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退药情况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76.38 KB
- 文档页数:2
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标签:退药;分析;对策笔者从事药学工作多年,发现近年来药房窗口经常出现患者退药的现象。
作为药剂师,退还是不退,处理起来有时的确感到棘手。
药房发药是患者就医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重视处理和解决好药房退药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本院退药处方进行分析,针对退药原因提出改进对策,以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保障医院医疗安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1 退药原因分析1.1 药物方面原因不良反应是造成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多见于过敏反应及胃肠道反应。
如使用抗菌药物,虽然部分品种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在使用前已做过皮试,但因抗菌藥物的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不良反应发生率仍占较高比例。
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易导致患者短时间的厌食、恶心、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阿莫西林胶囊等易致患者皮肤黏膜损害、瘙痒、荨麻疹,甚至药物热等[1];另外,像二甲双胍、西咪替丁等药物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不能进食等胃肠道反应。
有些患者因机体因素及耐受性原因,出现了上述症状,便停止治疗,并要求退药[2]。
这种情况说明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1.2 患者自身原因患者拒绝用药,包括经济因素或者患者认为医师所开具的是非主要治疗药品。
这多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充分,或者患者看到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不愿服用;此外,患者家中已有同类药品或患者就诊两个以上科室,购药后发现药品有配伍禁忌或作用相似而要求退药。
1.3 药房原因药房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药品计划、采购、请领、发放等环节不畅通、不及时,而导致有些药品短缺又未及时更改药品供应消息,造成患者已交费却无药可取,只好退药。
1.4 医生方面原因1.4.1 用药不对症诊疗时对病情了解不仔细,所开药品不对症。
或者患者住院治疗后,确诊与初诊不一致,药物治疗方案需要改变。
1.4.2 医师处方量过大多因患者病情变化而发生退药,病情好转或治愈后,患者将剩余药品退回。
医院门诊退费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一、调查分析门诊退费是指患者在就诊后对门诊费用发生异议或不满意,要求退还费用的行为。
门诊退费的原因多种多样,下面对一些常见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1.服务不满意:患者对医生的治疗态度、沟通能力或医生服从患者意见的程度不满意,认为门诊服务没有达到期望值,因此要求退费。
2.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在门诊治疗后病情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导致患者对门诊治疗的效果不满意,要求退费。
3.费用合理性质疑:患者对门诊费用的合理性提出疑问,认为一些项目或药物费用过高或不必要,因此要求退还费用。
4.医疗纠纷: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与医生或其他工作人员产生矛盾或纠纷,因此要求退还费用。
5.医疗事故: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因医疗事故导致身体损伤或严重后果,认为医院应该承担赔偿责任,要求退费。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门诊退费原因,针对不同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应对门诊退费问题。
二、对策1.服务改进: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减少因服务不满意导致的门诊退费。
2.提升治疗效果:医院应严格按照临床指南和规范进行诊疗,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因治疗效果不佳导致的门诊退费。
3.优化费用结构:医院应建立合理的收费标准和费用审核机制,严格执行,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减少因费用质疑导致的门诊退费。
4.加强纠纷处理机制: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投诉和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投诉和矛盾纠纷,避免因医疗纠纷导致的门诊退费。
5.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医院应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避免因医疗事故导致的门诊退费。
6.患者教育和沟通: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门诊服务的理解和认同,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患者对门诊治疗的信心和满意度,减少门诊退费的发生。
以上是一些针对门诊退费原因的对策建议,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采取相应的措施。
51第 30 卷第 1 期2012 年 2 月广东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V ol. 30 No. 1Feb. 201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第二十七条中明确指出: “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除医方责任外,不得退换”。
这条规定虽有利于确保药品质量及患者用药安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药品、医护人员、患者等多方面的原因,患者要求退药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如不实施患者且必定会增加医患纠纷。
本医院药房准许在医生写明原因并保证药品质量的情况下给予患者退药。
为避免纠纷,减少退药情况,本文分析了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门诊药房的退药情况,并提出对策,以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加强患者用药的安全。
1 资料和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我院门诊退药的处方共356份,对药品类别和退药原因进行汇总分析。
2 结果2.1 退药原因从表1的退药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方案改变、医保因素、重复用药和不合理用药”是引起门急诊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详见表1。
2.2 不良反应涉及药物2.3 不合理处方类型在122份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而退药的处方整理用量不当、联用不当及重复使用是本组44份因中发现,抗生素所占的比例最高达57.3%,其次为抗不合理用药引起门急诊患者退药的处方的3大主要原病毒药及生物制剂,详见表2。
因,详见表3。
2.4 退药患者的年龄本组退药处方涉及患者年龄的整合结果显示摘 要:目的 探讨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保证用药安全,促进和谐医院的实现。
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门诊处方中的356份退药单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方案改变、医保因素、重复用药和不合理用药”是引起门急诊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以抗生素所占的比例最高达57.3%,其次为抗病毒药及生物制剂。
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分析与对策近年来,我院门诊西药房的退药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对于医院管理和药品使用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本文将从退药原因分析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退药原因分析1.医生处方不规范导致退药。
有些医生处方的用药剂量和时间不恰当,导致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或效果不佳,最终选择退药。
2.药品供应环节问题。
有些药品不规范入库或者存放时间过长,导致药品失效、变质,或者出现其他质量问题,患者需要退药。
3.患者个人原因导致退药。
患者自行购买药品或者医生外出转诊,造成药品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情况,最终选择退药。
4.医院管理不到位。
医院药品配送、收费系统等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出售错药、重复收费等情况,最终需要患者退药。
二、对策建议1.加强医生规范用药培训。
针对部分医生处方不规范的情况,我们可以加强培训,提高医生诊疗质量和规范用药水平。
同时,建立医生处方审核制度,加强对处方的审核和监管。
2.优化药品供应管理。
把重点放在药品入库管理和存储管理上,避免药品质量问题的出现。
同时,加强对药品保质期和失效期的监控和管理,及时淘汰过期药品,防止损失和浪费。
3.强化患者教育和管理。
我们应该加强患者的用药指导和教育,减少因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退药现象;同时建立患者用药档案,定期回访患者,了解用药情况,及时提醒患者用药。
4.完善医院管理和监管体系。
优化医院配送、收费系统等环节,及时发现和纠正出售错药、重复收费等问题,避免因内部管理不规范而导致的退药现象。
综合以上建议,我们应该加强与患者、医生和医院管理方面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退药率得到控制和降低。
通过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我院门诊退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摘要】目的:总结退药原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方法:收集门诊退药单(2009年1月~2009年3月)共计318例,对患者退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退药原因中以患者自己觉得副作用大拒绝服药,患者觉得药配得太多,家中有相同的药品居多,占总退药原因的54%。
结论:建立并完善退药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处方出错,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门诊退药;原因;分析;对策为了确保医院药品的质量,维护广大患者的利益,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
”[1]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医院不得不为患者办理退药手续,但退回药品的质量问题又成了医疗安全的隐患。
为此,我们收集了本院一季度退药处方318张,对其退药原因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减少患者退药,保证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将我院门诊药房2009年1月~3月门诊退药处方318例,按退药原因,所退药品种类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退药原因统计,见表1。
2.2 退药品种:一季度全院退药共涉及药品436种,占药房总药品种数的50%,其中退药前十位的药品如下,见表2。
3 讨论3.1 退药原因分析:①患者觉得副作用大拒绝使用和所配药品量大占退药发生率的44.66%。
前者主要原因是有些医师在为患者诊断完病情后,没有充分讲清所开药物的治疗目的、用途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也并不十分了解自身同时存在几种疾病,当取完药看药品说明书后,自认为药品的适应证与其病症不符或对所配药品的不良反应产生害怕心理而要求退药[2] 。
后者主要由于电子处方输入错误以及患者多科看病时,诊治医生未仔细询问造成重复开药导致药品量过大[3];另外医师开大处方,不合理用药也会导致所配药品量过大而导致退药。
②患者家中已有相同药品占退药发生率的9.75%。
由于我院采用的是电子处方,患者并不了解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如果医生开处方时未与患者做好有效沟通,势必造成患者取药后发现所开的药品家中已有剩余而前来要求退药[4]。
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提出减少退药的相应措施,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
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药房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门诊药房退费原因主要为药品不良反应、价格因素、特殊人群用药禁忌等。
结论医师是影响门诊退药的关键因素,加强医患之间、医师与药师之间、药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及加强退药管理,可有效降低退药率,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改进措施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有着特殊的流通渠道和储藏标准要求。
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杜绝假冒伪劣、药品进入医院,《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4章第28条中明确指出:“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除药品质量原因外,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
[1]并且大多数医院门诊药房也挂牌公示:“药品一经发出,概不退换。
”但在实际工作中,门诊退药事件却屡屡发生,如一律拒绝退药,必导致医患纠纷、激化矛盾,影响医院的声誉、损害患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退回药品的质量问题又给医院的医疗安全造成隐患。
笔者收集整理并分析本院2006年度退药处方共1326张,分析退药原因,针对退药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旨在达到减少门诊退药、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保障医院医疗安全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处方。
该年度门诊药房共调配处方352,663张,其中退药处方共2026张,占总处方数的0.57%。
按退药原因统计分析这些处方。
2 结果门诊药房退药原因见表1表1 门诊药房退药处方统计退药原因例次占退药处方比例(%)药物不良反应 662 32.7价格因素 293 14.5特殊人群用药禁忌 268 13.2疗效欠佳 233 11.5病情发展改变用药 169 8.4检查取消 152 7.5重复开药 96 4.7病人拒绝使用 88 4.3药量过大 55 2.7药品质量问题 10 0.5合计 2026 100.03 讨论3.1 退药原因分析从表1可知,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比较复杂,其中药物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占32.7%。
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及其原因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服务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除了医治疾病,还要为病人提供贴心的服务。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门诊药房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门诊药房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药物治疗的重要部分。
然而,在医生开具的药物处方中,总会存在少量的退药情况。
虽然退药情况不会对病患本身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却会对医院运营和资金使用带来不少麻烦。
下面,我们将结合实际调查数据,探讨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及其原因。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随机抽取了100家医疗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门诊药房的退药率约为3%,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患者需要停用药物,但是已经支付了药品费用;(2)药品的再次使用期限短;(3)医生开出的处方剂量过大,导致药物剩余。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药房退药的情况会因地区、医院级别、人流量和医生开具处方的专业水平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一些三甲医院的药房,退药率相对较低,而一些社区医院的退药率则相对较高。
按调查结果,我们为大家分析一下门诊药房退药的原因:原因分析:由于门诊患者就医频率高,因此医生在开处方时,很难预测病情发展。
有些患者在使用了一段时间的药物后,病情有所好转或减缓,有些患者甚至从其他渠道购买了同类药品,因此就会停用医生开具的药品。
但是,患者已经支付了费用,所以就需要进行退药。
对策建议:门诊药房可以探索和推广“预存药品”的做法,即在患者到门诊医生就诊时,把常规小药盒先卖给患者,这样即可避免患者购买多余的药品,也可以增加药房的利润。
原因分析:现在很多药品的再次使用期限都非常短,一些患者只需服用几天就可以获得病情缓解。
当患者需要停用药品时,药品的再次使用期限可能已经过期,导致无法再次使用,只能退药。
对策建议:对于部分短期药品,门诊药房可以减少备货数量,增加进货周期,避免过多的库存产生。
原因分析: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在治疗过程中不再需要继续使用药品,但是因为医生开处方的剂量过大,导致药品剩余。
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处理改进措施发表时间:2013-01-31T14:18:58.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5期供稿作者:胡浩[导读] 降低退药率,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胡浩(江苏省宿迁市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目的降低退药率,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方法收集144例退药申请表,按照退药科室、退药原因及退药品种分类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我院药品主要因药物反应而退药,部分科室退药原因较集中,所退药品中以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大。
结论规范退药程序,加强医务人员责任心、加强医患沟通,规范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能有效减少退药情况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健词】退药质量用药安全药品为特殊商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七条,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除医方责任外,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
其根本目的是保障药房的药品质量。
我院于2007年也出台《门诊药房退药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除医院及药品不良反应原因外,一律不允许办理退药手续(关于不良反应需要说明的是,在国家未出台相关患者因不良反应而造成健康损害的补偿措施之前,医院仅能做到此点)。
而至今,该办法对门诊退药现象无多大影响,退药现象较多,退药原因复杂,直接影响我院门诊药房的工作质量,并且对药房药品的质量造成一定的隐患。
我院以前较常用的退药方式是患者需要退药由医生在购药发票上签名即可,造成退药随意性较大,为此,我院门诊药房于今年6月份制定《门诊药房退药申请表》,要求由处方医师填写后方可办理退药手续。
该表在门诊退药中执行已过5个月,现以此表格数据进行统计,以期反映出我院门诊的退药状态,找出集中退药原因,为进一步减少门诊药房退药现象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统计我院2011年6月到2011年10月之间《门诊药房退药申请表》144份,对科室退药数、退药原因、退药品种等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结果退药科室中以妇产科、消化内科、感染科排在前三位。
门诊西药房退药分析及管理对策随着医学科技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医院门诊西药房已经成为实现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
但是,由于药品用量的计算不当、用药方式不正确、药品价格较高、同时用药安全性欠缺和患者不满意等原因,在门诊药房活动中,退药问题饱受社会质疑与诟病,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
为此,解决门诊西药房退药问题,必须从分析退药原因入手,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确保药品安全有效使用,降低退药率。
所以,运用分析方法客观、定量评价退药情况非常重要。
一是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及时发现和分析历史上的退药情况,以便制定适当的对策,尽量减少药品退药率。
二是对客观上存在的病情对症下药,设置适当的医疗技术政策,诊断与用药环节要进行规范化,加强药师及医师的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使病人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
三是设立药师咨询室,让患者有机会及时咨询药师,了解药物的用量、服用方法等常识,以减少药品废弃,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医院应采取药品质量监督措施,完善药品及设备的管理制度,保证药品供应的正常运行,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同时,医院还要针对不同病患进行病情分类管理,提高检验、检查、用药等方面的规范性,以保证药品的有效利用。
另外,医院还可以针对特定病症进行治疗,将患者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病情进行病情监测,早期发现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最大限度减少药物浪费。
同时,社会上开展专业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宣传以及营销活动,对于提升药房业务水平有很大帮助,让更多患者能够识别药品,更好地提高药品使用效率。
综上所述,解决门诊西药房退药问题,必须从分析原因入手,采取科学有效、系统有序的管理措施,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使用,切实减少或消除退药问题,推动药品安全和患者满意度的双重增长。
门诊退药情况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3-09-10T10:34:40.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3期供稿作者:杨春梅
[导读] 开展并完善药学服务,调整工作模式,发挥药师作用药师要经常深入临床,了解各科室药品的使用情况。
杨春梅(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人民医院药械科江苏金湖 211600)
【摘要】目的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减少退药处方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门诊退药处方291例,进行分析。
结果退药原因按所占比例依次为:药物不良反应、病情发展或改变、不合理用药等。
结论完善退药制度,制定相应措施,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减少不必要的退药。
【关键词】门诊退药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043-02 药品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
为确保患者安全用药,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1]。
但在实际工作中,为减少医患矛盾或纠纷,退药现象时有发生。
每个退回药品要逐一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效期、数量、外观等,查找处方,核对退药价格,这无疑给药房及收费处增加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
处理退药不仅给药房的调剂工作带来很大的负担,也给药品管理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保证安全用药,保证药品的质量,有效的减少退药现象,本文就我院2012年随机抽取的291例退药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门诊药房退药处方291例,按患者退药原因进行汇总分析。
2 结果
患者退药的具体原因及构成比见表。
3 分析与对策
3.1退药原因分析
3.1.1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退药由表可见,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退药在所有退药里所占比例最大为30.58%。
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等一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一般是可预知的,但有的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减少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退药事件的发生,临床医生在为患者开具处方之前,应详细咨询患者的用药史和过敏史[2]。
在药物不良反应中又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主要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最多见,患者应用上述药物后常出现皮疹、胃肠道反应、发热甚至神经系统症状。
出现不良反应后,患者常常不得已停药而进行退药。
3.1.2病情发展或改变引起的退药此项退药多以儿科退药居多,由于儿童口服给药依从性差,病情发展变化较快,家长迫切希望患儿早日康复而需调整用药;有些患者由于病情发展门诊无法得到充分治疗,需要住院或转院,所用药品没有用完而要求退药。
3.1.3不合理用药引起的退药有些医生对一些药物缺少了解,未注意不适宜人群及对药物的禁忌症不熟悉而导致的不合理用药。
如给青霉素过敏者服用阿莫西林,给糖尿病患者使用葡萄糖注射液,给哺乳期妇女或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左氧氟沙星等。
对这一类原因引起的退药,门诊药师应积极干预,主动退药,并及时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重新建立对医务人员的信任而提高用药依从性。
3.1.4开药多或重复用药引起的退药有些患者同时看多个专科,若医生没有与患者充分沟通,也没有注意看患者病史,就会出现重复开药现象;有些医生处方对药品总量考虑不周,一次处方量太大,导致患者治愈或病情变化后,手里仍有较多的药品从而要求退药。
3.1.5患者拒绝用药主要是患者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后,自认为药品的适应症与其病症不符或对所配药品的不良反应产生恐惧心理而要求退药;有些病人因为经济原因,对于医生为其开具的合资或进口药、自费药难以承受而要求退药。
3.1.6其他原因引起的退药药房药品库存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效期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人为缺陷,导致患者发现快到期而退药;另外,我院划价收费人员多为非医疗相关人员,对药品的规格、剂量易判断失误,常发生多收、错收或少收的情况而引起退药。
3.2避免或减少门诊退药的对策
3.2.1建立完善的退药制度制度的缺失助长了退药的随意性,削弱了对医师合理用药的约束力。
如此频繁大量的接受退药并再销售,不仅影响日常工作也给药品质量管理造成困难,而且可能会侵害患者的利益[3]。
医院应制定处罚制度,规范医师行为,建立退药原则和退药程序,加强退回药品的管理,确保质量没有问题才可再次发出。
我院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针对退药问题,制定了如下不予退药的规定:(1)无原始有效票据的;(2)药品有特殊保存要求的,如需低温冷藏、避光等;(3)特殊药品如:麻醉药品、第一类和第二类精神药品、血液制品等;(4)药品包装破损污染的、拆零包装的口服药、批号不符、缺少说明书等。
在拒绝退药的情况下必须做好解释工作,以免引起纠纷。
3.2.2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首先要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临床医师和药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医师要深入学习药理知识,全面熟悉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和药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药师要运用所学专业理论,提高对处方的审核能力,严格执行“四查十对”的处方审核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对医师作出反馈与干预,加强医师、药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尽量降低因工作失误等人为因素而造成的退药。
3.2.3开展并完善药学服务,调整工作模式,发挥药师作用药师要经常深入临床,了解各科室药品的使用情况。
利用医院内部管理网为临床提供药品的用法、用量、规格、配伍禁忌、药品不良反应等药学相关知识,并及时向临床介绍新药,加强药剂科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此促进用药的合理性;开展并落实用药咨询服务,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用药顾虑,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减少患者因素的退药。
综上所述,医院药房的退药现象客观存在,原因诸多。
退药问题不仅关系到药品的安全使用,扰乱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而且容易引起医患矛盾。
通过本文分析,至少有一部分退药是可以避免的。
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业务水平,发挥药师职能,调整工作模式,以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医疗流程,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的用药。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卫医发[2002]24号,2002:15.
[2]于美玲,王永春,黄巧玲,等.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药事,2009,6(2):585.
[3]肖佩玉,张平,宋湘芝,等.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