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赣榆区探路新乡贤文化建设
- 格式:docx
- 大小:15.96 KB
- 文档页数:5
新乡贤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创新探讨新乡贤文化是指对新乡地区的先贤(包括历史名人、杰出人物)所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活动。
传承与创新是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特别是在当前文化多元化和快速发展的时代。
新乡贤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新乡地区的优秀文化遗产,新乡贤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精神内涵,对于新乡地区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传承和弘扬新乡贤文化,可以让后人了解和尊重历史,同时也能够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
传承新乡贤文化有助于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吸引更多人来到新乡地区旅游和投资,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传承新乡贤文化对于新乡地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乡贤文化的传承需要与创新相结合。
传承文化必然要有一定的创新,否则就会停滞不前,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传承新乡贤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理解其内涵和传统价值观,同时也要积极寻找与时俱进的方式和方法。
在新乡贤文化中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其更能适应当下年轻人的需求和兴趣。
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推出创新产品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了解新乡贤文化,提升其传播力和吸引力。
在传承与创新中,应该注重保护和弘扬新乡贤文化的主旨和核心价值观。
尽管创新活动往往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但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传统文化的原有内涵和核心价值观不受破坏。
只有在保持文化传承的基本框架和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新乡贤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应该注重挖掘其优秀传统和文化基因,弘扬传统的正能量和核心价值观,塑造新乡地区的文化形象和品牌形象。
政府、社会和个人都要积极参与新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乡贤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社会组织和个人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新乡贤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推动新乡贤文化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发展。
新乡贤文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及实现路径一、新乡贤文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1. 传承乡土文化乡贤是指在本乡或者本村成名立业、为官做事、创作文化、有特殊贡献的人。
他们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杰出的成就,成为乡村的骄傲和自豪。
乡村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往往离不开这些乡贤的贡献。
传承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新乡贤文化就是乡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激发内生动力新乡贤文化是乡村振兴的一种内在动力源。
作为乡村的骨干力量,新乡贤们通常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和行业经验,他们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感。
他们的归乡创业、投资兴业和公益慈善等行为,能够极大地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 带动乡村产业新乡贤作为乡村的成功人士,往往会在自己的家乡投资兴业。
他们利用自己的资源和经验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收,推动乡村经济的腾飞。
新乡贤们的成功案例也能够激励更多的乡村青年勇敢创业,形成乡村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4. 传播正能量新乡贤们的成功经历和为乡村做出的贡献,是对乡村的一种正面宣传和榜样引领。
这些正能量的传播,能够激励更多的乡村青年和乡亲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乡村带来一片正能量的风景线。
5. 保护乡村传统新乡贤们通常对乡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保护意识。
他们在实践中常常会积极投身到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推动当地的文化资源挖掘和开发,丰富乡村的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二、实现新乡贤文化对乡村振兴的路径1. 加强新乡贤交流要加强新乡贤之间的交流,建立乡贤联谊组织或者平台,搭建一个宽松的交流沟通平台。
通过定期举办新乡贤论坛、家乡行等交流活动,促成新乡贤之间的情感纽带,共同营造一种团结互助的氛围。
2. 提升新乡贤影响力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新乡贤的宣传推介,提升新乡贤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加强对新乡贤的关怀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发展平台,让新乡贤更加放心投身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
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作者:许思文来源:《群众》2018年第09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是一个区域崛起振兴的源头活水,是彰显区域发展实力的重要标识,是一个城市魅力独特的精神支撑。
赣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徐福文化、山海文化、红色文化和书香文化“四大名片”熠熠生辉。
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赣榆建设,可谓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坚定文化自信,实施文化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坚定文化自信,是实施文化强区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区域差异化发展的现实要求。
十九大报告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了部署,当前,经济新常态主要表现为动力转换与速度换挡、结构转型,其中动力转换是重中之重。
区域经济发展表明,要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车,必须更加突出开放开拓、创新创造的思想理念,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新时代精神引领新发展;必须把动力转换的着力点落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上,打好区域文化差异牌,走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必须审视和认同自身的区域精神和文化价值,在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主动作为,把资源禀赋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特色文化建设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转型,为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是“建设新赣榆、建好北大门、全面达小康”的迫切需要。
“建设新赣榆、建好北大门、全面达小康”是省市委对赣榆的殷切希望,是当代赣榆人必须担起的历史重任。
赣榆山、海、原一体,境内海洋、山川、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享山川之饶,得物丰之利。
实践反复表明,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不会自动转换为竞争优势,区域经济的竞争,最终还是反映在思想的深层解放上,体现在文化的潜在竞争上。
实现“建设新赣榆、建好北大门、全面达小康”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人,关键在用先进理念和时代精神武装的干部群众,因而,从这一认识出发,坚定文化自信,实施文化强区,要用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催生蕴藏于赣榆百万干群内心深处,似海般广阔、像山样沉勇的文化因子,以前所未有的时代豪情和浪漫情怀,更加开放开拓、更加创新创造、更加争先率先,同心奔向决胜全面小康、迈步基本现代化的锦绣大道;用好“四大名片”资源优势,高起点谋划、深层次规划,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让各类文化要素竞相迸发,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实现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效匹配。
新乡贤文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及实现路径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新乡贤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新乡贤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出发,探讨其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并提出实现路径,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一些具体的思路和方法。
一、新乡贤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新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髓,强调了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
新乡贤,即指有德行、有才华、有作为的人,他们不仅在家庭中得到尊重,更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乡里乡亲们的楷模和表率。
新乡贤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爱国情怀、家国情怀、乡邻情谊等,这些价值观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支撑作用。
新乡贤文化强调了爱国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了“仁者爱人,知者爱物,小人反是”。
新乡贤们在传统文化中扮演了弘扬传统文化、维护民族风俗的角色,他们对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有着深厚的感情,不断传承和发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底蕴。
新乡贤文化强调了家国情怀。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家国情怀被视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新乡贤们更是将这种观念发挥到了极致。
他们在家乡发展之余,更是在各种场合上发挥了家国情怀的作用,为家乡的繁荣昌盛尽心尽力,以家国情怀为引领,推动了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新乡贤文化强调了乡邻情谊。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乡邻”、“乡亲”的概念,强调了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价值观念。
而新乡贤们在实际生活中更是将这种情感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在家乡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不忘乡邻情谊,以团结协作的方式推动了乡村的振兴。
新乡贤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内涵和重要的价值。
它强调了爱国情怀、家国情怀和乡邻情谊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于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宝贵的精神支撑和道德引领。
二、新乡贤文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1. 弘扬道德风尚,培育新农民乡村振兴离不开道德风尚的提升和新农民的培育,而新乡贤文化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赣榆区调研报告赣榆区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赣榆区位于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农村区域。
赣榆区地处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田资源。
近年来,赣榆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改革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赣榆区农村发展现状,探索推进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调研内容1.农业产业发展情况通过走访农田、农户和农业企业,了解赣榆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调研发现,赣榆区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部分农户也从事蔬菜和水果的种植。
然而,农业生产规模较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产业链条较为简单。
此外,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部分农户难以获得合理收益。
2.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了解赣榆区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赣榆区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农副产品加工业相对薄弱,服务业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来源相对较少。
此外,调研发现赣榆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水电路网建设有待加强,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情况通过调研了解赣榆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情况,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
发现赣榆区基础教育设施较为薄弱,高中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影响了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
医疗方面,赣榆区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不均衡,部分农民就医困难。
赣榆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较为滞后,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相对不足。
4.农村环境保护情况调研了解赣榆区农村环境保护情况,包括水质、土壤质量、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发现赣榆区农村地区水质污染相对严重,一些农田的土壤质量下降,环境问题影响了农田的生产能力。
赣榆区农村废弃物处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影响了环境的整洁度。
三、问题分析基于以上调研内容,我们对赣榆区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赣榆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潜力有限;农村经济缺乏多样性,农民收入来源有限;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影响了农村生产和生活;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农民教育和医疗问题亟待解决;农村环境存在污染和废弃物处理问题。
新乡贤活动方案引言新乡贤活动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弘扬新乡贤文化,激发人们的向往和参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个新乡贤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的、组织形式、内容安排等。
活动目的1.弘扬新乡贤文化。
通过举办新乡贤活动,传承和弘扬新乡贤文化,使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这一重要的传统文化。
2.唤起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新乡贤活动,人们将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公益意识。
3.促进社区发展。
新乡贤活动可以在社区内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
组织形式1.创建新乡贤联盟。
成立一个新乡贤联盟,邀请各界的新乡贤代表加入,共同参与组织和推动活动的开展。
2.制定活动计划。
联盟成员共同制定一年的活动计划,包括主题、时间、地点等,确保活动的连贯性和持续性。
3.组织分工合作。
根据活动计划,成立相应的工作组,负责活动筹备、宣传推广、活动执行等工作。
工作组可以由联盟成员自愿报名组成。
4.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与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商界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活动的成功举办。
内容安排1.古建保护与修缮。
在新乡贤活动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对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通过修缮古建筑,恢复历史面貌,展示传统建筑艺术,同时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和管理意识。
2.文化讲座和交流活动。
定期举办文化讲座和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知名新乡贤代表进行演讲和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新乡贤文化。
3.创造力培养活动。
开展各类创造力培养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课程的开设,培养年轻人的艺术修养,传承和发展新乡贤文化。
4.社区服务活动。
举办社区服务活动,包括清洁环境、植树造林、义务劳动等,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
5.专题展览和文化展示。
定期举办专题展览和文化展示活动,展示新乡贤的成就和贡献,推动新乡贤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活动推广1.利用社交媒体。
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乡贤文化工作情况汇报一、工作概况乡贤文化工作是指以乡贤为代表的乡土精英文化建设工作,旨在通过挖掘、传承和利用乡贤文化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乡贤文化工作是加强乡土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需要。
自从乡贤文化工作启动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乡贤文化队伍建设,深化乡贤文化研究和传承,不断推动乡贤文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通过一系列举措,乡贤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二、工作成绩1.乡贤文化资源调查整理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通过深入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等途径,全面了解各地的乡贤文化资源,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情况。
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乡贤文化资源档案,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2.乡贤文化传承保护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乡贤文化,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通过举办文化节、文艺演出、传统技艺展示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接触和参与乡贤文化,提高了乡贤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乡贤文化发展利用我们还积极探索乡贤文化的发展利用途径,通过举办乡村游、乡村民宿、乡贤品牌产品开发等方式,将乡贤文化与当地经济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批具有乡贤特色的产业和品牌。
4.乡贤文化队伍建设我们不断加强乡贤文化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研究等方式,提高了乡贤文化工作者和乡贤代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形成了一支拥有较强实践经验和组织能力的乡贤文化队伍。
以上就是我们乡贤文化工作取得的一些成绩,虽然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和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乡贤文化传承不够深入在乡贤文化传承中,一些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还存在着深层次的难题。
比如一些乡贤代表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挑战,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现代的理念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新乡贤培育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乡贤的培育已经成为了许多地方的重要工作。
新乡贤是指在本地区、本乡镇或本村出生成长的有一定社会声望和影响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对本地区、本乡镇或本村有较大贡献和影响的人士。
新乡贤的培育不仅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新乡贤培育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育目标1. 培养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风范、有才干、有担当的新乡贤,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地方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 发掘和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社会声望和影响力的新乡贤,带动更多的乡村青年向优秀新乡贤学习,形成良好的乡贤文化氛围。
3. 培育一批懂得感恩、乐于奉献、关爱乡亲的新乡贤,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培育内容1.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新乡贤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加强素质教育培训。
开展各类培训班、讲座等活动,提升新乡贤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领导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
3.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组织新乡贤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合力,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4. 加强乡贤文化传承。
通过举办乡贤文化节、乡贤论坛等活动,弘扬乡贤精神,传承乡贤文化,引导更多的乡村青年向优秀新乡贤学习。
5. 建立激励机制。
设立新乡贤奖励基金,对于在乡村振兴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新乡贤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乡村建设。
三、培育方式1. 政府引导。
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新乡贤培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2. 社会组织参与。
各种社会组织可以积极参与到新乡贤培育工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新乡贤培育工作的开展。
3. 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信念、有担当的新乡贤。
让乡贤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作者:穆春霞尤桂军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8年第09期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一条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是探寻为文化血脉、弘扬固有文化传统的一种精神原动力。
它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下,农民思想观念、农村的社会结构、农业经营活动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乡贤文化也要顺应时代之变,在保留传统精华基础上改革创新,要培养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新乡贤文化”。
“新乡贤文化”是今年两会的热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将“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列入其中。
新乡贤是乡村社会的精英,多指在经济、社会、人文、科技等领域取得突出业绩,具有一定影响力,愿意为农村、社区建设尽力的人。
与历史的“乡贤”相比,新乡贤承载了更多的新时代的价值,新乡贤将在基层治理中焕发出全新的新活力。
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内涵。
那么,到底什么是乡贤?何谓新乡贤?它的群体构成是什么?如何当好新时期的新乡贤?在推动新乡村文明建设过程中,新乡贤还面临哪些制度瓶颈与现实考验?2018年新春伊始,射阳党校调研组奔赴盘湾、洋马、长荡、海通、兴桥、海河、合德、黄沙港等地,深入接触当地宣传办、文明办、企业、学校等有关部门的干部、群众及乡贤代表,从政府到民间,对当地乡贤文化建设开展情况、经验、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
一、射阳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作用连云港市赣榆区在江苏省率先启动新乡贤文化建设,大力培育新乡贤文化,广泛开展典型选树,深入推动新乡贤荐评、示范、涵育、汇智、传承、礼敬六大工程,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鲜明的价值引领、厚重的文化滋养、强大的精神力量,收效甚好。
成功推出连云港首位道德模范、现代乡贤方敬,江苏“时代楷模”钟伯均等新乡贤。
连云港市赣榆区探路新乡贤文化建设
古有儒雅乡绅,今有现代乡贤。
他们是最接地气的社会精英,以嘉言
懿行垂范乡里。
2016 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专门下发文件,深入
开展新乡贤文化建设,为乡村治理、农村发展、文明乡风注入了新活力。
如何定义新乡贤?
既有乡土情怀,又有能力担当,愿意为乡村建设尽力
来到赣榆区宋庄镇沙口村村委会的乡贤工作室,记者见到了74
岁的张振琦老先生。
他精神矍铄,谦虚平和,时不时还会随口带出一两句地道的上海话。
张振琦是一名上海知青。
上世纪60 年代,他来到沙口村,扎根
从事小学教育40 多年。
2004 年退休以后,被村里聘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和校外辅导站站长。
“张老退休后,一心都扑在校外辅导站上。
”沙口村D 支部书记刘
永强告诉记者,张老以校外辅导站为家,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失去双亲的孤儿进行思想教育、经济捐助;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
2006 年以来,为了避免学生因贫辍学,他多方奔走,成立
了“沙口村助学基金会”,前前后后帮助37 名因贫辍学的学生重返校园。
张振琦膝下有4 个子女,如今3 个都已在上海定居,他为啥要留在沙口村呢?“这么多年了,我对这块土地有感情,子女也理解,隔段
时间就来看看我。
我在这里人缘好,和熟悉的人聊得来,过得开心。
每个月7000 元退休金,生活也有保障,没什么后顾之忧。
”他笑呵呵地说。
“张老虽然祖籍不在这里,但他是当地名副其实的乡贤。
”刘永强说。
在村委会门口的沙口村乡贤榜上,一位位乡贤的事迹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