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3课时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21.81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公民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遵纪守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教材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思考等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较弱。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法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体会法律的作用,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公民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依法维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公民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遵纪守法。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依法维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依法维权。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素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依法维权。
4.制作好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法律体系,让学生对法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提问:你们知道法律的作用吗?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案例中主人公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知法守法,依法维权”,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学会遵守法律,并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依法维权。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深入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此外,学生对案例分析有一定的兴趣,通过讨论探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权。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遵守法律。
3.如何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权。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得出结论。
2.讨论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如何维权。
3.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剧本,让学生参与实践。
3.准备PPT,用于展示案例和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如何维权。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法律知识,加深对法律作用和意义的理解。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3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3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
2.教学难点: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依法维权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系列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3.知识讲解:教师简要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醒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6.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依法维权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来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法治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3.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角色扮演: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
4.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生活场景道具,用于角色扮演环节。
3.准备小组讨论模板,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遵守法律的,以及他们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4.巩固(10分钟)角色扮演:分组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遵守法律。
5.拓展(10分钟)小组合作:让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学会遵守法律,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依法维权。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以及依法维权的途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他们知道法律是国家的一种规定,也了解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
但是,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特征和作用,以及如何依法维权等方面,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一些法律问题的认识可能还存在片面性,需要通过实例和讨论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权,增强学生的法律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2.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以及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于依法维权的理解和经验。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体验依法维权的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法律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情境道具,用于实践操作环节。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简要介绍案例的背景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案例会引发争议?法律在这个案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件,详细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围绕“知法守法”和“依法维权”两个重点内容展开,引导学生通过三个话题的学习,将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法律指导日常行为。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用好法律维护权利”,也就是本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本话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习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未成年人的特别权利,尝试在权力的边界内寻求法律的支持。
本课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内容“懂法维护权利”“用法服务他人”“依法解决争议”。
二、教学目标:1、了解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以及保护各项权利的相关法律,了解未成年人享有的其他特殊权利。
2、知道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运用相应的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利。
3、做守法公民,不做违法的事。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以及保护各项权利的相关法律,了解未成年人享有的其他特殊权利。
2、知道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运用相应的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利。
教学难点:做守法公民,不做违法的事。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在成长过程中已经接触了许多生活情景,对于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事务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想法,但是在权力受到侵害或是遇到纠纷时,学生很难运用法律维护权利;他们知晓许多不良行为,但并未将这些行为提升到违法的高度,也认识不到自己有不触犯法律的义务。
通过本课的学习,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引导学生遇事时要运用法律维护权利,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相应的法律救助。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启发法。
六、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1、我请孩子们认真看了一段视频(生看视频)师:视频里的两个男孩想做什么?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对吗?生回答。
师: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是违法的,即便是小学生也不能做违法的事,就像颍水县公安局宣传的那样,我们应该知法(板书:知法),守法(板书:守法),当然,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更要依法维权(板书:依法维权)2、齐读课题。
活动一:寻找维权途径1.师PPT出示:放学回家时,陈某被几个高年级的男生拦住,不仅被打,身上的手机和零花钱也被抢走。
你认为他应当怎么做?想一想。
2.在P90页活动园中选一选,打上“∨”3.课前,同学们思考并查阅了相关资料,请小组内交流,当我们遇到权利受到侵害时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渐出示PPT,相关图片,认识了解一些机构的职能。
4.依法维权还有哪些途径?板书:依法维权有途径5.师出示案例,组织交流、讨论,选择哪个合适、有效的途径解决问题?6.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板书:未成年人依法维权途径图表。
板书:主动积极寻帮助。
7.活学活用:人民路学校空港分校的几个孩子在一家超市买了3瓶“康师傅”冰红茶的事件,让学生想一想该怎么做?8.读一读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9.记一记各类维权电话。
1. 观看老师出示的PPT,想一想,陈某该怎么做。
2.在活动园栏目中方框内选一选。
3.交流:在权利受到侵害时不拘泥于个人能力的限制,主动寻求帮助。
陈某可以先向家人讲述情况,并向老师和学校报告。
必要时,再找律师或到法律援助中心咨询。
4.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依法维权有哪些途径。
5.结合具体的案例说说,碰到类似情况,你觉得应该走哪些途径。
6.依据老师出示的图表,全面了解依法维权的途径。
7.分析讨论如何处理冰红茶事件8.了解《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9.了解维权电话由陈某案例导入,寻找依法维权的有效、合适途径。
再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最后总结出三条路径10个方法。
由具体到抽象,由个体到全面。
引导孩子了解维权的主要途径。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选择维权的途径,学以致用,巩固教学效果。
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教材第82页将视角从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与特别权利,扩展到全体公民和一般权利的范畴。
阅读角展示了虚拟主人公积极寻求各方保护,维护自身权利的事例,以一个维权事件印证正文观点。
本页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可以运用法律,依法维护权利。
教材第83页的正文进一步阐述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各个部门法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保护公民的权利。
阅读角中展示了虚拟主人公提供法律建议,指导权利受到侵害的其他公民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四个情境。
包括运用社会法处理劳动纠纷,运用民法处理侵权损害赔偿,运用行政法启动调查程序,运用诉讼程序法启动司法程序。
二、教学建议1. 可以结合上一课内容,将守法维权从未成年人的特殊权利,拓展至未成年人及全体公民的一般权利。
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权利的名称,或由学生在课堂上举出一些权利的名称,引导学生对这些权利进行分类。
2. 利用阅读角素材时,除了指明主人公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维护受教育权外,还需引导学生认识事例中不同人物的行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条文维护公民权利,国家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和相关的配套制度。
3. 结合阅读角提供的情境,由教师或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对应的法律。
若有余力,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寻找对应法律的方法。
4. 结合阅读角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探究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仲裁、私力救济、报案、诉讼等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学法懂法。
2、能力目标:能够自觉主动学习和遵守法律。
3、知识目标:认识到学法懂法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维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灵活、有效地运用法律在现实中,教师和学生可能对法治有一定程度的误解,在学习法律知识后机械地利用法律调整生活中的所有事宜,导致无法正确处理矛盾。
例如,学生之间借用文具等物品,很可能发生损坏物品的情况,文具的所有者可以依法要求损坏者赔礼道歉、修复文具、赔偿实物、赔偿现金等,但选择何种补偿方式、以何种态度要求补偿,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一. 教材分析《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法治观念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并能够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的体会,提高法治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法律知识资料,案例等。
2.准备课件,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重要性,案例分析等。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法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的体会,提高法治观念。
4.巩固(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查找相关的法律知识,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3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明确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行事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内容•法律的定义和作用•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含义•案例分析: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如何依法维权的方法和途径教学重点•法律的定义和作用•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含义教学难点•如何将法律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教学方法•示范法: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维权的方法。
•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案例分析和维权方案的制定,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或故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提出学习本节课内容的问题。
2.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定义和作用,以及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含义,引导学生对相关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3.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找出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展示与讨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其他组进行讨论和评价。
5.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以及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
6.反思:引导学生思考今后如何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依法维权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收集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评价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分析学生在讨论和总结环节的表现,看是否能准确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资源•课件:包含案例分析和相关法律知识的PPT。
•教材: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3课时)》。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自主了解更多与法律相关的知识,拓展对法律的认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第三课时。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学会依法维权。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提高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维权问题,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治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2.培养学生学会依法维权,提高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守法律。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如何依法维权。
3.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权。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武器。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2.制作PPT,展示案例和知识点。
3.分组安排,便于讨论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人为什么需要法律帮助?法律在这个案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展示PPT,呈现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学会依法维权。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依法维权?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4.巩固(5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武器。
教师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依法维权,我们还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自觉遵守法律?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依法维权的重要性。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理解守法和维权的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法律的作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如何守法、如何维权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法律的理解较为表面,缺乏深入的认知。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法律现象和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但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深化对法律的认识,提高维权意识,培养守法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维权意识,培养守法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守法与维权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法律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法律案例资料。
2.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3.准备讨论问题和角色扮演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警察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如盗窃、诈骗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对个人权益的保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依法维权的途径,对司法制度、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和职责有初步的认识。
2.学习搜集证据的相关方法,摄像、录音、签订合同等。
3.在权利受到侵害时,知道运用相应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利;远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守法意识与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维权途径,懂得自我保护,学习搜集证据。
2.灵活、有效地运用法律,学会在生活中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2分钟)
学会运用法律保护我们成长,尽量避免受到侵害,如果遇到侵害,勿忘正确维权。
善用法律,正确维权!
拓展空间:学法用法,重在行动
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以下任务,一起行动起来吧!
1.多阅读、了解一些法律知识。
2.观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
3.把所学的依法维权途径告诉你的朋友或家人。
附件:调查表。