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9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1 一、【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指的是用容量瓶等仪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其核心是配制的过程和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p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掌握配制过程以及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理解它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误差分析^p 就是在此根底上的开展。
由于它还与化学反响给物质的量计算有亲密的联络,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内容,是本学科化学实验局部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演示好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要点。
二、【教学目的与解析】1.教学目的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并进展误差分析^p 分析^p 。
2.目的解析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就是指要能熟悉容量瓶的使用方法,能根据条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并能对实验中的不标准操作进展相关的误差分析^p 。
三、【问题诊断分析^p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无视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无视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误差分析^p 时有一定的难度。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它与物质的质量等的关系。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就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其中关键是还要弄清楚物质的量浓度与相关的物理量(如物质的量、质量、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p 】在本节课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和视频播放器。
因为使用多媒体视频,有利于学生通过视频向学生演示实验详细步骤,理解使用仪器和步骤,分析^p 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标准学生的实验操作。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和应用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1.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化学计量是指根据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计算质量、物质量、体积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化学反应的定量计算。
2.化学计量的基本原理2.1 摩尔的概念:摩尔是物质量的计量单位,用符号mol表示,其中1mol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单位为g。
例如,1mol H2O的质量为18g。
2.2 摩尔质量的计算:摩尔质量是指1mol物质的质量,计量单位为g/mol。
计算公式为: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数。
2.3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量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定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推导出计量关系的比例关系。
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3.1确定摩尔比3.2计算实验结果在化学实验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量关系,可以计算出实验结果,如产物的质量、物质量、体积等。
通过实验结果的计算和比较,可以判断实验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安排:1.物质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20分钟)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的讲解(30分钟)3.实验操作示范和学生实验操作(40分钟)4.实验结果的计算和比较(30分钟)5.讲解化学计量实验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20分钟)五、教学方法:1.讲授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参与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实验操作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化学计量实验的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跟踪检测(一)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1.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分子或原子上形成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
O错误!就是一种空气负离子,其摩尔质量为()A.33 g B.32 gC.33 g·mol-1D.32 g·mol-1解析:选D O错误!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摩尔质量为32 g·mol-1.2.(2017·临沂模拟)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N AB.常温常压下,17 g NH3所含的原子数为4N AC.1 mol Na2O2与H2O完全反应,转移2N A个电子D.0.1 mol·L-1Na2CO3溶液中含有的Na+数为0.2N A解析:选B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A项错误;1 mol Na2O2与H2O完全反应,转移N A个电子,C项错误;因题中未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0。
1 mol·L-1Na2CO3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D项错误。
3.黑索金是一种爆炸力极强的烈性炸药,比TNT 猛烈1。
5倍。
可用浓硝酸硝解乌洛托品得到黑索金,同时生成硝酸铵和甲醛(HCHO)。
则反应中乌洛托品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3 B.1∶3C.1∶4 D.2∶5解析:选C由乌洛托品和黑索金的结构可知,乌洛托品的分子式是C6H12N4,和硝酸生成黑索金(分子式为C3H6N6O6)、硝酸铵和甲醛,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乌洛托品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4.相同温度和压强下,3体积的X2气体与6体积的Y2气体化合生成6体积的气态化合物A,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A.XY B.X3Y2C.X2Y3D.XY2解析:选D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完全反应时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系数之比,所以3体积的X2气体与6体积的Y2气体化合生成6体积的气态化合物A,可以表示为:3X2+6Y2===6A,根据原子守恒,所以A为XY2,故选D。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单位——摩尔【知识精析】一、物质的量(n)物质的量是一个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SI)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和“质量”、“长度”、“时间”、“电流强度”、“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一样,是一个专用名词。
注意:1、不能将物质的量按字面理解成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任意删减或添加字,如“物质量”就是错误叙述,也不能用其他的词代替,如“摩尔数”也是错误表述;2、“粒子集体”的粒子指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微观粒子或某些结构微粒的特定组合,不指宏观物质。
二、摩尔(mo1)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就像“千克(kg)”、“米(m)”、“秒(s)”、“安[培](A)”、“开[尔文](K)”、“坎[德拉](cd)”(各单位名称、符号与上述物理量分别对应)一样,是7个国际基本单位之一,是人为规定的。
1mol 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2、摩尔的度量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单一结构的微观粒子,如可以说1 mol CaCl 2中含有1 mol Ca 2+、2molCl —或含有54mole —等;也可以是某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由Na +与Cl —按1∶1特定组合构成的NaCl 晶体可表示为1 molNaCl 。
摩尔只适用于微观概念,不能度量宏观物质。
3、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种类很多,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粒子的名称或符号或化学式。
如l mol H 、1 mol H 2、1mol H +,但说“1mol 氢”就不对了,因为没指明具体是什么粒子,含义不明确。
三、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1、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这一单位是以0.012Kg 12C 所含碳原子数为基本计量标准来计量的。
化学计量的实际应用化学计量是指通过化学方程式中化合物的摩尔比例来计算反应物质的量和产物的量的过程。
它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不仅在实验研究中应用广泛,也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化学计量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并介绍其中一些具体的例子。
一、化学计量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在化学实验中,准确地控制反应物质的量对于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化学计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确定反应物质的量和产物的量。
例如,在酸碱滴定实验中,通过化学计量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另外,对于复杂的有机合成反应,化学计量也能提供重要指导,确保反应物质的比例得到正确控制,从而提高合成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二、化学计量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工业生产中的许多过程都依赖于化学计量的应用。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肥料生产。
化学计量可以帮助确定合适的比例将化合物转化为最终产品。
例如,在合成氨的制备过程中,氢气和氮气的摩尔比例对于合成氨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通过化学计量,生产厂家能够确定最佳的摩尔比例,从而提高合成氨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化学计量还在其它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玻璃制造过程中,化学计量可以确保原材料的准确配比,以获得所需的玻璃类型和性质。
同样,化学计量还在石油炼制、塑料生产和药物制造等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精确计算反应物质的摩尔比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化学计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计量不仅在实验室和工厂中有用,它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举例来说,在烹饪过程中,化学计量可以帮助我们控制不同食材的量,以确保烹饪的成功和食物的美味。
例如,面包制作中,通过准确计量面粉、酵母、糖和盐的比例,可以获得松软可口的面包。
此外,化学计量还在药物的用量计算和调整中发挥作用。
药物剂量的计算需要根据身体质量和病情来确定,化学计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计算所需的药物量,保证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总结:化学计量在实验研究、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用符号n表示。
(2)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作为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其物质的量就是1 mol。
(3)“物质的量”是专用名词,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4个字不可增减,要从整体上理解、把握其含义,不能把“物质的量”理解成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4)“物质的量”一词不能用“摩尔数”代替。
因前后两者虽然在数值上相同,但意义完全不同。
前者是有单位的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基本单位是摩尔;而后者只是一个数,无单位。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只适用于表示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中子、质子等微粒及这些微粒的某些特定组合)。
如1 mol NaCl中含有1 mol Na+和1 mol Cl-等,而不适合于表示宏观概念,如1 mol大米、2 mol氧元素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1)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这一单位是以0.012 kg12C所含碳原子数为基本计量标准来计量的。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单位是mol-1。
它的实验值随测定方法的不同而不完全相同,通常使用6.02×1023 mol-1这个近似值。
(2)6.02×1023 mol-1是阿伏加德罗常数较为精确的近似值,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不能划等号,就像3.14与π的关系。
运用这一知识只能说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如果某粒子集体含有6.02×1023个该粒子,我们通常认为其物质的量就是1 mol。
(3)使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时应注意的问题:①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所含原子数、电子数,其中考查较多H2O、N2、O2、H2、NH3等。
②一定体积的物质中所含原子数、分子数,如Cl2、NH3、CH4、O2、N2、CCl4、C8H10等。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引言化学计量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化学物质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
在实验中,化学计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制定实验方案,并解释化学现象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探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计量实验方法。
1. 摩尔比计算在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知道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的摩尔比。
摩尔比计算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计算反应物的量以及理解反应物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例如,考虑以下反应:2H₂ + O₂ ⟶2H₂O通过实验测得反应中消耗的H₂和O₂的量,我们可以计算出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从而确定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
2. 反应定量分析反应定量分析是一种用数量方法研究化学反应的实验技术。
它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物质的量和产物质的量,来确定化学反应的摩尔比、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以及反应的产物。
反应定量分析既可以用于分析样品中特定物质的含量,也可以用于研究反应的化学性质。
例如,可以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来测定其中一个的浓度,或者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测定物质的化学反应能力。
3. 溶液配制化学实验中常常需要制备具有特定浓度的溶液。
化学计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以合适的比例配制溶液。
例如,要配制浓度为2mol/L的盐酸溶液,可以通过计算所需的盐酸量和稀释剂水的量,来准确配制出所需浓度的盐酸溶液。
4. 原子、分子量的测定在实验中,测定物质的原子或分子量是很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元素的相对质量,还可以用于校正实验数据、计算反应产物的理论质量以及验证实验室得到的化合物的分子式。
化学计量提供了一种测定物质原子或分子量的方法,例如通过质谱仪的测量、通过摩尔质量和元素的相对丰度之间的关系等。
5. 元素分析化学计量在元素分析中也有重要应用。
元素分析是一种确定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相对含量的方法。
通过对某个有机物样品进行完全燃烧或溶解,并测定产生的气体的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含有的每个元素的摩尔数,并进一步确定元素的相对含量和化学式。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主要内容为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量,阿佛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关系的建立和掌握及相关的计算。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单
位,也是化学学科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只有掌握了物质的量的概念,对于掌握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的概念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本节课是比较基础的一课,它直接决定学生对接下来的知识如气体摩尔体积及物质的量浓度的掌握,从而更好地进行相关计算。
通过对本概念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由于物质的量涉及到了一些计算,因此学好本概念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节课的知识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面第一节内容巩固的同时也对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
所以,本节课是一堂启发课。
2、高考地位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这一节课的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常考的题型,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相关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及其他计算、溶液的性质及其计算(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变化)、物质的量浓的的配置及误差讨论。
3、知识脉络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二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基础,高中的课程与初中相比,在内容上上了一个台阶,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形象的,而本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
虽然学生在初中也学过原子、分子等概念,对于微观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体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后,可以很容易的建构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学生也累积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知识。
虽然本概念比较抽象,但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利于本节内容的学习。
学生在感知本节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总结归纳几种计量之间的关系及转化。
(三)设计重点
我将本节课的设计重点主要放在对于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的讲述上,引入生活中的实物采用对比的方法对概念进行解释说明,主要是对于围棋棋谱与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及粒子数等概念的联系上做了大量的设计,是比较新颖的。
(四)课时安排
第二节共分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
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本次教学设计方案为第一课时的。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共分为六个环节:
首先,创设情境,提出两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生会很容易回答,然后提出第三个问题,很好地做到从宏观到微观的过渡。
其次,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提问学生“围棋一共有多少个格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对围棋的格子数等的讲述,让学生将之与物质的量的概念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接下来,在讲述物质的量的过程中,将围棋一张棋谱的格子数与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起来,并引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
紧接着是对物质的量加以解释说明,在讲述了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后,组织大家做几个练习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在学生掌握了前面所学内容之后,引入摩尔质量的概念,并讲述其与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关系,并举例、做题以掌握。
最后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以便以后的学习;
1.2、认识物质的量这一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掌握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和摩尔质量的概念;
1.3、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换算关系,并掌握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物质的量与质量,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间的计算。
1.4、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2.1、让学生随老师一同对物质的量的概念进行探究,感知探究的过程,通过映射的方法从现实生活联系到本节课的知识;
2.2、通过对概念的推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1、让学生感受探究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通过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3、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感知了对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推理后,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三个概念,并学习了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而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主要考点,经常以选
择题的形式出现,这几个概念也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化学之路的一个必经之地,只有将这部分内容掌握的透彻,才能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因此,对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和它们之间的转换均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法及教具准备
本节课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通过联系旧知识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逐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运用对比、讨论、总结和归纳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探讨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及摩尔质量的概念及他们之间的计算关系。
本节课采用黑板教学。
(五)板书设计
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板,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单位(moL ) 3、阿伏伽德罗常数 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符号为N A ,通常用6.02×1023moL -1表示。
n =N/N A
第二部分:主板,
1moL 不同物质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1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
4、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g/moL n =m/M
第三部分: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