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的液体复苏2015-3-21
- 格式:ppt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54
ICU个体化液体复苏技术介绍摘要静脉输液的管理对危重患者来说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重症监护医学干预措施中最具争议不休的问题之一。
尽管成千上万的患者已经入选了大规模的液体替代策略试验,但这种共识仍然难以达成,而且实践起来也存在广泛的差异。
由于危重患者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一刀切的方法不可能成功,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
来自基础、动物和临床研究的最新数据表明,液体复苏可能与严重的副损伤相关。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快速补液治疗仍有几个重要的局限性和关注点。
这些问题包括,但不仅限于此:包括:缺乏公认的定义;有限的和短暂的生理学效应;无证据表明对患者的结局有相关影响;以及可能导致液体过负荷,特别是在没有评估容量反应性和无明确复苏目标和安全极限时。
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要求临床医生将异常的生理学参数纳入临床决策模型,该模型还包括可能的诊断以及特定患者可能的相关风险或获益。
个体化液体复苏需要仔细关注并记住CIT TAIT:临床情况、适应症、目标、时机、液体量、输注策略和液体类型。
研究议题应侧重于实验和临床研究: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液体输注产生的生理学效应,例如对于糖萼的理解;评价新型液体类型;评估新型液体最小化方案;研究对入选患者和临床情况不含液体策略的影响;以及将液体治疗与其他干预措施进行比较。
自适应平台的试验设计可以为我们提供工具,以评估这些类型的干预措施在本质上应用于多样化的重症监护室群体中,显然假设治疗效果可能是异质性的。
背景尽管并没有普遍接受的定义,但个体化医学被描述为“利用个体的表型和基因型(例如分子特征分析、医学成像、生活方式数据)以便在合适的时间为合适的人量身定制正确的治疗策略,和/或确定疾病的易感性,和/或提供及时和有针对性预防的一种医学模式”。
欧盟卫生部长在2015年发表的关于患者个体化医疗的理事会的结论中使用了这一定义。
因为ICUs多年来的发展,人们可能认为,其为实时的个体化医疗提供了终极场所。
现代化的ICUs提供了大量的、容易获得的具体患者的数据,如重要的血液测试、侵入性和非侵入性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监测、床旁超声、以及许多其他的措施和参数,以帮助我们指导治疗。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静脉液体复苏是急危重病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液体复苏的根本目标就是纠正低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以保证有效的心输出量和器官的血流灌注。
液体复苏是一种诊断和治疗低血容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液体复苏的失败往往会导致病人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
低血容量的评估低血容量指的是细胞外液容量的减少,主要是指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它分为绝对和相对血容量不足,前者指细胞外液的实际丢失量,后者指体液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低血容量的评估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有创和无创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1. 病史和体格检查病史对于低血容量的诊断是有帮助的,但其作用甚微。
低血容量后期表现主要有少尿、心动过速和低血压。
大多数临床医师将血压、心率和尿量作为判断灌注是否充分的证据。
然而很多病人处于休克代偿状态,血流分配不均而生命体征却正常,但存在组织灌注不足。
此时,在血压、心率和尿量均正常时停止补液治疗,病人就可能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MODS,甚至死亡。
2. 血容量的监测低血容量的黄金标准就是血容量的直接检测,该方法的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标记物稀释于血液中。
然而,在绝大多数紧急治疗实施之前,这些技术并不能迅速、准确提供结果。
此外,采用该方法准确评估血容量,需要在标志物分布到血循环外之前就得出结果。
目前,采用一氧化碳标记红细胞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但是,应用该方法对发生低血容量的病人进行血容量检测还很不成熟,尚不能应用于临床。
3. 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VP)是接近右心房处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可反映右房压力及右心功能。
CVP比血压、心率、尿量和组织内氧分压(PtcO2)能提供更多的血容量信息。
但它也受心血管顺应性、胸腔压力和心肌收缩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病理状态下足以影响对容量的准确判断,此时,CVP作用主要是被用来评价右心接受容量负荷的潜力。
4. 肺动脉楔压和心输出量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输出量(CO)等反映左心功能的指标是循环监测中最重要的项目,借助Swan-Ganz导管,可监测右心房压力(RAP)、肺动脉压(PAP)、PAWP、CO ,结合血压、心率等还可计算出左、右心室作功(LVW、RVW)、外周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和每搏血量(SV)等有用的循环生理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