室制乙酸乙脂的装置。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H 2SO 4混合液的方法为:然后轻轻的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装置中通蒸汽的导管要插在饱和Na 2CO 3溶液的液面以上,不能插在溶液中,目的是: (3)浓H 2SO 4的作用: (1) (2) (4)饱和Na 2CO 3的作用:(1) (2)(5)试管中加入沸石的作用: (6)实验室生成的乙酸乙脂,其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有 的气味。
19、(1)在试管里先加入乙醇,然后一边振动一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2)防止由于受热不均匀引起倒吸。
(3)催化剂,吸水剂。
(4)①降低酯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②除去会发出的乙醇和乙酸。
(5)防止暴沸 (6)将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蒸气冷凝。
(7)小,芳香【过渡】一般的食品和饮料,超过保鲜期就会变质,而用粮食酿造的酒却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得更醇香,这是为什么呢?【观察、思考】教师演示乙酸和乙醇的反应,边操作边讲解,同时投影下列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①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②为什么反应物都必须是无水液体?③反应混合液的混合顺序如何?为什么?大试管内反应混合液体积不超过多少?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什么?④为什么要用饱和Na 2CO 3溶液吸收产物?⑤为什么导气管不能伸入饱和Na 2CO 3溶液? ⑥实验完成后向饱和Na 2CO 3溶液中加一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再将所得产物充分振荡,并注意前后液层厚度及气味。
【观察、描述】Na 2CO 3液面上有一层无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讲述、板书】这种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了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向这种酸跟醇作用而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在此条件下,生成的乙酸乙酯和水又能部分地发生水解反应,所以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⑵酯化反应:(断C -OH 键)【质疑】酯化反应是怎样发生的? 【媒体演示】酯化反应机理【导引、板书】羧酸脱羟基、醇脱氢.【提问、讨论、归纳】结合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引导学生分析【作业】4、酯的同分异构现象:酯的同分异构更为复杂,除脂类产生的异构外,酯与羧酸等物质之间也能产生同分异构体。
例如:C 3H 6O 2:[讲述]这种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
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了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在此条件下,生成的乙酸乙酯和水又能部分地发生水解反应,所以这个反应是一可逆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板书][板书]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结合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引导学生分析酯化反应的特点:1、酯化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得很慢,为了使反应加快,使用了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
2、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它会达到平衡状态,如何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呢?[回答]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讲解]为了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我们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将生成的产物乙酸乙酯蒸出,水可以被浓硫酸吸收,由此使生成物的浓度减少,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
所以浓硫酸在反应中既是催化剂又是吸水剂。
为了使蒸发出的乙酸乙酯蒸气迅速冷凝,加长了导气管,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碳酸钠溶液倒吸,所以导管口位于接近液面的上方。
为什么必须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呢?因为:①碳酸钠能跟蒸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所以反应完毕后振荡试管酚酞的红色变浅,它还能溶解蒸发出的乙醇,由此可以提纯乙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