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203.28 KB
- 文档页数:4
乙酸乙酯水解反应乙酸乙酯水解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反应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反应机理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机理如下:CH3COOC2H5 + H2O → CH3COOH + C2H5OH这是一个酯水解反应,乙酸乙酯和水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和乙醇。
反应中,乙酸乙酯中的酯基(CH3COO-)被水中的氢氧根离子(OH-)取代,生成乙酸和乙醇。
二、影响因素乙酸乙酯水解反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以及溶剂等。
1. 温度: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在过高的温度下,反应会发生副反应或分解反应。
2. 浓度: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反应速率的增加。
当乙酸乙酯浓度较高时,反应速率较快。
3. 催化剂:在某些情况下,加入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常用的催化剂有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4. 溶剂:溶剂的选择也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极性溶剂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三、应用乙酸乙酯水解反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工业应用:乙酸乙酯水解反应是合成乙酸和乙醇的重要方法。
乙酸和乙醇在化工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作为溶剂、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等。
2. 食品工业:乙酸乙酯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香料,水解反应可以用于生产乙酸和乙醇,用于食品调味。
3. 环境保护:乙酸乙酯水解反应还可以用于处理有机废水。
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通过水解反应可以将其分解为无毒的乙酸和乙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实验操作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实验操作较为简单,一般可采用碱催化的方法进行。
实验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的乙酸乙酯溶液,并加入适量的水。
2. 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催化剂。
3. 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应,观察反应过程。
4. 反应完成后,通过蒸馏或其他方法分离得到乙酸和乙醇。
五、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乙酸乙酯水解反应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 实验室操作时需佩戴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防止溶液飞溅。
乙酸乙酯水解的条件
关于乙酸乙酯水解的条件
乙酸乙酯的水解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按照不同的反应温度、有效反应时间
以及乙酸乙酯的浓度来确定最佳的水解条件,并可用于合成大量中间体、有机碱和碱酸盐。
现有研究表明,确定最佳的水解反应条件应考虑乙酸乙酯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性等多种因素,其中主要依据有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乙酸乙酯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水解乙酸乙酯的温度一般在80℃以下,但也可以乙酸乙酯浓度、温度、去集酸催化剂的选择等方面相结合,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水解温度。
如果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水解,例如在80℃以上,发生的水解反应速度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一般采用溶剂双水解或湿解等方式,使乙酸乙酯溶解度大大提高,增加水解效率。
乙酸乙酯的浓度一般为1-10 mol/L,水解的适度的乙酸乙酯浓度能达到最
佳的水解效果。
此外,乙酸乙酯的水解去集酸催化剂选择也很重要,乙酸乙酯的水解可采用酸
性去集酸的催化剂进行催化,典型的催化剂有四氯化钛(TiCl4)、对硝基苯肼(PhN)、硝基苯肼(PN)、乙酸乙酯(EE)等。
这些催化剂可以加快乙酸乙酯的
水解反应,促进反应的进程。
从以上研究和分析来看,乙酸乙酯水解的条件关键在于:去集酸催化剂的选择、乙酸乙酯浓度以及反应温度。
要使乙酸乙酯得到最佳水解效果,应注意这些因素,进一步优化水解反应的操作技术,提高乙酸乙酯水解的效率和产率。
乙酰乙酸乙酯水解机理乙酰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具有较低的毒性和挥发性,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制药工业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乙酰乙酸乙酯的水解机理是指在水的存在下,乙酰乙酸乙酯分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乙酸和乙醇的过程。
乙酰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是一个酯水解的典型反应,它遵循酯水解的一般规律。
酯水解是指酯分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酸。
乙酰乙酸乙酯分子中的酯键(C=O)被水分子打断,形成一个氧负离子和一个氢正离子。
氧负离子和氢正离子进一步与周围的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乙酸和乙醇分子。
乙酰乙酸乙酯水解的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溶剂、酸碱催化剂等。
在常温下,乙酰乙酸乙酯的水解速率较慢,但可以通过加热或加入酸碱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
加热可以提高反应物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增加碰撞频率,从而促进反应进行。
而酸碱催化剂可以提供适当的环境条件,使反应物分子更容易发生反应。
乙酰乙酸乙酯水解的机理可以分为两步进行。
首先,乙酰乙酸乙酯分子中的酯键被水分子打断,形成氧负离子(CH3COO-)和氢正离子(H+)。
这个过程是一个亲核加成反应,氧负离子攻击酯分子中的碳原子,将酯键断裂。
其次,氧负离子和氢正离子与周围的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乙酸和乙醇分子。
这个过程是水合反应,水分子与离子之间发生氢键的形成和断裂。
乙酰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产物是乙酸和乙醇。
乙酸是一个常见的有机酸,具有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
乙醇是一种常见的醇类化合物,具有无色、挥发性和可燃性等特点。
乙酸和乙醇在化学工业和其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乙酰乙酸乙酯水解机理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酯水解反应的规律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机制,可以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收率。
此外,乙酰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也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酯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反应机制。
乙酰乙酸乙酯水解机理是指乙酰乙酸乙酯分子在水的存在下发生酯水解反应,生成乙酸和乙醇的过程。
乙酸乙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当它接触到水时,会发生水解反应。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方程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乙酸乙酯的结构。
它的化学式为C4H8O2,分子中含有两个乙酸基和一个乙酯基。
乙酸基是一种羧酸基团,具有强酸性,而乙酯基则是一种酯基团,具有较弱的酸性。
当乙酸乙酯接触到水时,乙酸基和乙酯基会分别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形成乙酸和乙醇。
反应方程式如下:
CH3COOC2H5 + H2O → CH3COOH + C2H5OH
可以看到,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是一个酯水解反应。
在反应中,乙酸乙酯分子中的酯基团被水分子水解成羧酸基团和醇基团,同时放出一定量的热量。
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4×10^-4。
也就是说,当乙酸乙酯和水混合时,反应会同时进行前向和后向反应,直到达到平衡状态。
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物种类和溶剂种类等。
在常温下,乙酸乙酯的水解速度较慢,但在高温、高压或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速率会加快。
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在生产和实验中也有很多应用。
例如,在乙酸乙酯酯化反应中,可以通过添加水来促进反应的进行;在实验室中,可以用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来制备乙酸和乙醇等物质。
总之,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是一个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深入了解这一反应的机理和特点,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乙酸乙酯水解反应条件
乙酸乙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通过水解反应可以将其分解成乙酸和乙醇。
水解
反应的条件对于高效进行反应至关重要,以下是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条件描述:
1.温度: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通常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一般来说,反应速率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较低的温度下,反应速率较慢,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速率较快。
通常情况下,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温度范围为25-50摄氏度。
2.催化剂:在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中,也可以添加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
常
见的催化剂包括酸类、碱类以及金属盐类等。
催化剂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物的特性。
3.反应物浓度: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一定的影响。
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维持适宜的反应物浓度往往更加关键。
4.反应时间: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时间取决于反应条件以及所需的产物浓度。
在控制好其他条件的前提下,较长的反应时间通常可以获得更高的产物浓度。
总结起来,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条件包括控制适宜的温度、添加合适的催化剂、维持适当的反应物浓度以及合理的反应时间。
这些条件的选择和调节有助于实现高效的乙酸乙酯水解反应。
乙酸乙酯水解的两条判据
反应方程式:
CH₃COOC₂H₅+H₂O=CH₃COOH+C₂H₅OH(酸的条件下)
CH₃COOC₂H₅+NaOH=CH₃COONa+C₂H₅OH(碱的条件下)
解最大的差别在于,碱性水解是不可逆的,也就是反应机制中可逆的进程与不可逆的进程。
形成乙酸。
就是因为酒中少量的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具有果香味的乙酸乙酯。
2.酸乙酯酸性条件下水解属于水解反应。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酸的条件下)(等号应该是可逆符号)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也能水解,是一个亲核加成-消除反应,与酸性水解最大的差别在于,碱性水解是不可逆的。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及反应动力学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酯水解反应,也是化学实验中常用来进行反应动力学测定的实验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来确定反应的速率方程,并进一步测定反应的速率常数。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试剂和仪器设备,包括乙酸乙酯、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烧杯、计时器等。
2. 实验操作:(1) 取适量的乙酸乙酯和NaOH溶液,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
(2) 在容量良好的实验室中,将一烧杯放入恒温水浴中,同时记录初始时间。
(3) 在水浴中保持恒温的条件下,将NaOH溶液缓慢滴加到乙酸乙酯中,并用酚酞指示剂标记滴加开始。
(4) 每隔固定时间间隔,记录溶液颜色转变的时间,直到反应结束。
(5)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别改变乙酸乙酯和NaOH的浓度,多组数据的记录将有助于测定反应的速率方程。
3. 数据处理:(1) 根据记录的颜色转变时间,得到一系列反应速率与实验条件(浓度变化)的数据。
(2) 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绘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曲线图,并根据实验数据拟合速率方程。
(3) 利用实验条件的变化,如改变温度或浓度,进一步测定反应的速率常数。
(4) 根据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分析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如反应级数、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曲线图。
通常情况下,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个一级反应,即反应速率与乙酸乙酯的浓度成正比,可以表示为以下速率方程:v = k[A]其中,v表示反应速率,k表示速率常数,[A]表示乙酸乙酯的浓度。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和浓度的变化,我们可以进一步测定反应的速率常数k,并根据速率方程分析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考虑调整乙酸乙酯和NaOH的初始浓度,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从而确定速率常数k的数值。
反应动力学研究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预测反应速率具有重要意义。
36‘化学教育—————————————————————————————————一—————————————————————————————————————————————————一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探究苗深花O缸6(曲阜帅范大学化学系山东曲阜273165没有探究型的教师,就不会有创新型的学生。
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中学师资的“母机”,应重视师范生的探究能力培养。
我们按照“提出问题.一探讨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组织师范生对乙酸乙酯水解反应进行了探究。
通过这一过程的锻炼,提高了师范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l问题的提出在带领师范生到中学教育实习巾,当学生演示乙酸乙酯水解反应时,按照中学化学教科书(200l版)中的要求进行实验演示,效果不佳。
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是乙酸乙酯没有染色,教室后边的同学看不清实验现象;二是加热温度偏高(70℃一80℃),并且试管没有塞胶塞,会使乙酸乙酯以及水解生成的乙醇、乙酸产物挥发,造成一定的误差;三是用闻气味法来区别水解的程度不恰当(有的同学闻不出来),不仅分辨率低,不具说服力,而且也不能使全班同学获得明显的体验;四是课本中所用乙酸乙酯的用量较小(仅加入6滴),若时间控制不当,则在酸性、碱性介质中均可能全部水解,不利于正确结论的得出。
教育实习结束后,在学习“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时,我们提出此课题,让学生查资料、展开讨论,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2问题的探究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分成了几个实验小组,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对乙酸乙酯水解反应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最终找出了适合中学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最佳条件。
2.1对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原理殛最佳条件的探究与水发生水解反应是酯类的重要化学性质,其原理可用下式概括:酯+水。
查堡譬塞坠酸+醇凸由该式可以看出,酯的水解反应实际上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反应条件是加热,并且用无机酸或碱作催化剂。
乙酸乙酯水解方程式如:2003年第11期cH,coocH:cH3+H:o;;;:;!!罄cH3cooH+cH,cH:oH探讨:(1)关于该反应的加热温度。
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二、实验器材:烧杯 10mL 量筒试管玻璃导管橡胶塞硬纸板恒温磁力搅拌器三、实验创新要点:①耗时较长,在改进实验中加入恒温磁力搅拌器,增加酯层与水层的接触面积。
②酯层与水层分层不明显,对酯层用口红进行染色。
③加热的过程中乙酸乙酯容易挥发,加入长导管进行冷凝回流④判断酯层消失时间仍不够精确、特别是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分辨度不高,引入手持技术。
四、实验原理乙酸乙酯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和乙醇。
酸和碱可以加速水解反应的进行,在酸存在条件下,乙酸乙酯水解是可逆反应;在碱存在下,水解反应是不可逆的,这是由于水解产物乙酸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乙酸钠,使反应进行到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C2H5+H2O⇋CH3COOC2H5+H2O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五、学情分析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习了酯的水解、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知识内容。
能力具备: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但是缺少真实经历实验研究的过程。
心理状态: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对事物有较强的感知能力,抽象思维逐步形成但不完善,且刚接触高中知识,新旧知识衔接尚不自如。
六、实验的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酯水解的宏观现象去分析、理解微粒的性质,培育“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能用真实的实验现象理解酯水解的基本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育“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3、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发现和提出由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根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培育“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酯的水解本质及影响因素认识其生活或工业应用,培育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六、实验教学过程【发现问题】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在中性、酸性、和碱性溶液中,以及不同温度下的水解速率(从酯层消失的时间差异来判断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水解速率的差异)。
36‘化学教育—————————————————————————————————一—————————————————————————————————————————————————一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探究苗深花O缸6(曲阜帅范大学化学系山东曲阜273165没有探究型的教师,就不会有创新型的学生。
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中学师资的“母机”,应重视师范生的探究能力培养。
我们按照“提出问题.一探讨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组织师范生对乙酸乙酯水解反应进行了探究。
通过这一过程的锻炼,提高了师范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l问题的提出在带领师范生到中学教育实习巾,当学生演示乙酸乙酯水解反应时,按照中学化学教科书(200l版)中的要求进行实验演示,效果不佳。
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是乙酸乙酯没有染色,教室后边的同学看不清实验现象;二是加热温度偏高(70℃一80℃),并且试管没有塞胶塞,会使乙酸乙酯以及水解生成的乙醇、乙酸产物挥发,造成一定的误差;三是用闻气味法来区别水解的程度不恰当(有的同学闻不出来),不仅分辨率低,不具说服力,而且也不能使全班同学获得明显的体验;四是课本中所用乙酸乙酯的用量较小(仅加入6滴),若时间控制不当,则在酸性、碱性介质中均可能全部水解,不利于正确结论的得出。
教育实习结束后,在学习“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时,我们提出此课题,让学生查资料、展开讨论,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2问题的探究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分成了几个实验小组,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对乙酸乙酯水解反应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最终找出了适合中学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最佳条件。
2.1对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原理殛最佳条件的探究与水发生水解反应是酯类的重要化学性质,其原理可用下式概括:酯+水。
查堡譬塞坠酸+醇凸由该式可以看出,酯的水解反应实际上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反应条件是加热,并且用无机酸或碱作催化剂。
乙酸乙酯水解方程式如:2003年第11期cH,coocH:cH3+H:o;;;:;!!罄cH3cooH+cH,cH:oH探讨:(1)关于该反应的加热温度。
中学教科书上演示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时.加热温度要求控制在70℃一80℃之间;有的资料|二则把温度控制在60℃一70℃之问”。
我们认为水解温度控制在65℃一75。
c之间,效果会更好,由于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15℃,所选温度要尽量高似又不能超过其沸点。
(2)关于该反应的催化剂。
该反应可用H:s0。
溶液,也可用NaoH溶液作催化剂,但是用这2种物质作催化剂的效果有何不同?它们的浓度、体积的变化对反应有没有影响?酯的减少我们又如何看出?为了弄明白这几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2.2对实验过程的探究设计2.2.1给酯染色为了使水层与油层之间界面清晰,容易观察和测量出乙酸乙酯层的高度,而且能引起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性,首先,我们给乙酸乙酯进行染色。
其方法为:取200mL乙酸乙酯倒人试剂瓶中,加入红色或黄色铅笔杆上的漆膜(油溶性染料),塞上胶塞,振荡,便给酯染上了鲜艳的红色或黄色,备用”’(因为学生组数多,又实验多次,所以应一次染好色)。
选油溶性染料铅笔漆膜给酯染色,而不选甲基红、酚酞等其他染色剂,是因为通过实验比较,用铅笔漆膜给酯染色,水层与油层之问界面清晰(上层有色,下层无色),效果最佳。
2.2.2酯的水解为了便于比较探究,我们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取4支相同型号的大试管,分别贴上空白l,空白2,酸,碱标签,每支试管中放人同样多的蒸馏水(2支空白试管中)、酸或碱,并分别加入2mI。
乙酸乙酯,振荡均匀,塞上胶塞,静置,用直尺量出乙酸乙酯的高度h(mm),再把它们同时放入(空白l试管除外)65℃一75℃的水浴中开始加热,然后每隔lmin将其取出,振荡,静置,立即测量并记录当时酯的高度,再迅速放回水浴中继续加热。
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加热达到所控制的时间(8min)。
范育2003年第1I期化学教育用空白试管1、2,且试管2加热,试管l不加热,目的是为了比较乙酸乙酯在纯水中,温度不同时的水解变化。
不加热的试管中乙酸乙酯的高度一直无变化,这说明乙酸乙酯在常温下不水解;加热的空白试管中,乙酸乙酯略有减少,但与酸、碱试管中乙酸乙酯减少的程度与速度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这说明乙酸乙酯在纯水并加热时也可水解.但水解的程度很小。
2.2.3对乙酸乙酯在不同体积、浓度的酸、碱催化剂中水解的探究用浓度为o.5moL,L的酸、碱,分别取下列体积:10mL、8mL、6mL、5mL、3mL按步骤2.2.2进行实验;再改变酸.碱陛化剂的浓度分别为In·oi/L、2moL,I。
、3mol/1.、4nloL/L、5叭oL/L时.取不同的体积进行上述实验。
,取催化剂溶液的体积最大为10mL,最小为3mL,考虑到用大试管做演示实验,溶液的体积不易太多,也不易太少。
3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各小组做的实验数据,列出了己酸乙酯在催化剂体积相同.浓度不同时.随时间变化的水解情况,见表l、表2(只选择了2组数据来说明,其他组数据未列出)。
裹l酸、碱体积分别为8mL时.乙酸乙醇水解反应随浓度、时阃变化情况衰裹2馥、碱体积分别为smL时.z酸乙瞎水解反应随浓度、时间变化情况裹由表1、2中数据司见:(1)对同一种催化剂,乙酸乙酯的水解速度随酸碱浓度和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水解速度最快的一组是:浓度为5moL/L,体积为lomL的H。
sO。
溶液作催化剂时,仅3min就完全水解了,其余大部分在5min以后水解程度才达到最大。
水解程度最小的是:浓度为o.5movL,体积为3mL的NaoH溶液作催化剂时,乙酸乙酯的高度仅仅减小了lmm。
(2)对酸或碱催化剂,在水解过程中变化不同。
水解开始时碱液中的乙酸乙酯水解速度要快一些。
但随着加热时间增加.喊液中酯的水解速度变得比酸中的慢。
这是因为:随着反应的f下转第5J页)2003年第lI期化学教育构型异构与构象异构都是由于原子(团)在空间伸展方向不同造成的。
但构象异构是由于c原子周围的基团绕。
单键的旋转、环的翻转等原因造成的,因而构象异构可以互相转化。
例如:C00HC00HH—_L—OHH—_L—OHH—封—oHHo—井一clClHAB在上面分子A和B中,2个C;上基团不同的排列是构象不同造成的,通过c,原子绕口键做适当的旋转,2个c,所联基团就能完全重合。
但若为不同的构型,无论怎样旋转,也不可能重合。
3结论构造(结构)相同但构型不同的基团在讨论立体化学问题的时候应该作为不同的基团来对待,尽管这些基团按照通常的定义被视为相同。
不然,在处理某些问题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参考文献[I]S010啪n8TwGmhb.o唧icch㈣try(6“ed_)NewY血:JohnWiley&S∞8Inc.1996:17B一223[2]邢其毅,徐瑞秋,周政.基础有机化学(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241—270[3]南京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编有机化学(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328—369进行,碱与乙酸乙酯水解生成的乙酸发生了中和反H:so。
溶液作催化齐j为最佳方案。
乙酸乙酯在此环应,从而使碱的浓度减小。
虽然这种中和反应能促境中,水解程度在2—3分钟内变化较大,酸、碱催化进反应的正向进行,但其促进作用要比碱浓度的减剂中的差异也较大,容易比较。
小所引起碱的催化作用降低产生的影响小得多,因参考文献而后来的水解速度比酸中的慢。
[1]晕蔡“醣的水解”实验改进化学教学tl哦t(2):26。
妻塞竺圭骢誓主毫警芝鬯翌堡竺奎矍禹然篡嚣篡翟裟急誉臀?尝现象的明显性,我们认为,进行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j菇爻荟磊音;蔷茬j蔷l…………”演示实验,选用浓度为3.Om彬L、体积为5mL或8mL,或浓度为4.OInol/L、体积为5mL的Na0H、上接第47页)★女★__-·★女^14-★女★女_I*★★★-_-★★·女_-★女★★女‘-t圈6不难看出,这种实验方案的创意在于将初中化学与生物的有关基础知识进行了恰当的融合和嫁接。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具有丰富而生动的内容,且带有较强的研究性和探索性。
在构思化学实验方案的创意时,人们思维上的障碍,常常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我们若能走出由已知的东西所造成的趋同,跳出由已有的经验所积淀起来的定势,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守成性,训练思维的多向性、连动性、综合性和独待性,就能设计出许多既符合要求,又具有创意的化学实验方案。
(上接第49页)撰烨孥扭秘撰彝料零扭零捧潞零零滞潞零料裤潞爨滞社疵鹕搴零料器辑“你们分析得很对,分析得这样头头是道,不错啊!”同学们这时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思维正是在质疑中得到锻炼走向成熟的,所以在教学过程应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问个为什么,并设法把这种思维延伸到课外。
知识是发展的,学习是动态的+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恩维能力的人。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
”“小课题研究”建立在自觉、自愿、自主的基础上,为学生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敢想善想的学习氛围,从而激活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它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很有生命力的,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探究作者:苗深花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山东,曲阜,273165刊名:化学教育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年,卷(期):2003,24(11)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3条)1.桑蔡"酯的水解"实验改进 1992(2)2.陈毅贞乙酸乙酯水解反应 1997(10)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必修)化学 2001引证文献(1条)1.刘会敏.张云霄.梁惠霞实施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探索[期刊论文]-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06)本文链接:/Periodical_hxjy200311011.aspx下载时间:2010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