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能源与可持续进展教学设计第1 篇本节课主要是从能源的角度让同学熟悉煤、石油、自然气这三大化石燃料,使同学熟悉到化石燃料的不行再生和日渐枯竭的现状,增加资源危机感,并使同学熟悉到煤与石油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要留意让同学从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中学习化学和理解化学,如液化石油气、煤气等,是生活中的常用物品。
本课的教学中心,必需突显培育同学阅读并提取有效信息的力量,以及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归纳、比较、分析的力量。
本课主要的学问与技能的学习目标,都是以知道为主,但老师在学习资源的整合与设计过程中,仍应达到理解、应用,而且应当也必需有连贯、明确的`教学序列活动,有学习思维的必要练习,这样才能顺当保证学习目标实现。
目前,有些老师将这一类课,划为无关大局的附属性、过渡性的课,随便的照本宣科,或者用一些拼凑的习题让同学练习,等等。
殊不知教学是连续性极强的艺术,思维力量的培育是多层次、广角度的,假如在全年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消失这样学习上的断层,这将造成多少力量急需进展的同学消失掉队现象呀!耳边时常听到老师感叹同学阅读力量低下,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无主动利用教科书资源,仔细设计培育方案与途径的有效措施,而且极大地铺张教学资源。
教学中的试验,让同学先提出个人猜想,再验证猜想去做试验,让同学经受了学问的产生、进展及形成过程,而且让同学在亲自动手做试验的过程中去发觉问题,这样对他们的认知进展很有关心。
通过介绍化石燃料的组成元素,引导同学自主探究燃烧产物,书写简洁的化学方程式。
从辨证的角度,熟悉各种燃料的优缺点,会合理地选择燃料。
对于使燃料充分燃烧的现实意义,可以组织同学仔细争论,切实让同学体验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本课题与生产生活关系亲密,内容通俗易懂。
教材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编写采纳应用活动与探究的形式。
本节课教学设计也是着眼于活动与探究,更侧重于同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的基本过程是从提出问题活动与探究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解释与应用。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泉州一中李春阳【学习任务分析】1、本节第一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热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的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接着引入热机效率问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结合实例理解为什么热机具有效率,怎样提高热机效率。
体会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
2、第二部分“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有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3、通过本节的学习,第一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发展能源的方针和对策。
第二要求学生要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学习者分析】1、学校处于市区中心,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优越,对于能源的地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如何节约能源以及能源对环境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为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课程,重点为物理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辩证关系,课堂教学要大量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地里,历史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4、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2)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3)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4)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5)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课题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了解什么是能量耗散,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什么是能源,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了解常规能源的储备与人类需求间的矛盾2、了解常规能源的使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3、了解哪些能源是清洁能源,哪些能源可再生。
4、要求就能源与环境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过程与方法从日常生活现象了解能源,了解常规能源的储量与人类需求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常规能源与新能源,能源与环境。
教学难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学生课堂自学结合讨论归纳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引入新课能源和环境是两个全球所关注的问题,能源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常规能源的有限储藏量与人类的需求存在矛盾,同时大量消耗常规能源带来了环境问题,正确地协调和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是生活在地球上每一个人的职责二、预习课本,完成教辅用书P55基础知识梳理.教学环节二合作释疑环节三点拨拓展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能源1、常规能源与新能源;过程及方法常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有: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原子能、沼气等。
2、常规能源的储备与利用间的关系:3、常规能源的利用与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种类: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具体有: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污染4、环境污染的防止二、研究性学习课题总课题:能源与环境子课题:1、研究“温室效应”的形成(起因、结果)与防止。
2、简易太阳灶的制作。
3、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4、煤和石油中的化学能从何而来?三、能源与环境保护教育能源与环境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能源。
如果没有能源,人就得吃生米、生菜、生肉,这对原始人来说,可以,对现代人来说,那不可想像。
要把饭菜烧熟,就得能源。
照明需要能源,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也需要能源,炼钢炼铁、开动机器都得有能源。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能源的观点和种类。
2.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及其与能源的干系。
3. 掌握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干系,培养环保认识。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能源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能源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和案例,用于诠释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2. 准备一些能源相关的基础知识,用于引导学生理解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干系。
3. 准备一些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4. 设计一些教室讨论和小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能源的种类和重要性,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以及如何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步骤:1. 导入新课:起首,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能源应用案例,如电力的来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等,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能源种类介绍: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能源,包括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可更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能)以及核能等。
通过比照各种能源的优缺点,让学生理解每种能源的奇特性和局限性。
3. 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的干系:我将诠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以及它与能源的干系。
通过展示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政策引导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4. 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能源问题,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学生将分组进行能源消耗调查,了解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能源应用情况,并探讨如何降低能耗。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一些可更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的安装和维护。
5. 小组讨论: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我们将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想法。
12.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教材分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是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二章第4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由“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三部分内容组成的。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使用能量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那么还会出现能源危机吗?因为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具有方向性,把能量转化或转移后,能量不能自动再转化到原来形式或转移到原来的物体,这部分内容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通过了解世界和我国使用能源状况,全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并且以不可再生能源为主,所以人类不得不面对能源危机,要实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开发和探索各种新能源。
所以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能量守恒的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的总量会保持不变,提出问题为什么还会出现能源危机,使学生产生一个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的问题。
通过分析实例来说明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如汽车散失的热不能收集起来,虽然能量守恒,但散失的能量无法再次被使用。
通过图片、视频等介绍在能源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通过一些触目惊心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使用能源时要注意环境保护,要辩证地看待能源的使用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
展示我国和世界近年来消耗能源的结构和数量,了解地球上储存的不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人类正面对着能源危机,需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来解决这个问题。
结合前面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新能源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三、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2.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和能源消耗的趋势。
3.了解未来理想能源的特征。
(二)科学思维1.认识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能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源的种类和作用,认识到能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能源的种类和作用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 我国能源政策及可持续发展战略5. 青少年如何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好针对每个知识点的讨论题目和实践活动。
3. 准备好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能源危机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能源的种类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各种能源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3. 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4. 分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发展经济的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
5. 分享我国能源政策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让学生了解国家在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6.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探讨如何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7.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和参与相关问题的解决。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进一步了解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探讨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2. 分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能源问题,了解国际能源合作的意义。
七、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能源利用调查,了解学校或家庭能源消耗情况。
第二十二章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幼儿时期抓起,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因此,我设计了这一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了解能源的分类、能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能源的分类,如: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 让幼儿知道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3. 让幼儿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明白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能源的分类和能源的利用。
2. 教学重点:让幼儿明白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地球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环保袋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地球仪,让幼儿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引导他们思考地球上的能源。
2. 讲解能源的分类:向幼儿介绍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让他们知道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是可再生能源,而石油、煤炭等是不可再生能源。
3. 讲解能源的利用: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幼儿展示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的利用方式。
4. 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明白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5. 实践活动: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可持续发展画面,并把自己的作品装进环保袋。
6. 分享与交流: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创意。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能源的分类和能源的利用。
2. 活动重点:让幼儿明白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幼儿们对能源的分类和利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也明白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但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2.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3.了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教学重难点】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一)能的转移和转化1.教室列举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1)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2)风能转化为电能(3)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4)电能转化为机械能(5)电能转化为内能(6)太阳能转化为电能(7)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练习】指出下列现象中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情况:(1)人在跑步时,身体发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风吹动帆船前进()风的机械能转移到帆船上(3)放在火炉旁的冷水变热()内能由火炉转移给水(4)电流通过灯泡,灯泡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二)能量守恒定律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总结得出:(1)能量转移:能量的形式没改变(2)能量转化:能量的形式发生变化无论能量发生转移还是转化,总能量保持不变。
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在历史的长河里,物理规律从来都是经过不断的试错和摸索得来的,在此之前人们认为有永动机存在,它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
人们把这种不消耗能量的永动机叫第一类永动机。
在这个过程中,还设计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永动机。
2.事实和理论都证明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永动不可能制成的原因: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任何一部机器,只能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无中生有地制造能量,因此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17~18世纪许多机械专家就已经论证了永动机是不可能的法国科学院在1775年就正式决定,不再研究和试验任何永动机。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常见能源的种类,包括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理解能源利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能源的分类和特点。
能源利用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分析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能源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能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应用。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2、知识讲解能源的分类介绍常见的能源类型,如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优缺点。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讲解在能源利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以及能量守恒定律,让学生理解能源的利用效率问题。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阐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即满足当代人的能源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能源需求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源的浪费现象有哪些?可再生能源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四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源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提高节约能源意识。
2.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3.对于能源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了解未来理想能源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当地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通过了解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初步认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学生具有节能意识、环保意识。
2.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3.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化石能源是现代人类文明所需的主要能源。
按现在的能源消耗,世界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能源将在几十年至200年内逐渐耗尽。
由于它们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等到那一天,我们人类又会用什么?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能量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按照这个规律推理,地球上的能量就不会减少了,但是为什么全人类还需要节约能源?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能源危机呢?为什么还要发展寻找新的理想能源?【新课教学】一、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人们利用能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例如生火做饭,就是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通过热传递即能量的转移,使食物变熟.我们来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例。
看有什么特点:第一个例子:若把一杯水放到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水是否会自动变热?把水放到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水是否会自动变热呢?我们一起来分析:若把水放到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空气的内能传递给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水就会变热。
第1节能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什么是能源;知道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概念,并能说出哪些能源属于一次能源,哪些能源属于二次能源。
2、了解主要能源的利用方法。
3、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4、了解21世纪人类消耗能源的趋势,知道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信息、阅读材料、相互交流,认识能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将能源科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教学难点】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辨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有关能源的资料学生准备:调查、了解生活中使用能源的情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诱思导入【创设情境】石油是世界是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伊拉克是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之一。
在2003年3月20日,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对伊拉克发动了7年多的军事行动,摧毁了以萨达姆为首的伊拉克政权,你知道导致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吗?【导入新课】同学们,从能源的角度出发,这其实是一场倾听老师的讲述,猜测发生这场战争的原因。
美国为争夺石油资源而发动的战争。
你知道什么是能源吗?你知道能源为什么这么重要吗? 揭示课题:§22.1 能源(设计意图:学生想不到导致美伊之间战争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争夺石油,所以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顺利地进入本课的学习之旅。
)带着兴趣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共同探究: (一)能源 1、水能发电【投影展示】出示三峡水电站图片,并介绍: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2012年7月4日,三峡水电站32台机组全部投入工作。
自2003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始发电,截至2012年7月,三峡电站发电量累计达到5648亿千瓦时,相当于从滚滚长江中捞起了近2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亿吨、二氧化硫500多万吨。
18.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幼儿园正是培养孩子们各种能力的黄金时期。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18.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能源的概念,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能源的种类和特点;2. 让孩子们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3. 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学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源的种类和特点;2. 教学重点:能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让孩子们了解能源的概念,引发他们的兴趣;2. 讲解:通过PPT,详细介绍各种能源的种类和特点,让孩子们掌握能源的基本知识;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并将其付诸实践;5. 拓展:让孩子们绘制一幅关于节约能源的画作,加深他们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能源的种类和特点;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能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能源的重要性。
在实践活动环节,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关灯、关水、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这让我深感欣慰,相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践行这些理念。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动手动脑中学会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还会将这一主题延伸到其他领域,如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让孩子们在全面的素质教育中茁壮成长。
纵深例题解析能力素质【例1】为什么说化石燃料、风能、水能等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解析:从古到今,人类使用的能源几乎都是由太阳能转化来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古代的动、植物的遗骸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而来的,由于植物生长靠太阳把各种养分进行光合作用变成植物生长的养料,动物生长靠吃植物或其他小动物,所以化石燃料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太阳能.太阳照到地球上,使空气变热上升,冷空气就下降变成风,形成风能.太阳照到江、河、湖、海的水面上,使水蒸发,蒸发的气上升到空中,在高空遇冷变成雨、雪降下来,降到高山上的雨水、雪水从高处流下,形成水能.可见,到目前为止,人类使用的能源几乎都是由太阳能转化来的.点击思维【例2】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所以β射线来源于[ ] A.导体中的自由电子B.原子核的核外电子C.原子核内部存在的电子D.原子核内中子发生转变时释放的电子解析:由于实验研究已表明,放射线都是原子核发生转变时放出的,所以β射线也不例外,它来源于原子核内部,而原子核中没有电子,某种核反应中,会发生下面的转变:中子→电子+质子可见,β射线中的电子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而来的.答案为D.学科渗透【例3】下列关于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煤是一种纯净物B.煤燃烧后的产物只有CO2C.煤燃烧容易引起污染,在我国只把它作为二次能源D.煤中的化学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解析:这是一道理化综合题,分别从化学角度和物理角度逐项分析判断.对A项,煤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化学角度),故将A项排除.对B项,煤燃烧生成CO2+H2O(化学角度),故将B项排除.对C项,因为煤属于化石燃料,是一次能源,不是二次能源(物理角度),故将C项排除.对D项,因为化石燃料、水能、风能都是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都是有太阳能转化而来的(物理角度),故D项正确.答案为D.点拨:容易错选B项,而漏选D项.中考巡礼本章内容为常识性了解内容,中考不做要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讨论等了解当地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初步认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具有节能意识、环保意识。
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在个人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能源革命这节的内容,现在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的进步历程是怎么样的呢?学生:远古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只能利用无私的太阳所赐予的天然能源--太阳能:钻木取火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
教师: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还不错。
进入21世纪,我们对能量转化技术的掌握是日趋成熟完善,对能源的利用也日趋合理,到底21世纪我们的能源发展是怎么样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能源下可持续发展,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21世纪的能源趋势教师: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
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能耗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同学们看下图16.5-1,了解一下一个多世纪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
(学生看书,老师板书)学生看完后,老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一些有关近年来能源消耗的图片,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叫学生讨论交流,21世纪的能源趋势是怎样的?根据上一节课学过的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我们知道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并求是取之求尽、用之求竭。
化石能源、核能等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开采得越多,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越少。
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了5 000亿桶(约合800亿吨)石油,剩下的石油按现有生产水平计算,还可保证开采44年。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能源的分类,能区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知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能源分类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能源消耗与环境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增强学生的能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能源的分类及特点。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观念。
(2)探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源利用场景,如电灯照明、汽车行驶、工厂生产等,引导学生思考能源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能源的分类(1)介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概念。
一次能源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如电能、汽油、柴油等。
(2)讲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在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不可再生能源是指在短期内无法再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3、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1)展示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图片和数据,如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导致的大气污染、石油泄漏造成的海洋污染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能源消耗对环境的破坏。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设计
一、整体设计
本节主要介绍21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及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未来的理想能源。
其中重点内容是世界各国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也介绍本地区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节能意识,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2、通过实例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当地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2、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能源资源及日常诸多现象
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其可行性的做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人事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提
高节能意识,环境意识,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所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2、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难点:收集资料,组织学生讨论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能源的利用和环境)
六、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世界各国,石油、核能、水能的利用和使用情况及世界和我国能源的消耗情况介绍
七、教学流程
知识主线多边活动结论
21
趋势
影响
知识主线多边活动结论
1、大量燃烧化石能源造成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2、一些欠发达国家过分依赖柴薪能源,加剧了水土流失
和土地沙漠化。
想能源
八、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不多,也较简单,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热点,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用学生身边的事件、实例结合知识的重点进行点拨。
最好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看法、措施及人类努力的方向,增强学生对自然,能源的情感。
樟树市经楼中学:杨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